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模拟练习试...

更新时间:2024-09-23 浏览次数:7 类型:开学考试
一、题目
  • 1. (2024高一上·陕西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周】:

    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黄村镇的何尊,高39厘米,口径28.6厘米,重14.6千克,是西周早期的青铜酒器。1975年,考古学家在铜尊内壁底部发现了铭文,共122字依照铭文,判断这是西周早期贵族“何”铸造的青钢器,于是命名为“何尊”。考古学家在铭文里发现"宅兹中国"四个字,这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宅兹,是居住在这里的意思。当时,在城邦的中心会树立旌旗,金文的“中”字由此而来;家园需要有护城河阻挡外来入侵,并在军队的护卫下才能得以安宁,因此金文的“宅兹中国”大意:居住在天下中央,“国”字有兵戈守护。尊里的“中国”所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新建的都城成周在现在的洛阳一带。 

    3000年历史演进,“中国”一词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义,继而又被赋予了王朝统治正统性的意义。直到清末,“中国”一词被用作国名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书当中。

    (摘编自《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材料二·秦】:

    秦始皇帝陵一号铜车马,1980年出土于秦始皇帝陵封土的西侧。一号铜车马是伞盖高车,高152厘米,长225厘米,相当于真车马的一半,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形体最大的陪葬车马。车舆、驷马、配饰一应俱全。车马以青铜制造,马身佩戴金银装饰的配件,局部施以彩绘,车体附件多以工整的几何纹为主要装饰纹样。这辆铜车马重量超过一吨,然而它并非凝固的雕塑,而是由3000多个零部件组成的灵敏机械,数量庞大、形状各异的零件挑战了金属铸造与组装的技艺。修长或大体量的构件采用空心铸造法,宽而薄的则使用铸锻结合的工艺。复杂的组件被分解成简单的元件单独制作,再通过活页、子母扣、销钉或纽环连接合为整体。严密拼接的青铜车马再现了大秦制造的优良品质。

    (摘编自《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材料三·汉】:

    这套象牙算筹出土于陕西省旬阳县佑圣宫一号汉基,共28枚,粗细均匀,长短划一。中国古代用于记数和计算的算筹,不仅有考古发现的实物,而且有文献记载。老子《道德经》曰“善数不用筹策”,说明“筹策”是计算的方法。 

    算筹记数,有纵和横两种方式。在纵式当中,表示一到五的时候,竖着摆放的每一根算筹都代表一。而六到九,则用横放的一根代表五,余下的算筹纵放在下面。

    横式则相反。表示一个数字,最多使用算筹数量不超过五。在表示多位数时,则将各位数码由高位到低位,从左到右横列,而且各位数码必须纵横相间。有“零”时,用空位表示。掌握了这一方法,不论多大的数字,都可以用算筹表示出来。使用算筹进行适算,遵循十进制”是十进一,借一当十”的原则。掌握了十进制为基础的记数和适算规则,当时人们可以利用算筹来解决土地开垦、粮食置换、徭役安排等实际需求。到了明代,算筹被算盘完全取代。

    (摘编自《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材料四·唐】:

    唐彩绘十二生宵俑,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共12个,样式丰富,动物头人身,身披唐时流行的宽袖长袍。

    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作为时间之神,十二生肖的排序与地支相对。当子、丑、寅、卯,变成子鼠、丑牛、寅虎、卵兔后,计时法因我们熟悉的动物而变得更加简单易记,具有人情味。十二生肖对应着十二时辰、十二个月十二年,与我们未曾有一刻的分离。生肖计时的习俗历经千年流传至今,当生肖与出生年份对应,我们便拥有了与生俱来的属相。十二种动物从守护神变为陪伴者,我们不仅被生肖守护也被生肖影响,生活在被生肖护佑和象征的世界里。

    十二生肖可能形成于商代以后秦汉以前,已伴随我们走过了几千年,它已经不单纯是一种标识,而是中华儿女骨髓里的文化基因。

    (摘编自《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

    【材料五·宋】:

