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区分:水和稀过氧化氢溶液 | ①伸入带火星的木条: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
B | 区分:厨房里的蔗糖水与食盐水 | ①看颜色:②尝味道 |
C | 判断:某气体是氧气 | ①伸入带火星的木条:②伸入燃着的木条 |
D | 判断:某气体是二氧化碳 | ①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②伸入燃着的木条 |
日期 | 9月1日 | 9月2日 | ||||||
天气 | 晴 | 中雨 | ||||||
污染物 | CO | SO2 | NO2 | 可吸入颗粒物 | CO | SO2 | NO2 | 可吸入颗粒物 |
污染指数 | 21 | 88 | 33 | 26 | 20 | 23 | 10 | 11 |
质量级别 | 二级 | 一级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实验装置 | 硫在氧气中燃烧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解释 |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且吸收白烟,保护环境 |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的体积 | 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高温物质炸裂集气瓶底 |
选项 | A | B | C | D |
①量筒 ②试管 ③锥形瓶 ④集气瓶
①氮气含量比空气中低 ②氮气没有作用,可不添加 ③呼吸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①未用砂纸打磨铁丝 ②火柴快燃尽时才伸入 ③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中水未装满
人类对空气成分的探究经历了艰辛的过程。
Ⅰ、18世纪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时,用图1所示装置持续加热12天,直到曲颈甑中红色粉末不再增加。
(1)图1为曲颈甑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连续加热12天的目的是。
Ⅱ、该小组设计了如图2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固)
【设计方案】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的含量,可采取不同的测定方案。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若要测定氧气的含量,可以设计如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除去除氧气以外的气体,测量氧气的体积
方案二:除去氧气,测量剩余气体的体积
(3)图2实验原理是采用上述两方案中的(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进行实验】室温下,图2实验测定的数据如表(在气球完全干瘪的状态下测量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硬质玻璃管的体积 |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的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
30.0mL | 20.0mL | 10.0mL |
(4)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用百分数表示)
【实验分析】
(5)导致该实验数据比21%小的原因不可能是(填序号)
①没有缓缓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多
【提出问题】淀粉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作出猜想】淀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解释 |
Ⅰ. | 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大量气泡 | 产生的气体是氧气:①淀粉能 |
Ⅱ.当B中无气泡产生后,再向B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 | B中又产生大量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滤渣质量为②g | 淀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实验编号 |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及体积 | 其他物质质量 | 生成25mL气体的时间 |
Ⅰ | 3%,20mL | 淀粉0.3g | 10s |
Ⅱ | 5%,20mL | 二氧化锰0.3g | 5s |
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淀粉好,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填“是”或“否”),理由是。
氧烛是一种简易制氧机,广泛应用于航海、航空航天。装置原理如图甲。
【资料信息】
①产氧药块由氯酸钠()和一定量的铁粉、二氧化锰等固体均匀混合制成。
②使用时,按压点火装置,药块中铁粉会持续氧化放热,为氯酸钠分解反应提供热量。
【原理探析】
(1)氯酸钠()在加热和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两个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钠(NaCl),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若实验室用氯酸钠制取氧气,收集装置选择图乙中的(填序号)。
【提出问题】停止放氧后,产氧药块处剩余的固体物质是什么?
(2)大家一致认为剩余的物质一定有二氧化锰,理由是,另外,剩余的物质还有氯化钠、氧化铁。
【反思拓展】
(3)对氧烛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合理建议是。
纳米海绵还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性。通过挤压,可将纳米海绵吸附的油品挤出,经洗涤干燥后再次使用。图2为两种吸油材料对泵油的循环吸收测试结果。
①纳米海绵可用于清洁油烟机。
②纳米海绵对环己烷吸收能力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