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2025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2024高三上·广元月考) 距今5100年左右,良渚遗址群所在区域突然涌现出超大型聚落,显然都不是在原有聚落(社会)的基础上自然发展而来。这样大规模的聚落营建,可能需要调动较大空间范围的人力物力,已经打破了原有各氏族社会的局限,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地缘关系,各族群经历了一番“成建制”的整合。这表明良渚文化(     )
    A . 是早期国家诞生的标志 B . 奠定了中华文明基本格局 C . 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D . 完成了向阶级社会的过渡
  • 2. (2024高三上·上高月考) 汉代“表彰六经”,而实际流传的“五经”,因“三礼”和“春秋三传”各有传承,形成“九经”。唐代官方刻写的标准石经中收入《论语》《孝经》《尔雅》,形成“十二经”。进入宋代,强调心性论的《孟子》上升为经,“十三经”最终定型。“十三经”形成的历程反映了(     )
    A . 儒家思想顽强的生命力 B . 官方正统思想的世俗化 C . 考据学对出版业的促进 D . 学术与政治的交互影响
  • 3. (2024高三上·上高月考) 贞观三年,太宗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若惟署诏敕、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何烦简择,以相委付?”唐太宗此论意在(     )
    A . 凸显君主的绝对权威 B . 扩大监察官的谏政职能 C . 降低中书省政治地位 D . 激励宰执辅政的积极性
  • 4. (2024高三上·襄阳月考) 宋代以来,很多学者批判侧重解释“五经”字句音、形、义的汉代儒学。王安石“视汉儒之学若土埂”,并从主旨、大义的角度另立新说;朱熹虽不认可王安石的新说,却赞同他用新理论否定汉代儒学的做法。宋代的这种学术倾向(     )
    A . 确立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B . 促进了儒家思想革故鼎新 C . 使得学者自由解释经典 D . 弥合了变法与守成的论争
  • 5. (2024高三上·广州月考) 有学者指出,明后期的一系列民变,往往“基于义愤而争公道”,不同于以往受饥寒驱使的大规模起义,这些民变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这是泰州学派(江苏心学流派)与长江流域中产阶层崛起交互影响的结果。由此可知(     )
    A . 心学的平等叛逆色彩有其经济基础 B . 晚明长江流域人民已具有民主意识 C . 明朝后期社会不公较以往更加严重 D . 江南工商业发展动摇专制统治基础
  • 6. (2024高三上·上高月考) 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由于白银短缺,中国商人不愿用白银交易,他们往往使用茶叶、生丝等作为等价物交换英国商人带来的棉制品、鸦片等货物,英国商人因棉制品滞销,也被迫接受,这种“易货贸易”形式在安徽、浙江、福建、江西等主要的产茶及产丝地流行。这一现象(     )
    A . 加剧广州贸易地位衰落 B . 便利外商掠夺中国原料 C . 造成了银贵钱贱的局面 D . 引入新的商业经营方式
  • 7. (2024高三上·上高月考)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长江流域各省平均有70%的县长是由本省人出任的。非本省籍贯的县长则大致有两种情形:一是省政主管长官为外省人时,该省县长中必定有相当一部分与省政主管长官同籍;二是外省县长多为相邻省区之人,如湖北的外籍县长中,多为湖南人,其次为河南人。最有助于说明这一状况的是(     )
    A . 地方治理体系的转型 B . 中央政府的简政放权 C . 回避制度的最终废止 D . 基层自治的有序推进
  • 8. (2024高三上·上高月考) 1940年,党中央正式提出“为争取工业品的半自给而奋斗”的号召和“以发展轻工业为主”“集中领导、分散经营”的方针。1941年,党中央又提出,工业要由“半自给过渡到完全自给”。这些方针的改变(     )
    A . 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 体现了根据地的实力变化 C . 彰显了中共政策的原则性 D . 反映了抗战形势日益严峻
  • 9. (2024高三上·上高月考) 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1960年底城镇人口1.29亿的基数上,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到1961年底,全国减少城镇人口1300万,其中,精简职工950万人。该政策的实施(     )
    A . 是贯彻当时党路线方针的体现 B . 延续了“左”倾错误的思想 C . 加剧当时中国面临的经济困难 D . 有利于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 10. (2024高三上·上高月考)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认真贯彻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情况自行决定职工工资,且鼓励适度扩大不同职工间的工资差距。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 . 建成了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C . 开始调整计划经济下的分配制度 D . 积极探索与实践经济发展新模式
  • 11. (2024高三上·上高月考) 下表所示为对斯巴达城邦的监察官和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若干特征所作的比较。据表可知,斯巴达城邦和罗马共和国(     )

