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水利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3分,48分)
  • 1. (2024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断例(经国家机关认可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判例分类汇编)的产生与判例法的完备和发展是法律制度的重要特色。下列有关中西方判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清朝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B . 中国判例法有利于实现司法公平 C . 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 D . 英国在罗马法的基础上创立先例
  • 2. (2024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明士大夫湛若水,致仕(官员退休)还乡后推广《沙堤乡约》。乡约仪式主体包括“宣圣训”和“读乡约”,引用《大明律》解释圣谕,强调“尚礼义、恤患难、立臧否(邻里相互劝诫制止恶习)、行保甲、躬巡省”。这说明,明代乡约(     )

    ①重视教化,加强基层治理②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

    ③彰善纠恶,维护乡村秩序④监督政府,进行巡查督促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 (2023高二上·钦南月考) 近代警察制度初建,有文章说:“循整齐画一之政治,规模秩然,有道不拾遗之风。”但是,文章举例说,“今春间有荣禄之侄为直隶候补道者,其仆某与人斗于道,警察弹压之。仆不服,与警察兵斗,为所捕。……诣督署力责直督严办该兵。直督皇恐谢罪,卒命将警察兵数名枷号,以儆其余,置该仆不问”。材料说明(     )
    A . 警察制度确保了治安状况 B . 警察制度滋生腐败黑暗 C . 近代警察初设制度不完善 D . 新政为贵族权势所把握
  • 4. (2022高二上·华安月考) 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这说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都体现了(   )
    A . 对民主和人权的追求 B . 民主与封建专制的斗争 C . 对共和制政体的实践 D . 君主立宪制的构建进程
  • 5. (2024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12世纪中叶,英王亨利二世为加强王权而实行军事改革,允许一部分骑士交纳代役钱(即盾牌钱),以免除每年对国王负担的40天军役。国王用此项收入招募常备雇佣军,从而减少国王在军事上对服役者的依赖。骑士渐渐成为专营农牧业的小地主。这一现象(     )
    A . 促进了民族国家的产生 B . 有利于封君封臣制度的发展 C . 反映了封建关系的变革 D . 激化王权与教会势力的矛盾
  • 6. (2024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先秦时期实行爵禄制,有爵位即有俸禄。秦汉时期实行爵禄分离制度;爵级代表贵族身份并维持整治忠诚;禄秩则用于录人用事,按劳取酬,这一变化表明秦汉时期
    A . 官僚政治制度还未确立 B . 贵族政治的观念仍存在 C . 封建等级制度趋于崩溃 D . 选官用人制度日趋成熟
  • 7. (2024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大宪章》第39条规定,非经法庭的佥判和法律定罪,国王不得逮捕、关押和剥夺任何自由人;不能宣布自由人不受法律保护,也不能用任何方式迫害自由人。这表明《大宪章》(     )
    A . 对王权有制约作用 B . 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C . 完善官员监察机制 D . 明确以法治国原则
  • 8. (2024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古代雅典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并不是通过选举代表而产生的代议制机构,而是由全体公民组成的政治统治机构。凡是享有公民身份的雅典人都可以甚至都必须参加公民大会,参与公民大会对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表决。这体现了古代雅典(     )
    A . 重视维护公民利益 B . 具有直接民主色彩 C . 贯彻城邦至上原则 D . 实行权力分立制约
  • 9. (2024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两汉时期,官吏将救灾济荒视为官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执行荒政时偶有假托诏书的行为,若其出发点是救民于苦难的,帝王在不违背法律精神的前提下,可以不追究、处罚他们,甚至给予一定的薄赏。这一现象表明,汉代(     )
    A . 国家治理具有灵活性 B . 官僚政治逐渐走向成熟 C . 专制皇权受到了冲击 D . 黄老思想指导司法行政
  • 10. (2024高二上·邵东月考) 有学者认为,自古希腊、古罗马以来的法律观念在中世纪发生了从世俗主义、理性主义向信仰主义的一系列转型。在观察社会政治法律问题的出发点上,用上帝代替人类,用信仰统辖理性;在讨论的中心问题上,用教会与国家、教权与王权的关系,代替了古典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该学者认为这一系列转型(   )
    A . 弱化了世俗政治的地位 B . 结束了理性主义的统治地位 C . 使宗教高于法律成为常态 D . 促进了政权与教权走向分离
  • 11. (2024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乾隆元年(1736年)上谕:“前代儒者,虽有《书仪》《家礼》等书,而仪节繁委……难施于黎庶。”故朝廷重编简易版的礼仪范本《大清通礼》,还推动识字读物在基层流通,帮助民众通读范本。据此可知(     )
    A . 上层意志与民间思想趋向一致 B . 朝廷加强基层教化以巩固统治 C . 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严密 D . 民众的道德修养得以迅速提升
  • 12. (2024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1904年清政府(奏定中学堂章程):“先讲中国史,专举历代帝王之大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次讲亚洲各国、欧洲、美洲史,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清末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编写
    A .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B . 体现了从僪家伦理道德出发“忠君爱国"的意识形态 C . 体现了反侵略、求独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主题 D . 强调了学习政治制度和启迪爱国主义思想的教学目标
  • 13. (2023高一上·浙江月考) 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告身

