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4-10-29 浏览次数:32 类型:期中考试
一、最佳选择题(每题2分,30题,共60分)
  • 1. (2023八上·三水期中) 在1839年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正常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材料表明林则徐( )

    ①支持正常贸易   ②反对鸦片走私    ③反对开放口岸   ④维护民族利益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2. (2023八上·三水期中) 分析题下表的数据有助于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

    A . 英国对华贸易额持续减少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清政府的影响 C . 英国对华贸易额持续增长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 3. (2023八上·三水期中)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通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驱使近代中国社会完全“脱出常轨,改道变形”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4. (2023八上·三水期中) 1851年的史料记载,“从广东嘉应州移入广西浔州、郁林一带的客家人,至道光年间,成为太平天国革命的主力”。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广东传统手工业也受到打击,被动卷入资本本主义的商品经济中,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人口,这些人口的大量外流反映出( )
    A . 广西农耕环境较为优越 B . 当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 . 广西社会矛盾逐步激化 D . 地方宗族亲情日益淡薄
  • 5. (2023八上·三水期中) 火烧圆明园可与焚烧亚历山大图书馆相比肩。法国人当时就已指出,这就如同卢浮宫;法国国立图书馆同时被毁。这说明火烧圆明园( )
    A . 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浩劫 B . 改变了中法外交关系的方向 C . 促使清政府开始向西方学习 D . 说明美国人对中国的侵略
  • 6. (2023八上·三水期中) 中国版图在清朝前期像一片“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由此可知,引起版图变化的原因是( )
    A .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B . 中美《天津条约》的签订 C . 中俄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D . 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
  • 7. (2023八上·三水期中)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一些在华英国人的言论。这些言论反映出( )

    A . 靠武力无法打开中国市场 B . 中国社会的思想意识仍极为落后 C . 在华英人不了解中国市场 D . 中国人的小农经济意识仍然存在
  • 8. (2023八上·三水期中) 1861年4月,曾国藩的重要幕僚赵烈文看到某书后,在日记中写道:“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所评价的这本书是( )
    A . 《天朝田亩制度》 B . 《资政新篇》 C . 《天演论》 D . 《猛回头》
  • 9. (2023八上·三水期中) 下表所示内容共同说明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时期大事记(部分)

    A . 注重国家海防建设 B . 主动进行对外贸易 C . 陆军武器装备精良 D . 提高轮船制造技术
  • 10. (2023八上·三水期中) 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中说道:“洋务派为了供应军事工业所需要的原料、燃料和运输……》从70年代开始,便陆续创办民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一部分官员,地主、商人投资开办资本主义近代企业……让中国从小作坊的手工业开始向机器生产发展。”材料旨在说明( )
    A . 洋务派主要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B .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C . 洋务运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 D . 洋务运动成就了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 11. (2023八上·三水期中) 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南北两路,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清政府做到“不败”或稍逊一筹,这可表明( )
    A . 边疆危机彻底得到解除 B . 清政府只增强了海防意识 C . 洋务运动取得一定成效 D . 近代外交非常成功
  • 12. (2023八上·三水期中) 下表为不同史料对黄海海战的记载。据此,能够被共同认定的史实为(    )

    A . 致远舰被日舰鱼雷击沉 B . 吉野号欲与致远舰同归于尽 C . 吉野号发炮击沉致远舰 D . 致远舰冲向日舰时被击沉
  • 13. (2023八上·三水期中)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康有为在广州开设万木草堂

    实现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B

    公车上书

    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C

    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

    戊戌政变

    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2023八上·三水期中) 对题表内容分析归纳最恰当的是(   )

    侵华战争

    不平等条约

    中国人民抗争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邓世昌壮烈殉国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A . 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B . 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C . 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逐渐加深 D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5. (2023八上·三水期中) 下表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三个新式学校的课程内容,与这三个学堂的设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 )

    开设课程

    《圣谕广训》《孝经》、船舶驾驶、射击、指挥等传统文化课与军事课程

    微积分、重学、汽学、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

    注重培养翻译与科技人才

    A . 鸦片战争 B . 洋务运动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 16. (2023八上·三水期中) “129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这里主要指甲午战争后( )
    A . 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机 C .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 . 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 17. (2023八上·三水期中) 下图是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       )

    (1)惩办“首祸诸臣”

    (2)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

    (3)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派军队保护

    (4)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

    A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C . 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转变 D .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 18. (2023八上·三水期中) 如下图所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这警醒我们青少年要(   )

    A . 只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 .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C . 不需要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D . 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趋势
  • 19. (2023八上·三水期中) 19 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华投资总额增加的情况下,投资结构却发生了很大变化:运输业由1894年的10%(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下同)上升到1914年的38%,其他行业如贸易、制造业、金融业等都有明显下降。据此可知( )
    A .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了外国经济侵略 B . 甲午战争导致经济的衰落 C . 运输业能给列强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权益 D . 帝国主义的侵略方式已经全部为资本输出
  • 20. (2023八上·三水期中) 下表为义和团运动亲历者对这场运动的记载。这反映出( )

