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18题,每题2分,共36分)
  • 1. (2024高二上·竹溪月考) 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述错误的是(  )
    A . 可以从比较解剖学角度证明两种狼的祖先相同 B . 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 . 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D . 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
  • 2. (2024高二上·竹溪月考) 2022年7月21日,在长江游弋了一亿五千万年的“中国淡水鱼之王”--白鲟,被宣布灭绝。比白鲟幸运的是,中华鲟已实现人工保种。科学家通过对鲟鱼的基因组测序发现,自恐龙全盛时期以来,鲟鱼的遗传物质变化非常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白鲟灭绝在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都会产生影响 B . 中华鲟种群经多代繁殖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则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C . 鲟鱼个体间在生存斗争过程中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D . 鲟鱼基因组的研究可为探寻脊椎动物祖先提供分子水平的证据
  • 3. (2024高二上·竹溪月考) 近缘物种动物甲与乙的分布区域有重叠,但交配率为0。某甲种群中黑体(M)与灰体(m)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MM个体占30%,mm个体占30%,5年后,MM个体占20%,mm个体占2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与乙之间交配率为0是地理隔离导致的 B . 8年内该甲种群发生了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 . 5年后该甲种群随机交配,子代中黑体∶灰体=3∶1 D . 该甲种群所有个体含有的全部M、m基因为该种群的基因库
  • 4. (2024高二上·竹溪月考) 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褐色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假设在人群中,蓝眼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每10000个人中有一人是蓝眼。已知一个蓝眼男人与人群中一个褐眼女人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孩子的可能性是(       )
    A . 1/2 B . 1/3 C . 1/8 D . 1/101
  • 5. (2024高二上·竹溪月考) 下表是人、黑猩猩、恒河猴与兔四种哺乳动物编码血红蛋白基因的部分DNA碱基序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种

    血红蛋白编码基因部分序列

    5'-TGACAAGAACA_GTTAGAG_TGTCCGAGGACCAACAGATGGGTACCTGGGTCTC-3'

    黑猩猩

    5'-TCACGAGAACA_GTTAGAG_TGTCCGAGGACCAACAGATGGGTACCTGGGTCTC-3'

    恒河猴

    5'-TGACGAGAACAAGTTAGAG_TGTCCGAGGACCAACAGATGGGTACCTGGGTCTC-3'

    5'-TGGTGATAACAAGACAGAGATATCCGAGGACCAGCAGATAGGTACCTGGGTCTC-3'

    A . 表中数据表明人与猩猩、恒河猴及兔的血红蛋白基因中的碱基序列有一定的相似性 B . 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比人与恒河猴的亲缘关系近 C . 提取上述哺乳动物红细胞的DNA通过DNA测序技术可以比较不同生物的基因序列 D . 血红蛋白在上述四种哺乳动物中的作用都是运输氧气,说明不同生物之间具有共同的代谢特征
  • 6. (2024高一下·麒麟期末) 19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蛾有三种不同的体色。为了解环境对其体色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初次调查,结果如图甲。多年后,该地区工业污染加重,研究人员进行第二次调查,结果如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白桦尺蛾可通过改变自身体色以适应环境变化 B . 两次调查结果的差异是自然选择导致的 C . 若该地区环境得到整治,白桦尺蛾数量可能会增多 D . 工业污染加重后,三种桦尺蛾中最不适宜在此地区生存的是白桦尺蛾
  • 7. (2024高二上·竹溪月考) 加拿大底鳟是一种小型鱼类,其体内与细胞呼吸有关的基因LDH-B有多种等位基因,其中等位基因出现的比例表现出随温度和纬度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加拿大底鳟以物种作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 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与低温下快速供能有关 C . 冷水环境中突变产生的频率比温水环境中高 D . 底鳞个体从温水环境游至冷水环境中会发生进化
  • 8. (2024高二上·竹溪月考) 果蝇3号染色体可发生不同位置的片段颠倒引起变异。调查某山脉不同海拔地区野生果蝇种群中该变异三种不同类型(ST、AR、CH)个体所占的比例,结果如下表。研究者推测温度是导致该结果的重要因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ST

