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古诗文名句 |
壮志 |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活着”,而在于奋发有为。曹操《龟虽寿》中的“①,志在千里;烈士暮年,②”体现的奋发向上精神历久弥新。 |
怡情 | 自然风景美丽如画。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的”夕日欲颓,③”让我们置身傍晚的动态美中,吴均《与朱元思书》中的“④ ,千丈见底”让我们仿佛目睹富春江水之清,王维《使至塞上》中的”⑤ ,长河 落日圆”让我们惊叹边塞的壮阔,刘桢《赠从弟》中的“⑥,松柏有本性”让我们赞叹松柏的美好品格,王绩《野望》中的“⑦, 让人沉醉田园牧歌式的农人归家图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⑧, 让我们沉醉于早春莺歌燕舞的生机勃勃。 |
愁绪 | 好男儿志在四方,可是当夜幕降临时,面对浩渺的江水,身在异乡的人难免 思乡,自然会用崔颢《黄鹤楼》中的“⑨? 来表达愁绪。 |
①经过 ____,我决定接受老师的建议,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②因为父母都离乡别井外出工作,所以大多数留守儿童只能与爷爷奶奶 ____。
③学校社团的新成员在“超级演说家”活动中的表现虽有瑕疵,但也足以令人 ____。
①2019年 10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瑞典文学院商榷、推选、宣布了2018年和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分别是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丘克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② 在诺奖的历史上,13位德语作家获奖,今年这是第14位,就此与获奖法语作家数量齐平。
③彼 得·汉德克的作品,既是诗人也是小说家,是当代德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称为德语文学 “活着的经典”。
④他的文学作品,不断地支撑起一个一个的点,他对人类命运的思考渗透着一 种悲怜,同时又有哲学的、对人的希望的探寻。
【走进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请你填写。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
关键词:
推荐理由: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 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 。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②间,以红粉笙歌③一两 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予尝秋夜坐钓月矶④昏黑无人往来时闻风铎⑤声及见佛灯隐现于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予与无际偕访仲和⑥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⑦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予生平过⑧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 注释】①虎丘:苏州名胜。②榭:这里指树木。③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④钓月矶:在虎丘山顶。⑤风铎(duó) :悬于檐下的风铃。⑥无际、仲和:都是作者的朋友。⑦趺(fū) 坐:两脚盘腿打坐。⑧过:造访。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欣然起行
③但少闲人
④遂至承天寺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
予 尝 秋 夜 坐 钓 月 矶 昏 黑 无 人 往 来 时 闻 风 铎 声 及 见 佛 灯 隐 现 于 林 梢 而 已。
【材料一】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演出轴
古风古琴古韵国之瑰宝每一帧都是画 这动作绝了绝了,要哭了呜呜呜…… 女主“青绿”舞者双袖下垂,如山之纹理,又如山间瀑布 这个画面也太美了吧!《千里江山图》活了! 配色好,妆面好看,跳得也超好这发髻,这青绿腰,真是美哭了 国宝真的动起来了!这才是中国文化!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请收下我的膝盖!实乃我中华文化的真实写照! |
央视春晚《只此青绿》节目播出时弹幕截屏
【材料二】
①《千里江山图》卷,北宋,王希孟作,绢本,设色,纵 51.5 厘米,横 1191.5 厘米
②《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 森,气象万千,壮丽恢弘。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此卷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
③画家在构图上充分利用传统的长卷形式所具有的多点透视之特点,在十余米的巨幅长卷中 将景物大致分为六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各部分之间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 沟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巧妙地连成一体,达到了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的穿插使用更使画面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律感,引人入胜。
④《千里江山图》卷在设色和用笔上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用“青绿法”所作的山水被称为“青绿山水”。“青绿法”是我国山水画技法中发展较早的一种,在隋唐时期如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等许多画家 均擅长青绿山水画。纵观宋代画坛,虽然也有一些画家用此法创作,但从目前存世作品看,尚无 一件可以超越《千里江山图》卷。王希孟在继承前法的基础上,表现出更趋细腻的画风,体现了 北宋院画工整严谨的时代风格。此图用笔精当,一点一画均无败笔。人物虽细小如豆,却动态鲜 明。微波水纹均一笔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曳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综观全幅,又不失雄阔的境 界和恢宏的气势,远观近睹均令人折服。在用色上,画家于单调的蓝绿色中求变化,虽然以青绿 为主色调,但在施色时注重手法的变化,色彩或浑厚,或轻盈,间以赭色为衬,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如宝石,光彩夺目。元代著名书法家溥光对此卷推崇备至,在卷后题跋中赞道:“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此论可谓公允之见。
(选自故宫博物院官网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千里江山图》配文,有删减)
【材料三】
①《只此青绿》为何能这么“火”,是什么魅力吸引观众?近日,《只此青绿》总编导周莉亚、韩真接受了中新社专访,揭秘这一现象级舞蹈诗剧背后的创作历程。
②中新社记者: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海内外产生热烈反响的原因何在?