    斯巴达城邦的监察官

    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

    历史渊源

    部落时代负责监督公共事务的长老

    “王政”被推翻后,履行最高军政首脑职责

    产生方式

    公民大会从长老院提名的贵族中选出五人,一年一任,地位平等;古典时代,平民也可被选为监察官

    一年一选,由公民大会每次选举两人,再经元老院批准确认;任期一年,起初仅限贵族参选,后扩大到所有自由民

    权力行使

    代表公民监督国王,审理国王越权等非法行为;同时负责监督公民生活中的行为

    主持元老院会议,负责执行元老院的决策。领导军队

    对军事的影响

    战时随同国王出征,监督其指挥,出现意见分歧时有最终决定权

    直接领导军队,负责军事决策

    A . 均有民主制传统 B . 行政与司法合一 C . 政权日趋平民化 D . 公民的地位平等
  • 12. (2024高三上·上高月考) 17世纪时,一名英国牧师说:“我们眼前摆着两本最基本的书——一本是自然,另一本是《圣经》……各种天体的规则运动……各种元素的联系……如此繁多的自然之物和生物,又有如此多的诠释者在教导我们,上帝是他们的动力因。”这种观念可用于佐证当时(     )
    A . 人文主义宗教观影响深远 B . 科学理性观念促进了思想解放 C . 教会极力排斥异端的文化 D . 宗教影响下自然科学艰难发展
  • 13. (2024高三上·上高月考)  1929-1931年,苏联派出了1685名技术人员去西方国家进修。与此同时,苏联设立了高等技术教育委员会,建立了工业技术教育培训制度,“一五”期间培养了30万受过中等教育和17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苏联以上举措旨在(  )
    A . 建立领先世界的国民教育体系 B . 实现科学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
    C . 完善技术人才培养的形成机制 D . 保障工业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
  • 14. (2024高三上·上高月考) 1965年年初,法国开始大规模地将自己的美元储备兑换为黄金。戴高乐扬言,他将派他的财政部部长德斯坦驾驶军舰运载美元到美国去运回本该属于法国的黄金。法国的行为引起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的效仿,第二次美元危机因此爆发。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 .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B . 欧洲区域集团化完成 C .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D .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 15. (2024高三上·上高月考) 美国《1981年经济复兴税收法案》将个人所得税率降低了约23%,个人所得税计算中的边际税率由1964年的14%-70%降低至11%-50%,并引入指数个人所得税参数,使个人所得税与通货膨胀挂钩。该法案(     )
    A . 说明美国认识到财政税收的重要 B . 以追求社会财富的相对公平为目标 C . 体现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整 D . 反映出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植
  • 16. (2024高三上·上高月考) 下图选自2023年11月20日美国出版的某杂志的封面。对其寓意解读最合理的是(     )

    A . 白领阶层深陷社会焦虑 B . 人工智能仍然存在局限 C . 技术革命改变生产流程 D . 传统就业岗位受到威胁
二、非选择题(大题共4题,共52分)
  • 17. (2024高三上·重庆市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班固撰写《汉书》时,沿循《史记》设《循吏传》,记载了六名循吏:蜀守文翁“少好学,通春秋……仁爱好教化”;胶东相王成“劳来不怠,流民自占八万余口,治有异等之效”;颍川太守黄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北海太守朱邑“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渤海太守龚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畜(蓄)积,吏民皆富实”;南阳太守召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

    ——整理自班固《汉书·循吏传》

    材料二   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良吏传》中正传有41人,附传有13人,其中13人以“直谏”“劝谏”入传。“除暴安良”“战功卓著”“正直敢谏”成为臣僚入传的重要标准。北宋修《新唐书》,改《良吏传》为《循吏传》,正、附传共记24人,其中16人取用《旧唐书》。入选之人多为考课优异,有富民、缉盗、治狱、化俗、抚边等实绩的官吏。仅以“直谏”“军功”在《旧唐书》中入传,但缺乏治民政绩的官吏,或不取,或记于附传。宋元以后,“循吏”逐渐限定为“累领剧镇”“终于庶僚”的官吏;考课优异和民心民意是其最主要的标准。

    ——摘编自牛子晗《正史〈循吏传〉入传标准与记述内容的变化》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书》中“循吏”入选的标准。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唐书》和《旧唐书》中“循吏”入选标准变化的原因,并简述历代正史编撰《循吏传》的历史意义。
  • 18. (2024高三上·上高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表 (部分)

