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
儒家 | 仁义礼智信; 民为邦本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
墨家 | “兼爱”, 爱无差别等级 | |
法家 | “尚法”,依法治国 |
皇帝纪年 |
公元纪年 |
郡级政区 |
汉高帝十二年 |
前195年 |
15郡 |
汉文帝十六年 |
前164年 |
24郡 |
汉景帝中元六年 |
前144年 |
68郡、国 |
汉武帝元封五年 |
前106年 |
108郡、国 |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历史事件。就其现实作用而言,此次变法是针对性极强的富国强兵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重视“耕战”是其重点,所以短期效应是非常明显的。……秦国的崛起,打破了七国并立争雄的相对平衡状态,秦国也逐渐展示出一枝独秀的战略优势,加快了战国时期统一战争的进程。
——摘编自安作璋《秦汉史十讲》
材料三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春秋时期铁器与牛耕技术的发明与推广,使得大量荒地被开垦,极大增加了耕地面积。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与工商业发展,社会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合法化。地方经济的发展,促使诸侯国势力不断扩大……
——摘编自吴布林《经济史中农业技术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的联系》
材料三 汉文帝在位期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大力恢复经济。文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十二年,两次降低当年田租之半,十三年更是全免田租。……徭役也相应减轻,将原来每年服役一个月改为“三年而一事”。到汉景帝时,他继续执行文帝的政策,继位当年即下诏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曾和百官一起劝农,并令皇后督导植桑、养蚕、织布诸事宜。因而当时“海内殷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政治、经济效果,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过渡。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材料一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了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下表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材料 孔子大事记
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公元前522年,授徒设教,创办私学。
公元前517年,去齐国途中,遇妇墓前哭子,感叹“苛政猛于虎”。
公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主张恢复西周的制度。
公元前500年一公元前498年,任鲁国中都宰,因政绩突出,后升任司空司寇。
公元前497年一公元前484年,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公元前484年一公元前479年,归鲁以后,孔子专心从事教育和古典文献的整理。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3岁。他的言论由其弟子辑录在《论语》一书中。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
后人评价孔子是一个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请你从中任选一个角度,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