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2024高三上·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月考) 动物考古是研究古代先民生业方式的一个重要手段。如表是陕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址的动物遗存出土情况,据此可知(     )

    时期

    遗址

    家养动物种类

    标本量

    家畜占比

    家畜中猪占比

    家畜中牛羊类占比

    仰韶晚期

    靖边五庄果梁

    猪、狗

    143

    34.97%

    90.00%

    0.00%

    横山大古界

    猪、狗

    133

    8.27%

    90.91%

    0.00%

    龙出早期

    横山贾大峁

    猪、狗、黄牛、绵羊

    439

    70.16%

    81.17%

    10.39%

    靖边庙梁

    猪、黄牛、绵羊

    227

    26.43%

    10.00%

    90.00%

    龙山晚期

    榆林火石梁

    猪、狗、黄牛、山羊、绵羊

    1109

    95.22%

    12.41%

    86.17%

    榆林寨峁梁

    猪、狗、黄牛、山羊、绵羊

    397

    95.97%

    26.25%

    72.70%

    A . 该区域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B . 食物生产逐步取代采集渔猎 C . 原始畜牧养殖业开始出现 D . 自然环境决定文明发展进程
  • 2. (2024高三上·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月考) 春秋初期的《左传》主张:“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春秋晚期时,孔子主张:“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战国时期孟子亦称:“往者不追,来者不距(拒)。”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
    A . 儒家学说成为主流 B . 民族关系逐渐缓和 C . 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D . 民族差异不复存在
  • 3. (2024高三上·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月考) 据考古资料显示,仅在广东的魏晋南北朝墓葬与窖藏中,发现的波斯银币就有三批、三十余枚。《南史·吴平侯景传》称“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岁十余至”。《南齐书·东南夷传》也称广州“商舶远届,委输南州,故交广富实”。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 海外贸易占据主导 B .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C .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 . 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 4. (2024高三上·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月考) 《水浒传》第二十六回“郓哥大闹授官厅 武松斗杀西门庆”,描述武松手刃仇人,为兄报仇的情形。按照《宋刑统·斗讼》“斗殴杀人”条载:“以刃及故杀人者,斩。”“诸斗殴杀人者,绞。”然而在案件的终审判决中,武松没有被判死刑,而是“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外”。这一法律案例侧面上反映出宋代(   )
    A . 法律判决缺乏严格执行 B . 以法治国具有人治色彩 C . 儒家伦理影响法律判决 D . 开启礼法结合治国理念
  • 5. (2024高三上·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月考) 京北地区(今北京昌平等地)是中俄“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昌平城外关帝庙的碑文记载,由盐商和布商构成的晋商队伍与俄国私商开展互市;山西布商的活跃状态则与俄国同期棉布进口数据相契合。这反映了(     )
    A . 明清时期跨国贸易繁荣 B . 清政府对外交往政策发生转变 C . 晋商垄断了中俄间贸易 D . 万里茶道促进长途贸易的发展
  • 6. (2024高三上·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月考) 明末上海人陆楫在《禁奢辩》中说:综观天下“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也”:清中期苏州人顾公燮认为:“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亦几于绝。”这表明(     )
    A . 传统的义利观遭到颠覆 B . 对商业的认识趋于深刻 C . 工商皆本得到广泛认同 D . 民本思想获得新的发展
  • 7. (2024高三上·南海月考) 如图为1800~1850年间中国白银、制钱购买力的折线变动图。其中,促成1835~1850年间两者的购买力呈现出不同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 . 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 .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出超地位 C . 传统制钱丧失了竞争力 D . 西方对中国殖民侵略不断加剧
  • 8. (2024高三上·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月考)  《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条款,满汉官僚基本都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面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深感不安。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 )
    A . 对宗藩体系崩溃的无奈 B . 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 C . 对国门开放的深切担忧 D . 被迫适应近代外交体制
  • 9. (2024高三上·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月考) 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学习价值;而1918年在《与熊纯如书》中却否定西方文明,主张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逐渐深入 B . 西方文明弊端日益显现 C . 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D . 维新思想阻碍时代发展
  • 10. (2024高三上·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月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先后推行“消灭地主阶级”、“实行减租减息,允许地主剥削存在”、“实现耕者有其田,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政策。这种变化主要基于(     )
    A . 地主阶级是革命的主要对象 B . 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 . 中共政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 . 中共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
  • 11. (2024高三上·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月考) 全面抗战时期,敌后民主政权把乡村成功整合进新的社会架构中,乡村在较长时间内成为整个施政的重点。党、政、军、民几大系统各司其职又密切协作、构成支撑原本散漫的乡村社会的骨架。农民夺取了乡村政权,并建立起对地主的政治优势。这(     )
    A . 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 . 改变了乡村的社会面貌 C . 唤醒了农民的反抗意识 D . 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 12. (2024高三上·安化期中) 如图是《人民画报》(1953年2月号)关于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制造厂的报道。经纬纺织机械制造厂的建设情况反映了(     )

