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5-01-07 浏览次数:1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4高一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思想的建立

    孔子身处的时代,礼崩乐坏,西周的封建制度随着西周本土的沦陷,只剩下一个空名。在大崩溃的时候,孔子致力于重建超越时空限制的普世价值观念,将依据理性道德建立的系统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也作为世界可以遵行的、他所盼望的行为准则。

    孔子教诲门下,并不像后世所谓的学校,而是与来自各方的同人和朋友们随机讨论问题,建立和发展一套思想体系。从一开始,孔子注意的就不是个人“独善其身”的道德,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这相处之道又建立在道德之上。

    “道”在孔子心目中是永恒而且普世的原则,即使是至高无上的神明“天”,也不过是“道”的显现,“天”和“道”是一体两面。神的力量和永恒、普世的原则,虽然抽象,但“道”不只存在于人与人的相处之中,它还存在于万事之中。因此,儒家思想落实在人间事务上,是主导人间关系的大原则、确立人和人之间相处的尺寸与尺度。孔子将中国后世几千年的思想脉络一锤定音,这是一门人间与社会的学问,而非今天学术界的认知学问。这个特点我们必须记得,它乃是中国和西方制度方向上最大的差异。

    儒家思想中的“安人”与“安百姓”

    孔子认为门下的弟子分别属于四个门类:德行、政事、语言、文学。这四科各有出色的代表人物。德行是修身,政事是为人服务,语言是处理社会事务和传达信息,文学是书写能力,与语言同为传达信息之用。

    四门学科之中,有三门相当实用,都是为了处理世间事务、服务公职、安顿人民而努力。儒家思想中的“安百姓”和“安人”是两种志业。“人”是自己四周的人,“百姓”是天下所有的人,因此,儒家所关怀的对象不仅是国家的公民及其福祉,也有人类全体的福祉,这是普世和永恒的价值观念。在他们心目中,有志者必须“修己”,即整顿自己,才可以进而“安百姓”。从这个角度看,自己和群体是不能切割的连续体,所以,“忠恕”和“仁”可以并且必须一以贯之。

    孟子将孔子的比较实用的儒家思想扩大为相当抽象的哲学。孟子思想的根本,是将人性和天道结合为相呼应的两种永恒的关怀,所以人心必须是善,天心是垂爱人间,也必须是善。天道与人性,个人与天下,都是连续而不能分割的关怀。

    孔子、孟子或是孔门其他人,不是单单为了思想而思想,更是为了给人间带来一个理想的世界。孔门弟子忙忙碌碌地奔走各处游说,希望国君能够采纳他们的建议,利用国家的力量,一步一步地将世界带向更高的境界,创造更自在的安乐。人必须自己努力,砥砺修养,坚持以此为基础,才能安人、安百姓。先安顿自己的亲人,使其能彼此和睦相处,然后才可以安顿族群,才能治理好国家,最后的目标,则是天下太平。

    孟子的时代是战国时期。孔门主旨:不论是独善其身,还是兼善天下,都着重“善”。四科之中,最主要的“德行”和“政事”,无非是为了个人或群体能够趋于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也可能会因为欲望而丧失本性所具有的善。在他所处的时代,杨、墨理论遍行天下,孟子必须努力坚持儒家本色,主张持守本性的善,排除可能的恶。

    于是,儒家开始有了二元的分野。

    荀子时代已是战国晚期。他在善、恶二元的对立中,特别注意到“善是天生的,还是人为的修养”这个问题,他主张“性善是伪”。其实,他所谓的“伪”并不是假装,而是意指“人为的努力”。人性可为善,但是如果不加注意,受到种种诱惑就可能会沦落为恶。人必须努力让自己培养出向善的方向,才能做到善。

    在政事方面,治理国家乃是走向太平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荀子的不少陈述都在讨论一个好的国家应该有什么样的境界以及如何走向这一境界。孟、荀二家都从善恶二分的二元下手,可是二人也都指陈,这二元可以彼此转换,在二极之间演变。

    荀子门下,衍生了所谓“法家”的理论家。一个是韩非,他结合了许多从政人员的实际经验,将之综合为管理学和政治学的理论;另外一个学生李斯成为秦始皇的助手,为秦朝规划制度。儒家四科的“政事”一科,终于发展出一个政治学理论及实践,使得儒家在此后的几千年中,在皇帝制度的旁边,发展成为文官体系主要的理论基础。

