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

更新时间:2024-11-21 浏览次数: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二、材料题(本题共4小题,16题12分,17题10分,18题7分,19题11分,共40分)
  • 16. (2024七上·伊春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图一是传说时代两位最为著名的人物,他们被炎黄子孙尊奉为什么?图二人物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他是谁?该王朝开创的哪一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

    材料二:管仲原先辅佐公子纠,帮助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齐国国君的宝座。在争斗中,管仲用箭射中小白。小白假装身亡,趁机抢先归国即位,之后他任命管仲为相,主持国政。管仲不负重托,治国有方,他这种不计前嫌、唯才是举的做法,受到后人的称颂。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春秋五霸中的谁?

    材料三: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3)材料三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材料五:

                   图五

    (5)材料五中的图五展示的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它叫什么名字?是谁主持修建的?它的修建,使哪一地区成为旱涝保收的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 17. (2024七上·伊春期中)

    制度变革影响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6年3月,陕西临潼出土了一件震动学术界的青铜器。该青铜器最有价值的是腹内底部铸的铭文:“武王征商,惟甲子朝(在一个吉利的甲子日清晨)……”

    (1)说出材料一中的“武王征商”的战役名称。

    材料二:《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此制度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3)写出下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诸侯国名称。

    材料三:夫商君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战国策·秦策三》

    (4)材料三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 18. (2024七上·伊春期中)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咸阳的街头,一位来自遥远的楚国商人准备出售他的千里马,他选好了位置,放下行李高声喊道:“卖‘母’吆,良种的千里‘母’吆”。不一会儿,围观了很多人,可是没有人听懂他在吆喝什么,无奈之下,他只好拿出纸笔写下一个大大的“马”字,围观的人看了之后更加不知所以然。这时来了位曾经到过楚国的商人向人们解释说是卖马的,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材料二:战国时,有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她去齐国旅游时,又叫齐国的裁缝做了一条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她付刀币。

    材料三:秦王(始皇)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做事,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百姓庶民,抛弃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治民,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

    ——译编自贾谊《过秦论》

    1. (1) 材料一、二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 (2) 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什么货币?还规定把什么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秦始皇以强权控制思想文化,他的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集中表现是什么?
    4. (4) 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作者对秦始皇的评价?请说说你的理由。
  • 19. (2024七上·伊春期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闪耀着光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文字的名称是什么?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哪一朝代?

    (2)如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统一文字的重要历史意义。

    材料二: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摘编自赵吉惠《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3)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是什么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材料三:诸子百家一览表(部分)

    学派

    人物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仁”,提出仁者爱人,反对苛政

    孟子

    民贵君轻,仁政

    荀子

    礼治

    道家

    老子

    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

    庄子

    强调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法家

    韩非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4)选择材料三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代表人物或思想主张,确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示例】

    观点: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相关人物:孟子、韩非、墨子

    论述:战国时期,儒家的孟子主张实行“仁政”。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法家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各种不同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术思想解决社会问题,形成了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因此,百家争鸣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促进了思想的文化繁荣。(注:以上事例仅供考生参考,考生作答不得选用示例中的观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