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

更新时间:2024-12-10 浏览次数: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4九上·船营月考) 胡夫金字塔修建时至少有10万人参加,花费了20年时间,意味着要对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调用。这说明古埃及(    )
    A . 文明走向衰落 B . 成为强大封建帝国 C . 外族入侵严重 D . 国王权力至高无上
  • 2. (2024九上·阳春期末) 现代西方各国的法律都可以从中找到它的影子,许多法律原则都起源于这部法典,它也对以后人们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法律与制度提供了重要文献。这部“法典”是( ) 
    A . 《汉谟拉比法典》 B . 《十二铜表法》 C . 《查士丁尼法典》 D . 《拿破仑法典》
  • 3. (2024九上·阳春期末) 如下图为两种不同形式的“金字塔”。对其蕴含的共同历史信息解读恰当的是(     )

    A . 体现建筑艺术高超 B . 代表大河文明最高成就 C . 反映王权至高无上 D . 是各自政治制度的缩影
  • 4. (2022九上·南海期末)  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一出生就与贫穷为伍。”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古希腊特别注重(  )
    A . 发展商业贸易 B . 维护国家统一 C . 全民共享民主 D . 开荒发展农业
  • 5. (2024九上·阳春期末) 伴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甚至是印度,都建立了直接、长久的联系,并开始进行商品交易和贸易往来。由此可见,亚历山大东征(       )
    A . 促进了政治民主化 B . 缓和了民族矛盾 C . 推动了文明的交流 D . 增强了军事力量
  • 6. (2024九上·阳春期末) 如图。据此可知,《十二铜表法》主张(       )

    第八表: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

    第十表: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A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C .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D . 消除社会阶级矛盾
  • 7. (2024九上·阳春期末) 如下图。公元4-5世纪欧洲大陆不断遭受蛮族入侵。这些入侵(     )

    A . 宣告罗马帝国分裂 B . 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 C . 推动基督教的兴起 D . 加速大学的建立
  • 8. (2024九上·阳春期末) 如图,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它反映了古希腊(       )

    A . 崇尚力量之美 B . 和平时代来临 C . 生活方式朴素 D . 城邦矛盾加剧
  • 9. (2024九上·阳春期末) 公元5世纪,法兰克王国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促使全社会(法兰克)人人都成为基督教徒。克洛维此举意在(       )
    A . 促进基督教传播 B . 恢复罗马的辉煌 C . 宣扬平等的理念 D . 稳固自己的统治
  • 10. (2024九上·阳春期末) 在西欧历史上曾出现了“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与此相关的是(       )
    A . 中国的商鞅变法 B . 印度的种姓制度 C . 日本的大化改新 D . 西欧的封建制度
  • 11. (2023九上·期中) 在西欧庄园中,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这说明庄园法庭(  )
    A . 设有专门工作人员 B . 维护庄园领主利益 C . 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D . 限制庄园领主特权
  • 12. (2024九上·阳春期末) 13世纪,西欧部分城市中的管理者不再由领主指派,而是由市民选举产生,城市居民掌握着最终的决定权。这说明中世纪西欧部分城市(       )
    A . 取得了一定的自治权 B . 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C . 得到教皇与国王支持 D . 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
  • 13. (2024九上·阳春期末) 14-16世纪欧洲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法学、医学和神学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       )
    A . 深受封建制度的影响 B . 反映了社会发展要求 C . 摆脱了神学思想束缚 D . 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
  • 14. (2024九上·阳春期末) 如图示意图反映出拜占庭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

    A . 兼收并蓄 B . 神权至上 C . 坚守传统 D . 多元一体
  • 15. (2024九上·阳春期末) 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古代日本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大和统一 B . 大化改新 C . 幕府统治 D . 武士政权
  • 16. (2024九上·阳春期末) 阿拉伯医学名著《医典》继承了古希腊的医学遗产,也吸收了中国、印度、波斯等国医药学的成就,汇集了欧亚两洲许多民族的医学成果,长期被医学界奉为经典。这表明阿拉伯医学(       )
    A . 长期领先世界 B . 在交流中发展 C . 传到世界各地 D . 具有自身特色
  • 17. (2024九上·阳春期末) 14世纪,采用一定规模的雇佣劳动经营以及为市场而生产的租地农场在西欧兴起,这反映西欧农业(     )
    A . 耕种方式的退化 B . 经营模式的固化 C . 部门分工的细化 D . 逐渐资本主义化
  • 18. (2024九上·阳春期末) 如图描绘了中世纪印刷工人的工作场景。图中左边的人物是印刷工,右边的人物是校样工,他们分工合作、集体劳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该图可印证中世纪西欧(       )

    A . 手工工场出现 B . 封建庄园瓦解 C . 租地农场盛行 D . 市民阶层兴起
  • 19. (2024九上·阳春期末) 这一时期,人们更加珍惜人的现世幸福,艺术家表现的内容也从“天上”转向了“人间”,打破了单一的宗教题材。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 庄园经济兴起 B . 文学家的推动 C . 文艺复兴运动 D . 启蒙思想传播
  • 20. (2024九上·阳春期末) 14世纪晚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新创办了一批学校,强调古典文学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并重。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这一教育理念体现了(       )
    A . 拜金主义 B . 人文主义 C . 理性主义 D . 社会主义
  • 21. 哥伦布是意大利热那亚人,他坚信地圆说,向往东方。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87名船员分乘3艘船,从西班牙出发,开始航行。下列选项与他航行史实相符的是(    )
    A . 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B . ”发现”美洲新大陆 C .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D . 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 22. (2024九上·阳春期末) 1542年编纂的《植物志》中记载,“它(玉米:原产于墨西哥)现在生长在欧洲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这主要是因为(       )
    A . 十字军东征 B . 垦殖运动开展 C . 新航路开辟 D . 租地农场兴起
  • 23. (2024九上·阳春期末) 目录索引是阅读书籍的方法之一。下列标题最适合做题23图第五单元标题的是(       )

