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

更新时间:2024-12-25 浏览次数: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 1. (2024高一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我国古代,“工匠精神”也是非常突出的,有鲁班、庖丁等“工匠精神”的典型。而且早在《诗经》中,就把对骨器、象牙、玉石加工,形象地描述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朱熹对此解读为“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工匠精神”在东西方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因为它代表了人类追求极致和完美的美学理想。但基于文化的属性和发展的形态不同,东西方的“工匠精神”在具体的表现样式上,也存在着一定差异。

    相比较而言,东方文化(主要以中国文化为代表)侧重于对柔性要素的重视,在设计和制造上,为追求完美和极致,多强调反复揣摩,孜孜不倦,法自然以为师,毕纤毫而传神,既体现出一种精益求精的功能特点,也展现出一种典雅优美的审美特点。

    而西方文化较为侧重对刚性要素的重视,在设计和制造上,强调对产品质量的高标准,要求必须确保每个部件质量的上乘,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要求优质高效。

    有人说,这个时代“工匠精神”已经缺失了,造成这种缺失的原因很多。

    从宏观的层面上来说,我国在由传统的农耕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许多农民身份的人到城里打工,他们还未能完全适应工业化社会对产品设计与制造的规范化要求,还缺乏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领悟。

    从中观的层面上来说,在我国,建立一整套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工作态度和制度设计,贯穿其中,长期建设,还是一个新课题。

    从微观的层面上来说,“工匠精神”在传承过程中遭遇了一些困境,许多人在快速现代化的浪潮中眼花缭乱,静不下心来认认真真做好一件事,缺乏耐心、专注、细心和持久力。

    因此,“工匠精神”给人一种“缺失”的感觉,但并不意味它“消失”了。在工业4.0时代,应该说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工匠精神”,所以,在今天,大力倡导“工匠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营造崇尚专业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

    当今该如何发扬“工匠精神”?

    倡导“工匠精神”,首先,是要文化上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的传统,全方位地将追求唯美(完美)、精致的精神贯穿在互联网时代,让这种文化真正地深入人心。其次,是要在制度的设计上,处处都能体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点细心缜密,无论是互联网的实体企业,还是虚拟产品,都需要将这种“工匠精神”贯穿其中,这样才会让企业、产品,真正具有一种品质。再次,就是让“工匠精神”能够成为每一个员工的自觉追求,做到凡事都去追求99.99%,甚至100%,而不是“差不多”将这种精神作为一种做人做事的态度,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这样,在互联网时代,重拾“工匠精神”,以极致的产品和服务,打造出中国制造业“互联网+”的示范标杆,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了。

    (摘编自北京日报《寻回并发扬“工匠精神”》)

    材料二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东西方的工匠精神都追求极致和完美,可见“工匠精神”在东西方是完全一致的。 B . 西方文化对刚性要素的重视,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属性和发展的形态的影响。 C . 当代“匠”的内涵相对于《说文》里“木工也”的解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D . 匠人的世界可能很小,但具有工匠精神的他们却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经》中,“切”“磋”“琢”“磨”四字,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B . 许多到城里打工的农民缺乏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是当代“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之一。 C . 东方的“工匠精神”追求完美,强调反复揣摩,这与当代企业追求效率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D . 企业厚植工匠精神,才能活力涌流,才有金字招牌,才能使产品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的检验。
    3.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巧手发明费精神,泽惠民生到如今。妙艺绝技称寰宇,端赖斯人有慧心。(《咏鲁班》) B .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C . 信意闲弹秋思时,调清声直韵疏迟。近来渐喜无人听,琴格高低心自知。(唐白居易《弹秋思》) D .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唐郭震《古剑篇》)
    4. (4) 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 (5)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工匠精神”,但论述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请简要概括。
  • 2. (2024高一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截击

    孙犁

    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我们从小屋里走出来,看了看吴召儿姑家的庄园,这个庄园,在高山的背后,只在太阳刚升上来,这里才能见到光亮,很快就又阴暗下来。东北角上一洼小小的泉水,冒着水花,没有声响;一条小小的溪流绕着山根流,也没有声响,水大部分渗透到沙土里去了。这里种着像炕那样大的一块玉蜀黍,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豆,周围是扁豆,十几棵倭瓜蔓,就奔着高山爬上去了!在这样高的黑石山上,找块能种庄稼的泥土是这样难,种地的人就小心整齐地用石块把地包镶起来,恐怕雨水把泥土冲下去。奇怪!在这样少见阳光、阴湿寒冷的地方,庄稼长得那样青翠,那样坚实。玉蜀黍很高,扁豆角又厚又大,绿得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

    吴召儿出去了,不久,她抱回一捆湿木棍:

    “我一个人送一把拐杖,黑夜里,它就是我们的眼睛!”

