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4-09-10 浏览次数:2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21分)
  • 1. (2023八上·来宾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本好书,便是一位良师,一位挚友。说到读书,可谓是好处多多。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升华内心,净化心灵。读书使人视野宽阔,读书使人知识渊博,读书使人品德高尚。

    本学期课文学习,我们得到非同一般的阅读体验收获。消息阅读中,我们领略了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的气势。《飞天凌空》中,我们看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得冠军的xⅰāo洒身姿。走近列夫·托尔斯泰,愚钝的面容背后是他深邃高贵的灵魂。当鲁迅正想偷懒时,瞥见墙上的照片,便会良心发现,增进了勇气,似乎听到了藤野先生的谆谆教诲。《美丽的颜色》中,我们看到居里夫人面对炽热的炉子,不畏艰辛殚(    )精竭虑地钻研科学……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可嘉的精神品质。走出课本,大自然巧夺天工,更加精彩。只要善于发现,美好绝不缺席。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xiāo(    )洒        (    )精竭虑

    2. (2) 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
    3. (3) 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语。

      愚钝        炽热

    4. (4) 请从下面句子中选出一幅对联,使内容正确,上下联顺序符合要求。

      初心若岳谁能撼动        灯下学子呕心沥血        使命如天我敢支撑        书山学海勤奋读书

      上联: 下联:

    5. (5) 选文中有一处存在语病,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 2. (2023八上·来宾期末) 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

    主题

    文学常识与名句

    出处

    闲适之意

    诗人①(人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篱之下采摘菊花,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悠然的心境。

    《饮酒》(其五)

    品行之寓

    诗人刘桢以严寒恶劣的生存环境,反衬出松柏的高洁端正借喻自己品行。“风声一何盛?松柏有本性”。

    自然之景

    王维跟随去慰问边关,看到沙漠景色,描绘了③“”塞外所见的壮美风光。

    《使至塞上》

    进取之心

    曹操以马厩里老马自况,表达自己老当益壮志向。④“,志在千里。”

    《龟虽寿》

    惆怅之情

    面对满地落花,晏殊对消逝了的事物的抒发了“无可奈何花落去,⑤

    《浣溪沙》

    报国之志

    (人名)借用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报效朝廷的决心。

    《雁门太守行》

    家国之恨

    杜甫困居长安,见国破家亡,忧国忧民,喟然长叹“白头搔更短,⑦。”

    《春望》

    思乡之情

    崔灏登上黄鹤楼,眺望远方,不觉想念故乡。抒发了⑧“?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超然之气

    苏轼漫步庭院,空明澄澈的月下美景,写下“庭下如积水空明,⑨,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二、阅读·鉴赏(39分)
  • 3. (2023八上·来宾期末)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海绵城市建设

    ①2023年夏天,持续的极端天气让我国多个城市出现内涝灾害,城市开启“看海”模式,部分路段交通瘫痪,积水引起市民伤害性事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②不可否认,极端天气增加,尤其是极端降水事件频发是目前全世界共同而对的难题,尤其在特大型城市,在“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的催化下,小范围、高强度的局部暴雨时有发生,容易造成内涝灾害。但回看我们近三十年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大部分城市将注意力集中于土地快速开发上,并没有科学地关注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作用。在城市化面积迅速增加的同时,大量的城市设施建设导致硬地面积增大,阻碍了雨水下渗过程,形成了地表径流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同时,城市建设中沥青和混凝土取代了土壤,建筑物取代了树木,汇水区和雨水管道取代了自然流域,相比于原生态的空间,城市创造了一种新的水文环境,打乱了原有的蓄水排洪模式。在城市中,雨水无法被吸收、蓄积,按照“水走故道”的规律,沿着一定的竖向条件从高至低流动,被淹没的马路实际上是被当作了原始的行洪通道。此外,城市地下空间大范围、高密度的开发利用,如停车场、地铁、下穿隧道等,会导致排水系统形成“盲点”,形成内涝。

    【注释】①热岛效应:指的是由于建筑群密集,柏油路、水泥路面吸热率大、比热容小,城市地区升温较快,气温普遍高于周围郊区的现象。②雨岛效应:指的是由于空气循环不畅,空调、汽车尾气等热量超常排放,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并导致降水的现象。

    【材料二】

    ①城市的排水设置只是内涝问题最下游的原因,解决城市排水系统仅是治标。建设一个海绵城市,让城市的生态系统能够恢复,才是解决内涝的根本办法。

    ②所谓海绵城市,即通过“渗、滞、蓄、用、排”等技术,使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渗水、储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图  海绵城市示意图

    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二是生态恢复和修复:对在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三是低影响开发: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同时根据雷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材料三】

    我国自2015年启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来,截至20174月,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已建设面积420平方公里,完成投资约544亿元。全国已有370个城市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目前,海绵城市试,点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作为一个由点、线、面构成的庞大系统工程,海绵城市的全部功效尚需时间和过程加以检验。

