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更新时间:2018-03-07 浏览次数:360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8高三下·厦门开学考) 有关司隶校尉的职责,据《汉官仪》记载:“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诸卿,皆独席。”而《续汉书·百官志》也载:“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据此可知司隶校尉(    )
    A . 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 B . 负责监察百官和刑狱 C . 只负责监察各郡官吏 D . 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
  • 2. (2017高一上·静海月考) 宋代以前宰相“事无不统”,宋朝统治者设枢密院分掌军权,又设三司分掌财政,号为“计省”,将相权一分为三。此外还设参知政事、枢密副使、三司副使等官职。由此可见,宋代政治制度建设的突出特点是( )
    A . 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B . 重视培养后备力量 C . 重视分权和制约 D . 借鉴欧洲启蒙思想
  • 3. (2017高一上·宁阳期中) 有学者总结,中国古代“皇权的强化,一方面表现为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权力被削夺殆尽,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部分内廷臣属或机构因得皇帝信任而不断培养发展势力,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枢”。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朝代是(    )
    A . 西周      B . 秦朝 C . 元朝   D . 清朝
  • 4. (2017高二上·台江期中) 《历代名臣奏议》认为元朝的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历史学家钱穆认为“行中书省”意为“行动的中央政府”,由此(    )
    A . 享有诸侯国的特权 B . 与中书省地位平等 C . 行使权力受中央政府节制 D . 长官不由中央任免
  • 5. (2017高三上·桂林月考)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周王以“天子”白居,但“汤武革命”使周天子感到“天命无常”,于是提出“顺天应民”的观点,以后历代都遵循。这反映了周以后
    A . 天命思想强化了宗法制度(    ) B . 人民的主体地位被确立 C .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D . 天命观被赋予实际内容
  • 6. (2017高二下·陕西期末) 《元史》记载:“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对材料中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 . 元朝设立行省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边疆地区 B . 中统、至元年间,行省正式成为常设机构 C . “都省”指中书省,“省官”指地方行省的长官 D . 行省长官掌管地方军事、财政、行政等大权
  • 7. (2017高二下·陵川期末) 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

    A .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 . 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 . 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 . 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 8. (2019高二下·长春期末) 在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中,社会等级关系往往就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延伸,“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由父子推及君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这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 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分明 B . 政治权利依靠宗法制度维系 C . 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相结合 D . 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相统一
  • 9. (2017高三上·陆川竞赛) 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这说明商代(    )

    A . 宗法分封制形成中 B . 贵族爵位等级萌芽 C . 统治秩序尚未稳固 D . 神权色彩比较浓厚
  • 10. (2017·鹰潭模拟) 唐代尚书省下属的吏部负责官员的考核和选用,而宋代则另设审官院专门负责官吏的考核和选用。这反映了宋代(    )

    A . 官员选拔日益严格 B . 官僚机构日益臃肿 C . 宰相权力更加削弱 D . 政府机构趋向精细
  • 11. (2017高二下·广东月考) 宋代形成了一个惯例:“国朝以来,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这一惯例(   )

    A . 有效防止了君主乾纲独断 B . 降低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C . 表明君主权力有下移趋势 D . 彰显了政府决策的开明性
  • 12. (2017·四川模拟) 商汤以夏桀“弃捐五帝之恩刑,推厥三王之法籍”,方以“有夏多醉,天命噬(杀死)”为词进行征伐;周武王伐纣也以纣“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作为兴兵的理由之一。这些做法反映了当时(    )

    A . 以不行宪法作为开战说辞 B . 王朝更替须得到先祖支持 C . 统治者利用尊祖崇礼观念 D . 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形成
  • 13. 明朝万历皇帝时期,由于在朝会上以内阁大臣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他争辩,给万历皇帝上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于是,他干脆长期不上朝了。这表明(    )

    A . 君主专制权力受到一些约束 B . 内阁制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 C . 君主专制的观念越来越淡化 D . 内阁体制是朝政混乱的根源
  • 14. (2019高二上·黑龙江期末) 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 . 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 B .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 C . 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 D . 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
  • 15. 晚唐时期,朝廷授予众多节度使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但并不行使宰相权力。北宋前期,被授予使相头衔的官员类型增加,包括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等。这种变化反映了北宋(    )

    A . 宰相权力的扩大 B . 藩镇问题依然较严重 C . 君主专制的强化 D . 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 16. (2016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从两汉到明清时期,官员奏事由坐到站,最后跪奏。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表明(   )

    A .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 .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 . 官僚地位不断上升 D . 礼仪制度不断细化
  • 17. (2016高一上·崇义月考)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

    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8.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    )

    A .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 . 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 . 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 D . 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 19. 《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 . 中央集权 B . 官僚政治 C . 家国一体 D . 君主专制
  • 20.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实行郡国并行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明朝废除丞相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1.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 . “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 . 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 . 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 .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 22.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 (    )

    A . 中央集权制度 B . 分封制 C . 封建制度 D . 君主专制制度
二、材料分析题
  • 23. (2017高三上·阜宁月考) 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材料二: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

    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
    2. (2) 结合秦汉、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
三、问答题
  • 24. (2017·新乡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伴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分析材料,以“制度创新与实践”为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观点,论述须有史实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