    朝代

    措施

    唐朝

    唐太宗时期首创以鄰护府下辖羁縻府州管理边疆民族的方式; 唐朝制定了由鸿胪寺主导的“藩臣之礼”“舅甥之礼”和“敌国礼”构成的对藩属进行管理的礼仪制度, 册封与和亲政策则是唐朝针对动疆势力强大政权的措施。

    清朝

    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 清朝先后推出了《大清律例》《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體则例》《西宁青海番夷成例》《钦定西藏章程》等诸多法律制度。

    ——摘编自李大龙《试论历代王朝治边政策的继承与发展》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来,传统“中心—边缘”建构下的治边模式已难以有效整合动员各类社会资源,

    清王朝在边疆问题上陷入治理无力与阐释焦虑的双重困境,推动边疆由模糊暧昧的天朝腿域转向清晰严肃的国家领土势在必行。1877年,左宗棠收复伊犁,挫败了英、俄利用阿古柏政权来侵占、股群中国新疆的图谋。并于1884年在新疆设巡抚、盟州县,拉开了边疆地区建省改制的序幕。几年后,台湾、东北等地相继建立了行省。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郑重宣告“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 满、 蒙、 回、 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 满、 蒙、 回、 藏诸族为一人。 是曰民族之统一”。不久后,“五族共和”被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确认,各族人民在政治上开始拥有真正平等“国民”的国民身份,实现了名义上平等的联合。

    ——摘编自邓旭《中国边疆现代化的历史脉络初探》

    材料三   在弟三次中央祈醒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阐释了新时代“治疆方略”的基本内涵,强调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依法治疆、团结稳璧、文化润體、富民兴疆、长期建脸. 以握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加强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健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彷丁作扭刺”的重大决策,彰显了党对边疆民众守土护边的高度重视。

    ——摘编自宋才发《新时代“治疆方略”的基本内涵及路径选择》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突出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边疆治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代边疆治理方略的重大意义。
  • 19. (2024高三上·上高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法国政府对宏观经济实行全面统制管理,国家通过财政和国有企业直接参与再生产过程,并减低税收、对团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和推行福利政策,制定和实施了两个“现代化与装备计划”。1948年6月,法国正式加入马歇尔计划,这为法国在战后重建基础部门解决了需要大量资本的难题。到1949年,法国基本上恢复了国民经济。从1950年起,法国经济开始复苏。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后,法国和共同体成员国间的贸易剧增。1959—1974年,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高达5.7%,在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日本。

    ——摘编自王奕苹《浅析二战后法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承认非公有经济的客观存在,统筹兼顾五种经济成分,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同时,协调劳资关系,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生产经营的困难,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到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生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各经济成分发展的政策措施,党和政府在强调统一介绍和稳定就业的同时,进行多样化就业、失业的管理,确定了除失业保险外,老年、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险项目,建立起劳动保险制度。

    ——摘编自宋玉军《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就业政策的调整与应对》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法国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法国经济发展的不同之处及成因。
  • 20. (2024高三上·上高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盛世名称

    概况

    文景之治

    文景二帝都推崇黄老治术:“与民休息”、劝课农桑。汉文帝生活节俭,曾连续十二年全免田租,还废除了秦朝的连坐制度、肉刑。汉景帝将田租降为三十税一,平定七国之乱,收夺部分王国封地。到了景帝末年,国家府库充盈,民间牛马遍野。与此同时,豪强富户不断兼并土地,以致“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匈奴犯边的问题也一直存在

    开元盛世

    开元前期,唐玄宗设置“中书门下”,重用贤臣,整顿吏治,编订《唐六典》,又任用高官主持科举考试,军事上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在边疆设置节度使。这一时期,户口较唐初增加五倍,唐王朝声威远播、万国来朝。开元末年,唐玄宗任用李林甫为相,朝政趋于腐败,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均田制已难以维系。对外屡开边䖹,以致边将久任,外重内轻的局面形成

    康雍乾盛世

    从康熙到乾隆时期,清王朝先后统一蒙古、新疆、西藏、台湾等地,并设置不同的机构进行管辖。雍正设立军机处,使皇权发展到了顶峰,又实行摊丁入亩,取消了丁税。百余年间,人口不断增加,农耕经济高度繁荣。乾隆时期实行单口通商,拒绝英国扩大通商的要求。人口增加使人均耕地减少,农民普遍贫困化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的盛世”,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