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山海联盟协作体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4-11-18 浏览次数: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学校正组织开展主题为“秋行远方,乐满课堂”的研学活动,邀请你参加。第一站:积累运用-启文化之旅(20分)
  • 1. (2024九上·浙江期中) 乘着缤纷秋色启程,邂逅诗与远方,奔赴理想篇章。摄影组为研学活动拟写了一段序言,请你按要求完成任务。

    “晚霞印红天边的天空/色彩在深灰色的树梢上/有一群群的鸟儿往南飞/它们的倩影留在远处的天空……”聆听着民谣歌手小娟的《晚霞》,怀揣着美妙的(chōng)憬,村小的老师举止端(xiáng),如一泓秋水,澄澈、明净、空阔。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老师;黑板上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粉笔下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____ ,____

    秋意已浓,村小远离尘嚣纷扰的静美和安(mì)氛围中的古朴美,(qìn)人心脾。乡村教育的美,是金盏菊花瓣上的蝴蝶颤动的双翼,是阳光下一滴水折射的万紫千红,是暮日里怡然坠落的累累红柿。

    1. (1) 请根据拼音帮助小语填写相应的汉字。

      (chōng)

      端(xiáng)

      安(mì)

      (qìn)人心脾

    2. (2) 小语发现《晚霞》歌词中有一个字使用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

      改为

    3. (3) 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老师的赞美,请在后面再续写一句。
  • 2. (2024九上·浙江期中) 小语对九年级上册的部分课文内容有独到的见解,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大河上下”中的“河”在词中专指“黄河”,现在泛指河流,这种现象在词义演变中属于“词义扩大”。 B . “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中的“更漂亮”原本是赞美的词语,文中运用反语,讽刺、批判了额尔金等人对帕特农神庙和圆明园的破坏,表达了雨果先生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讽刺和愤慨。 C . 《岳阳楼记》一文中运用记叙、写景、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通过动静相生、明暗相衬的手法,运用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作景物对比,写出了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 D .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中“紫色的阴影”语意双关,既实指哲尔赛岛,也象征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此处的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也与刚上船时欢快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
  • 3. (2024九上·浙江期中) 在复习九年级上册前四单元的古诗文的过程中,小语对诗歌进行了如下归类与整理。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帮助小语完成任务。

    角度

    代表诗句

    出处

    题材

    羁旅诗

    晨起动征铎,①

    《商山早行》

    怀古诗

    ,湘水无情吊岂知?

    《长沙过贾谊宅》

    情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

    悲伤感慨

    ?雪拥蓝关马不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手法

    用典

    , ⑥

    白描

    ,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

    小结:当我们乘着缤纷的秋色,坦然面对阴晴圆缺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写的“⑨,⑩”作为人生的座右铭。

二、第二站:名著阅读-感经典之力;秋风送爽,恰同学少年,与书为伴,你会从中汲取养分,获得心灵的成长。(8分)
  • 4. (2024九上·浙江期中) 小语发现《唐诗三百首》中有许多反映自强不息精神的诗篇,请你将下列诗句填写在相应词语旁边的横线上。(填字母)

    ①坚忍不拔 ②自信自立③积极进取

    A.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草》)

  • 5. (2024九上·浙江期中) 有人说:“美的力量能唤醒心灵,进而改变自己。”请结合下列一个选项具体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A.艾青《向太阳》

    B.泰戈尔《飞鸟集》

    “我奔驰/依旧乘着热情的轮子/太阳在我的头上/用不能再比这更强烈的光芒/燃灼着我的肉体……”全诗贯穿着一个总体的象征形象,那就是“太阳”。诗人以“太阳”来象征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希望;从“我”这样一个饱经忧患的知识分子的角度,采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抒发抗战高潮到来之时的激奋之情。

    《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创作的325首清丽的无标题小诗。这些诗的基本题材多为极其常见的事物,不外乎小草、落叶、飞鸟、星辰、河流等等。

    由于诗人忠实于自己的思想,具有敏锐洞察自然、社会的能力和一支善于表达心曲的妙笔,这些形似只言片语的小诗就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深奥的哲理,形成一种清新明快、优美隽永的风格。

    我选择(填字母),启示:

