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碱的水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的溶液;②用pH试纸测得食醋的pH为9.2;③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功能;④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⑤打开浓盐酸瓶盖有白烟:6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⑦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①NaCl、BaCl2、CuSO4、NaOH、NH4NO3 ②Ba(NO3)2、NaCl、Na2SO4、H2SO4、HCl
③NaOH、FeCl3、MgSO4、BaCl2、KCl ④AgNO3、HCl、K2CO2、NaCl、BaCl2
①一定含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O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2∶5⑥分子中C、H、O的元素质量比为12∶3∶8
19.6%的稀硫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的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铁,向右盘的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镁,均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写出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①由该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B点表示的含义是
②A→B,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
⑴小刚用A装置未看到明显的现象,他认为CO2与NaOH不发生反应.
⑵小丽用B装置进行实验,看到气球变鼓,认为CO2与NaOH发生反应.
老师指出:CO2与水接触也能看到上述现象,因此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两位同学经过认真思考,决定从分液漏斗再向B烧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又看到气球变瘪,从而确定(与NaOH发生了反应.解释气球变鼓的原因
⑶证明装置C中的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两位同学认为利用该装置需做个对比实验,补做的实验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会有什么溶质?
【查阅资料】
①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时,NaOH与CO2反应生成
②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碳酸氢盐都能溶于水,BaCO3难溶于水且是白色固体;
④的溶液呈碱性、BaCl2呈中性;
⑤与盐酸能反应,与BaCl2不能反应。
【提出猜想】
⑴溶质有NaOH、Na2CO3;
⑵溶质为
⑶溶质是(填化学式);
⑷溶质全部是NaHCO3
【设计实验方案】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讨论交流】有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①是多余的。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需要?并说明理
【反思应用】验证二氧化碳性质时,如果长时间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呢?请你描述一下: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用试管取少量小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色 | 该溶液显碱性 |
②用试管另取少量小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 猜想(4)不成立 | |
③取步骤②静置后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 | 有气泡冒出 | 猜想(1)和(2)不成立 |
用下图装置制备FeCO3。回答下列问题:
【文献资料】
①亚铁离子容易被氧气氧化,也易水解生成沉淀。
②葡萄糖酸亚铁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醇。
【猜测】白色固体可能是:①MgCO3;②Mg(OH)2;③MgCO3和(
【资料】加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方案1:小民称取13.60g样品,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将获得的气体直接用足量的浓硫酸吸收,浓硫酸增重3.91g.
方案2:小青另取等质量的样品溶于水,向水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固体23.30g.
上述不合理的方案是丛;简述理由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克 | 40.0 | 80.0 | 120.0 | 160.0 | 200.0 |
生成沉淀的质量/克 | 0.0 | 2.45 | 7.35 | 9.8 | 9.8 |
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资料查阅】Na2CO3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能产生蓝色沉淀。
【活动与探究】取一定量上述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溶解。
取46.2g该粉末,溶于水配成174.6g溶液,再往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①计算产生最大沉淀量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
②通过计算确定46.2g固体粉末的组成。(回答出物质名称和其质量)
⑴小明采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⑵通过测定D瓶质量变化来研究。反应结束后未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偏大、偏小、无影响)并说明理由
⑶小科也采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通过测定B瓶质量变化来研究。他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样品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三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请分析计算,在第三次实验中m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实验组别 | 一 | 二 | 三 |
稀盐酸质量/g | 100.0 | 100.0 | 100.0 |
样品质量/g | 3.0 | 6.0 | 9.0 |
所得溶液质量/g | 101.9 | 103.8 | 105.0 |
剩余固体质量/g | 0 | 0 | m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
加盐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烧杯中的质量/g | 26.00 | 46.00 | 65.90 | 85.80 | 105.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