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嘉兴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基础测试历史...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2024高三上·嘉兴月考) 郝家台遗址位于河南省,其古城聚落的形成发展具有很强的规划性,墓葬的分布模式深受家庭化丧葬观念影响。据此推断,该遗址属于(     )
    A . 原始人群阶段 B . 旧石器时代 C . 新石器时代早期 D . 新石器时代晚期
  • 2. (2024高一上·深圳月考) 读“《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具体事项行文时限表(部分)”,该表反映秦朝(     )

    原文

    行文事由

    上报截止时间

    出处

    都官输大内,内受买(卖)

    之,尽七月而蹙(毕)

    处理国有金属

    器物

    七月

    《金布律》

    雨为氵封〈澍〉,及诱(秀)粟……尽八月□□之

    庄稼生长情况

    八月

    《田律》

    稻后禾孰(熟)……到十月牒书数

    农作物产量收成

    十月

    《仓律》

    A . 实行严刑峻法维系统治 B . 用法律保障行政管理效率 C . 逐步完善地方治理体系 D . 推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 3. (2024高三上·嘉兴月考) 史载,“宋之为道,一本于仁厚,凡振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政府“诏天下置广惠仓,使老幼疾贫者皆有所养”,“或募富民出钱粟,酬以官爵”,“或募少壮兴修工役”。以上说明宋代(     )
    A . 程朱理学成为治国理念 B . 宗族内部救助活动兴起 C .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 . 社会救济的方式多样化
  • 4. (2024高三上·嘉兴月考) 下图所示实物是现藏于西藏博物馆的“大元帝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教之印”,此印是元成宗赐给第五任帝师的印信。1286—1358年间,元政府先后给6位帝师颁发了共14件印信。这些印信作为史料可以佐证(     )

    A . 佛教开始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B . 蒙古西征改变了藏族地区的文化面貌 C . 行省制促进了藏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D . 元朝对西藏地方实行了有效的行政管理
  • 5. (2024高三上·嘉兴月考) 我国古代某科学家“至于农事,尤所用心。盖以为生民率育之源,国家富强之本”,他曾将甘薯引入松江一带并试种成功,其窖藏薯种法,一直为北方农家沿用。这位科学家是(     )
    A . 贾思勰 B . 王祯 C . 李时珍 D . 徐光启
  • 6. (2024高三上·嘉兴月考) 下图是反映中国古代皇帝形象的“中国风”瓷塑,头戴蓝头饰,身着花卉纹长袍,与传统中国皇帝形象不甚相符。这折射出(     )

                           

