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18-05-31 浏览次数:32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①秦朝    ②隋朝     ③唐朝     ④元朝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 (2017八下·龙华月考)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A . 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 B . 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 C . 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 . 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
  • 3. 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假设在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
    A . 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 . 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 .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 . 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 4. 贞观十五年,吐蕃的一位赞普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题中的“赞普”和“公主”指的是 ( )

    A . 尺带珠丹和文成公主 B .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C . 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 D . 松赞干布和金城公主
  • 5. 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因此他(    )
    A . 重视教育 B . 倡导节俭 C . 勤于政事 D . 虚心纳谏
  • 6. 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在中国封建时代是空前的。下列唐朝统治者在位的先后顺序应是(    )

    A . ①⑤③④② B . ①③⑤④② C . ①⑤④③② D . ⑤①③④②
  • 7. “有容乃大”体现了唐朝超越前期特有的文化气派。以下能说明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三次征辽东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8. (2017七下·东台月考) 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

    A . 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 B . 朱温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 C . 朱温建立后梁 D . 安史之乱的发生
  • 9. 出现以下现象的原因是(    )

    唐朝江南户数

    A . 七国之乱 B . 八王之乱 C . 安史之乱 D . 武则天篡权
  • 10. (2018七下·常熟期中) 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写道: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人仕途的现象…”。他主要是赞扬了中国科举制度的(    )
    A . 自由性 B . 广泛性 C . 民主性 D . 公正性
  • 11. 下列朝代中,宦官专权比较严重的有(    )

    ①东汉   ②隋朝   ③唐朝     ④元朝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③④
  • 12. 比较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结束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B . 在前代农民起义中建立的朝代 C . 少数民族人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D . 我国历史上国力最强盛的王朝
  • 13. “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到高地灌溉”。文中所指的农具是(    )
    A . B . C . D .
  • 14. (2017七下·泗阳月考)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评价错误的是(    )

    A .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B .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 C . 南方地区,受战乱影响较小 D . 政权分裂使统一成为不可能
  • 1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的一个致命的弱点,他是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宋代统治者缴纳的岁币等

    ②都是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并向游牧民族称臣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及贸易往来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6. 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宋代,下列情景不可能遇到的是(    )
    A . 安装有指南针的海船出海远航 B . 工匠使用泥活字印刷书籍 C . 在剧院里观看悲剧《窦娥冤》 D . 人们传诵苏轼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 17. (2018七下·常熟期中) 下面是南宋地方官就江南经济发展情况向朝廷作的汇报,查明属实的是(    )

    ①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②南方的丝织业超过北方

    ③南宋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④中国商船已远达非洲东海岸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8. 我国发明的火药很早就应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

    A . 隋末农民战争 B . 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 C . 南宋将领抗击金军的战争 D . 文天祥抗元的战争
  • 19. 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①④③② D . ②③④①
  • 20. 中国古代绘画成就斐然,下列画作中与其他三幅风格完全不同的是( )

    A . B . C . D .
  • 21. (2017七下·苏州期中)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项与此无关(    )

    A . 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 . 宋真宗御驾亲征,打退辽军 C . 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D . 宋辽以淮水至大散关为界
  • 22. (2017七下·东台月考) 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

    A . 知州 B . 通判 C . 转运使 D . 宰相
  • 23.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中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船体基本保存完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载文物约有6万到8万件,目前已打捞出水的文物达6000多件。”不可能从材料中推测出的历史信息是(    )
    A . 宋代商业十分繁荣 B . 南宋对外贸易发达 C . 宋代造船技术高超 D . 宋代南方赋税收入己超过北方
  • 24. 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浙江哥窑瓷器        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     南宋纸币铜版拓片(会子)

    A . 发达的农业生产 B . 繁荣的南方经济 C . 精巧的手工技艺 D . 独特的活字印刷
  • 25. “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材料中说的“易聚易散”的场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 . 海外贸易的兴盛 B . 农业的发展 C . 城市的繁荣 D . 旅游业的兴旺
  • 26. 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0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内,每一个民族都产生过杰出的人物,每一个民族都在历史上留下过自己的痕迹,都为中华文明光耀世界做出过自己的贡献。下列所述史实一一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 吐蕃族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各部落,建立都城逻些 B . 契丹族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创制文字 C . 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颁行文字,起兵抗辽 D . 党项族忽必烈自称皇帝,效仿唐宋制度,订官制、军制
  • 27. 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

    ②元朝建立

    ③南宋灭亡

    ④忽必烈继承汗位

    ⑤蒙古灭金

    ⑥西夏灭亡

    A . ①②③④⑤⑥ B . ①②④⑥⑤③ C . ①④②③⑥⑤ D . ①⑥⑤④②③
  • 28.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学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其中宋元时期“在文学方面”的重大发明是(    )
    A . 造纸术 B . 活字印刷术 C . 火药 D . 指南针
  • 29. 唐时期,中国与日本的交往非常频繁。唐朝的制度、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诗歌、建筑等,都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迄今日本还保留着诸多“唐风”的印记。当年由唐代高僧在日本修建的寺庙,被今天的日本政府定为日本“一级国宝”的是(    )
    A . 唐大昭寺 B . 唐招提寺 C . 唐大明寺 D . 唐法门寺
  • 30. 2016年以来,随着“中华诗词大赛”亮相电视荧屏,经典诵读已成为中国人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下列唐诗的佳句中,最能直接反映唐朝国力达到鼎盛阶段的一句是(    )
    A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 B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C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D .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白居易)
二、判断题
三、填空题
  • 41. 唐都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朝以后,我国王朝的首都总体呈东移的趋势,如南宋的都城在。(填古地名)
  • 42. “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高僧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唐朝高僧西行天竺取经。
  • 43. 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了《》。
  • 44. 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元朝建立后,将西藏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直接管辖,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四、材料与问答
  • 45.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图示,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历史知识,有助于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结构。下面是王明同学依据初中教材而绘制的我国古代某个朝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忽必烈即汗位之时……突破可中国空前的大一统,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他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建立起了以蒙古贵族为主要统治者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张传宝《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唐朝实行的什么制度?元朝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是什么机构?负责监察事务的机构是什么?
    2. (2) 写出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3. (3) 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元朝的疆域有何特点?“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什么制度?
  • 46.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目占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以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尊诚信,虔奉欢盟,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只令三司搬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他的统治历史上称为什么局面?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一与图二分别属于“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发展模式”的哪一种模式?
    3. (3) 材料三中的“誓书”历史上称为什么?说说此“誓书”签订后对宋辽关系的影响?
    4. (4) 结合材料,说说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对现在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 47.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幅历史图片

    材料二: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到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图一中大运河途经苏州的河段的名称是什么?图二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叫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 (3) 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2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