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地点 | 生产工具总数(件) | 铁农具数(件) | 铁农具所占百分比 |
敖汉旗老虎山(内蒙古) | 36 | 35 | 97.2% |
辉县固围村(河南) | 约69 | 58 | 84.1% |
长沙、衡阳61座墓(湖南) | 21 | 17 | 80.9% |
长治分水岭(山西) | 31 | 21 | 67.7% |
兴隆寿王坟(河北) | 85 | 52 | 61.2% |
平乐银山岭(广西) | 约170 | 91 | 53.5% |
这可佐证当时( )
朝代 | 耕地面积(百万亩) | 人均粮食占有量(斤/年) |
秦汉 | 572 | 985 |
隋唐 | 642 | 988 |
宋元 | 720 | 1457 |
明 | 1070 | 1192 |
清 | 1400 | 780 |
据表推知,清朝( )
材料一 自秦统一后,中央政府就采取郡县制来实现对乡村社会的管控,由此形成中央——郡——县—乡—亭—里等九级金字塔结构。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治理主要有三方面优点:一、从乡村社会治理的历史脉络看,尽管乡里制度名称繁多,但乡里制度是一脉相承、有所遵循的,它始终作为乡村社会管理的组织制度而存在。二、从乡村社会治理的主体看,传统乡村社会治理是一种整体性治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士绅精英与村民群体共同致力于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克服政府单一主体“碎片化”治理带来的各种缺陷,提高了乡村社会的管理绩效。三、从乡村社会治理的制度网络看,宗族制度和乡规民约是乡村社会自我管理机制,共同贯穿于管理过程始终,对乡村社会的运行和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摘编自沈费伟《传统国家乡村治理的历史脉络与运作逻辑》
材料二 俄罗斯地方治理除了以当地居民直接参与的方式外,还由地方自治机关来实现。地方自治机关由当地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地方自治机关享有立法、财税等广泛职权,国家对地方自治进行必要的监督。从制度设计层面看,是比较彻底的地方自我管理形式。但是俄罗斯曾经长期实行中央集权制,尽管关于地方自治的立法越来越完善,但实践中地方自治经济基础薄弱、旧的官僚体制陈弊和公民自治意识淡薄给制度的实施造成了极大阻力,使得地方自治制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出现比较严重的脱节,成为俄罗斯地方自治的特点之一。
——摘编自刘松柏何成刚梁晓东《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 《唐六典》全称《大唐六典》,是唐玄宗时官修,旧题唐玄宗撰、李林甫等注,实为张说、张九龄等人编纂,是现存最早的具有封建国家行政法典性质的文献。
《唐六典》详尽规定各部门的机构设置、官员编制、职掌权限、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官吏任用等一系列制度,这使得全书虽然规模宏大,但却条分缕析,纲目清楚;此书首次把官员分为文官、武官、内官、外官四大类,详尽规定了“四善”、“二十七最”的考课标准,并规定政府机关的编制员额一经确立便具有法律效力,不得任意更改;书中还保存了大量唐朝前期的田亩、户籍、赋役、考选、礼乐、军防、驿传、刑法、营缮、水利等制度和法令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对唐以后历代会典的编纂具有深远影响。
——摘编自焦利《〈唐六典〉唐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完美呈现》
材料一 元世祖懂得只有恢复和发展经济,才能安定社会秩序,使元朝得以巩固。元朝疆域辽阔,设通政院统领各地驿站事务,极大地加强了商人的往来和各地商品的流通;内外贸易的开展,使元朝在全国范围内修筑了众多的运河和道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与其它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交流,不仅仅是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出口,也有大量的粮食、铁器等日常生活用品的进口,加之宋代的工商业发展,国内外贸易都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为元代所继承,促进了元朝商业的繁荣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元朝简史)》
材料二 随着商业的发展和水陆交通的发达,东南沿海、运河两岸以至北方草原上都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城镇;广州、泉州、杭州、大都等地有大量外国商人侨居,其中元大都还吸引了许多文化名人,他们的交流和思想碰撞使大都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交流的枢纽,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商品和文化在大都交融,促进了艺术、文学、音乐等领域的繁荣和创新。商业活动的兴盛,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财政收入,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社会的稳定。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元朝简史)》
材料 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影响,并不在于货品的流通,而在于丝路上穿行的人们将他们各自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沿途撒播,包括观念、信仰、技术以及它们在物质上的表现。因此,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诸种文明的穿行与交流之路。
——摘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