③周莉亚:《只此青绿》的热演,体现了当代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我们正身处一个文化自信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它成为寄托这份文化自信的载体。
④当代人们的爱好多元化,对于自己热爱的事物愿意花更多精力去研究。我们发现许多观众 主动到网上分享观剧心得,甚至惊讶于观众对作品的研究如此细微,因此一直收集观众反馈,对 作品进行修改和调整。《只此青绿》没有最终的版本,只有最好的版本。它的魅力在于,哺育我们灵魂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广大观众之间,浪漫的双向奔赴。
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观众从网上观看,表达对《只此青绿》的喜爱,体现了世界各国民众追求美好的共同价值取向。
⑥中新社记者:您想过作品会”出圈”吗?它呈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思想?
⑦韩真:创作时我们没想到它会”出圈”。千百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学、诗词歌赋以及绘画等,告诉当代的我们,中国人充满诗性。对于这点,我们在创作时一直很自信。
⑧中华文化在不同时代拥有不同气质。我对宋代文化的理解,一个关键词是“温厚”。宋代的国人有着一种内敛含蓄的筋骨和力量。
⑨《只此青绿》展现出来的是古人静谧、雅致的状态。我们在细节处下足功夫。比如舞蹈动 作和演员神态,淡化情绪,展现东方式的温婉:高耸的发髻与蓝绿相间的服装,是层峦叠嶂的写意表达,这些都让人眼前一亮,画作得以在舞台上真正“活”过来。
⑩中新社记者:您二位此前编导过《杜甫》《花木兰》《马可·波罗》等舞蹈剧,如何调和中西方观众不同文化背景的观赏需求?
⑪韩真:近些年火”出圈”的传统文化作品不少。我们曾经和一些投资合作方探讨,他们希 望我们做一个可以让西方人接受的作品。《只此青绿》的乐曲交替呈现中西音乐文化魅力。除了 运用古琴、古筝、萧、笛、琵琶等呈现宋代人们的情思,还用单簧管、大提琴来展现现代人的情感。这也是一种新探索。
⑫我认为,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足够深刻,作品能呈现出中华民族蕴藏在文学、历史、 哲学里的生命思考,那将是一场奇妙的中西文化对话。对方会从作品中感受到由内而外喷薄而出的力量,足以打破中西方的文化壁垒。
(选自央广网,2022 年 4 月 4 日,有删减)
的文物“活”了。请整合上面三则材料及所给链接,探究成功的经验。
【链接】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人们在美好的春天祭祖祈思,踏青郊游 。2021 年的清明节,河南卫 视隆重推出《清明奇妙游》,将实景拍摄与 AR 技术巧妙融合,别具 一格带我们穿越千年,感受 中国传统文化 。 节目中来自二 次元的唐宫小姐姐打开了清明上河图,以穿越的形式在各处踏青、游玩 。这次《清明奇妙游》的整体节目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中,碰撞出自信的东方气息。
抬头看见花
①早晨上班经过护城河岸,在花木交易区,看见大棚培育的鲜花散布在土里土气的旧物之间,甚是生动,我便买来几盆。小巧的花盆里,盛开着毛草草的红色小花,这种花在童年时的乡村很 多见,它们叶子碧绿、花开红艳且日久不凋。乡下人管这种花叫“长寿梅”。“长寿”是说这花好养活、花期长,“梅”的来意大约是它开在冬天吧。
②我兴冲冲地把几盆长寿梅带到办公室,每个同事的桌角放一盆。已是寒冬,小城万物萧瑟,这一簇簇鲜艳的“梅花”,在桌案上火焰一般跳跃,同事们都很高兴。王老师大赞曰:”以前是 抬头看见一堆资料,现在好啊,抬头看见花!”抬头看见花,多么好的意境,当我们俯案劳作,忙到头眼昏花、筋疲力尽时,一抬头,见桌案上一盆小小的长寿梅生机盎然地开着,多么令人欢 喜!这长寿梅叶子碧绿浓密,几朵花鲜润地高出叶浪,像一些小手臂在跟你打招呼;数朵花参差 地插在叶子间,有环佩叮当般的美感。看到此,心情怎能不澄澈、明朗、欣悦?肩疼、颈酸、眼累、心乏等等,都被这一盆小花儿给疏解了。
