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任丘市博雅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16道,每题3分,共48分)
  • 1. (2024高二上·任丘月考) 战国时期,秦孝公重用商鞅进行变法,其中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秦国此举(     )
    A . 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B . 打击了贵族阶层特权 C . 推动了农业庄园式劳作方式的形成 D . 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 2. (2024高二上·任丘月考) 两汉时,中央制定了监察法规《监御史九条》和《刺史六条》。宋代时,监察法规内容开始增多,对文武官员的监察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元朝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监察法规《宪台格例》。上述史实说明(     )
    A . 监察权力不断扩大 B . 监察管理更加严密 C . 监察机构日益增多 D . 监察体系渐趋完善
  • 3. (2024高二上·任丘月考) 在古代雅典,谋杀和迫害也会落到学者和艺术家头上。色诺芬和希罗多德被流放,菲迪亚斯、修昔底德被驱逐,苏格拉底被迫喝下毒汁,阿那克萨哥拉斯、柏拉图为避免被流放逃离雅典,亚里士多德为不被处死逃往他乡。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古代雅典(   )
    A . 陶片放逐法的滥用误用 B . 人文主义传统日渐消失 C . 直接民主带来集体暴政 D . 城邦公民制度的排他性
  • 4. (2024高二上·任丘月考) 5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北魏)入主中原后,根据汉地传统钦定流品出身秩序,妥善安置滞留乡梓的汉人士族,依照魏晋惯例广泛吸纳汉人士族步入官场,放宽世资核算的标准,并充分满足其提升门第的利益诉求。北魏这些措施意在( )
    A . 整合民间力量以扩大统治基础 B . 推动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交融 C . 强化政治认同以维护鲜卑统治 D . 加快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进程
  • 5. (2024高二上·任丘月考) 隋朝灭陈后,在设置江都郡时,刻意将长江南北的两片土地整合到一个行政区域内;元朝统一南北后设置的江西行省、湖广行省全部是从长江流域跨越南岭,将长江、珠江两大江河分水岭囊括在内的。这些举措的共同目的在于(       )
    A . 降低地方治理成本 B . 促进南北民族交融 C . 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D . 促进区域相互救济
  • 6. (2024高二上·任丘月考) 中共在某一时期,因短时期内党员猛烈发展,在征收新党员的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决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党,作出《关于巩固党的决定》,其中“第五,……把党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才能使党有所准备来克服目前困难,反对国内投降分裂的危险,团结全中国人民,引导战斗到最后的彻底的胜利。”这一时期是(     )
    A . 土地革命时期 B . 抗日战争时期 C . 解放战争时期 D . 新中国成立初期
  • 7. (2024高二上·任丘月考) 1801年3月,美国总统亚当斯在去职前几个小时突击任命42名联邦党人为治安法官,而民主共和党人杰斐逊就任后马上清洗了这些“午夜任命”的官员。1828年民主党安德鲁·杰克逊就任总统后,也用本党党员更换了1/5的政府官员。这些事例说明美国(   )
    A . 国家治理缺乏专业性 B . 权力制衡机制已被打破 C . 官员任命具有随意性 D . 党派利益影响官员任命
  • 8. (2024高二上·任丘月考) 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1979—1990年)对文官选拔进行改革,要求文官在具备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专业选拔成为对文官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场改革(     )