    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贬谪黄州,筑雪堂,躬耕东坡。第三年,时值寒食节,苦雨连月,如秋风萧瑟,苦闷的诗人听雨打海棠,碾作花泥,心中生出无限悲凉,遂使鸡毛笔,土稿纸,作诗二首,史称《黄州寒食帖》。

    《寒食帖》横长近两米,诗尾由黄山谷题跋,宋书法四大家,此帖独占其二。页首乾隆皇帝御笔“雪堂余韵”。那年,春江涨水,大雨滂沱,诗人身处的小屋,渔舟般风雨飘摇,蒙蒙烟雨,亦如他的视线模糊,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寒食节,大家都吃冷饭的日子,苏轼炖了一锅热菜。他仰头望天,乌鸦衔着纸钱,皇帝远在九重,祖坟遥隔万里。想效仿阮籍,作穷途之哭,但心已如死灰,再吹不起。东坡搁笔,任凭历朝历代在他这草稿上盖章、写字。《寒食帖》数次入藏皇家内府,三遭火灾(颜世清:圆明园焚。此卷劫余。王世杰:后遇东京空前震火之劫。内藤虎次郎:震灾以后。),又流落民间,一千年的时光,化作几笔墨迹,几方印泥,密密麻麻的图章像后世人的手指,戳戳点点。那年的笔记已成绝响的叹息。

    《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政治理想的幻灭,也是东坡率真生命的开始。悬针,变奏,飞白,牵丝,堆墨,此时诗人的肉体无限困顿,精神却极度飞扬。纵然满腹经纶,又有几人落笔无尘;哪怕才高八斗,又有谁出口便是天真。(苏轼:天真烂漫是吾师)一千年,东坡已经离去。指尖流淌的文字,成为哲人生命的延续,近千年的时光,化作数十克的纸,完成生命意义的提纯。人们念东坡的诗,写东坡的字,渴望从平凡的生活中超脱,从失意中寻找诗意,可几人又懂苏轼,读懂元丰五年的寒食节,此后一句大江东去,换多少孤枕难眠?

    (摘编自《如果国宝会说话·第四季》)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始皇帝陵一号铜车马、算筹记数和运算规则、十二生肖与地支对应计时法,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B . “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何尊铭文。“中国”一词经历漫长的演进,到清末被用作国名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书中。 C . 秦陵一号铜车马车舆、驷马、配饰一应俱全,是用青铜铸造的外观逼真的仿马匹、车体形状的模型,有真车马一半大小。 D . 出土于陕西西安的唐彩绘十二生肖俑,是十二生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影响人们生活的证明。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无论是西周早期的何尊、秦始皇帝陵的铜车马,还是汉代的象牙算筹和唐代的彩绘十二生肖俑,都代表了超越各自时代的文化和技术水平。 B . 这说明技术创新与文化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技术的进步可以推动文化的繁荣,而文化的繁荣又能为技术的创新提供动力和灵感。 C . 我们应该重视数学与科技的结合,培养更多的数学和科技人才,凝聚时代合力,共同推动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D . 唐代的彩绘十二生肖俑,展示了生肖文化在唐代社会的广泛影响,生肖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伴随我们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
    3. (3) 结合材料三,下面用算筹记数所表示的数字不正确的是

      A.

      218

      B.

      218

      C.

      214

      D.

      518

      A . A B . B C . C D . D
    4. (4) 材料五的语言特点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5. (5) 班级准备开展节目交流会,请你结合材料为《如果国宝会说话》系列节目撰写一篇推荐词。
  • 2. (2024高一上·陕西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赳赳老秦

    肖建国

    油灯忽闪,一条黑影已站到大帐之内。

    我大骇,唰地抽出腰刀,厉声喝道,谁?

