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10-14 浏览次数:57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21分)
  • 1. (2023七上·浦北期中) 班级出版《四季抒怀》学习专栏,以下是专栏的序言,请你阅读后完成各题。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赐予了人间最美丽的景色。对于朱自清而言,春天是小鸟呼朋引伴的欢快,是酝在湿润空气里的花香,是草坪上踢球、赛跑、捉迷藏、放风筝的嬉戏;对于刘湛秋而言,夏天是热烈粗guǎng的阵雨,是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是远方蝉声、近处蛙鼓一起奏起的交响曲;对于马致远而言,秋天是枯藤老树昏鸦的苍凉萧瑟,是古道西风瘦马的羁旅之苦,是疲倦不堪的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对老舍而言,冬天是响晴的天空,是秀气的小山,是蓝天下晒着阳光静谧地睡着的老城。作家笔下的四季景物,各有风姿,各具情怀,美不胜收。

    1.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酝   ②粗guǎng

    2. (2) 序言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3个。
    3. (3) 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

      ①响晴     ②静谧

    4. (4) 下面是从序言中选出的语句,请从语句中找出一个名词和动词

      大自然赐予了人间最美丽的景色。

      ①名词: ②动词:

    5. (5) 对序言中涉及到的作家,分析有误的一项( )
      A .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B . 《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他的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家喻户晓。 C . 马致远,元代著名戏曲家、散曲家。他的散曲代表作是《天净沙·秋思》,其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D . 刘湛秋的散文《雨的四季》一文,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 2. (2023七上·浦北期中) 古诗文中作者常借助特定的景物表情达意,请你根据提示填写内容。

    景物

    表情达意

    诗文

    出处

    笛声

    笛声凄凉幽怨,绵绵不绝,唤醒了边地战士们的乡愁。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秋菊

    秋菊绽放,孤寂凄凉,寄托诗人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

    (作者)《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落花

    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感慨。

    ④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杜鹃

    鸟鸣凄切,声声不绝,寄寓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心境。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流水

    时光像流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子在川上曰:“⑥。”

    《<论语>十二章》

二、阅读(39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7分)
  • 3. (2023七上·浦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③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④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⑤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蕴含的情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母亲进来了,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挡”突出母亲的细心,她唯恐飘零的落叶勾起儿子悲观的情绪。

      B .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央求”反映出儿子的绝望状态对母亲心理造成的巨大伤害。

      C .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再也”,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憾的心情。

      D .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没有想到那是永远的诀别。

      “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的病情和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

    2. (2)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对话,母亲的态度是喜出望外、激动难耐,而我的态度则是勉强应付。 B . 选文第⑤段的景色描写,目的是烘托出我孤独、痛苦、悔恨的心情。 C . 选文最后一句“要好好地活”,表达了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的决心。 D . 选文的感情基调,是深沉而忧伤的;叙述的语气,是平静而内敛的。
    3. (3) 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 4. (2023七上·浦北期中)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母亲的三句话

    周华诚

    ①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几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着日升日落忙活。然而,母亲常常能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来。在心中,我牢记着母亲的三句话。

    ②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下好大的雪,漫山遍野,白雪皑皑。为了让家里养的两头猪能在年前卖个好价钱,母亲每天都要把它们喂得饱饱的。尽管下了雪,母亲也每天都要到白雪覆盖的地里去挑一担白菜回来。有一次我跟母亲到地里去,空旷的田地北风呼啸,刮得皮肤生疼。我们从雪层下扒出白菜,只一下两下,我的手就冷到刺骨,似万箭穿心。偷偷看母亲,却见她一点也没有冷的意思,“哗啦哗啦”地扒开结冰的雪层,拔出已被冻结的白菜,扔到雪地上去。我又扒了几下,实在忍受不了,便袖手站在一旁,问母亲不冷么。母亲答道,不冷。见我很惊讶的样子,母亲继续说,对自己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

    ③我一下怔在那里,忽然觉得懂得了母亲。我学母亲的样子弯身下去,扒开厚厚的雪,一下,两下,三下……每一下,我都咬着牙对自己说,不冷,不冷。

    ④从此,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记起雪地里母亲的话,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