    A . 不利于政府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 B . 导致政府部门庞杂机构臃肿 C . 奠定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基本框架 D . 促进了英国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 9. (2024高二上·任丘月考)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御史李定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在长达两个多月的审判过程中,范镇、张方平等栩中大臣以苏轼为人刚正、重仁义、富有才华、上尊皇帝、心怀天下等理由奋力上书,最终苏轼免于一死改贬谪黄州,史称“乌台诗案”。这体现了宋朝(   )
    A . 法律观念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B . 北宋官员朋党观念浓厚 C . 纲常伦理道德得到强化 D . 司法审判深受佛道影响
  • 10. (2024高二上·任丘月考) 传统乡约倡导基层群众自治,它由当地有名望的士绅倡导,乡民自愿配合、受其约束,以达到教化民众、劝善惩恶、淳化风俗等社会效果。至清代,乡约被赋予诸多行政职能,如稽查、催科等,而其教化职能被削弱。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出清代(     )
    A . 社会环境有一定改善 B .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加强 C . 重视乡约的政治功能 D . 地方政府官员尸位素餐
  • 11. (2024高二上·任丘月考) 在罗马法原始文献中,除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影响赔偿额的确定:对能够避免的损失不作赔偿的原则;赔偿额以债务人在订立合同时可以预见的损失为限的原则;能力利益照顾的原则等。这说明罗马法(   )
    A . 适应了帝国扩张的需要 B . 具有灵活性且与时俱进 C . 旨在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D . 体现公正性和人文关怀
  • 12. (2024高二上·新平月考) 中世纪时,人们结婚无需家长或封建主同意,但需要教会主持,举行宗教仪式。17世纪的新教徒结婚,则需要家长的同意并到政府去登记,但可以不采用宗教仪式。这一变化(       )
    A . 体现了人文意识的觉醒 B . 表明婚姻摆脱了宗教影响 C . 反映了世俗权力的提升 D . 说明政府对人身控制增强
  • 13. (2024高二上·任丘月考) 1864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总理衙门的资助下把《万国公法》译介到中国,在后续阐述中,他常将欧洲国际法与中国春秋时期的诸侯间交往规则相类比;19世纪末,康有为及其门人故旧热衷于将格劳秀斯、《万国公法》与孔子、《春秋》相类比。上述类比均(     )
    A . 实现了晚清外交转型 B . 利于减少公法传播阻力 C . 弥合了中西文化差异 D . 旨在开阔中国人的眼界
  • 14. (2024高二上·任丘月考) 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 )
    A . 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 B . 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 C . 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 D . 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
  • 15. (2024高二上·任丘月考) 贞观四年(630年),唐朝平定东突厥,将其内附部族安置在河东代州(今山西代县)地区。“内附诸蕃”缴纳赋税可纳银,亦可纳羊,按户等征收的银钱和羊,省称为“羊钱”。这一政策可以解读为,唐朝时期(    )
    A . 赋税征收以资产为标准 B .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削弱 C . 边疆与内地经济联系加强 D . 边疆治理重视当地实际
  • 16. (2024高二上·任丘月考) 十八大以来,我国劳动模范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如“九天揽星人”孙泽洲式的科技型劳模;“深海钳工第一人”管延安式的工匠型劳模;“贫困群众的亲闺女”刘双燕式的服务型劳模以下是我国不同时代的“劳模精神”,与上述劳模所体现的时代特征相吻合的是(     )
    A . 艰苦奋斗、爱国至上 B . 无私奉献、集体至上 C . 创先争优、实干至上 D . 开拓创新、人民至上
二、非选择题
  • 17. (2024高二上·任丘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唐代时期,三省的长官都可以称为宰相,凡涉及军国大事的重要事宜都需要经过三省的审批,走三省的流程,即由中书省进行诏书的起草,门下省负责批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在贞观年间,唐太宗给予一些资历比较浅的官员“参知政事”的名号,给予一些资格较老的官员“平章事”或“同三品”的名号,以参与宰相事务。