    来人微微一笑,孟将军,无须惊慌,我是咸阳派来的救兵。

    我忙唤卫兵,燃亮壁灯。

    面前就一老者,身穿交领窄袖长衫,头包方巾,儒雅中透着刚毅。我验过手信,不假。确实是咸阳来的。

    兵呢,来了多少?我抬头向帐外张望,天已蒙蒙亮,除了站岗放哨的侍卫,看不到其他人员。

    兵呢?我又问。

    就在你眼前啊。老者笑容不变,双眼直视着我。

    开什么玩笑,我可是要和匈奴人打仗的。

    我知道,你已和匈奴打了两次仗,一次小胜,杀敌八十,自损二十。一次平手,双方各有伤者,没有折损。十天前,匈奴增兵万余人,你只有一千多,故退守上郡,依靠城垣坚固,闭门待援,请王派兵。

    这老头儿,知道的事还不少。可我没心情夸他,我要的是兵。没有兵,上郡难守,咸阳也将遭到威胁。

    兵呢?我提高嗓门,明显充满火气。

    就在你面前。老者不再笑,很严肃地回答。

    (a)就你一个人?

    是。

    你来救我们?

    是!

    按手信上的命令,老者是我的上司,我归他管辖。我这样咄咄逼人,他分分钟有斩杀我的权力。想到这一点,我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孟将军,老者说,依我三天的观察,你现在缺的不是士兵,是士气。

    士气?面对十多倍于我的匈奴,没有足够的兵马,我们只有傻气。要知道,匈数人骑马很多都不配鞍的,那屁股就像长在马背上一样。人马一体,自由伸缩。手中挥舞的弯刀,呼呼生风,要多快有多快,让人不寒而栗。

    老者说,看来,你还是没有醒悟。现在天也快亮了,你带着手下的将领和亲兵扮演匈奴,我是大秦士兵,咱们来一场较量如何。

    你一个人?

    是的。

    (b)我手下有六员大将,八名亲兵,再加上我,可有十五人啊。这老头儿,难道真的身怀绝技?我从上到下再三打量他一番,那神态、那筋骨,怎么看都不像武艺高强的人。

    孟将军,现在我命令你,带上人跟我来后山。老者不怒自威,说完走出大帐。

    我让卫兵火速叫齐众人。

    首先来到大帐的是李岩,他是我最得力的干将,骁勇善战,曾单人独骑杀出匈奴的包围。我把刚才的情况详加说了一遍。

    李岩说,这位老者不简单。

    来到后山,老者已摆开阵势,他手中竟然拿了一根木棍。老者说是单打,还是群上?这简直是欺人太甚。我一抽腰刀,就要上前。李岩一把扯住我。老大,他可是我们新来的头啊,敢这样单挑我们,必有杀手。要不,我先上,你也好有个退路。

    李岩放下长矛,也折了一根木棍。

    老者说,听清楚了,规矩是戳到为止!现在开始。

    老者边说话,身子边往前欺。话音落,已接近李岩,手中木棍迅速直伸,一下子就戳到了李岩的胸口。李岩还没反应过来呢,就输了。

    你这叫偷袭,不行,重来。李岩不服气。

    老者抬起木棍打到李岩嘴巴上,战场允许你重来吗,你这个死人鲜血顺着李岩的口角流下来,李岩强强地抬起头,双眼冒出怒火。

    不服气是不?好,你们这些畜生一起来。扰我边塞,杀我民众,今天不把你们这些畜生碎尸万段,我死不瞑目。老者越说越激昂,木棍再一次打在李岩的脸上。

    李岩怒不可遏,扭头吆喝一声,兄弟们,上!

    这次,老头儿撒腿往后撤。

    想跑,没门。除了我,大家嗷嗷叫地冲上去。

    然而,才跑出四五步,猛听得轰隆一声响,我的手下全部落入陷阱内。原来老者早在道路中间做了手脚。他一人跑过,陷阱的覆盖物还能够支撑。可我的将士一起过去,必定全军覆没。

    难怪,他敢单挑我们一群人。

    难怪,他选在天刚亮时分。

    难怪,他有意这样激怒我们……

    见众人落入陷阱,老者抡起棍子向我冲来。老者边冲边大声高歌:赳赳老秦,如日方升,保国安民,不惜生命。我若后退,子女何存,父母何生?