    她用一把锋利明亮的小刀,给我们修着棍子。这是一种山桃木,皮是紫红色,好像上了油漆;这木头硬得像铁一样,打在石头上,发出铜的声音。

    这半天,我们过得很有趣,差不多忘记了反“扫荡”。

    当我们正要做下午饭,一个披着破旧黑山羊长毛皮袄、手里提着一根粗铁棍的老汉进来了;吴召儿赶着他叫声姑父,老汉说:

    “昨天,我就看见你们上山来了。”

    “你在哪儿看见我们上来呀?”吴召儿笑着问。

    “在羊圈里,我喊你来着,你没听见!”老汉望着内侄女笑,“我来给你们报信,山下有了鬼子,听说要搜山哩!”

    吴召儿说:“这么高的山,鬼子敢上来吗?我们还有手榴弹哩!”

    老汉说:“这几年,这个地方目标大了,鬼子真要上来了,我们就不好走动。”

    这样,每天黎明,吴召儿就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

    山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长年承受天上的雨水,被冲洗得光亮又滑润。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从山顶可以看见山西的大川,河北的平原,十几里、几十里的大小村镇全可以看清楚。这一夜下起大雨来,雨下得那样暴,在这样高的山上,我们觉得不是在下雨,倒像是沉落在波浪滔天的海洋里,风狂吹着,那块大平石也像要被风吹走。

    吴召儿紧拉着我爬到大石的下面,不知道是人还是野兽在那里铺好了一层软软的白草。我们紧挤着躺在下面,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

    吴召儿说:“这是暴雨,一会儿就晴的,你害怕吗?”

    “要是我一个人我就怕了,”我说,“你害怕吧?”

    “我一点儿也不害怕,我常在山上遇见这样的暴雨,今天更不会害怕。”吴召儿说。

    “为什么?”

    “领来你们这一群人,身上负着很大的责任呀,我也顾不得怕了。”

    她的话,像她那天在识字班里念书一样认真,她的话同雷雨闪电一同响着,响在天空,落在地下,永远记在我的心里。

    一清早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说:

    “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们!”

    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他们从吴召儿姑父的羊圈那里翻下,转到大黑山来。我看见老汉仓惶地用大鞭把一群山羊打得四散奔跑,一个人登着乱石往山坡上逃。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

    “你去集合人,叫姑父带你们转移,我去截兔崽子们一下。”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

    我喊:“红棉袄不行啊!”