    ——摘编自温帅《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

    材料二   由于中枢缺乏协调,大量事务须由皇帝亲裁,导致政事拖延、决策失误。有鉴于此,朱元璋先后设立了四辅官、殿阁大学士辅佐决策。然终洪武一朝,设官参与决策始终是末流,并非常态。永乐时,明成祖朱棣以解缙等入值大内,预机务,作为近侍,于内廷参与决策。这一做法在仁、宣两朝逐渐成为惯例。亲近重臣加大学士街于大内当值,负责奏章的初步处理,为日后内阁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正统初年,外廷委任三杨,内廷宠信王振,开始了内阁类宰相化的特殊决策模式。

    ——摘编自刘瑞华《明洪武至正统中枢决策制度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皇帝让众多官员参与宰相事务的目的,并简评唐代三省六部制。

    (2)根据材料二,概述明代洪武至正统年间中枢决策权的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演变的原因。

  • 18. (2024高二上·任丘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7年7月,日本对考试取士制度加以修订,将文官考试分为“高等考试”和“普通考试”,取消“学术考试”。高等考试适用于选拔奏任官,普通考试适用于选拔判任官。“试补”指高等考试合格后的“练习实务”,时间为三年。“见习”指普通考试合格后的“练习实务”,时间为两年。法学博士、文学博士或法科大学、文科大学及原东京大学法学部、文学部的毕业生可不经高等考试,直接担任奏任官试补。官立、府县立中学或同级的官立、府县立学校及受帝国大学监督的私立法律学校、原司法省法律学校的毕业生可不经普通考试,直接担任判任官见习。其他人员参加考试则有严格的限制。

    ——摘编自吕万和、张健《明治时期日本官吏任选制度的改革》

    材料二   1913年初,北洋政府公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1919年,北洋政府又公布了《文官高等考试法》《文官普通考试法》《文官高等考试典试令》《文官普通考试典试令》。新法适用的对象主要为行政官、技术官、审计官、征收官。各专门学科分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测量、化学、地质、采矿、冶金、机械等二十三科,各学科所考科目少则十几门,多则二十多门。行政官、技术官、审计官与征收官以外的其他种类文官的任用考试适用特别考试法,如外交官适用《外交官领事官考试法》、法院书记官适用《法院书记官考试暂行章程》等。上述各种类文官的考试科目一般是与该种类工作有关的学科。

    ——摘编自武乾《论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

    材料三   1982年,《吸收录用干部问题的若干规定》颁布,文件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吸收录用干部要实行公开招收,自愿报名,同时,文件还明确了考试的具体方法和程序,并确定政府人事部门的主导作用,将此前以各系统、各部门为主的分散考试改为统一组织的考试。针对干部人员范围过于庞大、缺乏分类管理的问题,这一时期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在着力推进不同类别干部的管理改革。1993年8月14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考试录用制度也随之确立。

    ——摘编自句华《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变革趋势》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文官考试改革的内容。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北洋政府文官考试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
  • 19. (2024高二上·任丘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疏议》中的量刑原则

    原则

    内容

    尊长卑幼相犯

    尊长犯卑幼者减免,卑幼犯尊长者加重

    夫、妻妾相犯

    夫犯妻妾者减免,妻妾犯夫者加重

    良贱相犯

    凡下犯上递加一等,上犯下递减一等

    主奴相犯

    原则上相用父祖子孙相犯之例,主犯奴减免,奴犯主加重

    ——摘编自李放《法学问题集解》

    材料二   自公元前6世纪罗马国家形成之后,罗马人制定了数量众多、体系庞杂的各色法律……公元476年,摇摇欲坠的西罗马帝国在强悍野蛮的日耳曼人的冲击之下终于灭亡了……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他认为这些旧有法典具有无法掩蔽的基本缺陷。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要为人们提供一种永久恪守的行为规范……528年,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来编辑一个新法典,世人称之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摘编自【美】瓦西列夫《拜占庭帝国史》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量刑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颁布的历史背景。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律与罗马法在中古东西方社会发展中的共同地位。
  • 20. (2024高二上·任丘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律制度和其他社会现象,如经济关系、阶级关系、政治制度和法律思想等是密切 相联系的,离开了这些现象就不能说明法律的本质、特点及发展规律。法律制度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有自己产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摘编自由嵘、胡大展主编《外国法制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西方法律制度”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