    第五单元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A . 古代的欧洲文明 B . 走向近代 C . 封建时代的欧洲 D .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 24. (2024九上·阳春期末) 下图名为《因超载而挤在甲板上的黑奴》。有一位读者看到下图后,是这样评论的:“拿黑人换黄金,伴随罪恶的航海文明。”他所指的“罪恶的航海文明”应是(     )

       

    A . 新航路的开辟 B . 迫害黑人 C . 建立殖民据点 D . “三角贸易”
  • 25. (2024九下·长沙模拟) 历史老师巧用电路图表示17世纪后期某国最高权力的转移(如图:打开S1 , 闭合S、S2 , L灯亮)。关于转移前后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 . 最高权力转移前属于议会 B . 最高权力转移后属于议会 C . 转移后国家权力无法正常运行 D . 转移对最高权力没有任何影响
  • 26. (2024九上·阳春期末) 1775年4月,发生在马萨诸塞的短暂暴力冲突被称为“响彻全球的枪声”,由此引发了美国革命漫长的武装斗争。这次“短暂暴力冲突”是指(    )
    A . 来克星顿枪声 B . 滑铁卢战役 C . 萨拉托加战役 D . 约克镇战役
  • 27. (2024九上·阳春期末) “这一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它摧毁了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是指(    )
    A . 路易十六 B . 法兰西第一帝国 C . 巴士底监狱 D . 欧洲反法联军
  • 28. 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但在欧洲君主眼中,他仍然是革命的后继者。材料中“后继者”的含义是(    )
    A . 拿破仑加冕称帝 B . 1799年发动政变 C . 拿破仑远征俄国 D . 传播自由民主思想
  • 29. (2024九上·阳春期末) “14克左右的煤可以运载两吨煤行驶一英里。煤就这样自己运输着自己,驰过铁轨,漂过海洋……并雪中送炭般地给工业提供了动力。”材料所述现象得益于(       )
    A . 凯伊发明了飞梭 B . 发明珍妮纺纱机 C . 瓦特改良蒸汽机 D . 工厂制度的确立
  • 30. (2024九上·阳春期末) “这本书是向资本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对于工人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本书的发表标志着(       )
    A . 巴黎公社的建立 B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 . 工业革命的开始 D . 第一国际的成立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2024九上·阳春期末) 糖是影响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糖的历史见证了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学者考证,甘蔗的原产地是印度或东南亚,制糖术是印度人的发明。唐太宗时期曾经派人到印度学习制精技术。在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西亚,从东非输入大量的黑人奴隶从事甘蔗种植,阿拉伯人还改进了制糖技术,使该地区的制糖业发展很快。此后,甘蔗种植与制糖业在穆斯林统治的西亚其他地区迅速扩展。

    ——摘编自徐善伟(甘蔗种植技术及其西传)

    材料二   加勒比海(位于美洲中部)地区砂糖出口量

    ——摘编自[日]川北稔的《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甘蔗种植和糖的生产结合了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动力、美洲土地,甘蔗就这样成为“国际性作物”。作为欧非美“三角贸易”的组成部分,蔗糖贸易见证了全球化时期的苦难历程。

    ——摘编自杜均立《新食货志》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制糖业在世界范围扩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00-1760年英国与加勒比海地区砂糖贸易的整体趋势,并指出影响其趋势的主要因素。
    3. (3) 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蔗糖贸易见证了全球化时期的苦难历程”?
  • 32. (2024九上·阳春期末) 建筑镌刻着民族的历史印迹,也书写着世界文化的丰富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帕特农神庙是为了歌颂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供奉着雅典娜女神……它集中展示了希腊的古代文明,是宗教、政治的中心地。神庙历经两千多年,庙顶已坍塌,雕像荡然无存,现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壳,廊柱环绕,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至今,它所建立的建筑准则依然被证明是有效的,并被全世界的人们世代仿效。

    ——摘编自汪瑞《探寻古希腊艺术(三)》

    材料二   部分欧美国家地标建筑

    地标建筑

    说明

    图1:英国威斯敏斯特宫,又称英国议会大厦,是英国议会所在地

    图2:美国自由女神像,女神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持有一部典籍,上面刻着“1776年7月4日”

    图3:巴黎埃菲尔铁塔,1889年为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而建造

    图4:巴黎凯旋门,四周门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间法国战事史,还有一个陈列着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的博物馆。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帕特农神庙的建筑特点,并概括帕特农神庙的地位。
    2. (2) 请从材料二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 33. (2024九上·阳春期末)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变迁,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机器的广泛使用,妇女大量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她们的经济独立日渐形成。下图为1839年英国各纺织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

    ——摘编自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材料二   1815-1835年期间,英国出现了独立的妇女运动:1835年,1500名梳棉女工在西兰定举行罢工,这些妇女正是通过自己的组织,第一次为自己,为整个阶级发出震撼人心的呼声,1866年,有1500名中产阶级妇女签名请愿,要求妇女的选举权,促使议会第一次讨论妇女选举问题。

    ——摘编自潘迎华、管佩韦《略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妇女》

    材料三   1792年英国妇女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出版了第一本女权主义理论著作《维护妇女权利》。1870年议会通过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已婚妇女财产法,保证妇女独立经营或工作所获得的经济收入,这是英国妇女通过斗争获得独立财产权的开始。

    ——吴庆宏《论女权主义在英国的演进》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纺织业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的特点,并分析导致该特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妇女为自身解放做了哪些努力?这些努力有何意义?
    3. (3)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推动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