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 1. (2024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某校历史社团组织成员参观“吴玉章故居陈列馆”,该馆由“立志救国救民、投身辛亥革命、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归国抗战等”部分组成。社员能在“投身辛亥革命”部分中看到(     )
    A . 拥护维新变法 B . 参加同盟会 C . 加入中国共产党 D . 维护国共合作
  • 2. (2024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在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国务员的职责体现了(     )
    A . 民主共和 B . 主权在民 C . 三民主义 D . 权力制约
  • 3. (2024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梁启超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一观点折射出(     )
    A . 启蒙国民思想的必要 B . 否定辛亥革命的成果 C . 民族主义思想的觉醒 D . 共和制度不符合潮流
  • 4. (2024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下图是1913年和1920年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数量、资本总额和工人总数的变化图。据图可知,此时民族资本的发展(     )

       

    A . 源于美日等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B . 得益于中国政府开始认同民间资本 C .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提供阶级基础 D . 反映了中国近代企业制度日趋完善
  • 5. (2024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在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发表了《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一文,论述了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关系,强调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提倡要大力普及美术教育。1920年,他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一文中,把新式教育方针归纳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并将其宗旨确定为“养成健全的人格”“发展共和的精神”。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
    A . 有利于提升国民的综合素养 B . 脱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 C . 完善了国家的美育课程体系 D . 继承了传统的教育思想
  • 6. (2024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晚清士人一方面宣传民权与女权,力倡废缠足、办女报、创女校等活动;另一方面又担心“苟尽听妇女以独立,则息息行乐,以顾其有生之身,谁肯劬劳受苦”。这表明(     )
    A . 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B . 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C . 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 .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艰难
  • 7. (2024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下列口号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 . “扶清灭洋”——太平天国运动 B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新文化运动 C .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 D . “打倒列强,除军阀”——护国运动
  • 8. (2024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1927年4月末5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案》中指出:“当时我们的党,却只注意于反帝国主义及反军阀的斗争,而忽略了与资产阶级争取革命领导权的斗争。”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 . 决定继续与国民党进行合作 B . 已对国民大革命有所总结和反思 C . 对中国的基本国情认识模糊 D . 已经确立了其奋斗目标
  • 9. (2024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20世纪30年代初,根据地政府多次号召群众为红军找医生、找药料,同时采取中药西药相结合的方式缓解药品短缺,还通过动员地方医师、自主培养医生来壮大红军医疗队伍。这些举措(     )
    A . 丰富了统一战线的内涵 B . 打破了日军的经济封锁 C . 有利于反“围剿”斗争的开展 D . 立足于提升解放区医疗水平
  • 10. (2024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面对白银大量外流的严峻形势,1935年国民政府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并规定法币支付不限数量、不得拒绝,白银国有以充作法币准备金。这一变革(     )
    A . 直接导致了国民政府金融崩溃 B . 有助于缓解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冲击 C . 意在延续清朝以来的货币政策 D . 旨在鼓励民族资产阶级大力兴办实业
  • 11. (2024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抗日战争爆发后,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创造性地采用了三段运输法,用40天时间把东南沿海数万吨的物资设备从宜昌抢运到重庆,这被誉为是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一壮举(     )
    A . 凸显了西南地域优势 B . 推动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C . 保存了民族工业命脉 D . 体现政府调整工业布局意图
  • 12. (2024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从抗击的主力上看,从1937年七七事变以来,中国战场始终牢牢牵制着100万左右的日本陆军主力。据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所资料记载,中国战场历年抗击日本陆军兵力大约占全部海外日军的50%。这可以直接佐证(     )
    A . 中国的抗日战争与太平洋战场密切联系起来 B . 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C .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 . 抗日战争的胜利确立了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
  • 13. (2024高三上·哈尔滨月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根据以上材料可知(   )
    A . 建国初期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 B . 宪法规定了中国三大根本政治制度 C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起来 D . 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已经初见成效
  • 14. (2024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新中国百废待兴,毛泽东主席毅然决定派出中国人民志愿车入朝参战,反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干涉朝鲜事务。毛主席决定入朝参战主要是(     )
    A . 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要求 B . 新中国和平与建设的需要 C . 第三世界反帝反殖民斗争需要 D . 东西方意识形态互相对立
  • 15. (2024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1970年10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会见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的新闻。在基辛格看来,“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其意思是(     )
    A .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B . 中国愿意改善中美关系 C . 中国外交政策全面调整 D . 中美民间交往大门打开
  • 16. (2024高三上·鸡西月考) 从1965年开始,我国进行大规模“三线建设”,大批沿海企业和技术管理人员迁移到西南、西北;到1977年,先后建成2000个大中型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形成了45个大型生产科研基地和30多个新兴工业城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     )
    A . 建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发展体系 B . 改善了我国工业布局 C . 促成了“两弹一星”的重大突破 D . 打破了西方技术封锁
二、主观题(共3小题,共计52分)
  • 17. (2024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通过学习西方,可实现超常规发展,不仅“突驾日本无可疑也”,而且在“十年、二十年之后不难举西人之文明而尽有之,即或胜之焉,亦非不可能之事也”,希望“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摘编自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1905年)

