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4-11-21 浏览次数:6 类型:小升初真题
一、基础知识。
  • 1. (2024·赫章) 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ㅤㅤ竹林里传来了(qīng cuì)的鸟鸣。几只(líng lì)可爱的小鹿正在竹林边觅食,不知(jué chá)到了什么,它们突然(jīng huáng)地跑进了森林深处。这种远离闹市,亲近自然的美丽景色真是让人(xīn kuàng shén yí)啊!

  • 2. (2024·赫章) 下列词语中音、形、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样(mú) 一视同人 声泪下(俱:都) B . 染(xuàn) 鸦雀无声 博学多(通:精通) C . 断(jiān) 完壁归赵 不以为(然:是,对) D . 栏(shān) 一愁莫展 见微知(著:著名)
  • 3. (2024·赫章)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金、木、水、火、土”按音序排列为“火、金、木、水、土”。 B . “月”“鱼”“弓”都是象形字。 C . “边”“赶”“题”“促”都是左下包围结构的字。 D . “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这三个词语意思相同。
  • 4. (2024·赫章)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ㅤㅤ红军战士以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____雪山草地;____道道天险;____无数敌军,一次次从困境中____,在绝境中____,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伟大奇迹。

    A . 征服 攻克 击退 重生 奋起 B . 攻克 征服 击退 奋起 重生 C . 征服 攻克 击退 奋起 重生 D . 攻克 击退 征服 重生 奋起
  • 5. (2024·赫章) 下列中华传统习俗与寓意,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 元宵节吃汤圆——平安团圆 B . 中秋节吃月饼——年年有余 C . 清明节缅怀——纪念先人 D . 除夕夜守岁——辞旧迎新
  • 6. (2024·赫章)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一项是( )
    A . 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B . 我的书包里有课本、笔、纸、尺子等等…… C . “十万个为什么”是我最爱读的一本书。 D . “不要分心,”老师说:“上课时要注意听讲。”
  • 7. (2024·赫章) 下列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关羽 千里走单骑《三国演义》 B . 鲁智深 倒拔垂杨柳《水浒传》 C . 贾宝玉 葬花《红楼梦》 D . 孙悟空 大闹天宫《西游记》
  • 8. (2024·赫章)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草原》《猫》等。 B .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讲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生活经历。 C . 古诗词中的“西江月”“浣溪沙”“卜算子”都是词牌名。 D . 《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在骑鹅旅行世界的过程中,变成了一个懂事、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 9. (2024·赫章) 下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冬日观雪,雪花飞舞,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梦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秋风中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 . ①③④② B . ④③①② C . ③④②① D . ③①④②
  • 10. (2024·赫章)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1)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帆。(缩句)
    2. (2) 当我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改为肯定句)
    3. (3) 蘑菇长出了地面。(改为拟人句)
    4. (4) 父亲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 11. (2024·赫章)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 (1) 壮志报国,丹心向党。《马诗》中“。”表达了李贺渴望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或轻于鸿毛。”张思德同志为人民利益而死,用生命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 (2) 诗中包含了多种情感:“,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南望王师又一年”流淌出深切爱国之情;“水是眼波横,”能品出词人浓浓的生活情趣;“今夜月明人尽望,”则饱含诗人思亲之情。
    3. (3) 托物言志是古诗常用的手法,这类诗立意高远,如于谦在《》中以石灰作比,通过诗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表达了自己为人清白、正直的高尚情操;郑燮在《》中用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表达了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气节。
  • 12. (2024·赫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1. (1) 可以采用“编年体”的方式制作成长纪念册,也可以采用“栏目式”。
    2. (2)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话强调的是:长年坚持学习很重要。
    3. (3)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行书代表作之一。
    4. (4) 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5. (5) 演讲前要写好演讲稿,演讲时要注意语气适当,姿态大方,还可以加上简单的动作来强调重点,增强表现力。
二、阅读理解。
  • 13. (2024·赫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ㅤㅤ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儿女们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ㅤㅤ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发起人是美国人安娜•贾维斯。1906年5月9日,安娜•贾维斯的母亲不幸去世,她悲痛万分。在次年母亲逝世的周年忌日,贾维斯组织了追思母亲的活动,并鼓励其他人也以类似方式来表达对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

    ㅤㅤ贾维斯写信给西弗吉尼亚州格拉夫顿的安德鲁斯循道圣公会教堂,请求为她的母亲做特别追思礼拜。她母亲生前为这一教堂的星期日学校服务了20多年。1908年,教堂宣布贾维斯母亲忌日——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贾维斯还组织了一个母亲节委员会,开始大规模宣传,呼吁将母亲节定为法定节日。

    ㅤㅤ她的呼吁获得热烈响应。1913年5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由威尔逊总统签署公告,决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这一举措引起世界各国纷纷仿效,至1948年贾维斯谢世时,已有43个国家设立了母亲节。

    【材料二】

    ㅤㅤ小学生和初中生为自己母亲和同学过生日情况的调查表格

    项目

    小学生

    初中生

    祝福母亲生日

    54%

    66%

    祝福同学生日

    60%

    85%

    1. (1) 读完材料一的内容,你想对母亲节的发起人安娜•贾维斯说点什么,请用两三句话写出来。
    2. (2) 写出一句你最喜欢的关于母亲的诗句或格言。
    3. (3) 概括材料二表格内容反映出的信息。(概括出两点)
    4. (4) 根据材料二表格反映出的信息和材料一中的内容,再结合日常生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 14. (2024·赫章) 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节选)

