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更新时间:2024-11-21 浏览次数: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2024八上·秦淮期中) 小桂发现很多食品包装袋设计有“锯齿”形状,如图所示:

    ①他猜想袋口“锯齿”形状处可减小撕开时用力的大小。

    ②他先在“锯齿”状处、后在平边处撕开包装袋,比较两次用力大小。

    则环节②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问题 B . 证据 C . 解释 D . 交流
  • 2. (2024八上·秦淮期中) 如图,月光下的烟花,营造欢乐的氛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烟花爆炸声震耳欲聋是因为音调高 B . 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声速比光速大 C . 灿烂的烟花属于光源 D . 夜晚的月亮属于光源
  • 3. (2024八上·秦淮期中) 如图甲,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中央,当同学用铅笔轻敲衣架时,小明听到衣架振动发出的声音.他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重复上述操作(如图乙),他还是听到了声音。与这个实验有关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甲、乙两实验可以探究固体、气体是否能传声 B . 甲、乙两实验可比较固体和气体的传声效果 C .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衣架时声音的响度不同 D . 食指堵住双耳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小周围噪声的影响
  • 4. (2024八上·秦淮期中)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火车轨道的枕木下垫有大量石子,目的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 乙图:利用超声波探测海底深度,运用了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其他声波的特点 C . 丙图:城市中的噪声监测仪,数字55.8后的单位应该是dB D . 丁图: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波形图中,可看出上面的音叉发声音调低
  • 5. (2024八上·秦淮期中) 在班级开展的“小小音乐会”活动上,两个自制的小乐器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如图甲是“水瓶琴”,向8个相同的玻璃瓶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他们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如图乙为“音调可变的哨子”,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如图甲,敲击水瓶琴时,是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声 B . 如图甲,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水瓶琴,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C . 如图乙,吹哨子时,是塑料管振动发声 D . 如图乙,吹哨子时,向上推活塞,发出的声音音调变高
  • 6. (2023九下·樊城模拟) 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在A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浓糖水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B . 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 . 光在浓糖水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 . 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 7. (2024八上·秦淮期中) 如图的光现象中,与“水中倒影”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 . 空中彩虹 B . 杯弓蛇影 C . 墙上手影 D . 筷子“弯折”
  • 8. (2024八上·秦淮期中) 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关于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景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灯光分别经过2、3号地砖表面反射后射入人眼 B . 像的大小相同,分别成在2、3号地砖上 C . 光的漫反射导致看到的像的位置不同 D . 小明站在3号地砖上将无法看到灯的像
  • 9. (2024八上·邯郸经济技术开发期末) 一个透明均匀的玻璃球被摔碎成三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②都是凸透镜 B . ①③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C . ②③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D . 只有①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 10. (2024八上·秦淮期中) 实验课上,小华将一枚一元硬币放到碗的底部,然后向后退到恰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如图所示,小明向碗内缓缓注水,直到小华恰好再次看到完整的硬币为止,再次看到完整硬币的光路是(  )

    A . B . C . D .
  • 11. (2024八上·秦淮期中) 如图是一束白光沿BD方向射向三棱镜,在右侧光屏形成了彩色光带M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三棱镜将单色白光变成彩色光带 B . 若物体放在P处,从右侧透过棱镜观察到像可能在C处 C . M和N两处的光线分别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N处光线测出的焦距更小 D . 三棱镜对红光的折射能力比对紫光的折射能力强
  • 12. (2024八上·秦淮期中) 在用凸透镜观察物体的活动中,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插图的像。若凸透镜先贴着插图然后逐渐远离,关于凸透镜与插图之间的距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图甲最小,图丙最大 B . 图乙最小,图丙最大 C . 图甲最小,图丁最大 D . 图丙最小,图甲最大
二、填空题(本题共8题,每空1分,共26分)
  • 13. (2024八上·路南月考)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例如“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声音的判断出来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声的;“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小。(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 14. (2024八上·秦淮期中) 野生大象群也有自己的“语言”,研究人员录下象群内部交流时发出的声音,发现以两倍速度快速播放时,人耳能听到比正常播放时更多的声音。正常速度播放时,每分钟振动18000次的声波的频率是Hz;两倍速度播放时能被人耳听见,正常速度播放时人耳却听不到的声音属于(选填“超声”或“次声”)波。
  • 15. (2024八上·秦淮期中) 月食是一种难得的景象(如图甲所示),月食属于光的现象,能正确描述月食形成原因的是图(选填“乙”或“丙”),为了探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可以从地球上向月球发射(选填“声音”或“光”)信号,并记录它返回的时间。