    AR

    CH

    低海拔

    53%

    32%

    15%

    中海拔

    30%

    48%

    22%

    高海拔

    5%

    71%

    24%

    A . 该变异不影响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在显微镜下不可见 B . 将该地果蝇长期饲养在不同温度下可检验此推测 C . 这三种不同变异类型决定了不同海拔果蝇的进化方向 D . 变异类型分布情况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 9. (2024高二上·河南期中) 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葡萄糖、尿酸、甘油三酯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 . 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原尿中水的重吸收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C .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离子和化合物分别是Na+、Cl-和蛋白质 D . 组织液流向血浆的液体量与流向淋巴液的液体量大致相等
  • 10. (2024高二上·竹溪月考) 下列叙述中可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①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引起蛋白尿②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③恶性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④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血浆蛋白减少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1. (2024高二上·石家庄月考) 图一、二分别为两位同学所作的“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图一中的②④⑤和图二中的甲、乙、丙均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两图中,②与甲、④与丙、⑤与乙分别对应 B . ②是体内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C . 甲、乙、丙的体积之和小于细胞内液的体积 D . ⑤中的蛋白质含量比②和④中的多,渗透压更高
  • 12. (2023高三上·柳州月考) 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内环境是细胞代谢和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②严重腹泻、呕吐,只需要补充足够的葡萄糖即可

    ③细胞外液占体液的2/3,细胞内液占体液的1/3

    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⑤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就是内环境的稳态

    A . 一项 B . 两项 C . 三项 D . 四项
  • 13. (2024高二上·竹溪月考) 如图为眨眼反射的示意图,a、b表示神经节两端的不同突起。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脑干中有控制呼吸、心跳和生物节律的中枢 B . a、b突起分别是传入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 C . 战士训练长时间不眨眼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 . 眨眼反射需要大脑皮层视觉中枢的参与才能完成
  • 14. (2024高二上·涉县月考) 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非条件反射),但单独的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条件反射建立)。如果之后只出现铃声而没有食物,则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量会逐渐减少,最后完全没有(条件反射消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条件反射的建立说明铃声由非条件刺激转化为了条件刺激

    ②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都是学习的过程,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③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

    ④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味觉属于不同的反射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5. (2024高二上·竹溪月考) 动物可通过学习将条件刺激(CS)与非条件刺激(US)有效关联建立条件反射,研究人员利用果蝇的“气味-电击”学习模型开展研究。果蝇对气味甲、乙的偏好无差异。利用下图1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气味甲与施加电击两种处理的时间间隔对果蝇建立气味与电击关联的影响。先向训练臂通入气味甲并施加电击,置换新鲜空气之后通入气味乙,训练后将果蝇转移至测试臂进行测试。测试实验开始时,果蝇全部放在中间,一段时间后检测并计算右测试臂果蝇数量减去左测试臂果蝇数量的差值占果蝇总数的比例(PI),绘制曲线如图2。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电击会引发果蝇的躲避反应,属于非条件反射,实验中气味甲作为条件刺激 B . 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的基础,条件反射建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CS的强化 C . 时间间隔为20s时野生型果蝇的PI为0,表示条件反射的建立失败 D . 如果长时间应用CS而不给予US,会发生条件反射消退,这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 16. (2024高二上·竹溪月考) 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如图所示,其中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传入神经a和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传出神经b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②传入神经 a属于脑神经

    ③传出神经b属于内脏运动神经

    ④刺激传入神经a,也能引起瞳孔皮肤反射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7. (2024高二上·新津月考) 研究人员从蟾蜍胸腔中剥离了带有神经的胃,置于人工配制的生理盐水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刺激A点,胃产生蠕动,同时刺激A、B两点,胃的蠕动明显减慢。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神经纤维X是传入神经,属于交感神经 B . 神经纤维Y是传出神经,属于副交感神经 C . 神经纤维X与Y支配胃肠蠕动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D . 刺激A点,胃产生蠕动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 18. (2024高二上·竹溪月考) 研究表明,给小鼠闻不会引起其不安的苯乙酮,同时进行电击,小鼠表现出惊恐栗抖;一段时间后,该小鼠只闻苯乙酮、不电击,也表现出惊恐栗抖。该小鼠与普通小鼠交配,F1小鼠只闻苯乙酮,易表现出坐立不安等情绪反应。检测发现:与普通小鼠相比,经电击的亲代鼠和F1小鼠编码苯乙酮受体的Olfr15I基因甲基化水平降低、碱基序列未改变,苯乙酮受体增多。科研人员据此提出假说:小鼠受环境因素影响可引发其基因甲基化水平变化并遗传给子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电击亲代鼠表现出惊恐栗抖,属于非条件反射 B . 亲代鼠只闻苯乙酮、不电击表现出惊恐,苯乙酮属于条件刺激 C . Olfr15I基因甲基化会抑制其表达 D . 与F1小鼠闻苯乙酮表现出坐立不安有关的神经中枢只有大脑皮层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64分)
  • 19. (2024高二上·竹溪月考) 瑞典生物学家斯万特·帕博成功提取、测序了古人类骨化石中的部分线粒体DNA,绘制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在人类进化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1. (1) 达尔文认为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群体中出现
    2. (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为核心,认为是生物进化基本单位。
    3. (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提供进化的原材料,适应是的结果。
    4. (4) 人类线粒体DNA在进化的过程中的变化非常小,一个人的线粒体DNA很可能与他们的远祖非常相似。下列有关线粒体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
      A . 线粒体基因遗传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 . 线粒体基因与Y染色体上基因传递规律相同 C . 葡萄糖可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D . 线粒体DNA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5. (5) 斯万特·帕博分析了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黑猩猩之间线粒体DNA(mtDNA)特定序列的碱基对差异,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依据上图信息,请补充完整下面的进化关系图,下图方框内A、B、C依次为(选填“①现代人②黑猩猩③尼安德特人”)。

