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所示,用直尺测量物块的长度为cm。
(2)气象人员测得某昼夜四个不同时刻的气温数值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日的最大温差为。
(3)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下列属于产生误差原因的是(填序号)。
①测量工具②测量者③测量环境
A.加水到标记 B.取出矿石 C.将量筒中水倒入 (矿石浸没水中)(准备补充水)杯中至标记 |
(1)甲、乙两图中,可能是熊猫的体细胞的图是。(选填“甲”或“乙”)
(2)松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有关。
(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与细胞结构中的【 】。
(1)写出标号的名称 [③]和[⑦]。
(2)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异物,如果移动装片,异物也移动,说明异物在上,如果移动装片,异物不移动,就更换一个目镜,发现异物还在,说明异物在上。
(3)若环境光线较暗,应该使用[⑥]中的。
(4)如图乙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看到的两次像,仔细观察并分析:从像A变成像B是做了怎样的处理。(可以不按操作先后顺序填写)
①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 ②玻片向右下移动了 ③玻片向左上移动了
④把大光圈换成了小光圈 ⑤转动了细准焦螺旋
(5)在视野中观察到细胞中深色的部分是。
①将软管A端与水龙头连接,但软管B端与管道接触处放置泡沫粒,调节管道倾角为10°。调节水龙头使水流速最大时,让水流冲击B端泡沫粒,记录泡沫粒经过长度为60厘米管道到达水槽所用的时间。重复3次实验并计算平均值;
②改变管道倾角,使其分别为20°、30°,重复步骤①;
③记录数据如下表。
组别 | 管道倾角 | 流经时间(s) |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平均 | ||
1 | 10° | 4.0 | 4.1 | 3.9 | 4.0 |
2 | 20° | 2.5 | 2.4 | 2.4 | 2.43 |
3 | 30° | 1.3 | 1.4 | 1.4 | 1.37 |
(1)该实验是通过来比较水流的快慢:
(2)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3)据研究发现,水流速度越大,对土壤的侵蚀力度就越大。请结合实验数据判断下列图中哪个地区土壤侵蚀最严重。
A.一次,小科发现有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运食物。观察思考后,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
B.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小科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
C.小科针对“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二十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
D.小科按照实验设计完成了实验,发现蚂蚁都聚集在甜食附近。
E.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了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F.然后他把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了交流。
回答:
A. D→B→C→A→E→G→F B. B→D→C→A→E→G→F
C. B→C→D→A→E→G→F D. B→D→C→A→G→E→F
材料用具:两个透明的干净玻璃瓶,脏物,若干只活苍蝇
实验步骤:
①甲(瓶内无脏物)、乙(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相等数量的活苍蝇;
②在同一时间内观察记录甲、乙两个玻璃瓶中的次数。
①若甲瓶中的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明显多于乙瓶中的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无关。
②若,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有关。
③此实验步骤中的甲瓶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