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为天水太守,劝民农桑,为天下最。 |
(祭肜)除偃师长,视事五年,县无盗贼,州课第一,迁襄贲令。 |
(韩延寿)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
(卜式)迁成皋令,将漕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 |
年份 | 皇室消费 (占比) | 俸禄支出 (占比) | 军费支出 (占比) | 赈济支出 (占比) | 赈灾数额 (万两) |
1480 | 23.37% | 26.25% | 49.15% | 1.23% | 7.67 |
1552 | 34.86% | 24.06% | 40.59% | 0.50% | 6.1 |
1602 | 52.89% | 14.18% | 32.44% | 0.48% | 13.8 |
材料一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当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二 水雨,除兴。(降雨不能动工,可免除本次征发)
——《秦律十八种·徭律》
材料 西汉前期,钱币袭秦形制,文曰“半两”,法定重量当为十二铢。但铸造时通常实重不及其额,前后铸造的钱币大小、轻重亦不一致。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私铸钱低劣者薄如榆荚,号为“荚钱”。不同时期、来源、质量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非常不便。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改铸五铢钱,使重如其文,同时严禁私人盗铸。元鼎四年(前113年),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五铢钱统一由朝廷铸造。各种旧币一律销毁,将铜料输至中央铸新币。新币铸造较精,选料严格,式样规范,重量、成色皆有保证,私人铸造难度较大且无利可图,故盗铸之风一时衰息,币制得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此后五铢钱大量铸造并长期行用,流通于世700余年。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训以家庭教育与规约的形式传播儒家道德伦理,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很多家训勉励子孙立大志、成大器,强调经世致用,要求子弟耕读并重,不要沾染赌博、酗酒等恶习。《颜氏家训》指出:“今有奢则施,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已。”在家庭教育中,传统家训注重家风、门风和节操。
——摘编自任健《中国古代家训之内容、价值及其检视》
材料二 中国古代家训主要产生、发展和应用于上层阶级的士人、文人家庭,影响广泛,成为统治者进行政治管理与道德教化的重要内容。陆游的《放翁家训》运用诗训方式,教育子女忠君报国;许衡在《训子》中告诫儿子“身在畎亩思致君,身在朝廷思济民”。中国古代家训还关注个人教化,致力于社会风俗的教化。南宋时期袁采的《袁氏世范》将一家之教化推广至全社会,追求厚人伦而美风俗的社会教化,为端正民风、官风和社会风气作出贡献。
—摘编自丁雪、刘传广《中国传统家训的政教功能及其时代价值研究》
材料 中国古代治理体系具有鲜明特点,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特点一、在行政体制上以实行中央集权制为主体;特点二、在治理理念上崇尚“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大一统局面;特点三、在思想文化领域以儒学为正统和主脉;特点四、在制度建设上重视顺应时势革故鼎新。
——改编夏春涛《中国古代治理体系的主要特点及当代启示》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选取材料中的任意一个“鲜明特点”,自拟论题,运用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