  • 16. (2024八上·秦淮期中) 如图甲将红、绿、三种色光照在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用红色激光笔照射绿色透明气球(如图乙),观察到气球爆破,说明光具有,红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m/s。

  • 17. (2024八上·秦淮期中) 如图是某时刻丹丹家挂在墙上的电子时钟显示的时间,若丹丹从背后的平面镜中看,显示的时间是;若从水平玻璃茶几的台板中看,显示的时间是

  • 18. (2024八上·秦淮期中) 如图,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此时,从侧面看去白纸比较,因为光在白纸表面发生;如果眼睛挨着手电筒正对着桌面往下看,则比较亮。

  • 19. (2024八上·秦淮期中) 魔术师通过魔术箱为我们展现神奇的魔术,而它背后则是奇妙的物理原理,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尝试揭秘。
    1. (1) 如图甲是一只魔术箱,正面看起来是一个完整的空纸箱。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这是因为魔术箱中有一块(选填“玻璃板”或“平面镜”),它与箱底的夹角为度;

    2. (2) 图乙也是一只魔术箱,同一水平线上箱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小孔,一束光从左侧小孔射入、右侧小孔射出,现将一块遮光板从顶部的窄缝插入箱中,正好与入射光线位于同一高度,光仍从右孔射出,丙图三种设计方案中不能完成该魔术的有。若魔术箱内只使用平面镜,则至少要块。

  • 20. (2024八上·秦淮期中)

    (1)如图,小明在水槽右侧竖直放置一个光屏,激光笔发出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45°,在水槽底部出现一个亮点A,同时在光屏上出现了另一个亮点 , 其中点形成的原因是光的,欲使亮点上移至处。

    (2)方法一:可以使入射光线绕着入射点O沿(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观察到亮点A可能会移到(选填“B”或“C”点);

    (3)方法二: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可以使水面(选填“上升”或“下降”),此时折射角(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在这种情况下,亮点在水中的像的位置相对于亮点在水中的像的位置,是(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的。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50分)
  • 21. (2024八上·秦淮期中) 按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1. (1) 如图,一束星光入射到望远镜,经主镜反射后到达成像装置.如图甲,OB是反射光线,请画出其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大小。

         

    2. (2) 如图乙,物体S放在平面镜前,不透光的塑料板放在镜后,请画出S在平面镜中的像S'

    3. (3) 如图丙,请画出平行于主光轴及过光心O点的两条入射光线经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 22. (2024八上·秦淮期中)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性时,小华做了下面的实验:

    1. (1) 如图①,用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乒乓球,观察到球被弹起,这说明了,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 (2) 如图②,当音响播放音乐时,可以看到这说明了
    3. (3) 如图③,塑料片在梳子齿上快划与慢划,这个实验用来探究的关系;
    4. (4) 如图④,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将越来越,由此推理可知:
    5. (5) 如图⑤,研究“音调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琴弦直径关系: , 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 23. (2024八上·秦淮期中) 《墨经》中记载了小孔成像现象(如图甲)和解释,为进一步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小华制作了如图乙的装置,将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顶部剪去,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

    1. (1) 若把小孔戳成三角形,用它来观察蜡烛,半透明膜上呈现出烛焰(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2. (2) 小华又将三角形改为大小相近的方形和圆形,半透明膜上像的形状不变,说明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选填“有关”或“无关”);
    3. (3) 将蜡烛远离小孔,所成像大小将
    4. (4) 小华无意间在易拉罐底部不同位置戳了两个小孔,用它来观察蜡烛,则半透明膜上会________;
      A . 只会出现一个像 B . 在不同的位置出现两个像 C . 出现两个重合的像
    5. (5) 如图丙,夏天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形成的原理与之(选填“相同”或“不同”)。
  • 24. (2024八上·秦淮期中) 小丽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用了一块5mm厚的镀膜玻璃板和两支相同的中性笔等器材。

    1. (1) 如图甲,在玻璃板后移动中性笔B,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既可以又可以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将光屏放在中性笔B的位置,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中性笔A的像;
    2. (2) 如图甲,当中性笔A远离玻璃板时,中性笔B应(选填“远离”或“靠近”)玻璃板,才能与中性笔A的像完全重合;
    3. (3) 如图甲,实验过程中,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时,中性笔A的像(选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4. (4) 如图乙,当玻璃板的镀膜面向前,中性笔A的笔尖紧贴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面无论怎么移动中性笔B,都不能让B与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
    5. (5) 如图丙,小丽在检查视力时,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小丽的距离为m。
  • 25. (2024八上·秦淮期中) 小明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选择器材有:激光笔、平面镜、标有刻度的白板,
    1. (1) 如图甲,让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调整白板位置,发现白板只在某一位置时能同时呈现入射光和反射光,此时白板与镜面的位置关系是这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2. (2) 当入射光和反射光都呈现在白板上时,在白板上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