    老者字正腔圆,铿锵之力穿越层林,群山回应,如同裹抉着千军万马奔腾而来。我呆若木鸡,心中一片茫然。老者毫不客气,抢起棍子向我打来。

    一下,二下,三下……

    疼痛赶走麻木,羞辱激发血性。我本能地挥出手去,原本想斩断他的棍子,没想到,弯刀一个上撩,却插进了老者的胸膛。

    老者看着我,脸上带着笑。

    我放声大哭。

    老者断断续续地说,孟将军,你缺的不是士兵,而是士气。(c) , 。我……就是给你搬来的救兵。 

    从陷阱里爬出来的众人,围在老者身边,哭成一团。

              (选自《2021中国年度作品·小小说》,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刺老秦:指雄壮勇武的秦人。

    1. (1)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事以紧张激烈的战争背景为开篇,通过孟将军与神秘老者的对话和较量,使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引人入胜。 B . 老者作为故事中的关键人物,其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他既有深谋远略,又有不怕死的决心,为故事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C . 在老者高歌“赳赳老秦,如日方升”时,语言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和感染力,充分展现了老者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 D . 虽然文章在情节推进仅设置了老者的身份这一个悬念,但这不仅激起了读者的好奇心,也大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2. (2) 下列对文本中画线句子和有关情节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处画线部分,让两个“是”独立成句、成段,用最简洁的语言表现老者回答得干脆利落与不容置疑,突出老者态度的坚决。 B . (b)处画线部分写孟将军心里仔细计算手下大将和亲兵的数量,这反映出了他认为士兵数量多寡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一胜负观。 C . 文中所写孟将军三次拔刀的情节不但展现了孟将军的蜕变过程,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老者施救的效果。 D . (c)处画横线的位置补写“提升士气要靠不怕死的决心,更要靠智慧。”这一句最为恰当,表现了文章主题。
    3. (3) 小说结尾,孟将军“放声大哭”,他究竟因何而哭?请谈谈你的理解。
    4. (4) 这篇小说的结尾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依据你对结尾的理解和建构,说说文中能称得上“赳赳老秦”的有谁,并简述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4高一上·陕西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挺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减论。炀帝即位,遣持诏召汉王杨谅。先是,文帝与谅约,若玺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玉麟符合,则就道。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安定人刘迦论反,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论并首级万余。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志,诸将多覆。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注]留兵围之。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既行,桑显和降。刘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之,桑显和呼其众曰:“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选自《新唐书•屈突通传》,有删改) 

    【注】高祖:指唐高祖李渊。

    1.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A未之觉B引而南CDE七十里FG分兵H徇地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仆卿,官名,始置于春秋,称太仆。秦、汉沿袭,为九卿之一。 B . 顿首,古代的一种礼节,头碰地即起。也用于书信的末尾或开头。 C . 玺书,在古代,原指以泥封加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D . 京师,古代指京城,“京”和“师”也可以单独使用,用来指国都。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屈突通敢于直谏。朝廷查出隐匿的两万匹马,打算杀一千五百人,屈突通冒死劝谏,反对因牲畜财产而杀人,得到隋文帝的赏识。 B . 屈突通遇事从容。他奉隋炀帝诏命前去召回汉王杨谅,在杨谅觉得事情有变、心生狐疑时,他沉着应对,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C . 屈突通有勇有谋。他假意说要撤军,却偷偷进入上郡,用计平定刘迦论的叛军;在士兵没有斗志的情况下,他仍然大获全胜。 D . 屈突通忠心耿耿。他先后侍奉过隋朝两位皇帝,即使在隋朝政事混乱时也无叛心,后虽被擒,但其忠心可嘉,被唐高祖称赞。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