    ②在积极建设的同时也要在生态的宏观视野下理性看待海绵城市。应全面权衡,从城市的现实规模、生态出发,考量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只有对整个城市生态进行系统统筹,才能真正起到治理内涝的效果,如果罔顾城市发展自身规律,肆意妄为,那么再有吸附力的“海绵”恐怕也有限度。20193月,作为第一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南宁市54.6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验收,为全国提供了南宁经验

    1. (1)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建设海绵城市解决城市排水系统是解决城市内涝的根本办法。 B . 材料二用图表说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系统循环过程及原理。 C . 材料三用大量详实材料说明我国海绵城市试点已初步取得全部成效。 D . 海绵城市试点已初见成效,我们将来要大力全面发展海绵城市建设。
    2. (2) 下列对材料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划线句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 . 材料二划线句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C . 材料三①划线句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 . 材料三②划线句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 (3)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合理治理城市内涝需要做到:①,②,同时还需要③
  • 4. (2023八上·来宾期末) 现代文阅读Ⅱ

    一把寂寞的锄头

    ①这是一把寂寞的锄头,静静地倚靠在斑驳的墙壁上。木质的柄上布满腐朽的暗灰色,金属的头也长满黄色的锈迹,在皎洁如水的月光里,没有半点光泽。它像极一位深闺里常年等待归人的怨妇,头发蓬乱,一脸憔悴。几声从远处秋草间传来的虫鸣,如泣如诉,把一把锄头内心的全部忧伤与寂寞呈现得淋漓尽致。

    ②月光被无情的岁月割伤,父亲与这把锄头的那些逝去的遥远影像在我的心头慢慢变得清晰可及。

    ③扛着一把锄头,叼着一根香烟,飘进晨雾里;又扛着一把锄头,叼着一根香烟,从黄昏里归来,这几乎成为父亲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晨雾与黄昏比我更懂父亲,它们能够感受父亲脸上的每一点苍老与沧桑,以及内心掠过的每一抹喜悦与忧伤,所以它们总是以最美丽的姿态迎送父亲。在晨雾与黄昏的更替中,也交织着父亲充沛的精力与疲惫的身躯,见证着父亲永不弯曲的脊梁。我常常坐在门前那棵不知年龄的香樟树下等待父亲从黄昏里归来,走到树下,父亲也偶尔会坐下来抽一根烟。青烟一圈圈漫过父亲的头顶,漫过高大的香樟树,飘向比天边更远的天边。

    ④我八九岁时,父亲去铁匠铺给我打了一把小锄头。我永远也无法忘记那天父亲给我讲的另一句话:“吃果子,拜树头;吃米饭,敬锄头。”在父亲心里,锄头就是一切,能够创造出生活里所有的希望。他也希望,我拾起这样的希望并把它延续下去。

    ⑤父亲的话就是箴言,我年少的心始终坚信着。

    ⑥可后来,父亲却先背叛了。

    ⑦父亲离家的前一夜,我听见了他的叹息与母亲的啜泣。那夜,月光也像今夜这样皎洁,父亲那把锄头被泥土打磨得锃光瓦亮。锄头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躲在墙角,望着天上闪闪烁烁的星星发呆,一声不吭。

    ⑧“难道就没有其它办法了么?”母亲哽咽着说。

    ⑨父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要是有法子,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⑩整个漫长的夜里都充斥着这样沉重而无奈的对话,少不更事的我,也从中体会到了一点辛酸,虽然我并不明白父亲为何不得不逃离村庄。次日清晨,深秋的薄雾把通往城市的路遮盖得严严实实,像是有意要留住父亲远行的脚步。墙脚的锄头上,也沾满了露珠,晶莹别透,与母亲的眼泪一样,没有半点杂质。父亲背上大大的帆布包,摸了摸锄头,便一头扎进了迷雾中。这年,我十二岁,念小学六年级;妹妹六岁,刚念小学一年级。

    ⑪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十年时光转瞬间就溜走了。

    ⑫十年前,父亲怎就狠下心来扔下这把锄头,毅然决然地从村庄逃往城市?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像一团凌乱的绒线交织在父亲心里,他不得不忍着巨大的悲痛逃离。在父亲心里,这把握了十多年的锄头早已成为他最亲密无间的朋友,怎能说背叛就背叛呢?

