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高二上·河南月考) 下列有关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体液中细胞外液的含量高于细胞内液 B . 热水烫伤皮肤后起的“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C .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D . 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 2. (2024高二上·河南月考) 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维持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相关物质,Ⅰ、Ⅱ、Ⅲ、Ⅳ表示相关系统,甲、乙、丙、丁表示四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三种液体构成了内环境 B . ②④可以分别表示CO2和代谢废物 C . 病人大量失钠,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外液 D . 口服药物后,药物分子发挥作用离不开Ⅱ、Ⅳ系统的作用
  • 3. (2024高二上·河南月考) 近年来,去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但高原地区氧气稀薄,一些人可能会出现组织水肿等高原反应。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高原反应可能还包括呼吸、心跳加速 B . 因高原反应出现水肿时人组织液增多 C . 高原反应的产生是因为机体丧失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 D . 高原反应的产生可能与内环境酸碱平衡失调有关
  • 4. (2024高二上·河南月考) 某学习小组分别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对照作用 B . 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 . 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 . 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 5. (2024高二上·河南月考) 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及理化性质处于绝对稳定的状态 B .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C . 目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D . 即使外界环境发生剧变,人体也一定能保持稳态的平衡
  • 6. (2024高二上·河南月考)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 .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C .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D .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
  • 7. (2024高二上·竹溪月考) 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如图所示,其中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传入神经a和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传出神经b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②传入神经 a属于脑神经

    ③传出神经b属于内脏运动神经

    ④刺激传入神经a,也能引起瞳孔皮肤反射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8. (2024高二上·澜沧月考) 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如果手无意识碰触到一个发烫的物体,我们往往来不及思索就会迅速缩回手臂。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碰触到发烫物体的神经细胞对的通透性会增大 B . 上述过程为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C . “望梅止渴”和上述反射的类型是不一样的 D . 不能通过反复刺激建立更多数量的非条件反射
  • 9. (2024高二上·河南月考) 人依靠视杆细胞感受弱光刺激,在暗处,视杆细胞外段细胞膜上Na+通道开放,Na+经通道进入胞内,膜电位发生改变,这种电位变化传到视杆细胞突触部,影响此处递质的释放。光照时,外段细胞膜上Na+通道关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光刺激使视杆细胞的膜电位转变为内正外负 B . 黑暗环境中视杆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C . 视杆细胞上视觉信息以电信号形式进行传导 D . 递质通过改变突触后膜电位来传递视觉信息
  • 10. (2024高二上·河南月考) 中风是指脑部缺血造成脑细胞死亡,会造成脑功能异常。中风症状和受损部位有关,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若症状为呼吸和心率改变,受损部位应为脑干 B . 若症状为身体平衡稳定性下降,受损部位应为下丘脑 C . 若症状为失去短期记忆,受损部位可能是大脑皮层下的海马区 D . 若症状为听不懂谈话,自己会讲话,受损部位为言语区H区
  • 11. (2024高二上·叶县月考) 研究表明,抑郁症与某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有关。单胺氧化酶是降解该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酶;药物M是一种抗抑郁药物,可抑制单胺氧化酶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一旦产生消极情绪就是患有抑郁症 B . 该单胺类神经递质为抑制性神经递质 C . 抑郁症患者体内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一定比正常人的高 D . 药物M可增加突触间隙中该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
  • 12. (2024高二上·兰州月考) 德国生理学家奥托·勒维在1920年3月利用离体蛙心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他将蛙心分离出来,装上蛙心插管,并充以少量任氏液(注:蛙心置于任氏液中,可保持其生理活性),进行下表实验。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第一组

    刺激其迷走神经

    心跳减慢

    第二组

    添加第一组实验后的任氏液

    心跳减慢

    第三组

    刺激其交感神经

    心跳加快

    第四组

    添加第三组实验后的任氏液

    A . 第四组实验结果应为心跳加快 B . 实验中任氏液相当于组织液 C . 蛙的迷走神经中存在副交感神经,该部分活动只受意识控制 D . 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可能是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
  • 13. (2024高二上·河南月考) 某学习小组利用蛙的离体神经纤维和电表等进行有关实验,在连接电表的神经纤维段左侧给予适宜刺激,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实验中电表的两电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的膜外和膜内 B . 未刺激神经纤维时,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差为静息电位 C . 刺激后,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D . 刺激后,T1~T2段主要发生Na+内流,T3~T4段主要发生K+外流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 14. (2024高二上·河南月考) 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葡萄糖、尿酸、甘油三酯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 . 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原尿中水的重吸收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C .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离子和化合物分别是Na+、Cl-和蛋白质 D . 组织液流向血浆的液体量多于流向淋巴液的液体量
  • 15. (2024高二上·河南月考) 如图表示两个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电极接在神经细胞膜外侧。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装置可以证明兴奋在突触处进行单向传递 B . 刺激b点时,有兴奋产生,但是指针不偏转 C . 神经元不同部位引起Na+内流的原因均相同 D . K+需要与转运蛋白结合才能维持静息电位
  • 16. (2024高二上·河南月考)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饭后不宜马上运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B . 运动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 C . 交感神经兴奋会促进血管收缩,血流加快,肠胃蠕动加快 D . 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会使消化液分泌减少
  • 17. (2024高二上·河南月考) 尼古丁是烟草烟雾的成分之一,其对于机体生命活动的部分影响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作用相反,一般不能作用于同一器官 B . 吸入尼古丁使人产生“饱腹感”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C . 尼古丁刺激导致脂肪细胞产热增加的过程中,神经调节的效应器是脂肪细胞 D . 戒烟后,戒烟者的食欲改善,脂肪积累,进而体重增加
  • 18. (2024高二上·河南月考) 阿尔茨海默症,也叫作老年性痴呆,它是由大脑皮层的神经元老化、变性而导致的,阿尔茨海默症发病前常表现为短时记忆减退,但年轻时候的事情会记得很清楚,注意力、空间识别能力等受损。目前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包括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谷氨酸受体拮抗剂。乙酰胆碱酯酶能降解乙酰胆碱,谷氨酸受体激活导致Ca2+内流并触发下游信号转导。产生兴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阿尔茨海默症丧失的记忆、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 .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脑部神经可能释放较多谷氨酸,也可能释放乙酰胆碱较少 C . 患者短时记忆受损可能与突触数目减少无关,患者的突触的形态和功能可能没有改变 D . 患者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能够加速乙酰胆碱的分解,使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能阻止谷氨酸进入突触后膜
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9分。
  • 19. (2024高二上·河南月考) 血浆的成分复杂,甲表是某人血浆中部分成分的含量,乙图是此人某组织的内环境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25