    A . 西方对中国文化的否定 B . 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传承 C . 西方对中国文化的想象 D . 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 7. (2024高三上·嘉兴月考) 1873年至1891年间,天津机器局先后五次大规模扩建,在天津老城之外大量征地,规模宏大,常年雇佣工人达2000多人,“与天津郡城遥相对峙,隐然海疆一重镇焉”。这说明(     )
    A . 交通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繁荣 B . 洋务运动推动天津城市化进程 C . 天津住宅区与工业区出现分离 D . 天津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
  • 8. (2024高三上·嘉兴月考) 某年7月,上海市民们还像往常一样工作、吃喝和玩耍;8月,他们却必须重新安排生活,当时的办公机构开始迁移;9月上旬,一支10万人的侵华日军已从华北等地逼近;9月末,当地四所大学宣布跟内地大学联合办学。该年(     )
    A . 日军发动一•二八事变 B . 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C . 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 D . 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 9. (2024高二上·慈溪月考) 2024年1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就中法建交60周年互致贺电。习近平指出要“以两国建交60周年为契机,守正创新、继往开来,将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打造得更加牢固和富有活力”。这表明中国(     )
    A . 努力践行“真实亲诚”的外交理念 B . 坚持推动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C .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D . 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 10. (2024高三上·嘉兴月考) 有学者认为,文字的使用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有关古代不同地区的文字使用情况,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印度河流域——印章文字——《梨俱吠陀》 B . 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C . 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 D . 尤卡坦半岛——字母文字——《荷马史诗》
  • 11. (2024高三上·嘉兴月考) 有学者认为,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君封臣关系是一种建立在相互依存关系上的双向契约关系,其中一方要求习俗之外的权利,或不履行自己的义务,就会被视为违法行为,这时,双方就有权解除契约关系,甚至诉诸武力。在英国历史上,因这一运作机制而催生的法律文献是(     )
    A . 《大宪章》 B . 《至尊法案》 C . 《权利法案》 D . 《王位继承法》
  • 12. (2024高三上·嘉兴月考) 萨拉匹斯神是托勒密埃及宗教的一个重要标志。最初埃及人认为萨拉匹斯是埃及神,在其传播的过程中,人们对该神的身份认知发生变化,其埃及特性逐渐减弱,并与众多希腊、罗马神等同。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罗马帝国实行文化扩张政策 B . 希腊化时代文化的交流碰撞 C . 埃及文化在外来文化冲击中失去影响力 D . 基督教文化逐渐影响埃及人的精神生活
  • 13. (2024高二上·慈溪月考) “当1493年远航归来时,他坚决认为他已发现日本和大汗所辖一些边缘领土,谁也不否认他充当这些地区的统帅、总督和副王的权利,教皇还轻易地承认西班牙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权。”“他”的这次远航活动(     )
    A . 开通了横跨太平洋的贸易 B . 开辟了绕过好望角驶达东方的航线 C . 到达了美洲的巴哈马群岛 D . 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 14. (2024高三上·嘉兴月考)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从单纯结束过去的战争进至一种防止未来冲突的安排。它既有战胜的反法同盟各国重建和确立欧洲和平……的目的,又有列强重新划分欧洲政治地图和海外殖民地的意图。”与此次会议直接相关的国际关系体系(     )
    A . 体现了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的特征 B . 成立国际联盟以维护战后政治秩序 C . 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D . 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完善集体安全体制
  • 15. (2024高三上·嘉兴月考) 1960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提出殖民地国家应当享有政治独立,应当有权决定本国的经济体系。随着宣言的通过,超过50个新国家获得独立,且随后归属于第三世界阵营。这一宣言的发表(     )
    A . 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诞生 B . 有利于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C . 提高了社会主义的影响力 D . 标志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6. (2024高三上·嘉兴月考) 南北朝时期,“(李)显甫,豪侠知名,集诸李数千家于殷州西山,开李鱼川方五六十里居之,显甫为其宗主……(显甫之子)元忠率宗党作垒以自保,坐于大槲树下,前后斩违命者凡三百人。贼至,元忠辄却之”。据此可知,李氏父子为宗主的组织(     )
    A . 通过军事扩张维系宗族秩序 B . 聚集战争奴隶进行集中劳作 C . 兼有军事功能和庄园经济色彩 D . 有利于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
  • 17. (2024高三上·嘉兴月考) 史载,唐朝“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两京及州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为村。里及村坊皆有正,以司督察。四家为邻,五邻为保。保有长,以相禁约”“天下户为九等,三年一造户籍,凡三本,一留县,一送州,一送户部”。据此推知唐朝(     )

    ①实行邻保制度,彼此相互监督              ②户籍三年一造,只由户部保存

    ③基层组织为乡、里、邻三级制              ④重视人口管理以便赋役征发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8. (2024高二上·慈溪月考) 读“1903—1909年晚清新式学堂教育统计表”,由此推知(     )

    时间

    学堂数

    在校学生数

    毕业学生数

    1903

    769

    31428

    /

    1904

    4476

    69475

    2167

    1905

    8277

    258873

    2303

    1906

    23862

    545338

    8064

    1907

    37888

    1024988

    19508

    1908

    47995

    1300739

    14846

    1909

    59117

    1639641

    23361

    A . 学堂数增长率最大出现于科举制废除后 B . 新式学堂大量出现是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C . 清末新政客观上有利于革命形势的发展 D . 科学与民主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 19. (2024高二上·慈溪月考) 有学者说,“公元673—677年和公元717年,他们两度翻越托罗斯山脉的天然边界,围攻君士坦丁堡。公元732年,他们又越过比利牛斯山脉的天然边界,侵入法兰克。”“他们”的帝国首都位于下图中的(     )

    A . B . C . D .
  • 20. (2024高三上·嘉兴月考) 阿姆斯特丹是17世纪欧洲的贸易中心,也是东方香料、欧洲谷物、油料、木材等的集散地,港内停泊的商船经常超过2000艘。西欧其他国家的殖民地产品,也主要由荷兰船只转运到西方各国。助推上述情形出现与发展的有利因素有(     )

    ①蒸汽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②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的建立