    为了建设更多的纺织厂

    新华通讯社记者任家骥著文

    在晋中平原的腹地,人们拉起电线,铺起铁路。……一座新型的现代化工厂正在建设着。这就是规模宏大的经纬纺织机械制造厂。

    早在一九五〇的下半年,人民政府就决定建设这个工厂,从那时起,熟练的上海工人,就来到这里;许多翻身农民放下了犁耙,走出了家园,来参加这个陌生的工作。

    A . 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B . 当时工业建设带有计划经济色彩 C . 政府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视 D . 农民成为当时工业化建设的主力
  • 13. (2024高三上·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月考) 如表是我国80年代以来在社会总职业群体结构中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变化统计,造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职业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商业、服务业人员

    4.01

    5.41

    9.18

    16.17

    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71.98

    70.58

    64.A.6

    48.13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15.99

    15.16

    15.83

    22.49

    A .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 . 农业机械化的大力推广 C .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D . 国民经济结构渐趋合理
  • 14. (2024高三上·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月考) 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规定。法典的显著特点是它几乎没有留下解释的余地,概述了对各种违法行为的精确处罚。这一特点表明《民法典》致力于(     )
    A . 确保司法适用的公平性和一致性 B . 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的专政 C . 突出体现法律制定者的主观意志 D . 集中权力以维护庞大帝国的统一
  • 15. (2024高三上·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月考)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工人阶级“一无所获”,导致了轰轰烈烈的“宪章运动”。1867年和1884年的两次改革及带来的工人阶级选举权的获取和扩大,使工人阶级觉得有可能不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只通过议会式道路即可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反映出(     )
    A . 政治权利会对阶级意识产生影响 B . 工人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C . 经济发展导致阶级分化 D . 社会主义运动寻找到新的道路
  • 16. (2024高三上·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月考) 如表为1750—1938年英国、法国、美国、俄国(苏俄—苏联)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其中丙代表的国家是(     )

    1750

    1830

    1860

    1880

    1900

    1913

    1928

    1938

    1.9

    9.5

    19.9

    22.9

    18.5

    13.6

    9.9

    10.7

    0.1

    2.4

    7.2

    14.7

    23.6

    32.0

    39.3

    31.4

    5.0

    5.6

    7.0

    7.6

    8.8

    8.2

    5.3

    9.0

    4.0

    5.2

    7.9

    7.8

    6.8

    6.1

    6.0

    4.4

    A . 英国 B . 俄国(苏俄—苏联) C . 美国 D . 法国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52分)
  • 17. (2024高三上·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的佣书

    材料一   受雇于贵族官府、书贾书肆、富豪士人及寺庙道观,为人抄写书籍以接取佣金的职业在古代称为“佣书”。抄书是一种艰苦的劳动,理应得到报酬,但佣书者也会遇到迟付酬金和欠薪的现象。敦煌遗书中就有好几则经生书手在卷子末尾写下的对雇主欠薪的报怨:“写书今日了,因何不送钱。谁家无赖汉,回面不相看。”

    《魏书·刘芳传》记载:“芳常为诸僧佣写经论.笔迹称善。”《北齐书·张景仁传》载,张景仁“幼孤家贫,以学书为业,遂工草隶,选补内书生”。《宋书·吴喜传》亦载:“喜少知书,领军将军沈演之使写起居注。”这些人或因佣书而知名,或因字写得好,而得以担当抄参加工作。

    三国东吴的阚泽,在佣书中“所写既毕,诵读亦遍。追师论讲,究览群籍,兼通历数,由是显名”。北宋苏轼在谪居湖北黄冈时,以抄书为“日课”,仅《汉书》就抄了三遍,起初一段事抄三个字为题,次则两个字、到后来则一个字,将书的内容烂熟于心。以至于友人举题一字,“东坡应声辄诵数百言,无一字差缺。凡数挑,皆然”。

    明清两代,官方组织编纂的大型类书《永乐大典》《四库令书》,就因卷帙浩繁,雕版、排字、印刷不易而采用车工誊抄。其中《永乐大典》的抄书手就达2669人,《四库全书》的抄书手也达3826名。据说《四库全书》的抄手每人每天要抄写1000字,每年要抄写33万字,五年限抄180万字。这些皇皇巨著渗透了众多抄书者的辛勤劳动。

