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城邦的监察官 | 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 | |
历史渊源 | 部落时代负责监督公共事务的长老 | “王政”被推翻后,履行最高军政首脑职责 |
产生方式 | 公民大会从长老院提名的贵族中选出五人,一年一任,地位平等;古典时代,平民也可被选为监察官 | 一年一选,由公民大会每次选举两人,再经元老院批准确认;任期一年,起初仅限贵族参选,后扩大到所有自由民 |
权力行使 | 代表公民监督国王,审理国王越权等非法行为;同时负责监督公民生活中的行为 | 主持元老院会议,负责执行元老院的决策。领导军队 |
对军事的影响 | 战时随同国王出征,监督其指挥,出现意见分歧时有最终决定权 | 直接领导军队,负责军事决策 |
材料一 班固撰写《汉书》时,沿循《史记》设《循吏传》,记载了六名循吏:蜀守文翁“少好学,通春秋……仁爱好教化”;胶东相王成“劳来不怠,流民自占八万余口,治有异等之效”;颍川太守黄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北海太守朱邑“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渤海太守龚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畜(蓄)积,吏民皆富实”;南阳太守召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
——整理自班固《汉书·循吏传》
材料二 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良吏传》中正传有41人,附传有13人,其中13人以“直谏”“劝谏”入传。“除暴安良”“战功卓著”“正直敢谏”成为臣僚入传的重要标准。北宋修《新唐书》,改《良吏传》为《循吏传》,正、附传共记24人,其中16人取用《旧唐书》。入选之人多为考课优异,有富民、缉盗、治狱、化俗、抚边等实绩的官吏。仅以“直谏”“军功”在《旧唐书》中入传,但缺乏治民政绩的官吏,或不取,或记于附传。宋元以后,“循吏”逐渐限定为“累领剧镇”“终于庶僚”的官吏;考课优异和民心民意是其最主要的标准。
——摘编自牛子晗《正史〈循吏传〉入传标准与记述内容的变化》
材料一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表 (部分)
朝代 | 措施 |
唐朝 | 唐太宗时期首创以鄰护府下辖羁縻府州管理边疆民族的方式; 唐朝制定了由鸿胪寺主导的“藩臣之礼”“舅甥之礼”和“敌国礼”构成的对藩属进行管理的礼仪制度, 册封与和亲政策则是唐朝针对动疆势力强大政权的措施。 |
清朝 | 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 清朝先后推出了《大清律例》《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體则例》《西宁青海番夷成例》《钦定西藏章程》等诸多法律制度。 |
——摘编自李大龙《试论历代王朝治边政策的继承与发展》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来,传统“中心—边缘”建构下的治边模式已难以有效整合动员各类社会资源,
清王朝在边疆问题上陷入治理无力与阐释焦虑的双重困境,推动边疆由模糊暧昧的天朝腿域转向清晰严肃的国家领土势在必行。1877年,左宗棠收复伊犁,挫败了英、俄利用阿古柏政权来侵占、股群中国新疆的图谋。并于1884年在新疆设巡抚、盟州县,拉开了边疆地区建省改制的序幕。几年后,台湾、东北等地相继建立了行省。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郑重宣告“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 满、 蒙、 回、 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 满、 蒙、 回、 藏诸族为一人。 是曰民族之统一”。不久后,“五族共和”被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确认,各族人民在政治上开始拥有真正平等“国民”的国民身份,实现了名义上平等的联合。
——摘编自邓旭《中国边疆现代化的历史脉络初探》
材料三 在弟三次中央祈醒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阐释了新时代“治疆方略”的基本内涵,强调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依法治疆、团结稳璧、文化润體、富民兴疆、长期建脸. 以握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加强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健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彷丁作扭刺”的重大决策,彰显了党对边疆民众守土护边的高度重视。
——摘编自宋才发《新时代“治疆方略”的基本内涵及路径选择》
材料一 二战后,法国政府对宏观经济实行全面统制管理,国家通过财政和国有企业直接参与再生产过程,并减低税收、对团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和推行福利政策,制定和实施了两个“现代化与装备计划”。1948年6月,法国正式加入马歇尔计划,这为法国在战后重建基础部门解决了需要大量资本的难题。到1949年,法国基本上恢复了国民经济。从1950年起,法国经济开始复苏。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后,法国和共同体成员国间的贸易剧增。1959—1974年,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高达5.7%,在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日本。
——摘编自王奕苹《浅析二战后法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承认非公有经济的客观存在,统筹兼顾五种经济成分,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同时,协调劳资关系,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生产经营的困难,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到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生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各经济成分发展的政策措施,党和政府在强调统一介绍和稳定就业的同时,进行多样化就业、失业的管理,确定了除失业保险外,老年、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险项目,建立起劳动保险制度。
——摘编自宋玉军《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就业政策的调整与应对》
材料
盛世名称 | 概况 |
文景之治 | 文景二帝都推崇黄老治术:“与民休息”、劝课农桑。汉文帝生活节俭,曾连续十二年全免田租,还废除了秦朝的连坐制度、肉刑。汉景帝将田租降为三十税一,平定七国之乱,收夺部分王国封地。到了景帝末年,国家府库充盈,民间牛马遍野。与此同时,豪强富户不断兼并土地,以致“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匈奴犯边的问题也一直存在 |
开元盛世 | 开元前期,唐玄宗设置“中书门下”,重用贤臣,整顿吏治,编订《唐六典》,又任用高官主持科举考试,军事上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在边疆设置节度使。这一时期,户口较唐初增加五倍,唐王朝声威远播、万国来朝。开元末年,唐玄宗任用李林甫为相,朝政趋于腐败,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均田制已难以维系。对外屡开边䖹,以致边将久任,外重内轻的局面形成 |
康雍乾盛世 | 从康熙到乾隆时期,清王朝先后统一蒙古、新疆、西藏、台湾等地,并设置不同的机构进行管辖。雍正设立军机处,使皇权发展到了顶峰,又实行摊丁入亩,取消了丁税。百余年间,人口不断增加,农耕经济高度繁荣。乾隆时期实行单口通商,拒绝英国扩大通商的要求。人口增加使人均耕地减少,农民普遍贫困化 |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的盛世”,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