    儒家真正的对手乃是道家,老子和庄子两家都在末世楚国的疆域内发展。楚国地处淮汉地区,这里多丘陵、湖泊、溪流、森林,呈现出与北方黄土平原完全不同的景观。楚文化的南方传说系统,也呈现出与北方系统不同的风貌。南方诸神都在山间水涯活动,俊美的男神、绰约的女神和许多灵活的小精灵,是传说世界的角色。北方生活艰难,人人必须约束、节制,必须尊重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界限;南方容易维持生计,也因此有抒发自我的空间。南方人活泼而自由,个人有更多的自我,也获得更多的尊重,人兼容于自然之中,而不是与自然对抗。于是,在这个环境下发展出来的思想,着重点都在于尊重个性,甚至离弃集体,不愿有强大的集体妨碍个人自由,他们也主张“自然”之道不能绝对。

    老子、庄子议论的出发点和北方自然环境中产生的观念很不一样,对于“真实”的本体,老子以为“有”出于“无”,一切都在流动中;庄子则以为衡量和判断的角度和尺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会不同。老子的“虚无论”和庄子的“相对论”,都在绝对真理之外提出另一些选择,也否定了思想的武断。

    (节选自许倬云《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面对“礼崩乐坏”的现实,孔子基于理性道德,建立了比较实用的儒家思想体系,为处理人际关系提供了行为准则。 B . 儒家的四门学科都有明确具体的功能,其中“德行”和“政事”最重要,因为二者分别能够让个人或群体趋于完善。 C . 在人本性善恶的问题上,孟子和荀子有根本的分歧,孟子坚持认为“善”是天性,荀子则认为“性善”是培养的结果。 D . 作者认为,自然环境是影响思想的重要因素。北方生活艰难,人们重视对抗自然;南方人容易维持生计,更崇尚自由。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儒家思想不是认知的学问,缺乏抽象的哲学思考,学术研究价值有限,但它却影响了中国后世几千年的思想脉络和政治制度方向。 B . 在儒家思想中,“修己”是实现社会和政治目标的前提,只有先整顿好自己,才有可能安顿好亲族,进而实现“安天下”的目标。 C . 孟子在杨、墨理论遍行天下的时代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认为人性与天道在“善”方面是共通的,二者相互呼应,不可分割。 D . 韩非和李斯理论和实践,从儒家学说衍生和发展而来,荀子关于国家治理目标和方法的思考对法家主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3) 下列选项,最不能体现儒家思想注重实用特点的一项是( )
      A . 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B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C .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D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 (4) 请结合文章内容,给第二、三两节各拟一个小标题。
    5. (5) 材料中提到,“孔子、孟子或是孔门其他人,不是单单为了思想而思想,更是为了给人间带来一个理想的世界。”请结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和《齐桓晋文之事》,阐释孔子、孟子心目中理想社会的核心特点。
  • 2. (2024高一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第三幕)节选

    曹禺

    鸣凤 (忽然热烈地)为什么非要想着将来呢?为什么非要想着将来您娶不娶,我嫁不嫁这些事呢?(委婉地安慰)三少爷,能像现在这样呆一天,就这样待一天多好呢?

    觉慧 不,鸣凤,这样待下去,太闷了,我不愿意瞒着。我要叫出来,我要喊,我要告诉人。

    鸣凤 不,三少爷,千万别!那您就把我毁了,把我这场梦给毁了。

    觉慧 这不是梦。

    鸣凤 这是梦啊,三少爷!您喊不得呀!三少爷,我求您!求求您!您别喊,您一喊,梦醒了,人走了,就剩下鸣凤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您再叫我怎么过呀!

    觉慧 (真挚地)鸣凤,我不会走,陪着你,我会永远陪着你的。

    鸣凤 (凄笑)三少爷,这不是梦话吗?(忽又天真地)可是三少爷,我真爱听哪!(凝望觉慧)您想,我肯醒么?我肯叫您喊醒么?(欣悦地)我真愿意月亮老这样好,风老这样吹,我就听,听,听您这样说下去。

    觉慧 鸣凤,我明白你,在黑屋子里住久了的,会忘记了天地有多大,多亮,多自由!

    鸣凤 我怎么不想?怎么不想?我难道尝不出苦是苦,甜是甜,我怎么不想一个自由的地方?

    觉慧 那你就该闯一下啊!

    鸣凤 (苦笑)您要我这么去闯呀!(惋惜地)要是您不是您,我不是我,我们就是一块儿长大的朋友,兄妹,多好啊!

