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4-07-29 浏览次数:3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 1. (2023高三上·浙江)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地方管理。以下材料反映的地方管理措施,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②“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③“分命朝臣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军谓兵,州谓民政焉” 

     ④“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②③④① D . ②①③④
  • 2. (2023高三下·天津市月考) 在表面上看,今天的英国政治和中世纪的没有什么两样,仍然有国王、贵族和议会,某些古老的仪式依然存在,它没有美国和法国那样的“国庆”或“解放日”。这主要表明了英国(    )
    A . 现代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的滞后性 B . 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 C . 民主政治具有不彻底性 D . 近代政治发展的渐进性
  • 3. (2024高二上·南康月考) 代议制民主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复兴与发展的产物,从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来分析,每一种文化对以前的文化都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
    A . 古希腊民主政治是代议制的源头 B . 代议制的核心是民主与轮番执政 C . 英国光荣革命后实行君主立宪制 D . 美国首创资产阶级代议制
  • 4. (2023高二下·定远开学考)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他意在强调(   )
    A . 不断发展、完善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B . 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D . 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民主政治
  • 5.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1927 年 12 月初,广州苏维埃政府宣告:对工人即刻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没收资本家财产,没收土地归农民、兵士”,“银行、铁路、矿山、大工厂大轮船收归国有”,“烧尽一切田契和债约”。这些措施(    )
    A . 适应了民主主义革命的要求 B . 带有无产阶级专政的色彩 C . 体现了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D . 导致革命统一战线的破裂
  • 6.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1929年毛泽东深入兴国县农村实地调查后,制定了兴国县《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1930年颁布的《苏维埃土地法》规定对豪绅地主及反动派的家属应给予生活出路,只要不反抗苏维埃政府,也应酌量分给田地。上述调整旨在(    )
    A .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B . 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C . 争取地主阶级的支持 D . 推进土地革命的进程
  • 7.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王安石在《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中指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善理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这说明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 调控国家经济开辟政府财源 B . 控制地方财富加强中央集权 C . 增加军费开支解决边患问题 D . 扩大民间税负支撑财政运转
  • 8.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 . 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 . 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 . 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 . 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 9.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王安石在变法中规定,前此轮差职役的民户不再服役,改为按土地、家产多少交纳免役钱。前此无差役负担的官户、僧道户、女户、单丁户、未成丁户以及上五等的坊郭户,一律按其户等减半出钱,谓之免役钱。这一举措意在( )
    A . 为封建政府拓宽财源 B . 遏制大地主大官僚势力的膨胀 C . 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适应放松人身控制的客观要求
  • 10. (2022高二上·铜仁月考) 有学者指出:封土赐民之制,是造成春秋以来割据局面的基础。谷禄官俸制度兴起后,“臣下无土地人民以为抗上之资,任之即官,去之即民。”这一转变(    )
    A . 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B . 逐渐动摇了世卿世禄制 C . 防止了地方势力的勾结 D . 巩固了西周的宗法制度
  • 11. (2023高三上·仙桃月考) 两汉时期,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唐六典》规定:“监察御史,若在京都,则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监察御史有权监察地方的考课、户口、籍帐、赋役、农桑、仓库、屯田、铸钱、财政收支和判决囚徒等方面,还加强了对礼仪、军队、治安、馆驿、选举等方面的监察。汉唐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   )
    A . 有利于国家由人治走向法治 B . 体现了监察制度走向了完善 C . 可以有效消除贪污腐败现象 D . 有利于保障政务的有序运行
  • 12.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1883年,美国颁布了正式建立文官制度的法律《彭德尔顿法》,规定“政府公务员在政治上必须采取中立态度,禁止参加竞选等政治活动”。根据该法案,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了独立于政府机构之外、主管文官考试与管理的“文官制度委员会”。上述举措(   )
    A . 复制了英国的相关制度经验 B . 消除了政党分肥的制度弊端 C . 导致了文官人数的急剧膨胀 D . 得益于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
  • 13. (2023高二上·深圳期中) 1851年,英国常任文官人数为4万人,1901年达11.6万。而到1968年,文官人数已高达76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在战后的增长更为迅速,在环境事务部等部门已占全部文官的52%—60%。这种变化表明英国( )
    A . 文官制度的成熟完善 B . 冗官的问题日益突出 C . 君主立宪存在严重弊端 D . 政府社会干预职能扩张
  • 14.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北洋政府文官普通考试分为行政职和技术职两大类,其中技术职又细分为商业、农业、林学、蚕业、化学、土木工、物理、机械、医学、电工、机织、地质、铁道、数学、染色、采矿、图案、金工、制丝、邮电等30个专业。这一划分(    )
    A . 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B . 表明北洋时期官僚机构膨胀 C . 有利于提升施政的科学化 D . 说明实践经验是考试的重点
  • 15.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从小学堂到大学堂的各级学校的规章制度、采用新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等,并规定对学堂毕业的学生给予科名鼓励,分别授予生员、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再分配相应官职。该规定(   )
    A . 废除了延续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 B . 推动中国教育和选官制度的近代化 C . 旨在培养推行维新变法的新式人才 D . 奠定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理论基础
  • 16. (2024高二上·海淀月考) 从曹魏时期起,“不孝”列入律目,“五刑之罪,莫大于不孝”。西晋及其后,不少人因不孝被依法惩治,曾经属于非强制性的礼教原则,成为臣民上下均需恪守、奉行的强制性规范。这一现象体现出(    )
    A . 儒家思想融入律令内容 B . 魏晋统治者强调以法和刑治国 C . 中华法系的最终形成 D . 儒学士人投身于基层教化工作
  • 17. (2024高二上·沙依巴克期末) 中国古代的“三复奏”制度形成于北魏,发展于隋,完善于唐。内容为死刑核准以后、执行前还有一个复核程序,由皇帝在死刑犯人的名字上勾决才能执行。这种核准复奏的程序一共要履行三次。这体现了(    )
    A . 皇权掌控所有司法程序 B . 民为邦本的有效保障 C . 刑法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D . 礼刑并用的法治理念
  • 18. (2023高二上·金华期中) 宋代《吕氏乡约》的核心精神有四项,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其中,德业相劝强调个人应该修身以提升道德,同时读书、治田、营家,改善家庭经济。过失相规,是针对个人所犯的错误,制定相应处罚措施。礼俗相交,规定了日常生活中乡人之间交往的系列规则。材料反映了该乡约(   )
    A . 以性恶论为基础来教化约束民众 B . 是中央集权弱化背景下的自治法 C . 有教化、救济与公共治理的功能 D . 有效推动了乡民关系的和谐融洽
  • 19.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十二铜表法》规定,如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