    ——摘编自李明君《简论中国古代的“佣书”职业》

    材料二   至宋代,由于印刷术的普及发展,版本书籍迅速增加并逐渐成为书籍传播的主要手段。但佣书业并非一蹶不振,而是依然兴旺,民间的文字往来、官私交书,大量需要专业的佣书。宋代佣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代笔业务,即为顾客提供以应用文为主的各类文章、文字服务。宋代佣书创办有专业办理、代写涉官文书的商业店铺,这就是“写状钞书铺户”、简稿书铺。书铺的主要业务是涉官文书,包括代写上书文学、供词、诉讼状于、填写税钞,办理公证文书,为举人、官员承办各类文书等。正因作用如此之大,所以书铺遍及全国各州县,而且官府对此类业务有着严格的审批和管理。政府如礼部、刑部、吏部的某些职能“外包”与书铺代理,使书铺佣书成为国家机器里一个文书方面的编外辅助组。除涉官业务之外,民间社会生活的佣书业务更多。家庭类佣书比较高档,有较为固定的客户。宋代是契约社会,土地自由买卖,租佃发展导致的买卖、租佃土地契约发展,是农村的代表;房地产的发展导致房地产租售契约发展,是城市的代表。广泛存在的契约文书,需要佣书完成,佣书非抄录性的文书业务大量增多。

    ——摘编自程民生《宋代的佣书》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佣书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佣书行业的新变化进行阐释。
  • 18. (2024高二上·柳州月考)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以吴地为中心的江南地区长期被中原人视为“蛮荒地带”。至公元1000年左右,中原文明仍处于主导地位。吴地加速开发的契机在安史之乱之后才出现,这一时期,人们大力发展丘陵地区的农业,使大片沼泽变为良田,全国的经济中心也开始逐渐南移。宋元时期,江南代替中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明清时期,吴地成为中国首富之区。

    明清时期,苏州地区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达到“五年耕而余二年之食”的水平。丝织业分工更加细密,绫、绢和罗等各种专门的织机出现,能制造各种复杂的花纹。苏州的水陆交通发达,“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绘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姑苏繁华图》生动地反映了当时苏州工商业繁荣的盛况。

    ——摘编自李晓燕《明清时期吴地商品经济的繁荣及市民文化的发展》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吴地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在古代中国经济地位的变化过程。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苏州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 19. (2024高三上·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工业化主张,探索建立国营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1933年改组归并成立中央印刷厂和中央兵工厂,工人增至上千人;成立中华钨矿公司。1934年筹建中华织布厂,有布机30余台,产品主要供根据地民用;国民经济部投资20万元建立中华纸业公司,又兴办樟脑厂。钨砂、樟脑和纸张主要用于出口,尤其钨砂成为中央根据地的重要出口品,换回了大批根据地缺乏的物资。此外,还创办造船、通讯、卫生、交通材料等厂。到1934年中央根据地共有国营工厂32家,工人2000多人。

    ——摘编自刘克祥、吴太昌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

    材料二   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鼓励发展工业。1935——1937年,中央先后通过免税、赋予选举权等措施,鼓励私人到根据地创办工业,但民营工业依然发展缓慢。1935年10月,陕北仅有一个修械所,工人40多名;至1937年,加上被服厂、印刷厂等,职工不过270多名。从1938年起,中国共产党开始注意在陕甘宁边区建设国营工业。当时延安只有一个兵工厂,厂里仅有几台机器,几十名工人。同年筹建机器厂,制造机器、工具;先后建立纺织厂、造纸厂、被服厂和制药厂等。1939——1945年,各抗日根据地工业进一步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实现了工业品的部分自给,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

    ——摘编自刘克祥、吴太昌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937——1949)》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工业的举措。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发展工业的历史作用。
  • 20. (2024高三上·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劝学篇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该书共4万余言,深得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赏识,得以“挟朝廷之力以行之,不胫而遍于海内”。

    目录(部分)

    内篇

    篇名

    主旨

    外篇

    篇名

    主旨

    同心

    明保国保种保教

    游学

    非游历外国不为功也

    教忠

    陈述本朝德泽深厚

    学制

    西国之强,强以学校

    明纲

    三纲为礼政之原本

    阅报

    知外患而豫防也

    知类

    闵神明之胄裔以保种

    变科举

    所习所用,事必相因也

    宗经

    周秦诸子取节则可

    农工商学

    教农工商,利乃可兴也

    正权

    斥民权之乱政

    矿学

    兴地利也

    循序

    讲西学必先通中学

    铁路

    通血气也

    守约

    欲存中学,宜治要约取也

    会通

    知西学之精意通于中学

    正文(摘编)

    二十四篇之义,括之以五知:

    一、知耻。耻不如日本,耻不如土耳其,耻不如暹罗,耻不如古巴。

    二、知惧。惧为印度,惧为越南、缅甸、朝鲜,惧为埃及,惧为波兰。

    三、知变。不变其习,不能变法。不变其法,不能变器。

    四、知要。中学考古非要,致用为要。西学亦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

    五、知本。在海外不忘国,见异俗不忘亲,多智巧不忘圣。

    ——摘自张之洞《劝学篇》

    书评,即评论并介绍书籍的文章。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为张之洞的《劝学篇》写一篇书评。(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