    “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

    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

    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

    (节选自《吴召儿》)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描写吴召儿姑家的庄园,交代人物活动环境,同时暗写人们奋起抗日的原因。 B . 姑父前来报信,既反映出山地人民备战状态,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作铺垫。 C . 雨夜放哨交谈,显示吴召儿在恶劣的环境下已经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抗日领导者。 D . 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大河,写出形势紧迫,也衬托出吴召儿截击敌人的勇敢。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中吴召儿做拐杖、姑父报信、雨夜放哨等情节,看似与“截击”无关,实则环环相扣,息息相关。 B . 小说善用侧面烘托手法,虽然没有正面描述日军行进的情况,却让读者时时感受到战争的紧张气氛。 C . 小说从语言、动作等方面描述吴召儿的姑父,塑造出一个支持革命的勇敢机智的群众形象。 D . 小说从“我”的视角展开叙事,讲述“我”在反“扫荡”时与吴召儿的交往故事,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3. (3) 小说结尾部分出现的“红棉袄”对展现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有人评价孙犁的革命战争小说中常有一种“诗意”和“纯美”,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4高一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 , 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 , 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 , 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①坎壈:kǎnlǎn,困顿,坎坷。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人A疾之B如仇敌C恶之D如鸱枭E如此F以学G自损H不如I无学也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合乎,和成语“中规中矩”的“中”词义相同。 B . 而,此处表转折,与上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而”用法相同。 C . 专利,古今异义词,此处意为“(精神)专一而敏锐”。 D . 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此处即取该解释。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劝学》中,作者认为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而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止。 B . 《勉学》中讲到幼年是人的最佳学习时机,必须及早把握,一旦错过的话,到了晚年即便加紧努力也难以有所成就。 C . 《勉学》中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语言生动,说理透彻,勉励子女刻苦读书。 D . 《劝学》和《勉学》都谈论学习之道,前者论述了学习要“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后者也强调了端正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②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5. (5) 材料二对求学者提出了哪些告诫?请简要说明。
  • 4. (2024高一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①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 B . 从“独在”二字来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 C . “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 D . “莫学衰翁样”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通过与“少年豪放”形成对比,意在突出自己的老态。
    2. (2)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 5. (2024高一上·浙江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顾南朝宋武帝刘裕出身低微,描写他曾居住的蓬门陋巷的句子是“”。
    2. (2) 《劝学》中提到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出来,却比蓝草的颜色更深,这一比喻论证所表达的意思与韩愈的《师说》中“。”两句内涵相近。
    3. (3) 古代文人们常常写到“梦”,以表达情感、寄托理想,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4高一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某方言视频火爆全网,引来各地网友争相模仿,从四川火锅到广东早茶,从陕西肉夹馍到新疆大盘鸡,层出不穷。他们纷纷以喊麦的方式比拼家乡特色,为自己的家乡方言代言。

    方言既是一种语言现象, A 。它是来自故乡的慰藉,是地域文化形成的底色,是民众归属感和认同感的体现。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语言价值,是传统文化发扬和传承的重要载体。

    这些年,方言文化借助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新载体,在网络上引发了“居人思客客思家”的乡愁情思,吸引网友自发加入家乡话题讨论,变成“家乡推广大使”。如何鼓励方言文艺创作来实现方言文化保护,切实地将乡土文旅产品融入这类方言创作,以及促进文化软实力转变为硬实力等等, B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境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A.        B.

    2. (2) 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引号用法相同的是
      A . 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茹志鹃《百合花》) B . “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C . 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叶雨婷《“探界者”钟扬》) D . 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林为民《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 7. (2024高一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当95后、00后和年轻群体消费者成为主力军,②他们的消费需求与习惯正在重塑着消费市场。③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既不延续上一代的节俭传统,④不会单纯为了省钱而委屈自己,⑤也不会为了追求所谓的潮流,⑥而让自己获得囊中羞涩的窘境。⑦《2023青年消费调研》显示,⑧49.3%的受访青年在部分品类上消费变多的主要原因是这件商品或服务能够为自己提供情绪价值,⑨41.6%的受访青年表示支出更多的理由是因为自己在今年有了新的爱好。

    相比于上一代人更加强调的“勤俭持家”和“细水长流”,年轻一代“取悦自我”的价值观在消费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一些悦己的消费品交易额出现大幅上涨,如零食、香水香氛、鲜花、宠物、盲盒和自我成长课程等。只要通过消费能够让自我身心愉悦,那么当代的年轻人并不介意花费时间耐心等待,更不介意拿出真金白银疯狂抢购。

    1. (1) 近年来,人们把能满足情绪和情感需要的消费行为,通俗地归为“情绪消费”。下列最适合作为“情绪消费”商品广告的一项是( )
      A . 去屑实力派,当然海飞丝。 B . 软萌毛绒,装点可爱。 C . 虹临冰箱,领“鲜”一步。 D .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2. (2) 文中带序号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3. (3) 概括本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50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4高一上·浙江期中) 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国游泳队的潘展乐以46秒40的成绩破世界纪录夺冠,澳大利亚知名游泳教练霍克却质疑称,这在人类能力范围内不可能做到。

    对此,潘展乐淡定表示:“他还是把自己框住了。框是人设的,鼓励和贬低我的话都能化作动力。好的框我会跳进去,不好的框我会打破它!”

    以上潘展乐对于“框”的阐述,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