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氧气中的一氧化碳 |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
B | 从和的混合物中回收 | 加入过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C | 分离氯化钙和氧化钙固体 | 加入适量水,过滤、蒸发结晶 |
D | 鉴别木炭粉和铁粉 | 观察颜色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应用广泛的金属
Ⅰ.国宝中的金属
国宝“鎏金铁芯铜龙”是以铁铸造内芯,铁上包铜,外层鎏金(鎏金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经过鎏金处理后,金属表面会覆盖一层金)。整个龙身飞扬舒展,反映了唐代高超的铸造工艺。
(1)国宝历经千年,出土后表面仍金光灿灿,原因是。
(2)《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外化而内不化”,“曾青”即硫酸铜溶液,该炼铜反应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外化而内不化”的原因是。
Ⅱ.生活中的金属
铝制易拉罐主要由铝合金制成,除铝外,还含有锌、铜、硅等。
(3)合金与纯金属相比较,性质存在差异。对比分析图内原子排列,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答两条)。
(4)合金中元素的配比不同会导致性能有差异。根据实际需求,罐盖硬度应大于罐体硬度,结合如图分析,生产易拉罐时,罐盖中铜元素的含量应(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罐体中铜元素的含量。
(5)为比较铝、铜、锌的金属活动性,进行如图实验,则可以选用的物质是。
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A. 食盐 | B. 面粉 | C. 泥沙 |
氯化铵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
溶解度 | NH4Cl | 33.3 | 37.2 | 41.4 | 45.8 | 50.4 | 55.2 | 60.2 |
KNO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Ⅰ.某小组采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CO还原Fe2O3时,出现了争论。甲同学观察到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推断黑色固体是Fe;乙同学提出质疑,认为黑色固体可能是Fe3O4 , 并查阅了资料:Fe3O4可被磁铁吸引,几乎不溶于稀的酸溶液。
(1)进行实验时,需要先通入一段时间的一氧化碳,目的是,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可以制备CO的原理是:HCOOHCO↑+H2O(在常温下为液态),如图所示三种气体发生装置中,可用于制备CO的是(填标号)。
(3)若甲同学推断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对乙同学提出的质疑进行分析和验证:①定量分析物质组成可知,该反应生成Fe3O4是合理的,理由是;②该小组通过对黑色固体进行检验,证明了同时含有Fe3O4和Fe。
Ⅱ.该小组为了探索CO还原Fe2O3与温度的关系,走访了某钢铁厂。工程师用热分析仪对该反应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温度下所得固体的质量,推导对应的固体成分,结果如图。
(5)用炼铁时,还原Fe2O3的温度应不低于℃(填“400”“600”或“800”)。
(6)图中:。
(7)该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加热温度为600℃左右,他们发现上述对黑色固体成分的检验结果与图像有矛盾,推测黑色固体在冷却过程中发生了以下反应:=Fe3O4+。
实验结果如表: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
滴入稀硫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 21.5 | 20.2 | 18.9 | 18.5 | 18.5 |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分析,完成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