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社会...

更新时间:2025-01-10 浏览次数:1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4九上·广州开学考) 1950年代,我国中学阶段的外语以俄语为主。1978年以后,英语首次成为高考科目,全民掀起学英语的热潮。此后,以英语为主、多种外语全面发展的外语教育格局日趋形成。由此可见,我国外语教育(     )
    A . 体现出很大的随意性 B . 反映了经济和外交政策变化 C . 服务于我国政治制度 D . 适应了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
  • 2. (2024九上·丰城开学考) 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B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C .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D .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3. (2024九上·永年开学考)  1958年8月,报纸上出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的报道。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农民积极性提高 B . 全国90%的农户参加了人民公社 C . 实行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D . 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 4. (2024八下·重庆市期中) 下表中的两位人物体现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人民日报》报道,焦裕禄抱病带领全县人民与严重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奋力改变兰考县贫困面貌。

    《人民日报》报道:王进喜率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

    A . 心系祖国、不怕牺牲 B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 .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D . 崇尚科学、刻苦钻研
  • 5. (2024八下·罗江期中) 1962年,中国人民狼行统一发行第三套人民币。如图所示,人民币上绘有钢铁工人、女拖拉机手、农民等劳动者形象。这一设计(     )

    A . 体现女性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 B . 体现我国已建设成为农业现代化国家 C . 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 D . 反映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
  • 6. (2024八下·罗江期中) 《六亿人民心花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这次会议成果是制定了(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 7. (2024八下·大兴期末) 以下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照片。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 . 崇尚民主 B . 艰苦奋斗 C . 严谨治学 D . 执政为民
  • 8. (2024八下·大兴期末)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过程中,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参考下表中的文献。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

    国家或地区

    主要文献

    苏联

    1918年苏俄宪法、1936年苏联宪法

    欧洲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法国等国宪法

    中国

    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A . 沿袭了中国近代宪法的精神 B . 以苏联宪法为主要依据 C . 完全参考西方国家法制思想 D . 体现了兼收并蓄的精神
  • 9. (2024八下·神木月考)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土地改革的最大区别在于(     )
    A . 范围不同 B . 任务不同 C . 合作程度不同 D . 土地所有性质不同
  • 10. (2024八下·舞钢期末) 1949-1959年期间《人民日报》商业广告刊登数量中,1950年以前私营企业广告占60%,1956年以后国营企业及公私合营企业占98%。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国家(     )
    A . 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 B . 开展“大跃进”运动 C .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 .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 11. (2024八下·防城期中) 邓小平曾说道:“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该材料总结的是( )
    A .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 . “两个凡是”的教训 D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 12. (2024八下·衡阳期末) 并非所有史料都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历史,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辨别史料真伪。根据所学知识,判断1958-1961年期间,中国出现的真实场景应是(     )
    A .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 B .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C . 良田荒,薯叶枯,青壮炼钢去,童叟田间忙 D . 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摘几片
  • 13. (2024八下·钟楼月考) 下图为画家王信创作于1954年的宣传画《走合作化道路,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该作品旨在宣扬(     )

    A . 工业化建设的突出成就 B . 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C . 农业合作化已顺利完成 D . 土地革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 14. (2024八下·宽城期末) 1954年宪法制定时,有1.5亿人参与讨论,一共提出了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全国人大将来自全国各地的意见汇总、整理并记录。这表明这部宪法(     )
    A . 是民族大团结的标志 B . 确定了社会主义制度 C . 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D . 落实了政治协商制度
  • 15. (2024八下·济南期末) 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图可用来研究(     )

    A . 国民经济的恢复 B . “大跃进”运动造成的危害 C . 人民公社化带来的后果 D .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 16. (2024八下·济南期末) 每一个时代的英雄模范都彰显着该时代的主题和时代精神。在下列人物身上,我们能看到的时代精神是(     )

    A .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B . 践行初心、爱国奉献 C . 爱国奉献、艰苦创业 D .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 17. (2024八下·济南期末) 始创于1930年的济南德馨斋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首届“中华老字号”;1956年,响应国家政策,德馨斋成为国营企业。其发生改变的主要途径是(     )
    A . 成立生产合作社 B . 没收为国营企业 C . 资本家自愿捐献 D . 实行公私合营
  • 18. (2024八下·苏州期中) 下图图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A . 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到挫折 B . 人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C . 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D . 大跃进遏制浮夸风的蔓延
  • 19. (2024八下·苏州期中) 每个时代都有在各个领域闪闪发光的杰出人物,在新中国成立后也涌现出了如下图所示的杰出人物,他们同属的主题应该是(     )

       

       焦裕禄                                                       王进喜

    A . 民族英雄 B . 思想先驱 C . 科学巨匠 D . 时代楷模
  • 20. (2024八下·苏州期中) 对下图图表分段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

    A . AB 段,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B . BC段,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 . CD 段,工业化建设稳步前进 D . DE段, 完成一五计划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4八下·防城期中) “广大青少年要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他们中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有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跃入冰河以生命换得朝鲜少年安然无恙的罗盛教……他们用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被祖国人民称为“最可爱的人”.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2021年版)

    材料二:

    几代大庆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责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1. (1) 结合所学知识,模拟材料一中划横线处的描述方式,再写出两位与杨根思、罗盛教并列的英雄人物。
    2. (2) 材料二中的铁人精神与焦裕禄精神都产生于什么时期?归纳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的共性。
    3. (3) 综合上述材料,围绕“传承红色基因,涵养精神谱系”,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22. (2024八下·防城期中)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的历史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标志着.“新中国”由观念而成为现实。但对于新生的政权来说,它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节日庆典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等核心元素构成了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重建社会结构中,群众运动再次被有效地加以运用,以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通过“翻身”意识等建立“积极的国家形象",并赢得广大民众的普通认同。拒绝“继承”旧中国一切外交“遗产”,从而“在整个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这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周良书《“新中国”观念的生成和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

    材料二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三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农业生产跌至谷底,这决定了党和政府必须把恢复国民经济作为当时的主要任务。当时,农村中人口占比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约占全国80%的土地,占比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全国20%的土地。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通过,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大陆基本完成。

    ——摘编自程文朝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溯源及当代成就》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由观念而成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并概括说明新中国塑造新国家形象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何国民经济比例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与此同时,我国在民主法治建设上取得了什么成就?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建国初期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土地改革完成的重要意义。
    4. (4) 旧中国时人民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翻了身。以上两个事件中有哪些压迫人民的阶层被消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