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张青莲测定相对原子质量 | B.徐寿译著《化学鉴原》 | C.门捷列夫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 D.闵恩泽院士研发催化剂 |
A.可加热仪器分类 | B.空气成分模型 | C.反应类型关系 | D.物质组成及构成模型 |
|
|
|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B.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 | C.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 D.实验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Ⅰ.写出标号a仪器的名称 。
Ⅱ.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以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填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Ⅰ.根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原理,兴趣小组在家完成家庭简易制氧机。相较实验室制取氧气,简易制氧机设计的可以通过拉动线绳实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接触与分离,从而达到 的目的,体现实验设计的优点。
Ⅱ.为了弥补装置的不足,更好地监测氧气的流速,同学们发现可将装置中右侧饮料瓶中(填“a”或“b”)端导管延长伸入水面以下。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某小组对空气的成分进行了项目式学习。
【活动一】认识空气
(1)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_____(填字母)。
A. 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 B. 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 |
C. 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 D.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
【活动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小组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2)图1装置进行该实验时,红磷熄灭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________。
【活动三】拓展探究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图2所示装置来探究磷在空气中的燃烧及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猜想假设】猜想一:有O2剩余;
猜想二:无O2剩余。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图2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凸透镜聚光照射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一段时间后,红磷燃烧,待熄灭冷却至原来温度后,将装有足量白磷(着火点为40℃)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凸透镜聚光照射,白磷居然也很快被点燃。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足量红磷熄灭后,得出结论如下:
(3)猜想 ________正确。根据此结论,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你觉得应该选择红磷还是白磷更合适,理由是 ________。
【活动四】深度探究
(4)图3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整个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测得的图2中容器内氧气含量变化的曲线图。结合图3分析:AB段和BC段分别是红磷发生缓慢氧化、红磷燃烧时瓶中氧气浓度的变化,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是 ________(填“CD”、“DE”)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