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甲,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它们就会结合在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该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选填“引力”或“斥力”)。
(2)图乙,把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水蒸气推动橡皮塞迅速冲出管口,同时管口出现了白雾。在橡皮塞被推出的过程中,管内水蒸气的能转化为橡皮塞的机械能。
(3)图丙,在厚壁玻璃筒中放入一小团硝化棉,用力迅速压下活塞后,观察到棉花燃烧起来。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筒内气体,使空气内能(选填“增大”或“减少”),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图乙和图丙两个实验均可说明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4)图丁,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稍稍用力向上提起玻璃板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这与形成图(选填“甲”、“乙”或“丙”)现象的原因相同。
①先点燃酒精,再点燃碎纸片;
②保证酒精和碎纸片燃烧时间相同,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③待酒精和碎纸片充分燃烧结束,分别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小红认为上述操作中,操作是错误的,小明根据正确操作获得的数据,算出了燃料的热值,发现结果小于该燃料的实际热值,原因是。
表一:甲液体,初温20℃
实验序号 | 温度(℃) | 质量(克) | 升高温度(℃) | 加热时间(分钟) |
1 | 20.2 | 20 | 0.2 | 5 |
2 | 20.4 | 20 | 0.4 | 10 |
3 | 20.8 | 20 | 0.8 | 20 |
表二:乙液体,初温20℃
实验序号 | 温度(℃) | 质量(克) | 升高温度(℃) | 加热时间(分钟) |
4 | 20.4 | 20 | 0.4 | 5 |
5 | 20.8 | 20 | 0.8 | 10 |
6 | 21.6 | 20 | 1.6 | 20 |
(1)实验中相同规格的两试管放在同一个加热器中的目的是:控制两种液体单位时间内;实验中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来反映的;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中数据的倍数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4(或3与5)中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并可以发现液体的吸热本领更强(选填“甲”或“乙”);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是一个定值;
(5)小华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甲、乙液体中选出了适合的冷却液,但对该冷却液的所需质量没有把握,因此在未更换加热器的前提下,继续实验,记录数据在表三中:
表三:冷却液,初温20℃
实验序号 | 7 | 8 | 9 | 10 | 11 | 12 |
质量(千克) | 0.05 | 0.10 | 0.20 | 0.50 | 1.00 | 2.00 |
升高温度(℃) | 0.160 | 0.080 | 0.040 | 0.016 | 0.008 | 0.004 |
加热时间(分钟)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若发动机每秒释放出的热量是红外加热器的800倍,正常工作时这种冷却液10分钟内温度变化量应低于1.6℃,根据表三的数据可以推测出,发动机的冷却液质量m的范围是。
(1)四块不锈钢冰块总共吸收了多少热量?
(2)杯中水的初温为多少?
车型 | 能源种类 | 测试距离 | 耗能 | 电费 |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 |
纯电动汽车 | 电能 | 100km | 20kW·h | 0.5元/kW·h | 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