    ①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共同草拟 ②在皇帝画可同意后交门下省审议

    ③最终由尚书省的官员签署并颁下 ④可体现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 14. (2024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清代规定:“满洲、蒙古尚书以下,司官、小京官以上,亲伯叔兄弟同衙门者,令官小者回避。……祖孙父子,均令子孙回避。……汉官在京部院祖孙父子亲叔伯兄弟回避之例,与满洲蒙古同。”清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     )
    A . 维护等级制度 B . 学习汉族文化 C . 加强官员管理 D . 消除民族隔阂
  • 15. (2024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明代内阁虽有“票拟”权,但面见皇帝的机会不多,故难以理解皇帝的旨意,票拟也往往不合圣意,于是便出现皇帝强制大学士再拟、三拟,甚至“留中不报”“径发中旨”的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 . 决策权力的转移 B . 君权的空前强化 C . 内阁地位的下降 D . 内阁的非正式性
  • 16. (2024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据《国语·周语》记载,周穆王准备征伐未及时进贡的犬戎,祭公谋父以“增修于德而无勤民于远”试图谏止,周穆王执意西征,仅“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此后,戎狄不朝。这一记载表明(     )
    A . 分封制下君臣关系制度化 B . 古代谏议制度起源于西周 C . 仁德治国的观念源远流长 D . 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二、材料分析题
  • 17. (2024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05年,英国财政部首先设立常务次官,常务次官不随执政党的更替而更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1855年,在议会专门委员会做出的调查报告基础上,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命,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的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1870年,政府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和政务官的任期制不同,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英国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通过上述两道法律确定下来,从而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评价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 18. (2024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上“以武取士”的做法由来已久。《国语·晋语》中指出:“射御足力则贤”。《汉书·宣帝纪》中记载,宣帝曾经下诏:“选郡国吏三百石伉健习射者,皆从军”。唐初多次诏令五品以上官员及诸州牧守必须荐举武勇之才。此时,唐朝采用“兵农合一”的府兵制,府兵们“无事时耕于野”“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府兵的征招也有一定的标准:“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皆均,先取多丁。”唐太宗后期,就多次出现府兵情愿缴纳税赋,请求长官将他从府兵名额中删除的情况。《唐大诏令集》卷十一“太宗遣诏”描述:“前王不辟之土,悉请衣冠;前史不载之乡,并为州县”。长城在此时也已经失去了防御的功能,国防观念由被动的防御向主动的武备建设转变。至公元702年,武则天在科举取士的基础上创立了武科取士制度。武举,又称武科举,是专门为选拔武备人才而设置的科目。

    ——摘编自彭雪燕崔怀猛《武举制创立的时代背景及社会价值研究》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武举制创立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武举制创立的影响。
  • 19. (2024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提出:我们政权的制度是采取议会制呢,还是采取民主集中制? 他的答复是:“我们采用民主集中制,而不采用资产阶级议会制。议会制,袁世凯、曹锟都搞过,已经臭了。”《共同纲领》对新中国的政体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各级人民政府”。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同新中国的根本性质相联系的。这个制度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的适宜的政治制度,就是因为它能够便利人民行使自己的权力。 中国人民就是要用这样的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摘编自黎堂斌《改革开放以来人大制度发展》

    材料二   政党政治的有序运行有赖于国民丰富的法治观念和发达的契约精神。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涵主要是人伦政治思想。 民初政党组合也“往往以个人之感情,强为牵合,而未尝以一定之党纲相号召,党员之中知所谓本党政纲者百无一个焉”。 梁启超观察第一届国会选举时提出,“未闻有一党发表政纲建旗帜以卜人民之祈向”。各政党的经费不像西方政党主要来自企业界和私人的捐助,而主要源自行政拨款。可是,政党得到的行政拨款十分有限,许多政党不得不接受袁世凯的资助,在政治上也就不得不迎和袁世凯。

    ——摘编自邓亦武《论民初政党政治的畸形化》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然性,并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的地位。
    2. (2) 根据材料二,概述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畸形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三、论述题(12分)
  • 20. (2024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古代中国在国家治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维护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一套制衡机制。我国历史上的权力制衡思想和实践体现出中国特色,主要反映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君权制衡。各项重要决策的处理,呈现出一定的“集议”特色,构成制衡君权的某种制度程序。第二,地方权力制衡。……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命,既职责明确、考核严格,又采取行政、军事与监察三者权力分离,以制衡地方官吏权力的扩张,同时还以不断增加行政层级的形式,遏止地方权重倾向。第三,官僚权力制衡。……从中央到地方,对各级官吏的权力划分,行政问责、考核、审计、监督监察上,规范日益细密,以防止权力滥用。

    ——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为例,以“权力制衡与国家治理”的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