    觉慧 那也许不相识呢,不认识呢。

    鸣凤 就是说呀,常在一起,反倒会不认识了。都是主人就不稀奇了,都是奴婢就不稀奇了,就因为您是您,我是我,我们……

    觉慧 (耐不住)鸣凤,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你为什么还是“您”哪“您”地称呼我呢?你不觉得……

    鸣凤 (温婉地)我说惯了,您就让我这样称呼吧,(不自觉地流露)我就是一个人在屋里,低低地叫您,喊您,跟您说话的时候,也还是这样叫呢。

    觉慧 (惊讶)你一个人在屋里说话?

    鸣凤 (寂寞愁苦地)没有人跟我谈您啊!

    觉慧 (感动地)你,你说些什么呢?

    鸣凤 (又笑着)见着了,又说不出来了。(天真里透着凄凉之感)我真是有好些好些话,我一个人在屋里,真是说不完的话呀!说着说着,就觉得您对我笑了,说着说着,我又对您哭了,(眼泪流下来)我就说,说,一个人说到半夜……

    觉慧 (哀怜地)鸣凤,你就这样地爱!

    鸣凤 嗯。(凝视着月光,眼里闪着晶莹的泪)

    觉慧 (矜怜地)这样太苦啊,你!

    鸣凤 不。

    觉慧 都是我,你才这样苦,是我害了你!不,鸣凤,我还是要告诉人,我要去跟母亲说。这样隐隐瞒瞒的,就等于是欺负你。我要跟太太说,我要,要娶你的。

    鸣凤 不,不,您千万别去说呀,您不要觉得您害了我,您叫我苦,您欺负我,一样都不是。我是这样的脾气,只要是真好的,真正好的,不能再好的,我都甘心!不管将来悲惨不悲惨,苦痛不苦痛,我都不在乎。我在公馆这几年,慢慢我也学得能忍啦。

    觉慧 一个人不该这样认命的。

    鸣凤 我不是认命呀!譬如说太太要我嫁人,那我就要挣了。但我知道我们的身份离得多远,我情愿老远老远地守着您,望着您,一生一世不再多想。您别难过,您放心吧,我愿意就愿意定了,不,就不定了。就这样好不好?求您答应了吧,您不要告诉人,您谁也不要告诉。

    觉慧 (沉思)也许,也许我想的太早了,不过早晚我要对太太讲,我要……

    鸣凤 (没奈何地)您为什么老想着那做不到的事情呢?现在不已经很快活么,为什么为老想将来,先把眼前这一点快乐就毁了呢?您不是说今天晚上要教我一段讲月亮的词么?(拉着觉慧)走吧,您给我讲吧,我们进去找书来讲吧,好不好?

    觉慧 (也快活起来)好,好。

    鸣凤 (谛听甬道外有足步声,笑着)走,走,快进屋去,有人来了。

    鸣凤和觉慧进了甬道右面的门。周氏、克明和王氏由甬道缓缓踱进。

    周氏 (沉吟)三弟,你说怎么办呢?

    高克明 (不愉快)我没有什么意见,不过这是父亲的意思,他说……

    周氏 (急辩)三弟,我不是不送,不过……

    高克明 (烦躁)不要多听外面的闲言闲语,冯老太爷既然说明白了要她侍候太老太太,而且要叫她读书念佛,每天做些上等人的事,吃得好,穿得好,这,这……

    周氏 (强笑)就是有人讲,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啊?

    高克明 所以就要多陪几年了,哪怕,哪怕……

    周氏 (缓缓地)到了老,也不许她嫁?

    高克明 那也没有什么呀,反正一进了冯家的门,就升了一级,从这以后,就叫“凤姑娘”了……

    王氏 (一直冷眼望着,忍不住插嘴)就是说呀,谁的姑娘啊?是太老太太的姑娘啊?还是冯老太爷的姑娘啊?

    高克明 (含含糊糊)这就不管她啦。譬若当姨太太呢?这总比半姨太太又高一层了。

    王氏 (尖锐地)三哥。这话不是这么说,当姨太太也是姨太太,也有个名分哪。(对周氏)这样我倒没听说过。这叫什么呢?这样,明着是“凤姑娘”为着尽孝,暗着是……(用劲地扇着)

    高克明 大嫂,送在你,不送也在你,就有这三四天的期限。反正,四弟妹,你我方才都是老太爷叫去的,也听见老太爷亲口答应冯老伯的。

    高克明由道下。

    周氏 四弟妹,你说怎么办好呢?

    王氏 (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我,我不说,我妇人之见!