    材料二   盖今日世界之问题,非只国家之问题,乃民族之问题也。而今日民族之问题,尤非苗活残存之问题,乃更生再造之问题也。余于是揭新中华民族之赤帜,大声疾呼以号召于吾新中华民族少年之前。

    ——李大钊《新中华民族主义》(1917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为“振兴中国”而作出的努力。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大钊呼吁中华少年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的背景。
  • 18. (2024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具的西洋化倾向在洋务运动时就开始了。最先明确倡导西式农业机械者,是思想家冯桂芬。他在1861年撰写了《校邠庐抗议》,谈到“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今欲采西学……如农具、织具、百工所需,多用机轮,用力少而成功多,是可资以治生”。1877年,张德彝出使英国,接见英国制造耕田机器的工匠郎茀娄,郎氏展现耕田机器的图纸:“各有铁轮关键,而皆驾之以马,可代十数人之力。”张德彝认为“可谓巧夺天工矣”。维新政论家王韬多年游历英国、日本,于1883年提出建议,以京师为首的北方官地,“或济之以西国机器水火二气之力,务使之三年耕必有一年之蓄”。

    材料二   北洋政府时期,中央设农商部、省级设实业厅、各县设劝业所,颁布农业法规,指导农业经济和农具改良。1913年,王章昺在《农具篇》中说,“泰西诸国农具,讲求器械,一人能力可兼数十百人。吾华号称农国,却以农具不精,农业日惰,处此人类竞争,天择物竞之时”,“倘不及时改弦更张以利农者利国,则民生国计之前途宁复堪问哉”,将改革农具和采用西方机械上升到中国在世界能否生存的高度。1927年到1937年,从中央到县都设立了相应的农业管理机构、农业试验机关。留学欧美的学者也更多归国,投入经济行政、农业教育和乡村建设之中。1944年,农业经济学家曲直生指出:“育种防腐病虫害各工作,今年已有相当成绩……惟农具问题,至今仍属停滞不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金铮《机械与机械化:近代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共识及忧虑》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农业现代化的新变化,概括民国时期农业现代化缓慢发展的原因。
  • 19. (2024高三上·佳木斯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邮票被誉为“国家名片”,作为时代的象征,记录了民族历史。《邮票看中国》一书在邮票的方寸天地之间,展示与铭刻了国家发展的无数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下表标题摘编自这本书的目录。

    标题

    “纯情岁月”(1949—1959)

    “躬耕季节”(1980—1989)

    “春日辰光”(1990—1999)

    “希望朝旭”(2000—2009)

    “新的征程”(2010—2019)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时段,另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标题,并结合新中国的发展成就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观点突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