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4-09-20 浏览次数:2 类型:期中考试
一、文言文阅读(25分)
  • 1. 古诗文默写,完成问题。
    1. (1) 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2)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 (3) 急湍甚箭,。(吴均《与朱元思书》)
    4. (4) 国庆期间,小明跟随父母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当他乘坐的渡船在江上行驶,看到山峦随着平原伸展而消失,他随即想到李白《渡荆门送别》也有这番景象:
  • 2.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答谢中书书

    ㅤㅤ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 (1) 【甲】诗是王绩创作的 (体裁),【乙】文作者是南朝齐梁的 (人名)。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 (3) 【甲】诗和【乙】文都是融情于景的作品:【甲】诗描写山村傍晚的秋景,在安闲的气氛中流露出诗人 的心情;【乙】文描绘了江南秀丽的山川景色,流露出作者 的思想情感。
  • 3.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九石

    ㅤㅤ       齐宣王好射,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

    【注释】①石:重量单位,一石为120斤。②关:同“弯”,指拉满弓。中关

    1. (1) 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②左右皆试之 

    2. (2) 下列对划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不是大王所能够使用的吗? B . 除了大王还有谁能用这张弓? C . 难道大王不能使用这张弓吗? D . 莫非只有大王能够正确使用?
    3. (3) 大臣都说“此不下九石”,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4. (4) 齐宣王之“悲”在于被人蒙骗终身不知,从而告诉我们的道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 4.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藤野先生(节选)

    ㅤㅤ

    ①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③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④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

    ⑤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⑥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⑩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从头到末 , 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

    ⑪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指着,向我和蔼地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⑬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⑮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同学100余人之中,我在中间,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没有这回事。

    1. (1) 《藤野先生》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其中还收录的作品有《》(任写一篇)。
    2. (2) 选文中藤野先生和“我”交往的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3. (3) 分析选文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

      ②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 , 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

    4. (4) 鲁迅说,藤野先生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藤野先生的“伟大”表现在哪里?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
  • 5.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耍面

    ㅤㅤ①天下面食数山西,山西面食数龙城,龙城面数四平路上的得月楼,单名一个“良”字,生得白净秀气,倒比台上那唱戏的小生还要俊上几分。更厉害的是,余师傅有一手耍面的绝活,真是绝了。

    ㅤㅤ②余师傅的大徒弟叫小福子,不仅厨艺高超,耍面的功夫也是了得,若是粗粗一看,小福子的耍面功夫已经和余师傅不相上下了,却又差了那么一丁点。可到底差在哪儿呢?却又说不出。只有小福子自己知道这一丁点差在哪,这就是“柔面剂”。他曾听人说,和面的时候,加到面粉中,劲道十足。这样耍起面来才能收放自如。

    ㅤㅤ③小福子曾故意问余师傅有没有这种柔面剂,余师傅却说根本没有什么柔面剂,和面和舞面都是真功夫,别去想那些歪门邪道。小福子嘴上应着,心里头却一百个不相信。

    ㅤㅤ④有一次小福子路过师父的房间时,看到师父在擦拭一只白色小瓷瓶,擦好之后又小心翼翼地放进柜子里,心想:“师父果然留着一手。这是怕自己抢他的饭碗啊。”想到这里,小福子心一横:罢罢罢,留在得月楼将永远被师父压制。不如趁年轻,远离此地

    ㅤㅤ⑤当晚,小福子就不辞而别,离开龙城

    ㅤㅤ⑥时光如电,转眼就是三年。这一天,正是掌灯时分。龙城得月楼上早已座无虚席。余师傅沐手更衣,大喊一声:“且慢。”众人抬眼观瞧,不禁发出一片惊讶之声

    ㅤㅤ⑦原来,三年前他负气出走,在一个偏僻的小城,他本就伶俐,再加上反复的试验,他有恃无恐 , 所以今天来和师父一较高下。

    ㅤㅤ⑧只见小福子拱手一揖:“师父,一别经年,一向可好?”余师傅道:“小福子,只冷笑一声,转向大家:“各位龙城的老少爷们,今天我小福子就想干一件事

    ㅤㅤ⑨一位食客说道:“怎么个比法?”小福子说:“我和师父各耍一趟面,要是我赢了,师父就得让出得月楼总厨的位置。”一听此话,有人问:“那你要是输了呢?”小福子一笑:“我要是输了,就头顶面盆,向师父赔礼道歉,并永世不再耍面。”大伙心里一惊、这小子来真的了。得月楼的老板怕事情闹大不好收场,余师傅对着小福子一笑:“好,我答应你。”

    ㅤㅤ⑩小福子说:“我要亲自和面。”说完走进后厨,少顷,推着和好的面走出来,轻轻一抖,这面条在他手里竟比皮筋还柔韧。但见一条白练上下翻飞,似飞龙在天,让人眼花缭乱。一趟面耍完,引得大家一阵大声喝彩。喝彩归喝彩,众人也为余师傅捏着一把汗,这小福子的功夫已经不在余师傅之下,这下余师傅有麻烦了。

    ㅤㅤ⑪只见余师傅不慌不忙,走进房间拿出一个白色小瓷瓶。小福子一看,正是三年前那只小瓶,并不是什么柔面剂,却能检验出面团中来否添加了柔面剂。”说完打开瓶盖,奇事发生了,那面团竟然出现奇特的粉红色,众食客也是面面相觑,不明就里。

    ㅤㅤ⑫余师傅这才讲出其中的故事。原来余师傅出身中医世家,从小跟着叔叔研习中医多年,谁料成年后却忽然对厨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无意中发现一种柔面剂,能让面条柔韧无比,柔面剂虽然可以增加面条的弹性,但同时会产生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为了防止别人配制出这种柔面剂来使用,这种药剂能检验出面团里是否加入了柔面剂。这就是他手中的那个小瓷瓶里的药剂。

    ㅤㅤ⑬听完余师傅的话,众人才恍然大悟,小福子也羞愧难当。这时余师傅叫徒弟当众打开一袋面粉,重新洗手和面。面和好后,他对小福子说:“你看到了,我还是那句话,无论和面还是耍面都是真功夫说完拿面在手,一抖,倒赛过戏台上那青衣花旦飞舞的水袖,美得花枝乱颤

    1. (1) 请从小福子的角度概括故事情节,每空限4个字。

      →负气出走→

    2. (2) 体会第⑧、⑨段中师徒二人“笑”的不同意味。

      Ⅰ第⑧段中小福子“冷笑”一声:

      Ⅱ第⑨段中余师傅对着小福子“一笑”:

    3. (3) 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
      A .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表现了小福子和余师傅之间在学艺上的矛盾冲突,扣人心弦。 B . 第④段写余师傅擦拭小瓷瓶的内容,不仅设置了悬念,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 . 第⑩段小福子舞的面喻为“白练”“银蛇”,讽刺他靠柔面剂将面耍得十分精彩。 D . 小说结尾设计有点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留下充分思考回味的空间。
    4. (4)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结尾的划线句。
三、综合运用(10分)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任务。
    1. (1) 任务一

      ㅤㅤ材料1 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胡愈之

      ㅤㅤ材料2 1936年,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后来他根据采访的资料写成了一本书。

      ①材料1中提到的“他”是谁?

      ②材料2“他”写成的这本书叫 ,曾易名叫做 

    2. (2) 任务二

      内容呈现

          ①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

          ②据红军告诉我 , 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 , 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问题探究:任选一题作答。

      A.结合“内容呈现”的第①段,写出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

      B.结合“内容呈现”中第②段划线的部分,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选 

四、写作(4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