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2016届九年级全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更新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383 类型:中考模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 1. (2016·颍泉模拟)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③山河破碎风飘絮,(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⑥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背灼炎天光。(自居易《观刈麦》)

    ⑨请默写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2. (2016·颍泉模拟)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记忆中的田园是这样的:南瓜慢不经心地趴在墙头,在午后yōng懒的阳光下打瞌睡。妙龄的玉米每天盛装婆娑 , 急着赶赴春天的约会。牛棚里纳凉的牛羊,反chú着葱笼的光阴。一串串葡萄吊在斜搭在屋檐的支架上,如同一个个精准的称砣,计量着咸淡生活的幸福指数。燕子在湛蓝的天空自由飞翔,裁剪云朵,优雅潇洒的举动像个气质非凡的绅士……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yōng

      chú

    2. (2)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 (3) “盛装婆娑”中的“婆娑”在文中的意思是

    4. (4)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作者记忆中的田园风光。

  • 3. (2016·颍泉模拟)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

          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他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还在于它们是巧妙结合的成果。

          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文章《》,记叙了儿时要去看盛大的庙会,笑着跳着,兴奋得不得了。正要出发,父亲命令他背书,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文章最后写道:“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这句话画龙点睛,含蓄地批判了的不合理。

  • 4. (2016·颍泉模拟) 综合性学习。
          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质,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6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学校围绕“饮水与健康”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进来。
    1. (1) 校团委定于2016年3月22日下午3点在阶梯教室举办“饮水与健康”知识讲座,要求全体师生参加。请你代为拟写一则通知。

    2. (2) 一个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美国科学家测定,[A]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约为2569亳升左右。[B]为保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大约2560亳升的水。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为1200毫升。[C]。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

      ①[A]句用词重复,应删去“”一词。

      ②[B]句搭配不当,可将“”一词替换“

      ③请在[C]处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过渡自然。

    3. (3)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曾对滁州、安庆、阜阳、铜陵、蚌埠等地部分水体进行过调查。除了地表水、地下水中被检出8种抗生素外,在居民的饮用水中还检出了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唑六种抗生素,含量高的达到了10.82纳克/升,低的也有3.86纳克/升。饮用水严重污染。针对这种现象,请你围绕“饮水与健康”这一主题向有关部门提出两条具体可行的建议。

二、阅读
  • 5. (2016·颍泉模拟) 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

    从天而降的母亲

    韩浩月

          习惯了和母亲告别,每一次,我们母子二人分开,谁也不回头再看一眼,我也不是刻意狠起心肠,只是习惯了告别。

          许多年以前,一直有个问题想要问她:“你为什么要离开我们?”这个问题在我30岁之后,就再没有任何想问的念头了。

          童年时刻骨的伤痕,有一部分来自母亲。有一年需要交学费,我在一个水塘边跟她要钱,不敢看她,仿佛自己在做一件错事。她说“没有”,我呆住了,一直盯着那片池塘绿色的水纹在看,觉得世界坍塌,时间僵直,万念俱灰。

          母亲走了又回,回了又走。每次回来的时候,都说不会再走了,她在院子里看着我的眼睛说:“这一次我不会再走了。”我在心里欢呼雀跃,表情却平淡,最多说一个“好”字。当她第三次从她改嫁的那户人家想要回来的时候,被挡在了紧锁的门外,那天下了大雨,她跪在满是泥水的地上哭。

          以为她不会再离开我们,但几个月之后,她又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从此不再相信她。但也知道,她有自己的苦衷,一个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在一个不但贫穷而且不讲理的大家庭里,想要有尊严地活,是多么艰难的事。

          在我漫长的少年时代,与母亲再无联系。整整10多年的时间,音讯皆无。她是怎么过的,我不知道。中学时,有同学问到父亲、母亲,通常选择不回答,如果非要回答的话,就会用淡淡的一句:“都不在了。”那时我和母亲居住的地方,相隔30多公里,但这段路程,足以用空茫来形容,我和她之间,大雾弥漫,我不找她,她也不找我。

          可是,我总是盼望母亲会突然来看我。像小说或电影里描述的那样,穿着朴素的衣服,带着吃的,敲开教室的门,而我在同学的注视下羞惭地走出去,接过她带来的食物,再轻声地赶她走。在脑海里重复过无数次这样的场景,每逢有别的家长敲门的时候,总觉得会是她。

          直到我20岁那年,在县城里,我和一个女孩谈恋爱了。母亲仿佛专为此事而来,她笑着问我想要什么礼物,在得到我的答案之后,她给我买了一辆昂贵的变速自行车。那段时间,无论白天还是深夜,都会经常骑着那辆自行车在街道上飞奔,经常把那辆自行车擦得雪亮,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富有的人。

          23岁那年,我结婚。有人问我,愿不愿意让你妈妈过来。“让啊,当然让。”儿子结婚,母亲怎么可以不在场!

          婚礼前一晚的家宴,一大家子几十口人,在院子里、大门外的宴席上,吃得热闹非凡。母亲怎么也不肯上桌,任凭几个婶子死拉硬扯,她还是坚持等大家吃完了,在收拾的时候,躲在厨房里偷偷地吃几口。婚礼那天拜堂,司仪在喊“二拜高堂”的时候,却找不到母亲了。

          客人散去,三婶告诉我母亲在楼上哭。上楼去看她,她立刻停止了哭泣,像个没事人一样。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么多年,仿佛她从没关心过我,我也从未关心过她,这么多年的时光,我们都是怎么过来的?

