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10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册政治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29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7高二上·汕头期末) 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说明(    )
    A .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 . 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C . 哲学可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D .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 2.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从古至今,各种哲学流派繁多,有些根本观点相同,有些根本观点完全相反,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    )

    ①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科学的科学           
    ④正确的学说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3. (2021高一下·瑞安开学考) “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    )
    A .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B .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C . 物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 D . 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
  • 5.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下列有关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B .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C .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 D . 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
  • 6.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也提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
    A . 唯心主义观点 B .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 . 科学的物质观 D .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7.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南北朝时期范缜的《神灭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    )
    A . 承认了物质和精神是相互决定的 B . 肯定了存在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 C . 肯定了物质是实体,是精神产生的基础,精神是物质实体的产物 D . 承认了物质依赖于意识
  • 8. (2024高二上·唐山月考) 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 ③→④→② B . ②→③→④ C . ③→②→④ D . ②→①→③
  • 9. (2021高二下·莆田月考) 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①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②“理”是万物的主宰

    ③吾心即是宇宙                       
    ④万物起源于水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10.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的,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列宁把赫拉克利特的这一思想评价为“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这是因为赫拉克利特的思想(    )
    A . 把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 B . 把唯物主义世界观与唯物主义方法论结合在一起 C . 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因而是科学的 D . 把辩证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唯物辩证法根本观点结合在一起
  • 11.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    )
    A . 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 . 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C .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D .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 12.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曾预言引力波的存在。2016年2月,科学家宣布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这是人类第一次能够“听”到宇宙的“声音”。这体现了(    )

    ①存在进步决定思维发展

    ②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③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的“看家本领”,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养、应对复杂问题、掌握科学办法等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A . 能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提供具体方法 B .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社会变革起决定作用 C . 是我国实现理论创新,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的现实基础 D . 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指导我们党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 14. (2019高一下·武汉期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5.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段话的哲学内涵是(    )
    A .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B .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C .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D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变革的思想结晶
  • 16. (2019高二上·抚松月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

    A . 实践的观点 B . 革命的观点 C . 阶级的观点 D . 历史的观点
  • 17.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8. (2021高二下·定远期中) 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②一元论和二元论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③
  • 19.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受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

    ①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②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③物质具有可知性              
    ④物质是有生有灭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20.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放眼周围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原野等物质具体形态。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认识物质的唯一特性,其正确的回答是(    )
    A . 可知性 B . 客观实在性 C . 永恒性 D . 矛盾同一性
  • 21.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
    A .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B .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C .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文化生活 D . 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 22.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民间把农历正月初一叫做“鸡日”,这一习俗源于重明鸟的神话。相传重明鸟能吓退妖魔鬼怪,因而古代先民常在门窗上画上重明鸟。因其模样类似鸡,人们后来常常将鸡形窗花剪纸(下图)贴在门窗上,用以祈福辟邪。下列关于重明鸟神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重明鸟神话源自古代先民的精神活动 B . 重明鸟神话是对自然界“神化”了的描述 C . 神话中的重明鸟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某种原型 D . 重明鸟神话带有古代先民认识世界的主观色彩
  • 23.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是(    )
    A . 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可以离开物质 B .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C .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D .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 24.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 .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 .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 . 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D . 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 25.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有这样一个故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从哲学的角度看,欧布里德错误在于(    )
    A . 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B . 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C . 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D . 肯定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 26.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话体现了(    )
    A . 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B .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C . 自然界是客观,人无法认识 D .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27.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下列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所蕴含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
    A . 心外无物 B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 .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D . 对症下药,因地制宜
  • 28.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这主要表明(    )
    A .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 事物的运动都是遵循其固有规律的 C . 思维活动可以不遵循规律 D . 世界是一个充满规律而无矛盾的世界
  • 29. (2021高二上·杞县月考) 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A .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 .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 .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 .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 30.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判断某种联系可否称为规律,关键是看这种联系是否是物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

    ①水往低处流

    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③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④月亮绕地球转

    ⑤红灯停,绿灯行

    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A . ①②③ B . ④⑤⑥ C . ③⑥ D . ①②③④⑤
  • 31.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是(    )
    A .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 .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 .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 . 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 32.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北京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为了增加降水量,有关部门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多次在北部山区成功实施了人工降雨。这一事实说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    )
    A . 创造规律,改造自然 B . 创造和利用客观规律 C . 创造条件,利用规律 D . 认识和改造客观规律
  • 33.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下图是2022年冬奥会会徽:人形图案是一个冬天的“冬”字,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标识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中可知(    )