    记载

    亲历者

    (义和团)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

    信奉义和团的刘以桐

    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

    力主剿灭义和团的劳乃宣

    (义和团)劫掠焚杀,逾土匪

    西什库天主教堂的樊国果

    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企图利用义和团

    清朝大臣刚毅

    A . 历史记载受记载者立场的影响 B . 一手史料的价值高于二手史料 C . 历史解释受到战争的影响 D . 历史事实因史料冲突无从确证
  • 21. (2023八上·天河期中) 近代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19世纪90年代与19世纪40年代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 . 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扩大
    B . 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
    C . 索取中国赔款的数额加大
    D . 列强获得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 22. (2023八上·三水期中) 1902年,庚子赔款4.5亿两白银转化为外债后,不仅以关税为担保,而且包括均成为外债之抵押品,并盐税和常关税(一种内地通过税),距海关50里以内之常关税,均成为外债之抵押品,并受外国人控制的海关税务司所管辖。这表明列强( )
    A . 控制清政府财政 B . 增设通商口岸 C . 侵犯领土主权 D . 进行商品输出
  • 23. (2023八上·三水期中) 历史学家茅海建在研究“三元里人民抗英”时,发现多种中文对时间、地点、原因、经过、战果的记述有不同,再查阅英方相关文献,参照互核,得出研究成果。据此可见,历史研究( )
    A . 要坚持“孤证不立”原则 B . 只需查阅国内文献 C . 要注重“实物考证”原则 D . 只需使用文献资料
  • 24. (2023八上·三水期中) 关于中国同盟会,史学界第一种观点认为它是“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第二种观点认为应将“它与那种以地域性、封建性、松散性为特征的会党区别开来,成为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比较完全意义上的统一的政党”。第三种观点将它的成立作为“革命力量进一步集结的最重要标志”。这说明( )
    A . 历史事件难以客观评价 B . 不同的历史研究丰富历史认识 C . 时代变迁不会影响历史结论 D . 所有历史解释都是正确的
  • 25. (2023八上·三水期中) 下面可以作为研究辛亥革命的第一手材料的是( )
    A . 书籍《孙中山传》 B . 枪支《武昌起义》  C . 油画《武昌起义》 D . 《辛亥革命》影视
  • 26. (2023八上·三水期中) 下列一组漫画选自1911年10月13日出版的《神州日报》,对漫画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革党之轰击                新军之哗变                   官场之逃避               上海报馆之忙碌

    A . 辛亥革命获得民众广泛支持 B . 辛亥革命以上海为领导中心 C . 武昌起义没有推翻清朝统治 D . 新闻媒体高度关注武昌起义
  • 27. (2023八上·三水期中) 辛亥革命使更多的人对参与国家政治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将集会、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民国,参与政治的除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附识分子、工人、军人和士绅外,妇女也有参政的意愿,女子参政团相继出现。这表明革命( )
    A . 实现了男女权利的平等 B .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 . 促进各阶层思想的趋同 D . 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 28. (2023八上·潮南期末) 1911年12月,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南京民众,多误以为新皇帝驾临,有闭户不敢进者。”当时的《合川县志》还将民权、共和、自由、平等视为“邪说僻行”,扰乱社会风俗。这表明(   )
    A . 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被推翻 B . 辛亥革命的社会影响有限 C . 民主共和汇集成时代潮流 D .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 29. (2023八上·三水期中) 南京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束总统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复辟帝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导致帝制的复辟 B . 亲美派和亲英派的激烈斗争 C . 总统制更适合宣传民主思想 D . 袁世凯总统制才更适合中国
  • 30. (2023八上·三水期中) 下图为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统计情况(单位:万两),图中信息反映了( )

    A . 进口总额的增长比出口更快 B .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 . 进出口额的比例在逐渐缩小 D . 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的地位
二、综合探究题(3题,共40分)
  • 31. (2023八上·三水期中) 近代以来教育的发展反映了时代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项目

    时期

    教育发展概况

    项目一

    19世纪60—80年代

    主要是为科举考试培养人才的官学和书院,同时官办的洋务学堂增多,其中60年代创办的广州同文馆开始就模仿西方近代学校制度,80年代创办了广东水陆师学堂,为广东培养了大量军事和科技人才。

    项目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广州教育逐步抛弃科举附庸的经史研究,民间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其中较有影响的万木草堂成为维新变法培养人才和宣传理论的基地。1901年,朝廷将书院改为初等、中等和高等学堂,近代学校系统开始。

    ——广州近代史博物馆

    材料二 盖学堂教育之宗旨,必以造就人才为指归。而造就人才之方必严德育、体育而后为完备讲堂上所授学科……东西各国知其然也,故无不以体育一事为造就人才之基。                                                       

    ——《京师大学堂运动大会敬告来宾诸君子文》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该项目的历史时期与教育发展的新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因素?
    3.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京师学堂教育”的宗旨,谈谈“以体育一事为造就人才之基”的重要意义?
  • 32. (2023八上·三水期中) 国人办报是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开始的,他们办报不得不用政论形式广泛议论时政,以唤起人们的觉醒。阅读材料,答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甲午战败与《马关条约》的签订,举国震惊,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维新变法与革命运动相继开展,政论报刊勃兴。1904年《时报》首先将这种尖锐犀利的评论形式文体移植于日报,配合当天重大新闻,发表短论,分版设置,抢其时效,深受读者欢迎。梁启超的《时务报》上运用新文体,以半文半白、平易畅达和饱含感情为特点,传播新思想,冲击着国人的思想和视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材料二

    ——黄瑚《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

    1. (1) 概括《时报》到《时务报》的形式发生什么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新闻报纸发展阶段的特点?
    3. (3) 根据所学知识,简述《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的关系?
  • 33. (2023八上·三水期中)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民族危机深重与国人救亡图存的历史。让国人深感耻辱,又展现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历史痕迹。
    1. (1)
      从材料中指出开启中国近代史和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事件?
    2. (2)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这个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
    3. (3) 从材料中选择两个或以上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加以说明与阐述。(观点正确,要带有价值取向,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