          25岁那年,拖家带口漂到北京,妻子背着我给母亲打电话,说让她帮忙带几个月孩子,还承诺,只要把孙子带大,以后就一定会像对待亲妈那样,对她好,养她的老。母亲来了,我们一家人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团聚。

          这次是真的以为母亲会永远陪着我们了。但又一次的分别摆在面前。母亲在她的村庄又有了一个自己的女儿,她还要照顾她。要走的前几天,她一遍遍和孙子玩“再见”的游戏。等到孙子睡着的时候,她一句话不说,沉思着,一会儿想想,一会儿笑笑,在我看来,她又成了一个陌生的母亲。这是一位从天而降的母亲,也是一个身不由己的母亲,我已没法,也不能再要求她什么。

          最后一次见到母亲,是从乡村回县城的时候,母亲与我们同行。我开车开得有些快,母亲晕车,半路的时候停下来,母亲蹲在路边呕吐。我在司机位上通过窗户看到母亲的样子,内心翻江倒海,那个久远的问题又飘回了心头:母亲,为何我们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我下车来到母亲背后,默默地给她捶着背,无声地开始流泪。

                                                                                                                                   《中国青年报》(2015年08月04日12版)有删改

    1. (1) 本文用《从天而降的母亲》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2. (2)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主要事件。

    3. (3) 依据文章“我”对母亲的情感变化,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

      对母亲埋怨------对母亲-----对母亲思念-------对母亲

    4. (4) 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5. (5) 文章最后一段写到“我下车来到母亲背后,默默地给她捶着背,无声地开始流泪。”此时的  “我”,会想到什么?

  • 6. (2016·颍泉模拟) 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

    有一种精神叫专一

    周云龙

           ①“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韩非子》中的这一名句,现代科学也给出了解释,即大脑两半球的连接机制无法同时向左右手分别传达“画圆”和“画方”的命令。无数事实表明,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相反,只要专一,精卫可填海,愚公能移山。

          ②屠呦呦就是滴水穿石的典型。55年里,除参加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无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孩子交给母亲抚养,即便得了中毒性肝炎也还在充满乙醚气味环境下工作;从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中提取,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经历了190次失败,最终提取了关乎上百万生命的青蒿素。屠呦呦的事业轨迹,仿佛在提醒人们,无论是拉斯克奖,还是诺贝尔奖,都只是评价手段,最重要的是专一地做好专业的事。

          ③诚然,“不专则不能”,但为什么一些人跨界照样成功?秘诀无他,还是专一。专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而专一则是一种精神状态。如果说专业是身体上的不同器官,那么专一就是流动其中的血液。科学界巨星“三钱”之一钱伟长,在应用数学、弹性力学、中文信息学等领域都有重要成就,被人戏称为“万能科学家”。钱老不管做什么研究,都非常专一,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精神干事,则功业可就。从这个意义上讲,因为专一,所以专业。

          ④然而,尽管跨界不是成功阻碍,但要清楚什么是自己的正业。不务正业,不仅不会成功,反而贻害无穷。明熹宗朱由校不专心治国,痴迷木匠,技艺堪比巧匠,却误国害民。现实中亦有不少这样的人。有一所医院的骨科专家,自担任院长之后,便心有旁骛,热衷搞房地产,医院不断拓展地盘,扩大规模,而急诊、门诊的服务质量,不进反退,病人及家属怨声载道。院长关注点转移,下属也开始仿效——你不务正业,我亦不必专注于此。许多教训表明,在其位不谋其政,却将精力用于怎么升官、怎么发财、怎么享乐,终必误人误己。

          ⑤荀子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许多禀赋很好的人,不屑为“蚓”,向往威武之“蟹”,在最青春的年华,将大量的时间、心力耗费在名、权、利的执着上,事业偏轨,难有大成,殊为憾事。寄心于旁骛,或有短暂的满足,却终会在迷途中迷失。诚如屠呦呦答记者时所言:“我觉得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但愿一语能惊醒那些迷途之人。

          ⑥在浮华喧嚣的环境下,专一往往体现为一种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力。有专一精神打底,在人生和事业的路途上,即便仍然可能面临失败,但至少能拥有内心真正的平静,享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

                                                                                                                                              (选自2015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 (2)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为作者提供三个合适的论据。(    )

      A .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B . 学贵专,不以泛滥为贤。(程颐) C . 逐鹿者不顾兔。(《淮南子》) D .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 E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3. (3) 作者在第①段引用《韩非子》中的名句,有什么作用?

    4. (4) 文章第⑤段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5. (5) 结合文章内容,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专一”的认识。

  • 7. (2016·颍泉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落英缤纷     

      仿佛若有光     

      ③便还家     

      ④便扶路     

      ⑤后遂无问者     

    2.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3)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花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然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意离开?

    4. (4)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你理想的桃花源是怎样的社会?请结合中国梦,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三、写作
  • 8. (2016·颍泉模拟) 写作:

           题目:快乐伴着我成长

         【提示与要求】①可以写你的经历,也可以写你的感悟和认识。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④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