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鸦片战争·沉沦的开始 第二部: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的深入 第三部:甲午中日战争·掀起瓜分狂潮 第四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人的朝廷 |
时间 | 主要事件 |
1912年 | 袁世凯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荣氏兄弟创办福新面粉公司 |
1913年 | 南方七省宣布独立,二次革命爆发 |
1914年 | 北京政府内务部颁布《劝诫剪发规程六条》、袁世凯祀孔祭天 |
1915年 | 袁世凯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民四条约”、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
1916年 | 北京政府内务部公布《民国纪念日修正案》 |
1917年 | 张勋复辟、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 |
直指“孔家店”驱散专制阴霾 请进“德先生”迎接民主春风 |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1843年,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正式形成……甲午中日战争本身及战后赔款在财政经济上给中国带来巨大负担,促使清政府“自开商埠”,广开财源,以度危机……1898年4月,总理衙门奏请开秦皇岛、三都澳、岳州为通商口岸……很快获朝廷批准。
材料三:概而言之,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固然是为了扩大英国在华利益,但对闭关锁国的大清国而言,并非一点益处都没有……它至少为中世纪的大清国提供了几个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必然带来中英贸易量的迅猛增加,从而增加消费者的福祉,带来海关税的增加。
材料一: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国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国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国的人民。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大,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1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绝,船、厂亦应用不穷”。1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1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中国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
材料三: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国的国家⋯⋯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假使正在这个时候,我们中间出了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康有为就是这时代中的这样的人。
———《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一
注解:1872—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这批留美幼童后来分散到政界、军界、实业界、知识界等各个领域;在他们中,有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开滦谋矿矿冶工程师吴仰曾、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清末交通总长梁敦彦等。 |
材料二 部分近代以来留学生简要事迹
人物 | 主要事迹 |
詹天佑 | 第一批留美幼童,考入耶鲁大学。回国后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 |
唐绍仪 | 第三批留美幼童,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文科。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
黄兴 | 曾在日本宏文学院速成师范科留学,后创办华兴会,组建同盟会,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 |
秋瑾 | 曾入日本东京青山实践女校附设的清国女子速成师范专修科学习,后走上革命道路 |
胡适 | 曾在美国康乃尔大学文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就读,中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
竺可桢 | 第二期留美庚款公费生,获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
陈独秀 | 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新文化运动发起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 |
钱学森 | 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