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

更新时间:2024-12-05 浏览次数: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4八下·朔州期末) 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现代作家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解放军战士陈祥榕说:“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些炙热的话语(     )
    A . 体现了救亡图存的理念 B . 延续着爱国主义的精神 C . 反映了与时俱进的思想 D . 渗透了艰苦创业的品质
  • 2. (2024九下·河南模拟) 从下面结构图中,我们可以认识到(     )

    A .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B . 结构图反映出中国一步步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深渊 C . 英国对中国资源的掠夺推动英国率先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D . 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与同时期的西方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 3. (2024九下·海口模拟) 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 . 报复虎门销烟 B . 报复中国的闭关政策 C . 打开中国市场 D . 为资本输出创造条件
  • 4. (2024八上·东莞期中) 《海国图志》,作者魏源,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海国图志》的刊出(     )
    A . 标志西方科学技术正式传入中国 B . 实现了启蒙国人思想的社会价值 C . 打破了部分时人闭塞落后的状况 D . 摆脱了中国中心传统观念的影响
  • 5. (2024九下·广平模拟)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三国迫使清政府与之订立商约,规定进口货物运销中国内地时,除按货值的2.5%征税外,免征一切内地税。这一规定(       )
    A . 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崩溃 B . 便利了列强商品在中国倾销 C . 加速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说明清政府不了解国际形势
  • 6. (2024八上·东莞期中) 在这场战争中,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英法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俄国”得到的好处是(     )
    A . 得到2100万银元的赔款 B . 割占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 . 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7. (2024八上·东莞期中) 有不少史学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这一观点主要基于(     )
    A . 政权具有迷信色彩 B . 国内外反动势力镇压了太平军 C . 提出学习西方设想 D . 《天朝田亩制度》难以施行
  • 8. (2024九下·辽宁模拟) 某学校历史社团编演了四部课本剧,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第一部:鸦片战争·沉沦的开始

    第二部: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的深入

    第三部:甲午中日战争·掀起瓜分狂潮

    第四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人的朝廷

    A . 民族危机的加剧 B . 封建统治的强化 C . 西方文化的深入 D . 小农经济的发展
  • 9. (2024·潍坊) 轮船招商局自1872年创立后,陆续开展了一系列业务(下表)。这些业务(   )

    1架设电话线

    2投资开平矿务局

    3试办保税仓栈

    4.创办南洋公学

    ……

    A . 维护了清朝统治 B . 实现了实业救国 C . 打击了封建顽固派 D .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 10. (2023八上·福田期中) 中法战争爆发前,驻法公使曾纪泽指出:“法越之事,虽强邻蓄意已久,然实由吾华示弱太甚酝酿而成。”一旦法国得手,“各国之乘诞于他处者势将接踵而起”。当时,这一认识(       )
    A . 表现了清军的好战精神 B . 分析了屈辱外交的危害 C . 描述了法国的侵华方案 D . 批评了军队的怯战行为
  • 11. (2024·澄海模拟) 清政府1884年在新疆建省,1885年在台湾建省;1907年,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裁撤吉林、黑龙江将军……东北三省正式建立。这反映出清政府( )
    A . 遏制了地方叛乱势头 B . 平稳度过了边疆危机 C . 明确了边疆主权归属 D . 接受了近代外交规则
  • 12. (2024九下·胶州月考) 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到:他们连战连胜,我国屡战屡败,日本占了台湾,俄国占了旅顺,英国占了威海卫,法国占了广州湾,德国占了胶州湾,把我们十八省都画在那各国的势力圈内,丝毫也不准我们自由。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局面,美国则推波助澜(     )
    A . 发动新一轮战争抢夺地盘 B . 积极争取在华设厂的权力 C . 提出“门户开放”的政策 D . 支持清政府反抗外来侵略
  • 13. (2024八上·东莞期中) (原创)光绪二十四年,康有为撰《上清帝第六书》,认为“自古开国之法无不新,故新为生机;亡国之法无不旧,故旧为死机……近俄与日本、暹罗,变政维新,遂以辟地自强矣。印度、土耳其、埃及,守旧不改,遂以削地灭亡矣”。由此可知康有为的主张是(     )
    A . 洋务运动 B . 维新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14. (2024八上·东莞期中) 有学者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命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则是个“飞跃”。这里的“量变”指戊戌变法
    A .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 . 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制 C .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 . 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 15. (2024八上·东莞期中) (原创)1900年5月11日,《申报》发文称:“山东义和拳匪为白莲教之遗孽,雍正朝曾奉谕严禁习拳,近来又有死灰复燃之势。为首者每以邪术愚人,谓诵咒、书符可避枪炮,是信者愈众,专与教民为难。”由此可知(     )
    A . 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B . 义和团运动受到了清王朝的利用和支持 C . 义和团运动有蒙昧迷信的落后性 D .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 16. (2024九下·运城模拟) 某学者评论近代某条约时说道:“一个不得不走向世界的国家,防务上却门户洞开,且已几乎无法实现今日所谓‘军事现代化’,怪不得此后‘瓜分’就成了舆论的持续主题。而巨额的赔款,不仅使全民直接感受到了朝廷倒行逆施的代价,也为此后一系列内政改革的艰困埋下了伏笔。”与该条约直接相关的侵略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7. (2024九下·从化模拟) 据史料记载,1900年间河北霸州民众列仗抵抗德兵,战死者300余人;束鹿县旧城民众,徒手与侵略军相搏,牺牲4000余人;八国联军进犯保定、唐山、张家口、沧州等地时均遭到当地民众的坚决抵制。这表明,当时中国(     )
    A . 民间力量开始崛起 B . 政府抵抗意识强烈 C . 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D . 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 18. (2024八下·重庆市期末) 对下面这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 .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C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 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 19. (2024八上·东莞期中) 为缅怀孙中山,有人作了如下挽联:民国更六总统,历数袁黎冯徐曹,孰若先生,真知有民,真知有国;共和合五大族,试问汉满蒙回藏,谁为后援,永保其共,永保其和。该挽联反映出孙中山毕生的追求是(       )
    A . 君主立宪 B . 民主共和 C . 自强求富 D . 民主科学
  • 20. (2024八上·东莞期中) 在《孙中山宋庆龄与辛亥革命》的主题展览中,某同学想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该同学应到的展区是(     )
    A . 求学立志投身革命 B . 武昌首义创建民国 C . 风雨同舟鞠躬尽瘁 D . 继承遗志永恒纪念
  • 21. (2024八上·东莞期中)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开启了中华民族近代“自觉化”进程,初步奠定了民族复兴的政治与社会基础。下列描述与该学者观点一致的是(     )
    A . 从“革命”到“建设” B . 从“封闭”到“开放” C . 从“王朝”到“国家” D . 从“天下”到“世界”
  • 22. (2024九下·石家庄模拟) 下表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17年)部分大事年表,据此可知(     )