    周氏 按说呢,自己真想弄一个人侍候侍候,肯说出来倒也叫人放心。

    王氏 可是他跟他的太太举案齐眉呀,他祖上世世代代都是道学君子。君子不二色呀,你没听见他方才说……

    周氏 (在石凳上坐下)怪不得冯老太太一提起他,就像敬神仙似的样子。

    王氏 (扇子一挥)是啊,所以说这老东西本事大呀。(尖刻地)世上丈夫是个什么猴儿相,太太哪有不知道底细的。可是这位冯老太太就从早到晚,整年的都是天上文曲星降凡的样儿,仿佛刚出了佛堂就进了孔庙,你想……

    周氏 我找鸣凤去,也只好把她送去。

    王氏 (有些气愤)听二哥,送给冯家?

    周氏 嗯。(老老实实地)不过我要对她说明白,冯老太爷是要她当姨太太的。

    王氏随周氏由走廊小门下。

    觉慧由卧室门轻步走出,后随鸣凤。

    天空湛清如水,月亮静静地仿佛悬在古柳的巅上。风吹着竹叶与柔软的柳条摇摇不定。时而有一片乌云,迟缓地踱过,遮住了明月。

    (有删改)

    【注】话剧《家》是曹禺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故事发生在五四运动前后,主要讲述了封建大家庭高公馆中年轻一代的痛苦磨难和成长——大少爷觉新和大少奶瑞珏的不幸遭遇,奴婢鸣凤的死亡和三少爷觉慧的出走等,形象描绘了一幅大家族生活的典型画面,真实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族衰落、溃败的历史过程。本文节选自《家》第三幕,剧中人物:觉慧——大房三子,三少爷;鸣凤——大房的侍婢;高克明——高老太爷的三子;周氏——高老太爷的大儿媳;王氏—高老太爷的四儿媳。

    1. (1) 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觉慧对鸣凤说:“这不是梦。”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觉慧对两人的爱情充满希望,这是觉慧对现实和理想做出的客观冷静的思考。 B . 鸣凤阻止觉慧向太太说明要娶她,是因为她知道两人身份悬殊无法结合,而且太太也不会同意。 C . 从王氏与周氏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冯老爷名义上是要鸣凤去侍候他母亲,实际上则是想让鸣凤成为他的小妾。 D . 觉慧的出场,显示了他充满青春的活力和自由奔放的激情;而鸣凤的出场,则显示了她温柔、娴静的特点。
    2. (2) 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剧本先写鸣凤和觉慧的出场,表现了其纯真而凄美的爱情;后写周氏、克明和王氏的出场,交代了爱情悲剧的原因,剧情设计紧凑。 B . 剧本中有关人物神情的补充描写十分精当,如“天真里透着凄凉之感”,准确地表现了鸣凤深爱觉慧却又觉得无法与他结成眷属的复杂情绪。 C . 作者将觉慧与鸣凤的对话置于月夜之下,既为他们的倾诉提供适合的环境,也为他们的爱情故事营造了凄清氛围,增添了唯美色彩。 D . 剧本中人物台词极具个性化,如高克明的话语透出他急于完成“差事”的心理,而王氏的话语处处表现出她心有城府、善于逢迎的特点。
    3. (3) 本文围绕鸣凤写了哪些主要冲突?请简要梳理。
    4. (4) 舞台说明是戏剧语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课文《雷雨》(节选)中的舞台说明“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通过预示雷雨的到来,暗示矛盾冲突,使读者预感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本剧本中画横线处的舞台说明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3. (2024高一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材料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遂以为古之师弟子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兔园蒙师,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浮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待左右 , 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

    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过情推奖,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选自黄宗羲《续师说》有删改)

    【注】①欧曾:文学家欧阳修和曾巩。②朱陆:宋代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世无孔子A不当B在弟子之列C盖不特耻D为弟子E相率F而耻不为师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之,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与《烛之武退秦师》“是寡人之过也”的“之”含义相同。 B . 致,导致,与《劝学》“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的“致”含义不同。 C . 左右,身边,与《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的“左右”含义相同。 D . 北面,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向北方朝拜。文中指弟子行敬师之礼。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愈认为童子之师只是教习句读,不算是真正的老师;黄宗羲却认为他们比并无水平却自称老师的人更有真才实学。 B . 《师说》运用了三组事实论据对比,鲜明地批判了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C . 《续师说》列举随便谩骂欧阳修、曾巩,肆意诋毁朱熹、陆九渊的事例,批判轻浮浅陋、以肆无忌惮为高明的学风。 D . 黄宗羲“反昌黎之意”写作《续师说》,反对韩愈提倡的“师道”,而且劝勉世人不要轻浮浅薄,也不要好为人师。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

    5. (5) 议论要有针对性,请简要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针对怎样社会现象提出了怎样的择师标准。
  • 4. (2024高一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词,完成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和陶《归园田居》(其四)