    ㅤㅤ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ㅤㅤ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ㅤㅤ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ㅤㅤ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ㅤ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ㅤㅤ孔子不能决也。

    1. (1) 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②及其日中如探  

    2. (2) 判断下面句子内容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选文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

      ②选文中第一个孩子的观点正确,因为他的理由来自观察;第二个孩子则没有观察。

    3. (3) 对这篇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个小儿在争辩太阳离地球远近的问题。 B . 两个小孩子的争辩源自他们有独特的发现与思考。 C . 孔子虽是圣人,学识渊博,但是他并不如两个孩子那样能言善辩。 D . 选文中两个孩子在证明自己的观点时都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4. (4) 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 15. (2024·赫章) 课外阅读。

    ㅤㅤ入夏的天,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老汉卖完枇杷的时候,天竟哗哗下起了大雨,他赶紧在一家“凌氏修理店”门前避雨。狂风裹着豆大的雨点跟踪而来,老汉不得不挪进修理店内。

    ㅤㅤ老汉试探地问正在修电视的师傅:“师傅姓凌吧?”凌师傅抬起了头。

    ㅤㅤ“我是三桥村的。”老汉怯怯地说,“您看,能不能借把伞给我,下次赶集我保证还给您。”

    ㅤㅤ“没问题。”凌师傅爽快地答道。

    ㅤㅤ凌师傅的妻子听到谈话,急忙从里屋钻出来,①狠狠地瞪了凌师傅一眼。凌师傅没理会,钻进了里屋。妻子也跟了进去,拽了男人一把衣角,一直低声埋怨。凌师傅甩脱妻子的手,②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妻子窝了一肚子火不好发作。

    ㅤㅤ凌师傅从里屋拿出一把自动伞递给了老汉。老汉撑起伞转身欲走,凌师傅说了一声“等等”。老汉以为凌师傅接受了妻子的暗示,反悔借伞,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凌师傅从里屋翻出了一件外套递给老汉,说:“看您冷得牙齿打战,快穿上,别冻着了。”老汉穿上外套,顿时全身都暖了。

    ㅤㅤ老汉走后,妻子噼里啪啦一顿数落:“你学雷锋真是学到家了,借了伞还送衣服,我看这次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没见过哪个人像你这么傻!”凌师傅没跟妻子拌嘴,只扔下一句话“女人就是小心眼儿”,又干活去了。

    ㅤㅤ第三天,老汉上街来了。老汉将伞和衣服还给了凌师傅,还递上一袋金灿灿的枇杷。凌师傅推辞了几次,老汉就说:“那天多亏您借伞和衣服给我,要不然,我非害一场大病不可。要是害了大病,我那一山的枇杷就完了。与那一山枇杷相比,这袋枇杷算得了什么?”

    ㅤㅤ凌师傅剥了一颗枇杷,放进嘴里,又吐出一颗乌溜溜的细核来,直咂嘴道:“真甜!”又剥一颗塞进妻子的嘴里,她双眼眯成一线天:“好酸!”凌师傅抢过话:“是你的心酸了。”凌师傅的妻子向来爱吃枇杷,可这回老汉送来的那袋枇杷,她再没动过。

    1. (1) 请给文章取一个恰当的题目:
    2.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试探——

      推辞——

    3. (3) 对于老汉借伞,凌师傅和妻子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主动借衣

      一顿数落

      爽快借伞

      低声埋怨

      凌师傅:→夸枇杷甜

      妻子:→说枇杷酸

    4. (4) 本文出现了两次“狠狠地瞪”,凌师傅、妻子当时分别在想什么呢?联系上下文,揣测人物想法。

      妻子狠狠地瞪了凌师傅一眼,她心想:

      凌师傅狠狠地瞪了妻子一眼,他心想:

    5. (5) 面对老汉送来的枇杷,凌师傅吃了直夸“真甜”,是因为;妻子吃了却说“好酸”,是因为
    6. (6) 本文着力刻画凌师傅的人物形象,对妻子的描写是为了( )。
      A . 侧面烘托 B . 点面结合 C . 首尾呼应 D . 动静结合
    7. (7) 结合人物的言行,概括凌师傅的人物形象。
三、表达与交流。
  • 16. (2024·赫章) 口语交际。

    赫章县向广大市民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

    ㅤㅤ从我做起,做创卫的参与者。你我多一份自觉,创卫就多一份力量。我们要以主人翁的姿态,支持创卫、参与创卫,要有“赫章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的使命感。从自身做起,将创卫当作分内事,主动关心、热情参与,共同维护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

    根据以上文段并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赫章县举行全县爱国卫生运动的意义:

    请你写出作为小学生能为“赫章县创卫”做到的四件事:

  • 17. (2024·赫章) 习作。

    ㅤㅤ成长路上,我们离不开爸爸妈妈的培养,老师的教导,同学的互帮互助,甚至是陌生人对我们的关怀和帮助,让我们怀着感恩之情永远铭记这些难忘的人。请以“谢谢你,              ”为题。先补充题目,叙述一两件事来突出人物特点,并运用所学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人物品质。

    ㅤㅤ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书写工整,字数要求45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