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昭通市市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高二上·昭通月考) 在地方管理上,从商朝附属国内居民多是聚族而居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封建亲 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制度,再到秦汉实行郡县制度,这一发展轨迹(     )
    A . 促进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 . 意味着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 C . 使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得到遏制 D . 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确立
  • 2. (2024高二上·昭通月考) 从现有材料来看,周人围绕“中”形成了“以时中万邦”,围绕“四方”方位形成了“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围绕“左右”方位形成了“左祖右社”“左昭右穆”,围绕“上下”方位形成了“上尊下卑”,围绕“内外”方位形成了“内诸夏外夷狄”等方位观念。这表明,西周时期(     )
    A . 周王强化了地方行政管理 B . 华夏共祖的意识开始确立 C . 家国同构观念得到了认同 D . 方位观念体现了尊卑秩序
  • 3. (2024高二上·昭通月考) 子产执掌郑国国政时,“铸刑书”(把自己所制定的刑书铸在鼎器上),论政宽猛,否定了“刑不可知,威不可测”的秘密法。下面政治主张中,与子产的观点相吻合的是
    A .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B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 .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 . 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 4. (2024高二上·昭通月考) 图1是中国古代相关王朝法律改革的信息,它反映了(     )

    A . 重刑法而忽略伦理教化 B . 法律体系开始走向完备 C . 法律程序注重公平公正 D . 中华法系的传承与发展
  • 5. (2024高二上·昭通月考) 明代实行“一条鞭法”较早的地区是南直隶(约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 建、广东和广西,在1567~1572年的十多年间,才逐渐向全国推广。这些地区较早实 行“一条鞭法”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 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B . 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C . 人口数量增长迅速 D . 沿海地区白银增多
  • 6. (2024高二上·昭通月考) 清朝时期的大臣谢济世说:“自后世有密奏之例,小人多以此谗害君子,首告者不知   主名,被告者无由申诉,上下相忌,君臣相疑”,建议“自今除军机外,皆用露章,不许密奏”。这反映出密折制(     )
    A . 在强化君权时有猜忌隐患 B . 不断加剧君臣之间的隔阀 C . 严重威胁到军机处的权力 D . 提升了官僚机构行政效率
  • 7. (2024高二上·昭通月考) 根据下表信息可以得知,在澎湖地区的管理过程中,明朝政府(     )

    时间

    事件

    后续

    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 入年)

    设置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行省泉州府

    明初沿袭

    1384年(明太祖洪武十 七年)

    因海禁而废澎湖巡检司

    1563年,考虑沿海治安 等,复设

    1622年(明真宗天启二 年 )

    荷兰人占领澎湖

    1624年,明军收复澎湖

    A . 推动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B . 开始加强对台湾诸岛的管理 C . 政府领土主权意识不断加强 D . 抵制了荷兰殖民者侵略台湾
  • 8. (2024高二上·昭通月考) 1881年9月29日,《申报》发表文章称,派遣留学生出国是一种浪费,因为他们中很少有人出身名门望族或者巨商大贾,“其应募而来者类多椎鲁之子,流品殊杂,此等人何足以与言西学,何足以与言水师兵法等事”。这说明(     )
    A . 教育近代化举步维艰 B . 报刊宣传影响教育发展 C . 国人对留学教育不满 D . 派遣留学生不利于人才培养
  • 9. (2024高二上·慈溪月考) 1924年,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指出;“(训政是)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权。”1928年,蒋介石在《训政纲领》中提到:“在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权,由国民党政府总揽执行。”这表明(   )
    A . 国民党发展了美国三权分立的理论 B . 蒋介石践行了孙中山的“训政”理念 C . 当时中国尚不具备基层自治的条件 D . “训政”沦为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工具
  • 10. (2024高二上·昭通月考) 1940年底,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下表是三五九旅1940-1944年生产自给统计。据此可知,这一做法(     )

    时间

    开荒种地 (亩)

    产粮 (石)

    蔬菜 (斤)

    养猪 (头)

    1940年

    2450

    200

    1155000


    1941年

    11200

    1200

    1648000

    2000

    1942年

    26800

    3050

    3600000

    1983

    1943年

    100000

    12000

    59550000

    8410

    1944年

    261000

    37000


    5624

    说明:1943年自给率达到100%,1944年实现“耕一余一”

    A .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 . 为持久抗战提供条件 C . 巩固抗日民主政权 D . 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 11. (2024高二上·昭通月考) 1982年2月,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指出,“各级领 导班子老化的状况,达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妥善地安排新老干部有秩序有步骤地 实行适当的交替,已经成为当前摆在我们全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一文件(     )
    A . 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B . 推动干部任用制度逐渐形成 C . 体现法制现代化的重要成果 D . 体现了党在改革中拨乱反正
  • 12. (2024高二上·昭通月考) 如表是1861—1911年外务(交)部的人事来源构成情况表。这一构成(     )