      入射角

      反射角

      30°

      30°

      ①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小明即得出结论:光反射时,反射角入射角,不合理之处是

      ②用另一束光逆着反射光的方向射到镜面,观察到反射后的光会逆着原来入射光的方向射出,这表明光反射时,

    3. (3) 生活中有很多利用光的反射工作的器具,自行车尾灯(如图乙)是由许多角反射器组成的反光装置,当汽车的灯光照在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特别亮,图丙中是自行车尾灯的原理图。
  • 26. (2024八上·秦淮期中) 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1. (1) 为了辨别直径相同的两个透镜的类型,小明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如图1),其操作正确的是(选填“A”或“B”).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2所示(),其中形成乙光斑的是(选填“凸”、“凹”或“凸或凹”)透镜;
    2. (2) 小明在测凸透镜焦距时(如图3),先将凸透镜(光心O)和光屏的位置固定,将光源从紧贴凸透镜的位置缓慢向外移动到某一位置S,光屏上出现一个与透镜直径D相近的光斑,此时固定光源凸透镜,再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的过程中,若光屏上光斑的大小(选填“逐渐变大”、“几乎不变”或“先变小后变大”),则说明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3. (3) 小明在空的透明饮料瓶(瓶身呈圆柱状)内封闭一支铅笔,将瓶子横着按入面盆里的水面下,人眼从水面上观察瓶中的铅笔(如图4),会发现铅笔(选填“变粗”、“变细”或“不变”),这是因为瓶子周围的水相当于镜.

  • 27. (2024八上·秦淮期中) 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小华让入射光从玻璃射向空气,得到如下表格:

    入射角i

    10°

    20°

    30°

    40°

    41.8°

    50°

    折射角r

    15.2°

    30.9°

    48.6°

    81°

    90°


    1. (1) 根据表格,他发现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图中的图线(选填“a”或“b”)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2. (2) 小华发现,当入射角i≥°时,折射光消失,反射光会变得更亮,请教老师后,他知道此时发生的现象叫做“全反射”,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原理可以判断;如果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满足一定角度条件时(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3. (3) 小华还想研究“看到的水中物体的位置是否和观察者的位置有关”,他选择了一块涂有白漆的铁板、水槽、红色和蓝色的两块圆形小磁铁等器材进行实验,小华把红色磁铁a吸在铁板上,然后将铁板竖直放入水中后,站在水槽旁进行观察(如图乙),他看到红色磁铁a的像为a' , 为了确定红色磁铁的像的位置,小华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将蓝色磁铁b吸在水面上方的铁板上(如图丙),可观察到磁铁b在水中的像,该像的位置与观察者的位置(选填“有关”或“无关”);

      ②保持观察者位置不变,移动b,直至观察到b的像与(选填“a”或“a'”)重合;鉴于本实验的目的,下一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28. (2024八上·秦淮期中)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以声消声

    科学研究发现,音叉的叉股向外侧振动时(如图甲),会压缩外侧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叉股向内侧振动时,这部分空气又变疏;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空气中的声波由近处向远处传播,当两列频率相近的声波相遇时,如果其中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相互抵消,在这些位置几乎听不到声音。

    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消声器,图乙是这种消声器的结构原理图,某声源发出的一列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当入射声波到达A处时,分成两束声波,它们分别向上、向下沿着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传播,通过不同的路径在B处再次相遇,恰好发生消声现象。

    消声器能有效控制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经消声处理后,其排气噪声可以降低70%以上。

    1. (1) 图甲音叉叉股振动时,在音叉的左边、右边都会传播声波,则声波向左和向右传播时,两边空气________;
      A . 是疏密相间的 B . 是变密的 C . 是变疏的 D . 是均匀的
    2. (2) 用疏密相间的竖线表示两列频率相同的声波(如图丙),P、Q表示密部,M、N表示疏部,则两列声波相遇时,消声效果最明显的情况是

      A.P与Q相遇       B.P与N相遇       C.M与N相遇       D.P与M相遇

    3. (3) 图乙中,B处声音响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A处声音响度;
    4. (4) 消声器的使用效果与噪声的频率和响度有关,如图丁是某型号消声器在控制不同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时的性能图像,阴影部分为消声达标,以下情况中,消声达标的是________的声音。
      A . 响度为20dB,频率为100Hz B . 响度为40dB,频率为210Hz C . 响度为70dB,频率为250Hz D . 响度为90dB,频率为350Hz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