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4-09-25 浏览次数: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二、材料分析题(26题10分,27题15分,28题11分,29题14分,共50分
  • 26. (2023七上·赵县期中) 春秋与战国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名义上是天下“共主”,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

    材料二  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程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科书

    1. (1) 从材料一中概括“尊王攘夷”提出的背景。
    2. (2) 据材料二,概括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
  • 27. (2023七上·赵县期中) 百家争鸣

    材料一   春秋后期的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还会互相转化;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战国时期的庄子,他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庄子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材料二  孔子是春秋后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将“它”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在政治上,他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战国时期的孟子,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材料三   战国时期的墨子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材料四   战国时期的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1. (1) 四则材料分别代表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观点?
    2. (2) 老子和庄子的主张中相同之处是什么?
    3. (3) 材料二中这个学派的观点与庄子的观点有什么共同之处?
    4. (4) 材料二与材料三有什么相同的观点?
    5. (5) 材料四中韩非的主张得到了谁的欣赏,他完成统一大业后,废除了西周以来的什么制度,建立了什么制度,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6. (6) 材料二和材料四的观点有何不同?你同意谁的观点,并说说理由。
  • 28. (2023七上·赵县期中) 战争与成语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1. (1)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产生了大量成语,比如退避三舍、纸上谈兵、老马识途、百发百中、唇亡齿寒、朝秦暮楚、三令五申、一鼓作气、完璧归赵等。

      请从材料一给出的成语中,分别指出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成语各两个。
    2. (2) 材料二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请指出材料二中涉及到的成语根据材料二,归纳这场战争中刘邦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3. (3) 材料三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两句话相传为清代著名文学家、《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为激励自己刻苦攻读所作的自勉联。
      其中有两个成语,请你找出一例,并仿照下而“围魏救赵”的例子,写清楚它的由来。(只写出成语名称不得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向盟国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率兵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计,乘魏国精锐部队在赵,国内空虚,引兵攻袭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在魏军从邯郸撤退回救时,乘其疲惫,大败魏军于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赵国之围遂解。这次战役又称桂陵之战。后以“围魏救赵”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 29. (2023七上·赵县期中) 历史的启迪

    材料一   夏王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引起民众反抗;商纣王荒淫无道,“酒池肉林”,穷奢极欲,征收重税,残害人民;周厉王垄断山林川泽,不准国人依山泽而谋生,暴虐成性,奢侈专横,引起“国人暴动”,将其赶跑;其孙周幽王沉湎酒色,不理国事,重用奸臣虢(guo,音:国;姓氏)石父主持朝政,加重对百姓的剥削,激起百姓怨愤,“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就出自其身;秦朝的两位君主对农民征收重税,连年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法律严苛,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牵连,甚至屠杀大臣、剥削百姓、穷奢极欲。

    材料二   商周时期,吕尚(后世称其为“姜子牙”,民间还流传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钧”的故事)过着隐居生活,后来周文王诚意请求,拜他为师,他辅佐文王,打败商军,为西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卓著功勋。

    春秋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采纳他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得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战国时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经过一系列改革,使秦国国力大增,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材料三   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鲸(ju,音:距;义:编钟和钟架),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

    1.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得出历朝末期,民众反抗的原因是什么?
    2. (2) 分析材料二,概括西周、齐国、秦国走向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 (3) 从材料三中寻找信息,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