三、第三站:现代文阅读-悟勤奋之美(28分)
  • 6. (2024九上·浙江期中) 议论文阅读

    让勤奋学习成为扬帆远航的动力

    易舟

    ①如今,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知识,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使自己的思维视野、认知水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青年人,要让勤奋学习成为扬帆远航的动力。

    ②勤奋学习要夯实基础,持之以恒。青年时期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学习,保持一股持之以恒的韧劲,在学习阶段把基石打深、打牢,才能为青春蒿满能量。

    ③勤奋学习既要学书本知识,也要注重实践。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们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让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在广袤田野落地生根;80后“新农人”魏巧,靠自身所学和一股子拼劲返乡创业,成为数字化大田种植的行家里手,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广大青年带着理论知识寻找实践坐标,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④勤奋学习要不断探索,创新提高。2024年1月,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圆满完成商业首航,背后是中国船舶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型邮轮项目设计青年团队的默默付出。团队成员王高帅说:“当时国内资料有限,每次一拿到资料,大家就分组学习,再通过交流汇报的方式进行总结。”从零经验摸着石头过河,到学习吸收再创造,青年团队见证了一张张图纸变成一艘巨轮,该团队也获评一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

    ⑤青年人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才能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阅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2. (2) 小语认为第②段的论据不充分,下列哪一项可以作为道理论据支撑本段?请阐明理由。

      A.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父》)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C.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胡居仁《自勉联》)

      我选择(填字母),理由:

    3. (3) 有人指出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只能体现“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你是怎样认为的?
    4. (4) 伴随网络热词“躺平”“摆烂”的出现,有人认为“勤奋”已经过时,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 7. (2024九上·浙江期中) 小说阅读

    马车

    刘兆亮

    ①自打念小学开始,“丁桂香”就一直在我身边。

    ②我字写得不工整了,恰好被父亲瞄到,他的话就会像鞭子一样甩过来:“丁桂香的字啊,提笔就手拿把攥,跟印出来的一样,你看看你的……”

    ③父亲赶马车帮人运红砖,顺路到镇上的新华书店帮我买了一本《新华字典》。我觉得字典像块砖头,啃不动,没用过,大半年过去还跟新的一样。父亲又抽过来一“鞭子”:“你看你啊,有福不会享。丁桂香像你这样大,借的旧字典都被他翻卷了边,跟马跑起来时的马鬃一样乱。”

    ④父亲言必称的“丁桂香”,就是他从小学到初中的同桌,家住在东边一个小村。其实,那个时候,“丁桂香”已经不在那个东边的小村,而是远在上海了。我们这两个挨着的村庄,离上海有多远,父亲不知道,他所赶的马车连县城都没去过,至多从一个砖瓦厂到周边的几个小镇。父亲说:“丁桂香在上海,还在往上升呢,好多年前他已经是复旦大学博士后面一点点了。”父亲说到“博士后面一点点”时,我感觉像是在说,他马车后面一点点-后面一点点,应该是五梁的马车。他们三五个人、三五匹马,组队一起帮人运红砖。五梁的马走路磨蹭,排最后一位,他也舍不得甩鞭。

    ⑤这种“后面一点点”,也像我的父亲跟丁桂香同桌时的学习状态。父亲常在顶着毒太阳割麦子时,或者说运砖遇到大雨,车轱辘深陷到软泥地里了,他从车上下来跟马一起往前拉车,马鸣出声、他累出汗才拔出轮子时,跟人说,自己原本成绩也不孬,就在丁桂香后面一点点,要不是受穷得凶,他即便考不到上海,至少也能去南京。他说完这些话,总是抹一把脸,那种如释重负的表情,现在想一想,很像他那匹灰马-当父亲卸完了车上的红砖,暂时取下了马套,它便卧在树荫下的草地上,慵懒地揽几口草,慢慢嚼一会儿,再朝天“噗噜噜”打几个响鼻,几星草沫子在空中飞起又落下。

    ⑥等我念到高中,父亲好像不再经常提及丁桂香了。父亲仰面回忆,最后一次跟丁桂香打交道,是他放学路上看到河沟里的鱼吐泡泡,他甩下书包跳河摸鱼,让丁桂香在岸上等鱼。他摸上一条,甩到岸上,再摸到再甩上来。丁桂香蹲在鱼旁,手指却在泥地上画画戳戳。父亲上岸时,看到他竟然是在列算式,把几条鱼身上的鱼鳞片数给算了出来。讲到这里,父亲跟我强调:“要像丁桂香那样,数学一定要钻进去学。”

