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2024高二上·衡阳月考) 春秋时期外交“是循着由重视道德的作用,而趋向重现实的利益;由崇尚礼、信,而趋向诈伪和计谋的轨迹发展的”。这一变化(     )
    A . 是应对时局的必然选择 B . 表明外交思想日臻成熟 C . 体现了儒法势力的消长 D . 使列国间利益冲突加剧
  • 2. (2024高二上·衡阳月考) 在汉代,郡国在每年年终时,要将记载本地生产、税收、户口、刑狱等情况的计簿由上计吏携到京师上计,备受查询。郡国上计吏常驻首都,参加朝会及其他大典,了解朝廷的指示,同时备询政俗,向中央反映郡国的情况。这说明汉代(       )
    A . 郡国长官行政权力削弱 B . 朝廷加强对地方的治理 C . 监察巡视制度日益完善 D . 官员考核程序逐渐规范
  • 3. (2024高二上·衡阳月考) 魏晋南北朝时,大批北方流民南移江南虽是主流,但流民“回迁”北归现象也时有发生,“至孝文帝立而崇经礼士,浸浸华化,于是中原士族向之避难在江左者,又相率慕化来归。”据此可知,当时的“回迁”( )
    A . 缓解了江南的人口压力 B . 催生了孝文帝汉化政策 C . 加剧了北方战乱的发生 D . 是南北文化趋同的结果
  • 4. (2024高二上·衡阳月考) 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中书上书称榷场的设立不是独利的贸易,而是要“南北往来但无猜阻”,具有绥怀远俗的意图。由此可见,两宋时期的権场贸易
    A . 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 B . 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事务 C . 有效地控制了周边少数民族 D . 推动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
  • 5. (2024高二上·衡阳月考) 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掳掠,甚至俘虏皇帝,威逼北京。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听边民自行贸易, 从此蒙古基本不再构成边境威胁。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中原经济是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 B . 诸王守边削弱了边地的防御力量 C . 明朝对蒙古采取堵疏并用的政策 D . 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
  • 6. (2024高二上·衡阳月考) 民国初年,出现了人们竞相从政参政的热潮,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政纲宣言令人眼花缭乱,竞至“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遇不相识者,问尊姓大名而外,往往有问及贵党者。”政党政治的活跃体现出当时中国(    ) 
    A . 临时政府统治基础稳固 B . 国民政治素养普遍提高 C . 民主共和成为普遍共识 D . 宪政活动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 7. (2024高二上·衡阳月考) 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考试法》,规定在边远省区文官考试中,若应考人数实到在五人以上而无一人及格,可以从宽录取一人。并且拥有“各该省区中小学校或专科以上学校毕业证书、该省区检定考试及格证书或服务证明文件,并由保证人保证其确实”的人才享有从宽录取的待遇。这(     )
    A . 加强了国民政府的中央集权 B . 标志着文官选拔制度的形成 C . 有利于促进边远省区的发展 D . 有利于应对经济危机的挑战
  • 8. (2024高二上·衡阳月考) 在1949年的国民党统治区(国统区),人们携带着大捆金圆券去购买日用品。政府甚至发行了以“亿”为单位的纸币,而这样的钞票连十颗鸡蛋都买不到。这体现出
    A . 通货膨胀令国民政府陷入统治危机 B . 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恶化了经济局势 C . 日本侵略者超发纸币进行经济掠夺 D . 物价上涨让民族工业取得发展良机
  • 9. (2024高二上·衡阳月考)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应邀访问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今埃及)索马里等非洲十国,就国际局势、不结盟运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经济援助与合作等事宜进行了近两个月的交流。这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A . 促进了“求同存异”思想的形成 B . 有利于改善新中国的外交环境 C . 标志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D . 推动社会主义阵营力量的壮大
  • 10. (2024高二上·衡阳月考) 某学者认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经济特区的建立、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形成等都是上、中、下层之间互动的结果。同时,大量专家、学者在上、中、下层之间传递信息,为中央和地方的决策提供咨询,并参与各层次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 改革密切了各阶层的关系 B . 改革开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 . 改革与开放之间相互促进 D . 改革开放的重心逐渐发生转移
  • 11. (2024高二上·衡阳月考) 2014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以法规形式明确阐明了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建设目的,倡导社会结构和社区建设中的民族混居、杂居。上述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 创新民族地区的基层民主 B .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 . 改变现行民族分布格局
  • 12. (2024高二上·衡阳月考) 公元前5世纪,全雅典至少有150〜170个村社。村社的职能之一是登记本村社的公民,此时公民权的认可取决于公民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取决于氏族族籍,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外来居民和自由民也取得了公民权。由此可知,雅典村社(     )
    A . 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的阻碍 B . 完善了雅典的权力运行机制 C . 意在保护雅典平民阶层利益 D . 体现了雅典基层自治的特点
  • 13. (2024高二上·衡阳月考) 1516年,法兰西斯一世同罗马教皇利奥十世签订了《波伦亚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1539年,法兰西斯一世下令国家法令使用法语,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上述举措
    A . 引发了基督教改革运动 B . 导致封君封臣制度进一步强化 C .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D . 基本解决了王权与教权之争
  • 14. (2024高二上·衡阳月考) 1871年,英国文官只有53000余人,1901年增加到11万余人,1950年则达到68万余,其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增加较多。在国防部、环境事务部等部门里,科学技术类的文官已经占全体文官人数的52%到60%。这表明,文官制度的变化(     )
    A . 受垄断组织出现的影响 B . 提升了文官的文化素质 C . 旨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D . 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 15. (2024高二上·衡阳月考) 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宣布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2月通过《史密森协定》规定美元对黄金贬值,并决定美联储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这些做法导致(  )
    A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失效 B . 美国实施了凯恩斯主义 C . 美国走出了“滞胀”局面 D .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 16. (2024高二上·衡阳月考) 据2009年8月26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2009年,全英有近500万处在劳动年龄的人失业在家……“无业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加,如今已达到330万个,相比之下,“有工作家庭”只剩10703万个。……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向政府伸手要钱,不愿再去工作了。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 金融危机导致大批工人失业 B . 高福利制度导致了“懒人经济” C . 政府政策导致贫富差距加大 D . 政府已全面放弃社会保障制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4高二上·衡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的财税制度发展历史,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具典型性、代表性、完整性的体现。明初,为构建新的国家财政秩序,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朱元璋建立赋役黄册、鱼鳞图册等制度,构架起明代财税制度的基础。随着时间推移,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财政危机显现。万历年间,张居正进行改革,压缩宫廷靡费、整顿冗官冗员冗费、清丈全国土地,对清出的隐田课税,对原重额土地实行减征,减轻农民负担。但诚如孟森先生所说“国之兴亡系于财之丰耗”,随着国家财政治理能力迅速退化,制度弊端越来越明显,地亩再次失实,税负再次偏畸,财政再次面临危机,社会矛盾愈发激烈,王朝最后在纷至沓来的危机下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