    ⑬上有祖父、祖母要赡养,下有我和妹妹要供养,父亲似乎感到了这是一把锄头再也不能承受的重担。乡村与城市的巨大落差,不得不让始终坚信一把锄头可以在土地上开垦出无限希望的父亲的心头产生动摇。不仅父亲动摇了,村庄里一个又一个农人都动摇了,纷纷逃离他们热爱的土地、眷恋的锄头。锄头寂寞了,村庄也开始变得荒芜。

    ⑭但父亲终究没有逃离与背叛,在他的心里,始终有一把锄头挽就的心结,这里面栓着的全是爱,从未改变。我坚信,终有一天,父亲以及那些离开村庄的农人们都将全部回来,重新握起那把锈迹斑斑的锄头,书写村庄的富饶与秀美。因为有爱,村庄与锄头也是宽容的,可以原谅农人一切不得已而为之的“逃离”与“背叛”。父亲这把寂寞的锄头,仿佛在月光中轻声对我说,我愿意继续等下去。或许,远在他乡的父亲也听见了。

    ⑮一把寂寞的锄头,是村庄的忧伤,也是村庄的温度。

    (选自《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1. (1) 阅读文章内容,梳理关于“锄头”的事件,请填写下面内容

      我八九岁时,父亲给我打了一把小锄头→①→②

    2. (2) 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赏析第①段。

      这是一把寂寞的锄头,静静地倚靠在斑驳的墙壁上。木质的柄上布满腐朽的暗灰色,金属的头也长满黄色的锈迹,在皎洁如水的月光里,没有半点光泽。它像极一位深闺里常年等待归人的怨妇,头发蓬乱,一脸憔悴。几声从远处秋草间传来的虫鸣,如泣如诉,把一把锄头内心的全部忧伤与寂寞呈现得淋漓尽致。

    3. (3) 父亲对锄头的感情是复杂的。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父亲对锄头有哪些复杂情感。
    4. (4) 阅读全文,探究题目“一把寂寞的锄头”的丰富意蕴。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所说的“村庄的忧伤”和“村庄的温度”?
  • 5. (2023八上·来宾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首借古咏怀诗就前代历史中某一点生发开来,以小见大,抒写政治失意之情。 B . “铁未销”表明在赤壁大战中,埋在泥沙中的残破武器还没有来得及销毁。 C . 第二句借物以怀古,意思是说我把它拣起来,洗磨之后,还能辨出是三国时代遗物。 D . 最后两句议论,告诫晚唐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语言含蓄,怀古之中又透伤今。
    2. (2) 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 6. (2023八上·来宾期末) 文言文阅读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子奇治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 , 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齐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济贫困,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释〕①阿:地名,即今山东阿县。②既而:后来,不久。③共载:同车。载,坐车。④白首:老年人。⑤决之:决断政事。⑥仓廪:储藏谷米的仓库。

    1. (1)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寡助之    天子先驱         B . 君子有不战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 . 追者    始一 D . 以知之    夜无月
    2. (2)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 . 甲文中心论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结论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 . 乙文写子奇通过采取融兵器制农具,打开粮仓济民等办法使阿县大治。 D . 乙文通过对话,侧面描写衬托子奇“童子治邑”不战而胜的不凡才能。
    3.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②库无兵,仓无粟。

    4. (4) 请从乙文中找出形象印证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一道理的句子。
    5. (5) 甲、乙两文都论述“人和”是取胜的法宝。请指出甲文(或乙文,任选其一)论述的重点,并结合历史或现实的事例,谈谈自己的认识。
三、综合(10分)
  • 7. (2023八上·来宾期末) 班级召开“名著阅读读书会”的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任务一·资料卡片】读下面选段文字,按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写横线上。

      选段一:自从当红军总司令以来,他的衣、食、住都同士兵一样,共尝士兵们的艰苦,早年往往赤脚走路,有一个冬季专吃南瓜过活,另一个冬季专吃牦牛过活,从不诉苦,难得生病,度量很大,万事采用民主方式,永远忠于自己所信仰的主义。

      选段二:“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选段三:在体育上他是很活泼的,很好的骑手,这一半因为他是一个不吸烟者和节欲者。有一天在红军第二师演习的时候,我们必须要爬一座很高峻的山。“跑上山顶去!”他突然这样对我和他的气喘着的总部人员喊着。他像一个兔子一样地跳着跑开了,到山顶的时候他远超过了我们一行人。

      选段一中的“他”是①,选段二中“他”是②。选段三中的“他”是③

      A.贺龙    B.徐海东    C.徐特立    D.彭德怀

    2. (2) 【任务二·名著人物】革命人物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影响。从《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可以看出,朱德母亲的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爱憎分明、有远见等优秀品质深深地影响着他。请从这些优秀品质中任选一点,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中朱德的经历谈谈他受到的影响。
    3. (3) 【任务三·启示收获】《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斯诺曾说过“这本书值得介绍给一切中国读者”,读完《红星照耀中国》,你获得怎样的启示?请联系内容或人物,说说你的收获。(要求不少于80字)
四、写作(50分)
  • 8. (2023八上·来宾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绽放的不止是花儿,还可以是一次成功,一缕微笑,一份情谊……生活中每一次蓄势待发的酝酿总会迎来绽放。有时,我们的情感需要在那一刻绽放,才能书写人生的华章。

    请以“那一刻的绽放”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②内容健康积极,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