    ⑦又过了几年,我们那个苏北小地方不兴用马车运红砖了,父亲那匹老马也拉不动了,我考上了一所名气不太大的大学,在南京。父亲很高兴,说:“之前多亏了丁桂香,往后的日子还长,要靠你自己了。”

    ⑧送我到县城坐车前两天,他胳肢窝里夹上一条“淮海”,到了五梁家,说要借他家马车用一下-别人家早就把马车卖掉了,只有五梁还留着。那个时候,小村里的拖拉机、摩托车已经满地跑了。我大伯家还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他争抢着要送我去县城。其实,只要到了镇上,花两块钱就有小中巴把你运往县城的大车站。

    ⑨但我父亲执意要用五梁这架马车,送我去县城坐车。五梁的马跟父亲在一条路上跑了那么多年,大家都相熟了。父亲还跑到沂河边割了几大袋肥草,又到隔壁村油坊里切回来五斤豆饼,这些都是给马吃的。我跟父亲则包了两卷煎饼裹大葱。车板上铺上一张毛毡,父亲驾车,我坐在毛毡上。

    ⑩一路上,五梁的马出现不稳定情绪时,父亲总是把马拽停,下车抓一把草,或捧一把碎豆饼,让马吃一会儿再走。父亲路上跟我说:“丁桂香考到上海去那年夏天,他家的母马下驹了,下驹子的叫声惊天动地,全村人都听到了,明明很痛苦,然而,听上去像是喜声。下了一对小马驹,一匹母马驹卖给了北乡,另外一匹公驹送给了五梁,五梁是丁桂香的表哥。”

    ⑪原来,父亲借五梁这套老古董马车,还是没脱离开丁桂香。

    ⑫当影影绰绰能看见县城的楼房时,父亲不再说话,突然扬起了马鞭,手臂在空中打了一个旋,“啪”地甩出一记带有回声的响鞭。

    ⑬这记响鞭也一直打在我的心头,让我在南京念完书,却能在大上海找到一份工作。父亲激动得不行,说:“你竟能跟丁桂香在一个城市工作,真好啊!丁桂香马上要变成一个大人物了。”

    ⑭有些事,父亲也是听五梁说的,他也几十年没见过丁桂香了。我帮父亲在网上搜过几次“丁桂香”,查出很多个,有做贸易的、有开修车厂的、还有在老家养鸡的,都跟上海没半毛钱关系。我让父亲去问五梁。五梁听到的最新消息是,“丁桂香”最近的研究领域跟飞机有关,具体是什么不太清楚。总之事情很大,表弟很忙。五梁也是听他表哥丁兰承说的,丁兰承是听在上海打工的弟弟丁荷承说的。我受到后面两个名字的启发,搜“丁桂承”,百度上头条就是,有证件照,脑门很宽、很亮,1960年出生,复旦大学博士后,微纳米传感器国家重点研究室负责人,国家大飞机传感科研攻关带头人。后面,还有他的电子邮箱。我明白了,“丁桂香”只是在村庄叫开了的小名,他在大上海叫“丁桂承”。

    ⑮我决定给丁桂香写一封邮件,约一个时间,去看看他。但我该跟他说什么呢?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文章结尾“我”决定约一个时间去看看丁桂香,但是不知道“该跟他说什么”。读了这个故事后,小语提出了以下建议:

    1. (1) 建议一:聊一聊记忆中的人

      丁桂香

      文中父亲多次借丁桂香教育“我”,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些具体事件。

      人生阶段

      丁桂香的事迹

      父亲对“我”的教育

      小学

      字迹“跟印出来的一样”

      字迹要工整

      字典翻得卷边

      高中

      学数学要钻进去学

      大学

      考到上海那年家里母马下驹

      工作

      留在上海

      留在上海

    2. (2) 父亲

      林斤澜说沈从文只用一个“贴”字讲他对语言的追求探索。请你结合小贴士,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贴”着父亲来进行语言描写的。

