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社会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9-23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 1. (2023七上·海曙期中) 一位导游在介绍某遗址时提到的关键词有:约 70 万—20 万年、保存火种、打制粗糙石器。该遗址可能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山顶洞人遗址 D . 河姆渡人遗址
  • 2. (2023七上·海曙期中) 给下图拟定标题,合适的是(    )

    A . 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 B . 山顶洞人采集场景想象图 C . 河姆渡人生活场景想象图 D . 半坡人农耕场景想象图
  • 3. (2023七上·海曙期中) 《礼记 ·礼运》 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是谓小康。 ”下面与“天下为家 ”相关的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郡县制 D . 分封制
  • 4. (2023七上·海曙期中)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图)。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    )

    A . 种类丰富 B . 功能单一 C . 工艺简单 D . 象征皇权
  • 5. (2023七上·海曙期中)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这体现了(    )
    A . 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B . 古书上的记载都真实可信 C . 铁制农具和牛耕已广泛使用 D . 楚国在诸侯国中最为强盛
  • 6. (2023七上·海曙期中) 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是无礼义教化、求赏逐利的“盗兵 ”。 这一观点代表(    )
    A . 法家 B . 墨家 C . 儒家 D . 道家
  • 7. (2023七上·海曙期中)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也。 ”导致“天府 ”出现的水 利工程是(    )
    A . 灵渠 B . 郑国渠 C . 都江堰 D . 大运河
  • 8. (2023七上·海曙期中) 《管子·地图》载:“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 ”。《孙子兵法·地形篇》载:“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据此可知,当时地理知识的运用适应了(    )
    A . 水利兴修 B . 诸侯征战 C . 儒学兴起 D . 私学发展
  • 9. (2023七上·海曙期中) 如果有机会让你穿越到秦朝,在都城咸阳生活,你购买生活用品使用的货币是(  )
    A . B . C . D .
  • 10. (2023七上·海曙期中) “短短 15 年的秦朝,把全国的人力财力,榨取尽了,无数血汗生命,造成许多事功。 ” 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 灭六国 B . 焚诗书 C . 行郡县 D . 筑长城
  • 11. (2023七上·海曙期中) 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某班正在排演历史情景剧,台词中出现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等词。据此可知,该情景剧的主题是 ( )
    A . 春秋争霸 B . 战国称雄 C . 秦灭六国 D . 楚汉之争
  • 12. (2023七上·海曙期中)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 . 严刑峻法 B . 休养生息 C . 盐铁官营 D . 重文轻武
  • 13. (2023七上·海曙期中) 汉武帝曾派著名农学家赵过到边疆地区传播农耕技术,他在西北边疆地区推广了代田法, 还把“三犁共一牛 ”的耕作技术带到西北边疆。这做法(    )
    A . 清除了汉代民族之间的隔阂 B . 有助于推动西北边疆农业发展 C . 实现了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 D . 加强了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 14. (2023七上·海曙期中) 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 由皇帝制定封号。“推恩令 ”的实行(    )
    A . 增强了地方的权力 B . 开创了地方行政基本模式 C . 明确了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D . 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15. (2023七上·海曙期中) 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评论下图著作的创作者是“史界太祖、中国通史之创始者 ”。享有 这一崇高声誉的历史人物是(    )

    《史记》书影

    A . 贾思勰 B . 司马迁 C . 霍去病 D . 董仲舒
  • 16. (2023七上·海曙期中) 辛弃疾所作《南乡子》中有一名句: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里“曹 ”的主要贡献是(    )
    A . 完成了北方统一 B . 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 C . 改善了民族关系 D . 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联系
  • 17. (2024七上·义乌月考) 将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巨鹿之战 
    ②赤壁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淝水之战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①③②④ D . ②①③④
  • 18. (2023七上·海曙期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自称是黄帝后裔、匈奴自认为是夏朝后裔,他们主动学习中原文化和典章制度;汉族中也流行北方民族的短衣打扮。这反映了当时( )
    A . 民族交融加强 B . 边疆地区文教发达 C . 民族政权并立 D . 边境贸易活跃繁荣
  • 19. (2023七上·海曙期中) 某班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探寻“孝文帝迁都的缘由 ”。第 2 组同学按任务搜集了以下 信息:3 世纪初中国又进入一个寒冷期,《齐民要术》记载,这一时期华北地区桃树开花较 之前晚 10~20 天;《晋书》记载的异常霜降的出现较以往更频繁,平城地区也屡受灾荒。据此判断,这一小组研究任务应是侧重追寻迁都的(    )
    A . 政治因素 B . 文化因素 C . 军事因素 D . 环境因素
  • 20. (2023七上·海曙期中)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与 《三 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不相符的是(    )
    A . 南方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 ” B . 北魏曾经统一黄河流域,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C . 这一时期社会发展陷入停滞倒退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二、非选择题(共 60 分)
  • 21. (2023七上·海曙期中)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中国历史和其他各国文化有唯一最重要的歧异,那就是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的 统一全国。随着青铜时代的终止,全国立即展开政治的统一,这种政治上初期的早熟,创一 个惊人的记录,在此后千百年间树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传统。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 ”,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 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