    苏轼

    老人八十余,不识城市娱。造物偶遗漏,同侪尽丘墟。

    平生不渡江,水北有幽居。手插荔支子,合抱三百株。

    莫言陈家紫 , 甘冷恐不如。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

    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有酒持饮我,不问钱有无。

    【注】①陈家紫:荔枝名品之一。

    1. (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陶诗“误落尘网”含有无奈、追悔之情,与结尾“复得返自然”的欣喜相照应。 B . 陶诗“羁鸟”“池鱼”自喻,诗人用此句来表达不堪束缚、渴望自由的志趣。 C . 苏诗中老人年已八十,远离城市喧闹,幽居在水北,与同辈们一起在山丘玩乐。 D . 苏诗写老人还请“我”喝酒,也不问“我”有没有钱,表现老人性情的洒脱旷达。
    2. (2) 同写田园山野之乐,陶诗呈现物事之美,苏诗偏重人情之美请结合诗歌分析。
  • 5. (2024高一上·浙江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荀子《劝学》开篇连用比喻强调学习的重大意义,并顺势推论出“”的观点,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的重要性。
    2. (2) 孔子与弟子交谈时循循善诱,《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因志趣与另外三人不同而有顾虑,孔子用“”引导他积极表达。
    3. (3) 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 6. (2024高一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变迁常是发生在旧有社会结构不能应付新环境的时候。新的环境发生了,①人们最初遭遇到的旧方法不能获得有效的结果,②生活上发生了困难。③人们不会在发觉旧方法不适用之前就把它放弃的。④旧的生活方法有习惯的情性,⑤如果它已不能答复人们的需要。⑥终必会失去人们对它的信仰,⑦守住一个没有效力的工具是没有意义的,⑧会使人们蒙受损失,甚至引起人们生活上的不便。另一方面,新的方法却又不是现存的,必须有人发明,或是有人向别种文化去学习,输入,此外,还得经过试验,才能被人接受,完成社会变迁的过程。在新旧交替之际,不免有一个惶惑、无所适从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心理上充满着紧张、犹豫和不安。这里发生了“文化英雄”,他提得出办法,有能力组织新的试验,能获得别人的信任。这种人可以支配跟从他的群众,发生了一种权力。这种权力和    ①    并不相同,因为它并不是建立在剥削关系之上的;和    ②    不同,因为它并不是由社会所授权的;和    ③    更不同,因为它并不根据传统的。它是时势所造成的,无以名之,名之曰时势权力。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 (2) 根据《乡土中国》相关内容,联系上下文,下列横线处所填内容恰当的一项是( )
      A . ①长老权力   ②同意权力   ③横暴权力 B . ①横暴权力   ②同意权力   ③长老权力 C . ①长老权力   ②横暴权力   ③同意权力 D . ①横暴权力   ②长老权力   ③同意权力
  • 7. (2024高一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提及鲁迅,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____A____的双眼、倔强的板寸、浓密的胡须,还有他以笔为刃写出来的文字。鲁迅善于说真话,见到不平事也喜欢用文字直抒胸臆,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个铁齿铜牙之人。没错,在文学和文化界,①____,可在现实生活中,他本人的牙齿并不怎么好。

    因为遗传,鲁迅继承了父亲周伯宜的牙齿病,这造成他牙齿的“____B____”,而后天的变故也让鲁迅的牙齿接二连三地“蒙难”。牙不好,吃起东西来自然是不香甜的,所以鲁迅晚年瘦骨嶙峋,与牙齿不好也有很大的关系。但牙齿的问题并没有让鲁迅的精神劲头有所衰减,也没有让他以文字为投枪和匕首的斗志有丝毫减损。

    在电影《黄金时代》中,鲁迅先生躺在昏黄的光晕里,对萧红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三十岁不到,牙齿就掉光了,满口义齿。我戒酒,吃鱼肝油,以期延长我的生命,②____,而大半是为了我的敌人。我自己知道的,我并不大度。”是的,正因为鲁迅的心中装着一腔与敌人对抗的熊熊烈火,他才丝毫不把牙齿的病痛放在眼里。没有牙齿的嘴巴并没干瘪,齿是空寒的,唇却是暖的,心更是炙热的。所以,他的文字犹如岩浆,流淌之处,皆熔铸成丰碑。

    1. (1) 请在文中AB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在文中①②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 (3)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四、写作(60分)
  • 8. (2024高一上·浙江期中) 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上有人在俯视你,阶下亦有人在仰望你。你可以抬头,也可以低头,不同的选择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