      小贴士

      “贴”指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契合人物的性格、情感,贴近人物的生活认知。

      A.丁桂香在上海,还在往上升呢,好多年前他已经是复旦大学博士后面一点点了。

      B.你竟能跟丁桂香在一个城市工作,真好啊!丁桂香马上要变成一个大人物了。

      我选择句(填字母),分析:

    3. (3) 建议二:聊一聊记忆中的事

      文章中有很多关于故乡的马和马车的回忆,并且起到了暗示的作用。请你找出一处并指出其暗示的内容。

    4. (4) 建议三:聊一聊记忆中的情

      父亲在“我”考上大学后说:“之前多亏了丁桂香,往后的日子还长,要靠你自己了。”请你分析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四、第四站:诗文阅读-品诗文之味(20分)
  • 8. (2024九上·浙江期中) 金秋九月,班级组织开展关于欧阳修的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甲】醉翁亭记(节选)

    [北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黄溪夜泊

    [北宋]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能来。

    【丙】峡州至喜亭记

    [北宋]欧阳修

    岷江之来,合蜀众水,出三峡为荆江。倾折回直,捍怒斗激,束之为湍,触之为旋。顺流之舟顷刻数百里,不及顾视。一失毫厘,与崖石遇,则糜溃漂没,不见踪迹。故凡蜀之可以充内府、供京师而移用乎诸州者,皆陆出;而其美余不急之物,乃下于江,若弃之然。其为险且不测如此。夷陵为州,当峡口,江出峡始漫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沥酒再拜相贺,以为更生。

    尚书虞部郎中朱公再治是州之三月,作至喜亭于江津,以为舟者之停留也。且志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夷,以为行人之喜幸。夷陵固为下州,皆薄而且远虽有善政不足为名誉以资进取。朱公能不以陋而安之,其心又喜夫人之去忧患而就乐易,《诗》所谓“恺悌君子”者矣。自公之来,岁数大丰,因民之余,然后有作,惠于往来。以馆以劳,动不违时,而人有赖,是皆宜书。故凡公之佐吏,因相与谋,而属笔于修焉。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注释】①非乡:异域,他乡。②糜:碎烂,粉碎。③羡余:地方官员以赋税盈余的名义向朝廷进贡的财物。④沥酒:洒酒于地,表示祝愿或起誓。⑤朱公:朱庆基,时任峡州知州。⑥恺悌君子:泛指品德优良、平易近人的人。

    1. (1) 请根据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不及

      课内迁移法:元方入门不(《陈太丘与友期行》)

      其为险且不如此

      参考成语法:变幻莫测

      以馆以

      查阅字典法:①费力,吃力;②疲劳,劳累;③功劳;④慰劳。(《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填序号)

    2.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廪与俸皆薄而僻且远虽有善政不足为名誉以资进取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且志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夷,以为行人之喜幸。

    4. (4) 请你结合对【乙】诗的理解,从“岂”“故”中选一字补进其尾联的□处,并说明你选择它的理由。

      我选择“”字,理由:

    5. (5) 在探究活动中,有同学对“翼然”不甚了解,老师从建筑层面进行了分析:亭子采用“翼角”既美观,又可扩大建筑内部的采光面,加快通风,便于雨水排放。但小语认为“翼然”还体现了滁州人的传统美德,请你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展开想象与联想,说说“翼然”的传统美德体现在什么地方?

      【链接材料】

      黄山迎客松,因其两大侧枝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横空斜出,恰似一位热情好客的主人,伸展双臂,欢迎五湖四海的宾客来黄山尽情游玩,由此得其名。
    6. (6) 欧阳修一生多次被贬,当他“行至水穷处”,却坦然“坐看云起时”,请结合上述诗文,分析他是如何突破重围的。
五、第五站:文学驿站-声音之印记(40分)
  • 9. (2024九上·浙江期中)
    学校文学社要出一期《2024,我的声音记忆》专刊,设置了“国家之声”“社会之声”“家庭之声”“校园之声”四个专栏。

    栏目

    内容举例

    国家之声

    对巴黎奥运会运动健儿的祝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

    社会之声

    “一盔一带”交通安全演讲稿

    家庭之声

    家长对“神兽回笼”的欢呼,倡议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

    校园之声

    忘不了清晨朗朗的读书声,我还是曾经那个追梦的少年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我的声音记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投稿。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套作、抄袭;④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