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学...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高一上·武汉月考) 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   )
    A . 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 B . 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 C . 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 D . 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
  • 2. (2024高三上·合江月考) 西汉初,功臣集团因军功得封列侯。汉文帝创立侯国制度,让列侯前往侯国就封,受地方严密监控。功臣前往封地居住,逐渐淡出中枢政治舞台。这一变革(     )
    A . 有效巩固了皇权 B . 解决了王国问题 C . 提升了列侯地位 D . 埋下了政治隐患
  • 3. (2024高三上·合江月考) 商代外服诸侯的“职”,如侯—“为王斥侯”、甸—“治田入谷”、男—“任王事”、卫—“为王捍卫”,诸称主要类于服事的“职”称。西周时期,在此类称呼的基础上形成“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等由内至外排列层次为王畿、诸夏、夷狄的制度。这一发展反映出西周(     )
    A . 借助政治地理区划强化统治秩序 B . 继承了商遗留的原始部落政治色彩 C . 有效拓展诸侯对周王的义务范畴 D . 形成了共同血缘关系的国家共同体
  • 4. (2024高二上·衡阳月考) 魏晋南北朝时,大批北方流民南移江南虽是主流,但流民“回迁”北归现象也时有发生,“至孝文帝立而崇经礼士,浸浸华化,于是中原士族向之避难在江左者,又相率慕化来归。”据此可知,当时的“回迁”( )
    A . 缓解了江南的人口压力 B . 催生了孝文帝汉化政策 C . 加剧了北方战乱的发生 D . 是南北文化趋同的结果
  • 5. (2024高三上·合江月考) 清末新政中,政府规定十年内禁绝吸食鸦片,由政府成立戒烟所让各级官员在六个月内实现禁吸,并对禁烟不力的官员革职查办。对于普通百姓发放吸食牌照,规定售卖和吸食的限度,关闭烟馆并禁售烟具,加大对私售烟土的打击。这些做法(     )
    A .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 . 缓解了政府的内外困境 C . 推动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D . 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
  • 6. (2024高三上·合江月考)  1944年,太行区抗日根据地召开第一届“杀敌英雄和劳动英雄大会”。评选出杀敌英雄31名,劳动英雄39名。邓小平在大会上指出:“今年机关、部队自己生产两月或三月的食粮和全年的菜蔬,还要依靠自己生产来贴补油盐,计算起来,减轻了人民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如果把办公杂支和节约统统计算起来,大约减轻了人民二十万石公粮的负担。这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情!"这一材料反映出( )

    ①大生产运动取得了明显效果 
    ②敌后抗日根据地规模不断扩大

    ③劳动英雄与杀敌英雄同样受到尊重 
    ④根据地为反“围剿”做好了物资储备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7. (2024高三上·合江月考) 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

    A . 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 . 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 . 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 . 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 8. (2024高三上·合江月考) 下图所示为1965—1975年中国内地工业产值变化情况。这反映了(     )