    U/L

    9~60

    总蛋白

    80

    g/L

    65~85

    肌酐

    129

    μmol/L

    57~111

    尿素

    6.1

    mmol/L

    2.8~7.2

    尿酸

    328

    μmol/L

    208.3~428.4

    葡萄糖

    8.6

    mmol/L

    3.9~6.1

    三酰甘油

    2.4

    mmol/L

    0~1.7

    总胆固醇

    7.9

    mmol/L

    3.1~5.2

    甲表

       

    1. (1) 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的。
    2. (2) 在做血液成分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医学上的“空腹”一般要求采血前12~14小时内禁食,其原因是
    3. (3) 乙图中的①是,③是(填序号)共同构成细胞外液,乙图中(填序号)的氧气浓度最低。
    4. (4) 血清葡萄糖存在于乙图中的(填序号),血清中的葡萄糖分子被局部组织细胞利用,至少要通过层磷脂分子。
    5. (5) 如果乙图表示此人的肌肉组织,则B端比A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
  • 20. (2024高二上·河南月考) “天宫一号”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之梦梦圆“天宫”。在“天宫”中生活的航天员的生理状况由地面指挥中心实时监测。表中所示为人体内相关液体的pH,图1、图2分别表示某航天员进食后血糖含量变化和体温日变化,请分析后回答问题:

    液体

    胃液

    唾液

    血液

    胆汁

    胰液

    尿液

    pH

    0.9~1.5

    6.6~7.1

    7.35~7.45

    7.1~7.3

    7.5~8.0

    5.0~7.0

    1. (1) 表中液体(填“属于”或“不属于”)内环境。
    2. (2) 该航天员的血糖是(填“正常”或“不正常”)的。
    3. (3) 某病人肠胃不好,医生常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该注射液配制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氯化钠浓度为(质量分数),不能过高或过低,原因是。若某人局部组织细胞代谢过快,将会导致
    4. (4) 从表格可以看出,不同消化液的pH存在明显差异,这反映了
    5. (5) 由图2可得出的结论是
  • 21. (2024高二上·河南月考) 图一是置于适宜环境中的枪乌贼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用其进行图二所示实验。G表示电表,a、b为两个微电极,阴影部分表示开始产生局部电流的区域。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②是,神经纤维是由[     ]以及外面套着的髓鞘共同组成的。
    2. (2) 局部电流在膜外由(填“兴奋”或“未兴奋”)部位流向(填“兴奋”或“未兴奋”)部位,在膜内流向和膜外相反,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
    3. (3) 图二中,当刺激c处产生兴奋时,c处A侧为(填“正”或“负”)电位,B侧为(填“正”或“负”)电位,此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填“单向”或“双向”)的。
    4. (4) 如果将图二中a、b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电表的指针会发生次方向(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若将b电极置于d处膜外,a电极位置不变,则刺激c处后,电表的指针先向(填“右”或“左”)偏转。
  • 22. (2024高二上·河南月考) 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上存在多巴胺转运体,可将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从突触间隙“送回”突触小体内。毒品可卡因能使人产生愉悦感,它能干扰人脑神经冲动的传递,从而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请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①中,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多巴胺以方式释放到[②](内环境成分)中,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将导致突触后膜对的通透性增加,从而产生动作电位,该过程完成了信号到信号的转变。
    2. (2) 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后膜并不会持续兴奋,据图推测,原因可能是
    3. (3) 吸毒者吸食可卡因后产生愉悦感的部位是
    4. (4) 综合以上信息,推测吸毒者吸食可卡因后表现出兴奋的原因是
    5. (5) 吸食可卡因后,由于多巴胺的长期刺激,还会使突触后膜上③的数量(填“增加”或“减少”),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这是吸毒上瘾的原因之一。
  • 23. (2024高二上·河南月考) 排尿活动是一种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壁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并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放松,使膀胱内的尿液排出,而成人大脑还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相关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据图分析排尿反射属于反射,请利用箭头和文字完成排尿反射的反射弧:膀胱充盈→
    2. (2) 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兴奋时,不会导致膀胱缩小,此时支配逼尿肌的传出神经末梢释放(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使其松弛,有利于储尿。
    3. (3) 成人大脑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而婴儿不能,据图分析其中的原因是。由于外伤,某成人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那样尿床的情况,可能是该患者大脑皮层相应中枢出现损伤或图中(填字母)出现了损伤。
    4. (4) 反馈调节包括正反馈调节(指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可以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和负反馈调节(指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可以抑制和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据此分析,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你判断的理由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