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4高一上·长沙月考) 下图反映了我国史前农业发展情况。由此可知,中国史前农业

    A . 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相当 B . 呈现出区域性发展特征 C . 南北起源时间大致相同 D . 水旱品种种植相对单一
  • 2. (2024高一上·天祝月考) 据考古报告,商代女军事家妇好墓出土的仅青铜器至少就有1.6吨。殉葬人数不少于16人,有100多件兵器,其中有两件青铜钺特别大,一件重5千克,一件重9千克,上面铸有妇好的铭文。这反映了商代(    )
    A . 具备较成熟的文字系统 B . 青铜器已被广泛使用 C . 相对发达的手工业文明 D . 母系氏族色彩较浓厚
  • 3. (2024高一上·天祝月考) 根据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制机构。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这主要体现了西周时期(   )
    A . 家国一体的政治 B . 中央集权的建立 C . 宗室血缘的亲疏 D . 等级森严的统治
  • 4. (2024高一上·天祝月考) 春秋时期,虽然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但交战双方约时而战,列队鸣鼓而战,在战争过程中不杀黄口(指小孩)、不擒二毛(指年长之人)是一种普遍的原则。这反映出(   )
    A . 成年男性成为战争的主体 B . 诸侯有意控制战争的杀伤 C . 中华优秀民族精神的传承 D . 社会礼制对战争观的影响
  • 5. (2024高一上·天祝月考) 春秋中后期效力于卿大夫的家臣流动性增强,家臣“从一而终”、“不事贰君”的观念被打破,“臣一主二”之事更是屡见不鲜。这说明了
    A . 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B . 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C .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D . 儒学主流地位确立
  • 6. (2024高一上·天祝月考) 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期,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表明(   )
    A . 西周中央集权削弱 B . 宗法分封制完全崩溃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D . 中原文化正统性得到确认
  • 7. (2024高一上·天祝月考) 春秋以前,“刑不上大夫”曾是一项天经地义的原则。到了战国,商鞅主张“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商鞅的这一主张有助于(       )
    A . 减少阶层流动 B . 维护贵族政治 C . 维护等级秩序 D . 强化君主权威
  • 8. (2024高一上·天祝月考)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秦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的制度设计是(     )
    A . 皇帝制度 B . 三公九卿制度 C . 郡县制度 D . 郡国并行制
  • 9. (2024高一上·长沙月考) 秦国统一六国以前,主要采用军功入仕制,并辅以客卿入仕和由吏入仕(客卿:外来人才;吏官府里面的底层办事人员)。秦统一后,由吏入仕成为秦人入仕的主要通道。此变化
    A . 体现了统治者治国思想的改变 B . 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C . 顺应了巩固政权对人才的需求 D . 说明了人才选拔制度的成熟
  • 10. (2024高一上·天祝月考) 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曾五次巡视原东方六国地区,在泰山等名山大川之上多次举行各类祭祀活动,并留有众多宣扬“为统一而战、解救六国人民于倒悬”为主要内容的碑文石刻。这反映了
    A . 原六国统治残暴而不得人心 B . 秦朝的统一受六国民众拥护 C . 秦朝注重塑造民众心理认同 D . 秦始皇具有勤政爱民的一面
  • 11. (2024高一上·天祝月考)  秦始皇任命大将军冯劫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接受皇帝的差遣出使,等等。可见,冯劫( )
    A . 职能略近后世礼部尚书 B . 还掌有监察和纠劾之权 C . 代表三公九卿辅佐皇帝 D . 执掌政府行政中枢大权
  • 12. (2024高一上·天祝月考) 西汉初年规定,“天下人皆直成边三日”,文帝在位时将戍边改为三年一次;萧何建未央宫遭到高祖的斥责;文帝想修露台,听说需要百金(一百万钱)便放弃了。这说明汉初统治者
    A . 奖励垦殖,稳固封建政权 B . 努力废秦苛法,减轻租赋 C . 招抚流民,加强统治力量 D . 注意节省民力,发展生产
  • 13. (2024高一上·天祝月考) 在看到“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之困境后,董仲舒上书指出,“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董仲舒上书的主要意图是
    A . 主张改正朔而贵君权 B . 说明中央集权的重要性 C . 建议汉武帝独尊儒术 D . 阐述君主专制的合理性
  • 14. (2024高一上·天祝月考) 汉武帝设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高官、藩王、豪强,秩六百石;西汉后期,刺史逐渐有了固定治所和属吏;东汉中后期,改刺史为州牧,总领州郡赋政,秩二千石。这一演变
    A . 增强了监察效能 B . 保障了官员廉洁 C . 解决了王国问题 D . 埋下了割据隐患
  • 15. (2024高一上·天祝月考) 下面是张骞首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公元前126年)的路线示意图。当时,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使命是(     )

    A . 开辟中西方交通要道 B . 加强与西域的联系 C . 积极开拓西方市场 D . 配合对匈奴的战争
  • 16. (2024高一上·天祝月考) 《东观汉记》载:“光武闵伤前代权臣太盛,外戚.与政,上浊明主,下危臣子,后族阴、郭之家不过九卿.亲属荣位不能及许、史、王氏(指名门望族)之半耳。”可见,光武帝由前代兴衰得出的教训是(   )
    A . 警惕母族亲属干政 B . 完善君主专制体制 C . 分散中枢机构权力 D . 削弱地方豪强特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4高一上·天祝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在牧野之战中周人战胜了曾经相当强大的商人,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为了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推行了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李凤琴《西周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分封制之比较》

    材料二   分封制在联系制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周天子的政权不稳,国家的动荡。面对众多力量强大且不受约束的诸侯,假使一家的实力真正成长到能够与天子抗衡,那么王朝的覆灭也就不远了。况且世袭制的延续性,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的累积实力。

    ——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的历史影响。
  • 18. (2024高一上·天祝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认为君主的为政之要首先在于自身具有较高的德性修养,也就是为君要有君道,为父要有父道。对于治理国家,当政者应“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即治理国家关键在于“敬事”“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在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中,勤政既是臣下基本的政德操守,也是臣下应有的政治担当。孔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给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连续的政治组织方法:依据需要设置相关职位,责成各级官员任事,分清权责,尽量避免“言出法随”的现象。 

    ——摘编自史庆春《从论语“问政”看孔子的德治思想》

    材料二:商鞅将原有井田制,即土地归国家、诸侯宗氏所有,人民只是在井田上耕作,改为承认土地私有制。并且规定人民可以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由各人所占有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在政治制度的改革上,商鞅将全国乡邑合成三十一县,其管理人员都由中央任免,使君主能够直接掌握县的行政。他还通过一系列的利益激励,促使军人在战场上勇猛杀敌。 

    ——摘编自赵燕霞李怡《商鞅变法与秦国崛起》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政治主张的核心及其具体内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影响。
  • 19. (2024高一上·天祝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摘编自《汉书·刘辅传》

    材料二 汉武帝时,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高赞、富商大贾的势力,使抑商政策达到极端;实行盐铁酒专卖,迫使大商贾选出商业活动的主要阵地,起到了压制商人的目的……改币制,也在于打击“不佐国家之急”的商人;均输、平准的实行更是以官办贩运货物排除私商,并由政府垄断物价,而征收财产税及算缗、告缗,几乎使全国所有富商大贾陷于破产。

    ——摘编自王惠茗《论秦汉时期的抑商政策与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1. (1) 说明材料一中汉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及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抑商的主要目的及表现。
  • 20. (2024高一上·天祝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柳宗元《封建论》)

    “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顾炎武《郡县论》)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以“郡县制”为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