      ②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

    5. (5) 屈突通兵败被擒并被押送到长安,唐高祖是如何对待他的?请简要说明。
  • 4. (2024高一上·陕西开学考)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念奴娇·赤壁怀古》体现了苏轼豪放派词风的特点,全词跌宕起伏,情景交融,既有历史的宏大叙事,又有个人情感的细腻抒发。 B . 《赤壁》开头两句描写发现旧日的武器,磨洗辨认所属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     历史思考。 C . 《赤壁》后两句从正面落笔,选择了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即小见大,含蓄蕴藉。 D . 两首诗词的作者都对同一历史事件产生了共同的兴趣,挖掘出历史给人的启迪作用。
    2. (2) 这两首诗词都运用了周瑜的典故,试分析作者所抒发情感的不同之处。
  • 5. (2024高一上·陕西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我们登上潼关古城,眺望群山,凝视黄河,张养浩笔下“”(《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壮观景象浮现眼前。
    2. (2)  我们回到乡村老家,远望天府农田,炊烟轻柔飘升,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和谐安宁的意境跃然而上。
    3. (3)  我们跃上巍峨华山,“秀色横千里,归云积几重”,杜甫“”(《登高》)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让我们感同身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4高一上·陕西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绘魅力陕西·铸时代梦想

    《嵯峨》·秦岭被誉为中华民族祖脉。它以滂礴之姿,巍然于天地。它自成气候,携着万千山河,横贯东西,书写神话,见证历史,助力华夏以遒劲的姿态,漫溯千年春秋,形成鼎盛之势……巍峨的太白、险竣的华山、厚重的骊山,不过都是秦岭涌起的浪花。

    《超越》·①西北工业大学科研团队研制的“信鸽”仿生飞行器续航时间突破3小时。②此项研究刷新了扑翼式无人机单次充电飞行时间吉尼斯世界纪录。③这是他们在该领域长期深耕的结果。④20多年来,该团队从鸟类翅膀结构、飞行性能与扑动方式的内在机理研究入手,突破了仿生飞行器设计中的多项关键技术。⑤据该团队首席科学家介绍,此次续航时间的大幅提升因为验证了飞行器的性能,所以使小型化仿生飞行器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有助于该类飞行器早日走向实际应用。

    1. (1) 小安发现《嵯峨》一段中有两处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
    2. (2) 讨论《超越》这一段文稿时,小秦想删掉第②句中的限定性词语“单次充电”。你认为是否可以删除?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 (3) 《超越》一段标序号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 7. (2024高一上·陕西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经几百年,秦腔却没有被淘汰、被沉沦, A 。这其实是有解的,其解就在陕西这块土地上。如果你是一个南方人,坐车轰轰隆隆往北走,渡过黄河,进入西岸,八百里秦川大地,原来竟是:一抹黄褐的平原(a)一处一处用木椽夹打成一尺多宽墙的土屋,粗笨而庄重;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枝干粗壮如桶(b)叶却小似铜钱,迎风正反翻覆…… B :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地统一(c)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活脱脱的一群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磙子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又要改变起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挖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d)二愣(e)的民众!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地痛苦地妊娠,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于此,你不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吗?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成“人们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其表达效果不如原文,为什么?
四、写作(60分)
  • 8. (2024高一上·陕西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像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中的众多文物和语言文字运用Ⅱ中的秦腔,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学校校刊准备开设“文化遗产”主题专栏并向同学们征稿,具体方向包括以下三种:

    1. 向读者介绍一项文化遗产。注意避免过于形式化的说明文风格,应注重其人文内涵;不必面面俱到,力求重点突出。

    2. 陈述某一项文化遗产的历史、现状,在此基础上,谈一谈对它的保护与传承。

    3. 通过讲述你与某种文化遗产的故事,来展示这项文化遗产的魅力。

    请选定一个方向完成文章写作。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