    ①艺术创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想象

    ②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

    ③人的主观能动性可突破事实的束缚

    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34.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人们能制造出“神舟”飞船、盖好鸟巢、研制出新的技术装备,成功的原因就在于(    )
    A . 听天由命 B . 知命畏天 C . 从天而颂之 D . 制天命而用之
  • 35. (2017高二上·黄陵期末) 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此事,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树叶,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
    A . 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 .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C . 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 . 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36.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沃森是IBM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作为电脑医生,沃森每秒可以处理500GB的数据、诊断准确率高且不用休息。但行医远远不是处理数据这么简单,病人和家属的情绪抚慰、实践中细微差别的把握,无论那一点都离不开人类的医生,这说明(   )

    ①人工智能是人脑的延伸,某些功能上是可以替代人类的

    ②人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人工智能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

    ③人工智能虽然也有意识,但却不如人类的情感丰富细腻

    ④意识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人工智能始终不具有独立意识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37.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时间观念。这表明(    )

    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    
    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③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8. (2017高三上·牡丹江期末) 颜色是物品的一种属性,却被赋予了各种文化含义,会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反应。红色很受国人欢迎,代表着吉祥和好运。也有很多人喜欢蓝色,认为这是一个平静又引人幻想的词语,让人联想到天空、大海、爱情、忧伤、无限。人们对颜色的“情感反应”(    )

    ①意味着颜色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具有客观性

    ②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是客观事物对于主体的积极意义,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包含着人对自身和外部世界关系的理解,具有差异性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39.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通常情况下这句话没有错: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其营养价值越高,味道越好;长期放置,其色香味形等会变差。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情况说明(    )
    A . 真理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 .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C . 运动是绝对的 D . 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40. (2019高一下·宁波期末) 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   )

    ①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

    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③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41. (2019高二上·北京月考) 法国的奥维小镇风景优美,许多画家曾在此创作。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画作与实景既“似”又“不似”,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①画作不仅是对物象的描摹和再现,更是思想的表达

    ②画作是画家通过头脑对实景加工改造的结果

    ③画家的意识活动能够反映客观存在的景象

    ④画家的意识活动能将美丽的幻想变为现实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42.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下列判断中,能够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的是(    )
    A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C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 .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 43.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漫画启示我们,意识具有(    )

    A . 计划性 B . 目的性 C . 自觉选择性 D . 主动创造性
  • 44.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念正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治国理政总体方针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    )
    A .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B . 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 . 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 . 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 45. (2023高二上·清镇市开学考)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的特点包括(    )

    ①客观物质性     
    ②主观能动性        
    ③社会历史性       
    ④科学实验性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46.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
    A . 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B . 实践有联系主观和客观的特性 C .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 . 实践有社会历史性
  • 47. (2017高二上·海淀期末) “科学的解释不可能达到完善的程度,它们常常是暂时的。”这是因为(    )

    ①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②正确的认识是不存在的

    ③认识必须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     
    ④人类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48. (2017高二上·海南期末) 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

    A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 .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 . 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49.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下列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

    A . 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 B . 人的主观认识影响客观环境 C . 经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就是真理 D . 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
  • 50.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30年来,解放思想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果以此为主题筹办“我国改革开放35年成就展”你认为最切合主题的展览副标题是(    )
    A . 主观决定客观,实践产生理论 B . 量变决定质变,变化推动发展 C . 思想引领实践,改革促进发展 D . 系统决定要素,部分影响整体
二、非选择题
  • 51.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北京市属于资源型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

    材料一: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大力促进水资源节约,经北京市政府批准,自2014年5月1日起,上调北京市居民、非居民和特殊行业水价。其中,包括洗车业、纯净水业和洗浴业等在内的特殊行业用水价格大幅上调至每立方米160元。

    材料二:业内专家认为,“除了供水成本普遍上涨,水资源费也有上调理由,对北京越来越稀缺的水资源,有必要投入更多力量进行保护和涵养,同时遏制低效用水甚至滥用水的现象。”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北京市上调水资源费的理由。

  • 52.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21世纪是海洋世纪。走向海洋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

    黑格尔在其名著《历史哲学》中说:“尽管中国靠海,尽管中国古代有着发达的远航,但是中国没有分享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海洋没有影响他们的文化。”有人据此认为:中国没有海洋文化传统。

    许多学者认为,每个临海的国家都有自己的海洋文化,从古老的河姆渡到……特别是到了元、明初时期,中国海洋文化的突出成就是郑和下西洋完成了对海洋的政治开拓,造就了盛极一时的东方海洋文化。但是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统治者的愚昧决定,导致了中国领先世界的海洋文化的衰落……

    从古到今,中华海洋文明早就融入我们民族的血脉中。

    运用真理的知识,对材料中有关“中国是否具有海洋文化传统”的争论进行简要评析。

  • 53.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只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道理。

  • 54.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