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 ℃;
(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热量,温度 ,它熔化共用了 min;
(3)在第8min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4)小红将某种特殊材料制成的勺子放入20℃的水中,勺子没有熔化;将该勺子放入50℃的水中,发现勺子逐渐熔化,此特殊材料的熔点可能是 ;
A.15℃
B.20℃
C.30℃
D.60℃
(1)走路的行人听到车铃声时会避让,这说明声能传递 。
(2)如图甲所示,阳光下小明背着书包骑车去上学,路面上出现小明的影子是形成的;以书包为参照物,共享单车是 的。
(3)共享单车的尾灯设计很巧妙,当后面开来的汽车的灯光照射到尾灯上,它能把光反射回去。图乙四幅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此反射 光的反射规律(选填“遵循”或“不遵循”)。
(1)该实验的测量原理是 ;
(2)图中AB段的距离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m/s;
(3)AC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C段的平均速度;
(4)实验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5)图乙所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0.005s。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m(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如图甲所示,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温为 ℃;
(3)实验中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情况如图丙所示,此时水处于 (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
(4)该实验中,能否用水银体温计代替图中的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实验次数 | 1 | 2 | 3 |
入射角 | 30° | 45° | 60° |
反射角 | 30° | 45° | 60° |
(1)如图甲所示,实验时,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右侧可绕ON翻折)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应于镜面;
(2)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如表格所示数据,分析数据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入射角;
(3)让光沿图甲中FO方向照射到镜面,它会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4)如图乙所示,小刚将右侧纸板沿PQ剪开,将上半部分向后折(选填“会”或“不会”)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实验中应选取较 的玻璃板(选填“薄”或“厚”);
(3)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记录蜡烛A、B的位置。改变蜡烛A的位置,实验记录如图乙所示。蜡烛A位于2位置时的像在 点;
(4)为了纠正“人离平面镜越近,人在镜中的像越大”的错误认知,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时(选填“左右”或“前后”)位置不同;
(5)将另一张白纸放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白纸上没有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该像为像;
(6)请在丙图中画出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1)甲、乙这两个实验方法中 同学的方法更合理(选填“甲”或“乙”);
(2)如图乙所示,实验不久,就会观察到烧杯中出现碘蒸气(选填“会”或“不会”)出现液态的碘;再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固态碘,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同时烧瓶内温度计示数升高,说明在此物态变化过程中要 热量。
(1)该列车行驶的路程;
(2)若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缩短为0.4h,则该列车应以多大的速度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