    ——摘编自曹琳《明代税制流变与王朝兴衰》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应对财政危机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财税制度流变对王朝兴衰的影响。
  • 18. (2024高二上·衡阳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取得胜利而又迅速丧权的历史条件下制定的;约法的内容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但又缺乏足以付诸实施的种种保证;它堂而皇之地悬为国典,但从它公布的第一天起就不断遭到袁世凯的践踏,并最后被废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命运,随着辛亥革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它没有能够挽救革命,更未能救中国。但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仍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部革命的宪法,也是资产阶级绝无仅有的一部民主的宪法,因此,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摘自刘望龄《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一条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的道路,实现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还是走出了一条既遵循民主发展的客观规律,又符合本国国情,以本国社会制度、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政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一套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内的制度设计和成功实践.这一制度具有整合功能,是中国作为“后发赶超型”国家实现现代化变迁的强大制度力量,显示了中国民主的新形象.

    ——整理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8月18日)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地位,并结合其内容加以说明。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分析导致各国政治制度独特性的原因。
  • 19. (2024高二上·衡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15世纪,随着海内外商业的发展,中世纪基督教“守贫节欲”的道德观逐渐被 “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的观念取代,商人作为一支社会力量在英国渐渐兴起,逐渐成长为一个不可令人小觑的社会阶层。早期英国商人的融资主要靠师徒、亲戚、朋友、同事等亲朋关系的借贷。由于英国早期市场流通中金银等硬通货不足,所以交易空前地依赖债券、纸币、支票等各种信用手段。商人家庭对孩子的培养非常严格,每天通过朗读《圣经》等宗教书籍,对他们进行宗教和道德教育。商界家庭尤其注意培养孩子的簿记习惯和理财意识,一些家庭很早就让孩子尝试着管理账目,以强化对金融脆弱性的感知。拥有巨大财富的大商人主要通过控制城市政权、参加议会来分享政府中的部分权力,从而在政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王瑞红《近代早期英国商人的家庭教育及时代新质》

    1.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15世纪英国商人成长的“有利环境”,简述商人成长对英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 (2) 据材料,指出英国商人家庭的教育内容,并分析英国商人家庭重视教育的原因。
  • 20. (2024高二上·衡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社会支出比率、社会保障缴费率及人均国民总收入

    年份

    社会支出比率(占GDP的百分比)

    雇员的社会保障缴费率(占总工资的百分比)

    人均国民总收入/美元

    所有缴费

    法定养老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强制的长期照护保险

    1960

    18.3

    12.2

    7

    4.2

    1

    2792

    1970

    20.2

    13.25

    8.5

    4.1

    0.65

    5945

    1980

    25.7

    16.2

    9

    5.7

    1.5

    12808

    1990

    24.1

    17.8

    9.35

    6.3

    2.15

    20658

    2000

    28.8

    20.5

    9.65

    6.75

    3.25

    0.85

    25983

    2010

    29.8

    20.23

    9.95

    7.9

    1.4

    0.975

    32137

    ——摘编自[德]沃尔夫冈·施罗德、塞缪尔·格里夫《德国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历史经验与未来方案》

    材料二   2010年,德国有五分之一的公民进入老年阶段,这使得德国进入世界上老龄人口较多的国家的行列。一方面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使法定养老保险的潜在缴费者在减少,另一方面人口寿命的增加使养老金领取者的人数在增多、领取期限在延长。对于法定养老保险而言,这意味着缴费者与受益者的比例(制度赡养率)的不断提高,2009年德国100个在职人员(20~65岁)赡养34个退休人员(65岁以上),预计2030年将会是100个在职人员赡养50个退休人员。

    ——摘编自于秀伟《从“三支柱模式”到“三层次模式”——解析德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

    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围绕“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紧扣材料及主题,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