③乡下人在过年时,都要贴对联和红帖,那些小红帖就像寻找窝巢的燕子,落在农家屋檐下 不同的角落,它们都写着相同的四个字:抬头见喜。一抬头,是红艳艳的希望,看见它,就是愉悦,就是欢欣,就是希冀,就是撞进门来的春天。
④我的一位女性好友,每次出门必然化妆并衣着讲究,尤其是在冬天,她穿着色彩艳丽的大 衣,裹着飘逸的丝巾,戴着考究的帽子。她笑着说,我要给生活开朵花!其实,她是被花治愈的 人。几年前,她生病在家,大家都很担心她。有一天,她走到窗前,突然看见光秃着枝丫的玉兰 开花了,那玉兰将一柄花枝探进她的窗框,像画一样美好。那初绽的玉兰花点燃了她,她的内心 一点点融化,从那天开始,她迅速康复。她还告诉我一个细节,当看见玉兰花开的那个上午,她 推开窗子,楼下一个女孩正在仰头看花,目光对视时,给了她一个真诚甜美的微笑,这笑和花都是治疗她的药引子。所以,她现在也想做一枝花,开在严寒的冬天里,把别人心里的冰融化。
⑤一日,孩子在阳台喊: “快看,‘黑森林 ’开花了!”“黑森林”是我家旁边的原生态植 物园,里面有很多落叶植物,到冬天全都褪去叶子,赤裸着黑乎乎的粗裂枝干,风景单调得很。 眼下隆冬天气,“黑森林”怎么会开花?我从阳台看过去,那些黑乎乎的树枝上,还真是闪闪烁 烁地开着不少花,有的像桃花般粉红,有的像石榴花般鲜艳,也有迎春花一样金灿灿的,花朵间 还有些绿色叶子,看起来春光灿烂。我忍不住好奇,就去看个究竟。远远见一个老人手里拿着花 往树枝上绑。见我看她,便笑着解释:攒下些鲜花、礼品盒包装纸,都那么新、那么鲜艳,不如 做成花儿,叫它们再开一次。让我惊异的是,这个老人竟然是植物园大门口卫生间的看护人。她 和老伴一起来我们小城打工,就住在卫生间旁边的小储物间里。卫生间周围都被她载满了花,娇 艳的凤仙花和高大的蜀葵、美人蕉开得春光流泻,惹人注目。我曾看到在小储物间里,她那穿环 卫工作服的老伴坐在马扎上喝酒、吃饺子,两个老人都幸福满满的样子。我帮着老人往树枝上绑花儿时想,这些包装纸大约是她老伴捡来的吧,但是它们做出的花儿却一样的光彩绚丽。
⑥再从阳台上眺望,那一树树花让我心情莞尔、无比温暖,那个往树上绑花的老人似乎也成了一朵花,她和那些花儿像一轮月亮,照着我和更多人的梦。
⑦我还曾走进一个孤寡老人的家,他的腿病使他行走艰难,病发时下不了炕、出不了屋子。他的屋子狭暗,但窗台上摆满各种各样的木花。他将树枝削掉外皮,削出一层层木屑,木屑不落,卷起来像层层花瓣。他拿颜料将那些“花儿”染成各种鲜艳的颜色,然后“栽”在窗台那一块长 满孔洞的皱麻石上。坐在木花旁边的他乐呵呵的,不见困顿之情。现在想来,那些生动的色彩是 他为自己制造的阳光和火焰,他用来温暖、照耀自己。当他被病痛折磨的时候,他从苦闷里抬起头的刹那,看见的是鲜艳的花,是人人期待的春天。
⑧抬头看见花!这非常值得期待。在喧嚣忙碌的生活里,累了、乏了、倦了的时候,猛然一 抬头,与一树花对视,这是多大的幸福啊!但四时有序,花开有时,那一束花开常常被辽阔的苍 茫代替被嘈杂的市声淹没。在没有花开的时节,不要等待,我们可以一边做幸福的看花人。一边把自己活成一朵花,开成一种风景,成全“抬头看见花 ”的景致和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原文有改动)
①王老师大赞我买回的“长寿梅”,“我”感到花带给人愉悦心情,解人乏困。
②
③卫生间的看护老人给“黑森林” 的树绑上包装纸做的花,“我”感悟到要用向美的心灵去创造幸 福,照亮(温暖)他人。
④
那玉兰将一柄花枝探进她的窗框,像画一样美好。
鲁迅在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中,懂得了正直与严谨;莫怀戚在田间散步时,懂得了责任与担当;史铁生从泼泼洒洒的北海菊花,懂得了母爱的深沉和生命的坚强;梁衡从奔腾不息的壶口瀑布,懂得了中华民族的柔中有刚、勇往直前……
生命就是在不断地经历和懂得中逐渐成长。请以“懂得”为题,写一篇文章,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③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