    途径

    章京考选

    驻外使馆

    同文馆与译学馆

    留学生

    举贡考试

    其他

    合计

    人数

    68

    15

    45

    79

    22

    4

    233

    比例(%)

    29.18

    6.44

    19.31

    33.91

    9.44

    1.72

    100

    A . 体现了中国外交体制的完善 B . 表明科举制仍为主要选拔方式 C . 彰显了选拔程序公平公正 D . 有助于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 13. (2024高二上·昭通月考) 习近平主席指出,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 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下列能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是(     )
    A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 . “君子力学,昼夜不息” C .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D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14. (2024高二上·昭通月考) 2001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族区域自治法》进行修改,修改与增加的条款大多涉及支持与帮助民族自治地方、落实自治权等方面。据此可知,《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订(     )
    A . 突出民族自治制度的长效机制 B . 扩大了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C . 为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提供保障 D . 提高了少数民族政治地位
  • 15. (2024高二上·昭通月考) 国务院《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卓有成效。习近平 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核安全峰会、联大系列高级别会议、亚欧首脑会议、东亚合作领   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活动。这些活动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
    A .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互惠外交 B . 多边外交,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C . 韬光养晦、区域合作、有所作为 D .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 16. (2024高二上·昭通月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弘扬生态文明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

    ①天人合一    ②与民休息

    ③兼爱尚贤    ④道法自然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①②
  • 17. (2024高二上·昭通月考) 公元2世纪以后,基督教的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忍耐顺从、君权神授思想,至4世 纪末,基督教被确立为罗马国教。这表明基督教(     )
    A . 成为被压迫人民的精神寄托 B . 已经发展为世界人民的宗教 C . 逐步成为统治者统治的工具 D . 提倡神权至上,众生平等
  • 18. (2024高二上·昭通月考) 据统计,英国1782~1820年间65位内阁成员中,43位是贵族,剩下的22位中14位是贵族之子,其他8位也与贵族有着亲成关系。1721~1832年间22位首相中,13人 是上院贵族,6人是贵族之子,1人为贵族之孙。这表明当时英国(     )
    A . 内阁首相与王室关系密切 B . 改革议会选举制已成必然 C . 资产阶级控制着议会民主 D . 贵族政治带动着工业革命
  • 19. (2024高二上·昭通月考) 4世纪后期,日耳曼人对罗马帝国的缓慢渗透已演变为疾风骤雨式的大迁徙。日耳曼人从帝国边境线全线人侵,并在西罗马帝国旧土上建立了许多日耳曼人的国家。 这一现象(     )
    A . 导致了罗马文化的衰落 B . 改变了欧洲的人口结构 C . 加速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D . 推动了亚欧文化的联系
  • 20. (2024高二上·昭通月考) 下表是1871~1910年德国城乡人口变化状况统计。据此可以推断(     )

    时间

    总人数(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

    城市人口百分比

    (%)

    1871年

    4105.9

    63.9

    36.1

    1880年

    45234

    58.6

    41.4

    1890年

    4942.8

    57.5

    42.5

    1900年

    5636.7

    45.6

    54.4

    1910年

    6492.6

    40

    60

    A . 国家统一是城市化的根本因素 B . 德国工业化发展由此起步 C . 德国城市化发展速度世界领先 D . 工业革命加速城市化进程
  • 21. (2024高二上·昭通月考) 下表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局部)的对比,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的实质是(     )

    项 目

    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 ·文书

    助理级考试)

    中国科举制(多试)

    考试内容

    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

    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 德文、法文

    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 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   时务、政治

    A . 政治制度是决定考试内容的根本 B . 经济发展形态影响官员选拔标准 C . 中国考试内容体现我国制度升华 D . 英国选官制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
  • 22. (2024高二上·昭通月考) 1808年5月3日,拿破仑的军队入侵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近郊的民众奋起抗击。法军集体屠杀了上千名起义者。受此事件激发,西班牙画家戈雅作了画作《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如图)。此画可以从侧面解释拿破仑帝国走向末日的重要原因是(     )

    A . 欧洲封建势力比资产阶级更强 B . 欧洲反法同盟的持续军事打击 C . 法国人民逐渐厌恶非正义战争 D . 殖民侵略加剧民族意识的觉醒
  • 23. (2024高二上·昭通月考) 1905年,列宁指出:“如果我们所要求的不仅仅是专制制度的让步,而是彻底推翻它,那么我们就必须用临时革命政府来代替沙皇政府,这个临时革命政府一方面将在真正普遍、直接、平等选举权和秘密投票的基础上召开立宪会议,另一方面又能够保证选举完全自由地进行。”列宁意在强调俄国(     )
    A . 进行暴力革命的必要性 B . 建立西方式的议会制政权 C . 必须推翻资产阶级政府 D . 和平过渡具有现实可行性
  • 24. (2024高二上·昭通月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纳赛尔主义使苏伊士运河以东的也门、科威特等地区民族主义运动高涨,严重影响到英国建立在中东石油基础上的收支平衡;在加勒比地区,切迪·贾根总理宣称圭亚那独立后将实行计划经济,在外交上将奉行不结盟的政策。这可用来说明(     )
    A . 世界多极化初见端倪 B .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C . 新兴民族国家的合作 D .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 25. (2024高二上·昭通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雨泽奏报

