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南亚的印度河流域 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欧洲的爱琴海地区 | 文明成果 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 古代印度的梵文和种姓制度等 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 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和《掷铁饼志》等 |
材料一
——卢浮宫博物馆某文物图片(局部)
材料二 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纂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该法继续承认奴隶制,但是,规定教、俗各界释放奴隶,改善奴隶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帝国史》
材料三 习近平强调,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据“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资料整理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西欧社会逐渐安定下来,人口的增长,以及农业、采矿业、渔业等产量的提高,都相应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行政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是这样的典型。当市民们获得权力和财政资源时,他们通常能说服国王颁发皇家特许状,准许他们在一个单独的市镇内联合起来,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国王通过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这些城市和商人成为国王的长期盟友。随着城市的兴起,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社会上出现一股“教育热”,各级教育在规模上都有所扩大。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三 城市(city)和文明(civilization),这两个词都缘出于拉丁语“civis”,说明城市与文明有同源关系和亲缘关系。我们知道,城市一方面是文明的结晶,是社会各种最先进要素、文明元素的聚集地,社会和文明的进步也主要体现于或最先体现于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往往又是领导社会潮流、感受社会新鲜风气的前导站,是社会前进的引领者。特色鲜明的中世纪欧洲城市尤其是这样。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材料一 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日本人民善于学习、善于创造,勤劳智慧、奋发向上。远在1400多年前,日本就先后20多次向中国派出遣隋使、遣唐使,借鉴中国的制度、典章、律令,结合自己的实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化。
——《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2008年5月8日)
材料三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是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80至1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