    材料三:随着西汉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 ”(算缗,对商人征收的财产税),后又下令“告缗 ”,鼓励民众 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 ”。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为了树立“ 中央集权的传统 ”,秦始皇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在监察制度上进行“首创 ”的表现。秦朝设 立的监察官职又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令“初算缗钱 ”“告缗 ”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为了实现这目的,汉武帝采取的其他措施是什么?
    4. (4) 综上所述,秦始皇、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具有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 22. (2023七上·海曙期中)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奖励军功,按军工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②规定官员必须在朝廷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③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

    ④鼓励鲜卑族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⑤设立县制,由国君任命官吏治理

    ⑥以汉服装代替鲜卑服

    材料二:关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者们有各种看法。

    观点一: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等民族融入了汉族之中。正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才 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汉民族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今天汉族能成为中国的主 体民族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开鲜卑等民族的贡献。

    —— 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观点二:北魏孝文帝这些移风易俗的决策与措施,使鲜卑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没有了自己的 姓氏,没有了服饰,没有了自己纯粹的血统,鲜卑彻底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黄朴民《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 ”的不归之路》

    1. (1) 某同学搜集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见上表),请根据所学知识将 上表中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序号填写在下表相应位置。

      A.属于商鞅变法措施的序号

      B.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序号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与秦国统一六国的关系
    3. (3) 分别概括材料二关于魏孝文帝改革的两个观点。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 出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
    4. (4) 中国古代史上的两场改革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请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 23. (2023七上·海曙期中) 农业经济是立国之本,固国之本。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铁制农具 带鼻环的牛尊

    材料三 (二年九月) 诏曰: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而民不务本而事末,

    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

    ——《汉书》 卷四《文帝纪》

    材料四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战乱)之警(警报), 区域之内,晏如(平静 安宁)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 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编自《宋书》卷五十四

    1. (1) 材料一中的文物反映出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哪些变化? 由此对社会经济发展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依据材料三概括汉文帝诏书中对农业的态度及鼓励措施。
    3. (3) 据材料三概括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社会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24. (2023七上·海曙期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请你加入历史探究小组, 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究。

    【探究一:思想智慧】

    材料一 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 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 堪与孔子相比伦。

    ——钱穆《孔子传·序言》

    材料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 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探究二:科技之光】

    材料三:

    【探究三:艺术之美】

    材料四

    图三                                             图四

    【探究四:传承之任】

    材料五 要认真汉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致,大力外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抵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 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 (1) 结合所学,给孔子制作一张名片。

      姓名:孔子

      朝代:     身份: 、.

      主要贡献:.

    2.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诸子百家熠熠生辉 ”是指什么局面?文中“释 ”于何时传入中国?
    3. (3)  图一反映的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有何贡献?
    4. (4)  图二著作的作者是谁?他在中医学发展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5. (5) 写出图三、图四作者所处的朝代,并指出图三作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6. (6) 据材料五,归纳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 25. (2023七上·海曙期中) 第三届“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的十周年—— 2023 年举行,七年级(9)班同学们在观看第三届“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后, 对相关历史渊源很感兴趣,想和你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 空之旅 ”......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 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 ”架起了东西方合作 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携手推进“一带一路 ”建设》

    材料二 据《汉书》记载,西汉“ 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 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屯田戍边的士兵)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资 治通鉴》记载,汉元和元年(84年),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朝商人交易。

    材料三

    丝路上的考古发现(部分)

    发现①:罗马废墟出土汉朝丝织品

    发现②:新疆发现龟兹故城遗址

    发现③:山西墓葬棺床刻有古印度琵琶纹饰

    材料四 自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 ”倡议以来,全球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 与建设,实现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2022 年,我国对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进出 口总额达 13.83 万亿元,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 32.9%,“一 带一路 ”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1.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回答率领这支“和平使团 ”的人是谁?这一行程为什么被称 为“凿空之旅 ”?
    2. (2) 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作为当时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条交通要道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4. (4) 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古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5. (5) 根据材料一、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丝绸之路 ”和现在“一带一路 ”的 相同之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