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黄帝 ②蚩尤 ③炎帝 ④盘古
序号 | 考古发现 | 结论 |
① | 北京人遗址: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 会使用磨制石器 |
② | 山顶洞人遗址:穿孔骨针 | 会建干栏式房屋 |
③ | 门头沟东胡林遗址:距今10000-8000年栽培粟和黍的遗存 | 原始农业形成 |
④ | 平谷上宅遗址:距今约7000年前的陶器 | 贫富分化出现 |
学派 | 思想家 | 思想主张 |
儒家 | 孟子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墨家 | 墨子 | “兼爱”、“非攻” |
道家 | 庄子 |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
中,与磁山遗址耕种的粮食作物相似的是( )
遗址名称 | 地域 | 时间 | 农作物 | 手工业 | 家畜饲养 | 房屋样式 |
河姆渡遗址 | 长江 | 约7000年 | ① | 黑陶 | 猪、狗、水牛为主 | ③ |
半坡遗址 | 黄河 | 约6000年 | ② | 彩陶 | 猪和狗等 | ④ |
材料一
图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图二 春秋时期青铜牺尊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伯(同“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从春秋开始使用的铁具、牛耕,解放了农业生产,又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从而促使农村公社的解体和封建生产方式的产生,这是战国文化繁荣的最终原因。……社会革命、阶级斗争是百家争鸣的直接动力。
【教育革新】
材料一 孔子推广私人讲学,在实践中,破除了等级、地域和种族的界限,接收贾人、贱人和农家的子弟入学。他在教学中坚持对不同对象施以不同的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培养各具专长的人才。为了教学的需要,孔子还搜集、整理、删定或改编了《诗》《书》《礼》《乐》《易》等作为教材。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治国方略】
材料二 孟子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推行道德教化,让老百姓过上富足生活。韩非子则认为“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因此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摘编自崔永东《中西法律文化比较》
【文化传承】
材料三 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此起彼伏的各种学术思想,几乎都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之学的深远影响。
—摘编自颜世安《从“稷下学宫”看战国百家争鸣》
材料一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
材料二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① 根据材料二,概括“平王之时”出现的历史现象。“政由方伯”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周王室地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② 材料三表明了商鞅的什么主张?他的主张体现了哪一个学派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