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专题30 群落的结构 群...

更新时间:2018-01-24 浏览次数:311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7高二上·成都期末) 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的丰富度相同 B .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 .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群落营养结构复杂 D .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 2. (2016高二上·石家庄期中) 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 . 水稻和青蛙是竞争关系 C . 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 . 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 3. (2016高二上·太原期中) 某捕食者与其猎物种群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以捕食者数量为X轴、猎物数量为Y轴作图,则图形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4. (2017高二上·长春期中) 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B . 甲的演替速度比乙的慢、历时长 C . 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 D . 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 5. (2016高二上·太原期中) 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垂直分层现象 B . 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 .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 . 影响森林植物垂直分层的原因主要是光照
  • 6. (2016高二上·太原期中)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如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 . 曲线甲、乙、丙对应的物种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没有垂直分层现象 C . 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 . 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的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 7. (2016高二上·河北期中) 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 . 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C .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 D . 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 8. (2016高二上·迁西期中) 在统计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 B . 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 C . 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 . 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 9. (2017高三下·成都模拟) 我国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土地沙漠化严重,生长的灌木大多根系发达,叶片蒸腾速率较低,为了研究该地域的群落演替过程.2016年5月科研人员在某村庄选择了4块不同年代弃耕的盐碱地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弃耕年代

     一年生草木

     多年生草木

     灌木

     物种数量

     公元1950年

     0株

     10株

     380株

     8

     公元1970年

     0株

     46株

     290株

     12

     公元1990年

     400株

     1800株

     30株

     15

     公元2010年

     600株

     1900株

     32株

    18

    A . 该盐碱地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被草木取代 B . 调查结果表明弃耕时间越长的盐碱地物种丰富度越高 C . 该群落演替过程中影响植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D . 演替过程中灌木间的种内斗争逐渐加剧导致物种数量减少
  • 10. (2017高二下·河北期中) 如果进行菜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土壤小动物的采集与调查 B . 可能用到解剖针、放大镜或实体显微镜等实验用具 C . 可依据土壤小动物趋光、趋热等特性来设计诱虫器 D . 可用记名计算法来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 11. (2016高二上·淄川开学考)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 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

    样地

    类群数

    个体数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人工广场绿地

    14

    8

    3

    182

    74

    22

    某植物园

    13

    7

    4

    190

    92

    18

    农用地

    11

    8

    4

    92

    113

    21

    注:第一层为距地表0~5cm;第二层为距地表5~10cm;第三层为距地表10~15cm.

    A .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 B . 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C . 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 D . 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
  • 12. (2016高二上·襄阳开学考) 对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①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高山植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受温度制约

    ③动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植物的分层现象

    ④群落中生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⑤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将玉米与大豆套种,充分利用分层现象

    ⑥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A . ①②③④⑤⑥ B . ②④⑤⑥ C . ①②④⑤ D . ③⑥
  • 13. (2016高二上·襄阳开学考) 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 . 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大 C . 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 . 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成分
  • 14. (2017高二上·西安期末) 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B .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不同 C . 群落水平上研究是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 D . 群落中的各种物种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15. (2016高二上·桂林期中)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B .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上,不可能发生群落的演替 C . 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D . 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 16. (2016高二上·昌平期中) 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 .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现象明显 C . 通常情况下,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 . 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 17. (2016高二上·宝应期中) 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1中最初的优势种苔藓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逐渐消失 B . 由图2可知,随着植物的种数增加,岩石体积下降 C . 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植物个体数发生了变化并趋向稳态 D . 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先降低后逐渐增高
  • 18.

    下图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B . 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 C . 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 D . 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
二、综合题
  • 19. (2016高二上·石家庄期中) 试回答下列有关群落的问题:
    1. (1) 研究生物群落要以研究为基础,在研究池塘群落时,主要研究该群落内种群数量(即群落的)、等方面的内容.
    2. (2) 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3. (3) 研究表明森林植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植物的分层与有关.而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样的,导致群落中的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 20. (2016高二上·广平期中) 如图1中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m~3800m的海拔高度内,高山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 (1) 海洋C中藻类出现明显分层现象,这属于群落的结构,主要影响因素是
    2. (2) 森林B中的植被分布(有/无)水平结构.森林B中的动物(有/无)分层现象,其影响因素是
    3. (3) 高山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各垂直带之间有明显的界限,这(属于/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4. (4) 若森林B因发生火灾而被烧毁,其后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演替,其演替过程往往从图2中的阶段开始.
  • 21. (2017高三下·成都模拟) 如图1为某条小河流从高山湖泊进入大河的示意图及A处水域浮游植物在一年内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如图2,其中食品工厂会向河流排污(含大量有机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高山、河流、村庄中的生物分别属于不同的群落,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有
    2. (2) 食品工厂向河流排污,导致鱼类因为缺少氧气而大量死亡,使水体变浑浊,但是村庄附近的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依赖于该河流的能力.
    3. (3) 根据图示推测,A处1~2月份无机盐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2月份限制浮游植物繁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4. (4) 有同学调查食品工厂附近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应采用法采集、调查;将土样带回实验室后,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开装置的电灯,导致统计结果(填“偏大”、“偏小”、“不变”).
    5. (5) 调查表明,村庄周围被踩踏过的地方,很难见到高大的植被,取代的是低矮的草,甚至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这说明人类的活动能够
  • 22. (2017·厦门模拟) 近几十年随着森林不断遭到砍伐,马鹿的栖息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为了更好的保护马鹿,科研人员进行了研究.
    1. (1) 森林采伐后,马鹿种群的生存空间受到制约,导致该空间的降低,马鹿种群数量降低.同时环境的破坏又会加快物种的灭绝,导致群落中降低,群落发生演替.
    2. (2) 科研人员冬季调査得到不同类型的环境占森林总面积的比例(记为M)和马鹿在不同环境类型中的出现频率(记为N),结果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在中没有观察到马鹿活动点.结合M和N分析,马鹿冬季最喜欢的环境是,判断依据是

  • 23. (2016高二上·黑龙江期中) 如图①﹣④分别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

    1. (1) 判断A﹣D四种生物的对应线:

      A.  B.  C.  D.

    2. (2) 造成②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
    3. (3) 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
    4. (4) 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曲线是
    5. (5) 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