    ③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④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成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1. (2024高三上·嘉兴月考)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是今天的人们无法改变的。作为认识对象,我们只能通过它所留下的各种残骸——考古发现的残骸或某些现今生活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的残骸,以及带有各种主观烙印的文献记录,去研究它、认识它。我们希望反映的是活的运动的历史,但却不能见到活的运动的历史本身。这说明(     )
    A . 历史具有过去性,研究历史的价值在于经世致用 B . 历史过程不可逆,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 C . 历史研究讲求客观性,阐释历史不应带有主观认识 D . 历史解释注重实证性,考古发掘比文献记录更可靠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其中第22题20分,第23题7分,第24题13分,第25题12分,共52分)
  • 22. (2024高三上·嘉兴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后岁余,骞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西北国始通于汉。然张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至宣帝时,(郑)吉以侍郎田渠黎,积谷,破车师,降日逐(匈奴王),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治乌垒城。都护之置自吉始焉。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整理自(汉)班固《汉书》

    材料二   自汉开西域二千年以来,世变多矣。……至隋置西戎校尉以接应西蕃,唐代因之。……我朝绥服新疆,建军府于伊犁,百余年间,相循未改。……治兵之官多,而治民之官少。承平日久,文荒武嬉,复犬羊其民而虐用之,及其既弊,则四肢堕而体解,一厦倾而土崩。……于是同光(同治年号:1862—1875年;光绪年号:1875—1908年)再定,代以郡县,联边腹为一体,袭戎索以华风。

    ——(清)袁大化《新疆图志》

    材料三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保证了新疆能够充分享有“一体”的规模优势,又可以充分享有“多元”发展的独特优势。1952年至201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从7.91亿元增长至9264.1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66元增长至40607元。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极端贫困社会到向全面小康社会转型。

    ——整理自胡鞍钢等《中国共产党的治疆方略》

    1. (1) 摘录材料一中属于历史结论的一句话,并以史实说明这一结论。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晚清政府治理新疆的制度之变,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3. (3) 写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法律依据。根据材料三,提炼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优势。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新疆治理的历史经验。
  • 23. (2024高三上·嘉兴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32年,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党在英国开始长期执政后,就积极着手推进行政和吏制改革。自1855年起,公开竞争考试在伦敦举行。1858年以后,印度改由英国政府直接统治。1861年制定了“印度文官法”。随后又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文官考试、任用、纪律、年金等条例和规则。那时的所谓“印度文官机构”,并不是“印度人的文官机构”。在1913年,即实行竞争考试半个多世纪以后,印度人的文官在全部文官中只占约5%。印度独立后,随着英国人的离去和印巴分立,留在印度的文官总共才451名。他们被印度政府全部接受了下来,并受到了重用。有官员称,没有这批文官的帮助和合作,国大党要统治印度是困难的。

    ——摘编自黄子都《印度文官制度的由来和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印度文官制度的建立。

  • 24. (2024高三上·嘉兴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学者)罗德里格斯在谈到拉丁美洲的文化时,认为印第安美洲的文化犹如一条彩虹,在这条彩虹中可以分辨出同时并存着的七种文化的颜色,即西班牙文化、葡萄牙文化、印第安人文化、黑人文化、印第安伊比利亚人文化、美洲黑人文化和全面混血人的文化。而且他认为,“自18世纪起更加明亮夺目的西方光线在射入美洲棱镜后便分解成自己的基本原色,并与土著的光束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型文化光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光谱已不再是印第安人的,也不是西方的,而变成了印第安美洲的文化光谱”。

    ——赵立行《近代美洲殖民对族群及文明的影响》

    材料二   1980年代初,西欧各国以吸引普通劳工的合同工政策已经宣告结束,越来越多的合同劳工滞留不归并转化为永久性移民。同时,欧洲发达国家也进入了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期,知识经济的发展刺激了对技术劳工的需求。于是,西欧各国在严格限制体力劳工的同时,鼓励技术类劳工和移民的措施不断增强。

    ——梁茂信《二战后专业技术人才跨国迁移的趋势分析》

    1. (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印第安美洲的文化光谱”所反映的拉丁美洲文化的显著特征,并分析其形成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80年代起西欧各国移民政策的调整,结合所学,分析这一调整产生的影响。
  • 25. (2024高三上·嘉兴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革故鼎新,集中展现了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也是唯物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的核心之所在。……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浪潮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根本上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

    ——杨奎《中华文明革故鼎新的精神特质及其时代价值》

    根据材料,结合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相关史实,以“革故鼎新”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