    A . 三线建设促进了内地发展 B . 农轻重的比例已渐趋平衡 C . 国家经济重心已转向内地 D . 西部大开发取得显著成效
  • 9. (2024高三上·合江月考) 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目的是
    A . 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 B . 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 C . 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 D . 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
  • 10. (2024高三上·合江月考) 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开始在一些地方举办自卫团训练班,并采取两种方式组建自卫团:一是通过对旧式民众自卫武装组织改造,二是开展群众突击运动组建。这些措施(     )
    A . 适应了人民战争需要 B . 落实了党的群众路线 C . 增强了正面战场军事力量 D . 完善了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
  • 11. (2024高三上·合江月考) 2013~2022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累计规模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增速既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也高于同期全球贸易增速。这深刻地反映中国正在(       )
    A . 实践“求同存异”方针 B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 . 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 . 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
  • 12. (2024高三上·合江月考) 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引进的美洲玉米、马铃薯、甘薯等高产作物,在不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等传统农作物的地方大量栽培,粮食产量迅速提高。1700年,清朝人口1亿,到1800年已经超过了3亿。以上变化说明(     )
    A . 中国历史发展离不开世界 B . 新航路开辟打开中国大门 C . 新航路开辟有利于世界交流 D . 中国开始进入世界强国之列
  • 13. (2024高三上·合江月考) 中国共产党在一次会议中曾指定12本干部必读书。规定3年内看一遍到两遍。其中有《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经典著作。这次会议(     )
    A . 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B .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 .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 . 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14. (2024高三上·合江月考) 1948年10月,中原局正式发出整党学习指示,规定由分局或区党委直接领导,在半年内完成县委以上、地方武装营或大队以上干部整党工作。新解放区的整党侧重打通干部对新区政策调整的思想问题,力求团结,并明确要求不处分或者少处分人。中原局的该项要求(     )
    A . 加快了解放军战略反攻步伐 B . 适应了解放战争发展的需要 C . 明确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 D . 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 15. (2024高三上·合江月考) 冀鲁豫区博爱县召开的革命形势和前途教育大会上,县委领导作了报告,特别着重地讲解了蒋美准备卷土重来的和平攻势阴谋,要求党员干部要响应党的号召,打过长江去。此次会议意在(       )
    A . 分析重庆谈判的政治形势 B . 配合刘邓大军转入战略反攻 C . 动员广大干部解放全中国 D . 推动辽沈战役取得完全胜利
  • 16. (2024高三上·合江月考) 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
    A .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B . 中国已基本实现工业化 C . 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 . 促进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二、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 17. (2024高一上·云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读史方舆纪要》所录先秦战例大多出自《春秋三传》《史记》《国语》《战国策》等书,因此其中的六百多条战例集中于春秋战国。而在春秋变革、战国纷争之中,除楚国及吴、越地域偏南外,其余各国皆在北方。若以南北划分,大致北方省份(山东、河南、陕西等)的战例占九成,南方数省则只有十分之一。

    ——摘选自施和金《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分布》

    材料二   战国时代,在大规模的残酷战争中,全国人民都遭受了深重的苦难。如同苏秦所说,一场大战,所有战死者的安葬、医药费用和车马武器的损失,“(天下)十年之田,而不偿也”。在人民心理都趋向于政治统一且周天子不起作用的当时,人民的愿望和思想总要有一个寄托,于是不同学派的学者提出了不同主张。墨子就说:“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天下既已治,天子又总天下之义,以尚同于天。”孟子针对当时兼并战争中“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情况,也说“定于一”,而且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荀子认为“天下归之谓王”,就是说,做到天下归心,就能完成统一的“功业”。《吕氏春秋》不但提出了建立统一的集权国家的迫切要求,同时还明确指出了“民之所走(归向)”是在建立统一的集权国家过程中“不可不察”(《功名》)的问题。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上古时代(上册)》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战例多分布于北方的地理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发生的影响。
  • 18. (2024高三上·合江月考) 官员的选拔与考核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隋唐时期,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分享政治权力。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从南北朝时期的考试取士措施中发展起来的科举制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材料二 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置进士科算起,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发布上谕停罢科举止,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300年。科举制把考试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敞开入仕大门,朝廷得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政府各层级管理部门。科举制促进了中国的强盛统一,也一度使得中国衰败落后;既有利于吏治的清明,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朋党;既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也阻碍了学术的进步;既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又使学校沦为其附庸;既选拔了大量才智之士,也虚耗了无数学子的人生光阴。

    ——摘编自张国安等《中国古代文官选捩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确立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科举制的影响。
  • 19. (2024高三上·合江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黄河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大河文明或农业文明之一。其古老而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求新求变的文化精神,使它在人类古文明史的比较中独树一帜,分外靓丽。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深深影响了中国政治文明的进程及其特点。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内的变法运动,大都继承这样清晰的变革思想,以支撑了长达数百年的变法运动,终于把行之千余年的贵族制推进到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后,中国的政治体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管是官僚制度,还是经济制度、选官制度、文化思想等等各个方面,从秦到清发展变化的脉络也清晰可循。古代中国正是在平原流域等地丰厚的土壤条件上,创造了各种政治制度,更是创造了直接影响西方政治进程的四大发明。中国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毫无争议地走在世界前列。

    ——摘编自李振宏《谈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