    6. (6) 斯万特·帕博团队在研究若干尼安德特人的骨头、牙齿等标本时发现,其中一位男子与一名女子含有相同的X染色体DNA,则两人的关系可能为_____。
      A . 父女 B . 兄妹 C . 母子 D . 爷孙女
  • 20. (2024高二上·竹溪月考)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一类抗生素,具有作用效果稳定以及毒性低等特点,已经成为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升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细菌中耐药基因大多是基因突变产生的,耐药基因的产生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中的多样性: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
    2. (2) 为了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大肠杆菌菌液均匀涂布在已灭菌的培养基平板上,并将平板划分为四个大小一致的区域,分别标记①—④。①区域放一张不含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圆形滤纸片,②—④区域各放入一个含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相同圆形滤纸片,将培养皿倒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12-16h,结果如下图。

      抑菌圈直径/cm

      区域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2.26

      1.89

      1.62

      2.41

      1.91

      1.67

      2.42

      1.87

      1.69

      平均值

      2.36

      1.89

      1.66

      步骤二:挑取该平板上经抗生素选择的菌落配制成菌液,重复上述实验操作,培养至第3代,观察、测量并记录每一代的实验结果。

      步骤二中应挑取平板中位于的菌落。

      实验数据表明,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说明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

    3. (3) 人类不断研发和使用新的抗生素,细菌对新药的耐药性也在不断提高,二者之间仿佛发生了一场竞赛。像这样,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从进化的角度解释细菌耐药性变化的原因:随着抗生素人均使用量的增加,耐药菌生存和繁殖机会增加,,细菌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 21. (2024高二上·竹溪月考) 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图甲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A是小肠),Ⅰ、Ⅱ是有关的生理过程。图乙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②④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回答问题:

    1. (1) 图甲中的c所处的内环境为,Ⅱ表示,O2从体外进入肝脏细胞至少需要通过层磷脂双分子层。
    2. (2) 图甲中的a对应图乙中的(填序号),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3. (3) 图乙中CO2浓度最高的是(填序号)。人体剧烈运动后血浆pH仍能维持在(填数值)正常范围内,这与H2CO3/HCO3-等缓冲对有关。
    4. (4)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22. (2024高二上·竹溪月考) 下图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部分结构及其内环境,①~③表示体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神经元由和突起等部分构成。轴突通常细而长,它将信息传向
    2. (2) 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等作用的细胞甲、乙是细胞,它们的数量比神经元
    3. (3) “大头娃娃事件”是因为婴儿长期食用了蛋白质含量极低的劣质奶粉,而发生头部脑组织水肿的一起食品安全事件。婴儿发生头部脑组织水肿的原因是
    4. (4) 对图中结构的部分化学成分进行测定,数据如下表(表中不包含淋巴液的测定数据):表中的A、B、C、D与图中③相对应的是,判断的依据是

      成分/(mmol·L-¹)

      Na+

      K+

      Ca2+

      Mg2+

      Cl-

      蛋白质

      A

      B

      142

      5.0

      2.5

      1.5

      103.3

      16.0

      C

      147

      4.0

      2.25

      1.0

      114.0

      1.0

      D

      10

      140

      0.5

      10.35

      25

      47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