    时间

    主要事件

    1912年

    袁世凯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荣氏兄弟创办福新面粉公司

    1913年

    南方七省宣布独立,二次革命爆发

    1914年

    北京政府内务部颁布《劝诫剪发规程六条》、袁世凯祀孔祭天

    1915年

    袁世凯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民四条约”、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1916年

    北京政府内务部公布《民国纪念日修正案》

    1917年

    张勋复辟、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

    A . 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B . 近代化进程不断深化 C . 民众生活显著变化 D . 民主革命艰难曲折
  • 23. (2024八下·顺义期末) 20世纪初,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基于这一认识(     )
    A . 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 B . 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 C . 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 D . 徐悲鸿创作了《愚公移山》
  • 24. (2024八上·东莞期中) 如图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其性质是(     )

    直指“孔家店”驱散专制阴霾

    请进“德先生”迎接民主春风

    A . 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 . 资产阶级图强改良运动 C .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D . 无产阶级救亡图存运动
  • 25. (2024九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 . 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 . 出版各类报刊 C . 提倡文学革命和白话文 D . 提倡男女平等
  • 26. (2024八上·东莞期中) 新闻是时代的眼睛,报纸是时代的声音。某中学八年级(1)班同学在复习过程中搜集到下面两则新闻报道,其共同反映了(     )

    A . 新闻报道引导舆论走向 B . 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 C .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激起民众愤慨 D . 一二•九运动爆发
  • 27. (2021八上·仙桃月考) 《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作者(    )
    A . 倡导民主科学 B . 追求文学平易新鲜 C . 反对愚昧迷信 D . 希望青年自主进步
  • 28. (2024八上·东莞期中) 青年,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序幕。区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
    A . 革命的时间 B . 革命的领导阶级和指导思想 C . 革命的任务 D . 革命的领导人
  • 29. (2024八上·东莞期中) 1920年,北京、长沙、武昌等地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有李大钊、张申府等;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有毛泽东、何叔衡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A . 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支持 B . 具有了组织基础 C . 掀起了工人运动的高潮 D . 提出了革命纲领
  • 30. (2024九下·景德镇模拟)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陈独秀所说的“脚踏实地”指的是中共二大(       )
    A . 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 B .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C . 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 . 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 31. (2024八上·东莞期中) 请阅读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1843年,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正式形成……甲午中日战争本身及战后赔款在财政经济上给中国带来巨大负担,促使清政府“自开商埠”,广开财源,以度危机……1898年4月,总理衙门奏请开秦皇岛、三都澳、岳州为通商口岸……很快获朝廷批准。

    材料三:概而言之,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固然是为了扩大英国在华利益,但对闭关锁国的大清国而言,并非一点益处都没有……它至少为中世纪的大清国提供了几个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必然带来中英贸易量的迅猛增加,从而增加消费者的福祉,带来海关税的增加。

    1. (1) 材料一中图一图三所示通商口岸的开放分别与近代哪个条约有关?观察三幅图的变化,说说近代通商口岸的开放过程呈现出什么地域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末通商口岸开放方式的变化。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开放?
  • 32. (2024八上·东莞期中) 面对西方的侵略,面对国内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人民英勇反抗、积极探索,体现出强烈的使命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国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国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国的人民。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大,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1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绝,船、厂亦应用不穷”。1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1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中国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

    材料三: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国的国家⋯⋯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假使正在这个时候,我们中间出了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康有为就是这时代中的这样的人。

    ———《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并列举“拼命抵抗”的一例史实。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洋务派是如何解决的?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康有为所面临的时代困境,为此,他提出了怎样的救国“方案”?
    4. (4) 根据材料四,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 33. (2024九下·广东模拟) 留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解:1872—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这批留美幼童后来分散到政界、军界、实业界、知识界等各个领域;在他们中,有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开滦谋矿矿冶工程师吴仰曾、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清末交通总长梁敦彦等。

    材料二   部分近代以来留学生简要事迹

    人物

    主要事迹

    詹天佑

    第一批留美幼童,考入耶鲁大学。回国后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

    唐绍仪

    第三批留美幼童,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文科。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黄兴

    曾在日本宏文学院速成师范科留学,后创办华兴会,组建同盟会,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

    秋瑾

    曾入日本东京青山实践女校附设的清国女子速成师范专修科学习,后走上革命道路

    胡适

    曾在美国康乃尔大学文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就读,中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竺可桢

    第二期留美庚款公费生,获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陈独秀

    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新文化运动发起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

    钱学森

    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与“中国派出最早留学生”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说“派出的留学生”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2. (2) 选择材料二中至少两位留学生相关事迹,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