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哲学源于哲学家在生活中的思考
②哲学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提升
④哲学是世界观,是“科学之科学”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
④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从理性和正义原则出发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①创作尊重读者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作品避免用作家自己的创作意图影响读者
③让读者调动主观因素与作品形成个性化契合
④意在让读者真实还原作品中的场景与故事
①是人为的客体,不具备天然香气所具有的物质属性
②凝聚了人类的创造性劳动,满足了主体的审美需要
③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能满足主体的客观需要
④是主体按照审美需要制作的,具有使人愉悦的属性
①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②要热情支持和保护新事物,促其成长壮大
③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
①是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创新成果
②不仅能模仿人类而且还具有能动创造性
③作为新的实践主体将深刻改变人类生活
④能够帮助人类提升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①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主观和客观条件制约
④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勇敢面对挫折和挑战
甲:我记得诱人的高邮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乙:《匆匆》让我开始知道要珍惜时间,不能让时间白白流逝。 丙:十几岁的日子和思想很简单,其实当年并没有完全读懂《我与地坛》的深意。 丁:学《记承天寺夜游》时也有清凉月夜,但不懂得知己难遇,不懂得能在夜半时分找到人“相与步于中庭”的可贵。 |
①可以唤醒人们的文化记忆,丰富精神世界
②获得的是理性认识,有助于实现认识的飞跃
③让历经岁月洗礼的人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刻
④让不同年龄的人思昔抚今,形成对当下生活的共同认知
①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相同产生的认识
②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④不同时代人们的实践方式都是不同的
①实践只有尊重了客观规律才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③人的意识可以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①文化具有教育人民的功能
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③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④民族精神是文化的核心
①增添时代气息,推动了里份文化创新性发展
②优化修缮工艺,重构了历史建筑的基本内涵
③有利于保留城市历史风貌,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④有利于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实现以文塑旅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对待西方建筑艺术的正确态度
②融入西方建筑艺术是岭南园林具有独特魅力的决定性因素
③岭南园林见证了西方建筑文化与岭南建筑文化的交流交融
④岭南园林体现了岭南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发展状况
①保持开放心态,反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激进观点
②立足国情,把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与我国实际相结合
③学习借鉴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外国经营管理理念
④宣传普及优秀的外来文化,满足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
①中秋月、团圆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②丰富多彩的中秋活动增强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③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表达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④中秋节将具有共同文化根脉的人们牢牢凝聚在一起
福建漳州科岭村是红色革命村,也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十八大以来,科岭村人搭上“红色旅游+绿色产业”发展快车,绘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画卷。该村充分利用“红色遗产”,收集革命烈士的感人故事,将当地特色民俗活动和红色革命历史有机结合起来,编创、演绎红色故事剧本,让红色品牌更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同时,修缮岩永靖军政委员会旧址纪念馆、红军路等。通过精心打造,科岭村红色旅游“开花结果”,吸引了一批批游客来这里重温红色历史,感受红色精神。红色旅游业发展,给科岭村增加了收入。为了帮扶到户,让家家户户过上好日子,科岭村引进永福、漳平、和溪的花卉企业,通过“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发展“绿色产业”,盘活闲置土地,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随着“红色旅游+绿色产业”的发展,科岭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生态好了,乡村美了,村民富了,科岭这个老区村重焕光彩。
万寿岩遗址有“南方周口店”之称,截至目前,遗址已出土史前文物3000余件。在遗址船帆洞里约120平方米的石铺地面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室内装修”。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把古人类在福建生活的历史提早了18万年,被称为“闽人之源”。
由于万寿岩的优质矿产,当地一家钢铁厂长期在此放炮采矿。当地村民担心历史悠久的万寿岩随时可能消失,强烈要求把万寿岩保护起来。2000年,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了解情况后,在批示中强调,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后代子孙,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在省政府的协调下,钢铁厂另选采矿点,万寿岩遗址得到完整保护。多年来,当地编制遗址保护规划,出台保护条例,遗址保护工作不断推进。2017年,万寿岩遗址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遗址考古公园,2019年正式开园。一个集遗址展示、科普教育、学术研究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以考古特色为主题的遗址公园,已经成为展示当地历史和展示文化的重要窗口,每年来园参观学习的国内外游客达到近8万人次。从炸药包下抢救回来的万寿岩遗址,成为人们更好地了解人类过去的地方。
保护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协调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试运用联系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
有学者研究表明,康熙曾经对西方科学技术很有兴趣,请了西方传教士讲西学,内容包括天文学、数学、地理学、解剖学、哲学等,曾经连续两年零五个月不间断学习。当时一些人虽然也学习西学,但大多是坐而论道、禁中清谈。一七〇八年,清朝政府组织传教士们用十年时间绘制了科学水平空前的《皇舆全览图》,这个重要成果却长期被作为密件收藏内府,反倒是西方传教士把资料带回了西方整理发表,使西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我国地理的了解超过了中国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学得再多,束之高阁,只是一种猎奇,只是一种雅兴,甚至当作奇技淫巧,那就不可能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谈谈“科学技术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学得再多,束之高阁,只是一种猎奇,只是一种雅兴”给我们的启示。
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地处巫山深处,四周群山峭壁合围,如深井一般,曾是巫山县最穷的地方,村民外出只能徒步翻越峭壁,去一趟县城要花两天时间。
为了不让大山困住下庄,村支书毛相林决定要带领村民修路。他对村民们讲:不修路,没出路。几经周折,全村人终于下定决心,男女老少齐上阵,用绳索吊着“空中飞人”,鞋子磨破无数,历时7年,硬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天路”。
路通了,产业也活了。在毛相林带动下,村民们种起了西瓜、脐橙等水果,发展生态旅游。随之,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一辆辆小轿车来来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2015年,曾经最穷的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的40倍。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当代“愚公”毛相林是如何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的。
中国古代历法根源于长期的农耕生产实践,由此衍生出很多传统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苍龙七宿皆出现在正南中天,是为“飞龙在天”。按干支历法,这一天正是午月午日,是谓“端午”。先秦时期的中国先民认为这一天“阳气”最盛,主大吉大利,长江流域在这日采菖蒲、青艾、兰草,祭龙神、划龙舟、食角黍(粽子)等活动,以驱蛇虫、辟邪祟、祈求安康。秦汉时期,端午习俗逐渐实现南北统一。魏晋时期,饱经战乱之苦的人们用五色丝染练制成日月、星辰、鸟兽之形状,上刺文绣、金缕,制成“辟兵缯”,以求躲避兵祸。南北朝时期,因爱国思想和感人诗辞,屈原逐渐成为那个动荡时代从中原南渡到长江流域一带的人们心目中推崇备至的英雄人物,人们把纪念屈原的活动与端午习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颇有爱国意味的传统节日。唐宋时期,端午习俗逐渐深入民间活动,甚至每年当日官方都会组织盛大活动。明清时期,“辟兵缯”改称为“长寿线”,系在孩童手臂上;随着中医药的发展,用涂雄黄防毒虫也成为江南一带的重要习俗。今天,划龙舟、吃粽子、跟孩子讲屈原的故事仍是我们过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项目。
一部端午习俗的形成、发展史也是一段中华民族精神的熔铸史,结合材料,运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