    康雍乾时期逐渐形成雨泽奏报制度,皇帝要求各级官吏按期以奏折的形式上报地方各地雨泽等相关信息。该制度直至清末仍发挥作用。   

    皇帝谕旨

    康熙谕旨:每岁于直隶各省,凡雨旸期候、丰歉情形、莫不留心访察。虽在僻远,必务周知。   

    雍正谕旨:凡地方水旱灾祲,皆由人事所致。或朝廷政事,有所阙失,若督抚大吏,不修其职,或郡县守令,不得其人。

    乾隆谕旨:直省旬月奏报雨雪。

    官员奏折

    苏州织造李煦奏:六月十八日已得甘露,近复霑足……惟山田高壤插莳稍迟者,约有五六分收成。目下米价亦平,粗者七钱上下,细白者九钱、一两不等。   

    开封等八府暨郑许等七州并所属各州县奏:四月十七日巳时起至酉时大沛甘霖……臣复委员分路查勘,得雨盈尺,四野沾足,民心大悦……此诚皇上亲踢祈祷,精诚上格之所致也。

    直隶总督那苏图奏:各处麦苗……长者五六寸,短才二三寸,保定一带……现在地尚潮润,若月内再得时雨,二麦均可有收,设天时难定,必需豫东二省麦接济。查上年麦收甚歉,所拨二十万石之数,已足敷用,似可照上年之数办理。

    ——摘编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圣祖实录》《清世宗实录》《清高宗实录》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雨泽奏报制度的功能。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我国封建社会相关知识,指出影响雨泽奏报制度运行实效的因素。
  • 26. (2024高二上·昭通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2008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简表

    时间

    法律

    1949—1954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或者批准的法律共23件,包括政务院及所属各机构组织通则、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选举法等

    1954—1958年

    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此后,通过的法律共60件,包括全国人大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兵役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

    1959—1978年

    除1975年、1978年,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三部宪法外,基本没有立法活动

    1979—1992年

    除3件宪法修改和1982年宪法外,共通过法律126件,包括选举法、地方

    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

    1993―2003年

    除宪法修改2件外,共通过法律153件,包括立法法、行政复议法、公司

    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拍卖法、票据法等

    2003—2008年

    除宪法修改1件外,共通过法律72件,包括劳动合同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企业破产法、物权法、行政许可法、监督法等

    ——摘编自陈斯喜《新中国立法60年回顾与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某一时段或若干时段内容提出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实引用合理,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27. (2024高二上·昭通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不同时期有关科举制度的史料。

    时期

    出处

    史料

    唐朝

    《通典》

    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布其风采,每岁得第之 人,不决辰而周闻天下

    两宋时期

    《金史》

    过起唐季,颇用唐进士法取人。……金承过后,凡事

    欲轶辽世,故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

    ……终金之代,科日得人为盛

    明朝

    《明实录》

    科举是国家取人才第一路,不可滥

    清朝后期

    《梦蕉亭杂记》

    末世不察,至薄帖括为小技,而未审先朝驾驭英雄之 毅,即在乎此。科举一废,士气浮嚣,自由革命,递 成今日无父无君之变局

    民国时期

    《孙中山全集》

    自世卿责族门间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 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 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材料二   “考试权独立”思想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成为南京临时国民政府考试制度确立和推行的直接理论基础。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提出了以考试权为核心的文官考试思想。他令法制局的文官编写草案,规定文官考试委员隶属于内闹总理,掌管高等文官考试、任用等事项,以及高等文官试验科目厘定事项等。南京临时政府遵照孙中山的考试权思想,先后拟定了《任官令》《文官考试令》《文官考试委员会官职令》等有关文官考试的法   令。这些法令对文官的考试和任用等做了比较具体的规划。《任官令》规定了简任、 荐任和委任三种不同等级的文官任用规则,还规定了考试的种类、资格、科目与作弊的师罚等。尽管南京临时政府存在时间短暂,参议院没有完成这些法令的立法程   序,但这些法令对以后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影   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参加考试担任文官的权利。“考试权”第一次被写入宪法。

    ——摘编自邱静远《依法治考:孙中山“考试权独立”思想》

    1. (1) 根据材料一,写出你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对该现象进行阐述。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考试权独立”思想对南京临时政府 文官选拔制度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