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一 战国时期,某地正在举行由各国学者参加的研讨会。与会者各抒己见,对治理国家发表见解。
A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要实行‘仁政’,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B说:“各国应互相尊重,不要相互攻伐兼并,要选举有才能的人治理国家。”
C说:“要树立君主的权威,以法治国,空谈仁义无用。”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开放局面。这不仅是各种思想流派之间的争论,也是个人学术思想的发展,还是对中国早期文化的一次总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确立了后世2000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对当今中国的文化复兴也有借鉴意义。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学到很多智慧。
材料一 秦始皇发动了若干次大规模战争,进行了巨大的国防建设和土木工程建设。为动员人力、筹集费用,秦朝统治者大太加强了对人民的征敛,徭役非常繁重,刑罚非常严酷。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铺。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
——摘编自秦朝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