    ⑤读小学时的一个黄昏,我把牛从五里外的邻村牵回家。那时,我只会在前面远远地拉着牛绳走。然而这牛却跟我作对——我牵得紧,牛却偏要走得慢。我用力拉,它使上性子就是不肯迈步。这牛脾气!我只好一边骂牛一边心急。

    ⑥当我把牵牛的事一说,母亲反倒笑开了,母亲说,你把绳子牵得太紧,牛鼻子疼了,它当然不会跟你走了。我恍然大悟。

    ⑦18岁那年的高考,由于我思想压力太重,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竟失利了。后来母亲跟我说,别把考大学看得跟命一样重。想起你小时候牵牛的事了么?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

    ⑧第二年的夏天,我终于以优异成绩被江南一所著名大学的中文系录取。离家上学那天,母亲送我到村口,眼睛红红地对我说,你现在长大了,我不能把你永远拴在身边……

    ⑨毕业后到一企业里工作,因对工作不很满意,心里觉得很委屈。两个月后的一天,老板批评我整天板着脸孔并要扣我奖金时,我一时火起,跟老板吵了几句,气得他拂袖而去。

    ⑩正好那几天母亲到城里来看我,知道这件事后说,孩子,一头牛不可能永远拴在一个桩上,你也不会永远待在一个地方,但是干什么都要尽量干好。你不顺心我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办法,有事儿没事儿时,你就小声唱歌。

    ⑪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下地,母亲总一边干活一边在嘴里小声地唱歌。在母亲的歌声里,那些繁重而枯燥的农活儿不知不觉被我们一样一样地干完了。

    ⑫后来我养成一个习惯,不管是骑车上班,还是工间休息,我都轻轻地哼着歌。尽管我从小缺乏音乐细胞,但我相信,母亲从小教我的那些旋律,定然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⑬这,就是母亲给我的财富。

    (有删改)

    1. (1) 文章正文部分主要写了三件事,由三件事分别引出三句话,每句话蕴含一个生活道理,请填写下面表格。

      事件

      蕴含的道理

      遇到困难要坚强

      牵牛

      吵架

    2. (2) 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

      我们从雪层下扒出白菜,只一下两下,我的手就冷到刺骨,似万箭穿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3. (3)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4. (4) 某文学刊物有《人间亲情》《山水感悟》《人生感悟》《古今论坛》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
  • 5. (2023七上·浦北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 . 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C . 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于是借大雁北飞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D . 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诗人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情怀。
    2. (2) 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 6. (2023七上·浦北期中)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管宁、华歆:管宁,管仲的后人,汉末魏初高士,自幼好学,饱读经书,一生不慕名利。华歆,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②捉:捡、拾。③尝:曾经。④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借指官位爵禄。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则是无     与朋友交而 B . 宁读书如     温而知新 C . 华捉而掷去     好之者不如乐 D . 相委去     人不知不愠
    2. (2)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陈太丘的朋友是一个性格急躁、言而无信,但知错能改的人。 B . 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元方这一人物形象。 C . 乙文中的管宁之所以割席,是担心华歆影响自己读书。 D . 乙文的管宁是一个淡泊名利、不事权贵、非常清高的一个人。
    3.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4. (4) 《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请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元方的“方正”。
    5. (5) 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说说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交友之道?
三、综合(10分)
  • 7. (2024七上·广州月考) 班上召开名著《朝花夕拾》交流会,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 (1) 任务一:【拟写邀请函】班委会拟写了一份邀请函,在内容和格式上存在三处错误,请你改正。

      邀请函

      尊敬的李馆长:

      我班将于明天上午九点在本班教室举行《朝花夕拾》研讨会,诚邀您前来指导。

      同学们都特别希望聆听您的拙见,衷心期待您届时光临!

      2023年10月25日

      七(1)班班委会

    2. (2) 【任务二:读图写篇名】下面是《朝花夕拾》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写出相关篇名。

    3. (3) 【任务三:组建朋友群】如果小金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组建一个朋友群,名为“朝花夕拾”,下面哪个人物不能入群?请选出人物并结合具体情节说明理由。

      藤野先生    阿长    范爱农    衍太太

四、写作(50分)
  • 8. (2023七上·浦北期中) 成长的路上,有美不胜收的四时景物,有真挚动人的温暖亲情,有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你感受到了吗?

    请以“成长路上,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把题目抄写到答题卡指定位置;⑵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⑶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⑷不少于5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