    A . 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性 B . 保留罗马法注重形式的传统 C . 维护罗马法律的权威性 D . 维护罗马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20.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1978~1992年,中国迎来立法的高峰期。在这期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并通过了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重要法律达230部之多。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
    A . 保障了三大改造的实施 B . 表明我国已经实现依法治国 C . 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 . 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 2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该成果的核心内容是(    )
    A . 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B . 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 . 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D . 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 22.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假设某班正在开一个讨论会,内容涉及“中央册封达赖、班禅”“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驻藏大臣与伊犁将军”。你认为讨论会的主题是(   )
    A . 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 B . 明朝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的管理 C . 中西交通与文化交流 D . 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
  • 23.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据《汉书·武帝纪》,西汉于元狩二年(前121年)设立酒泉郡、武威郡;元鼎六年(前111年)设立张掖郡、敦煌郡;据《汉书·地理志》,西汉于太初元年(前104年)设置酒泉郡与张掖郡,太初四年(前101年)设武威郡,后元元年(前88年)设敦煌郡。除《武帝纪》与《地理志》的记载存在矛盾之外,《史记》《汉书》中还有多处与以上记载相抵触的史料。出现这种矛盾记载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边疆形势的极不稳定 B . 史学家确定的标准不一致 C . 西汉档案记载的混乱 D . 后人考证修改的不同结果
  • 24.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在启蒙思想指导下,法国大革命爆发。在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了法兰西民族。这说明,法国大革命(    )
    A . 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觉醒 B . 增强了法兰西民族的主权意识 C . 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 D . 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确立
  • 25.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1819年,李斯特以德意志5000名商人和厂主的名义起草了《致德意志同盟议会请愿书》,建议邦国间废除关税,成立德意志工商关税同盟,对外国产品实行报复性关税。1834年,关税同盟建立。材料体现了德意志(   )
    A .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较为盛行 B . 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C . 议会日渐上升为权力的中心 D . 民族国家意识深入经济领域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 26.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才合乎正义。可是,这样的结论就是主张以法律为治了;建立轮番制度就是法律。那么,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应该承认邦国必须设置若干职官,必须有人执政,但当大家都具有平等而同样的人格时是把全邦的权力寄托于任何一个个人,这总是不合乎正义的——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中土崩瓦解,英、法、美、德等一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诞生,在民主实践中,民主政治得到广泛发展。

    材料三: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七大政治报告中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希腊民主政治特点与弊端。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得到哪些发展。
    3. (3) 结合材料三简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调动广大人民群众赢得民主革命胜利的。
  • 27.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秦朝按户口多少,将县分为上、下二等。降及魏晋,调整为上、中、下三等。其后历代因循,时有变化。及至明朝,改以钱粮多寡,将府、州、县划分为上、中、下三等。

    清雍正年间创设了新的政区等级划分“冲繁疲难”制度,“地当孔道曰冲,政务纷纭曰繁,赋多逋欠曰疲,民刁俗悍、命盗案多曰难”,即将交通、政务、赋税和治安四要素综合考虑,来确定州县等第。与这套政区分等制度相匹配,清朝另有一套最要、要、中、简缺等四缺分的选官任官制度,并将四等第与四缺分相联系,最终在乾隆年间形成了“冲繁疲难”四字与“最要、要、中、简缺”四缺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兼四字者为最要缺、兼三字者为要缺、兼两字者为中缺,一字或无字者为简缺,其中最要缺和要缺由督抚来题调,往往又合称“繁缺”,而中缺、简缺则由吏部铨选,往往又合称“简缺”。

    ——摘编自胡恒《清代政区分等与官僚资源调配的量化分析》等

    1. (1) 根据材料,指出由秦至清地方政区分等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冲繁疲难”制度的历史作用。
  • 28.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律的演进轨迹有自己的特色。宗法家族社会的发展,是“礼治”的坚实基础;而集权官僚政体的巩固与壮大,则继续呼唤着“法治”。秦律规定:“父盗子不为盗”,“子告父母,告者罪”。西汉以后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和法家化表现为确立族权本位(礼治)与皇权本位(法治)的双向法统。《唐律疏议》开宗明义在“名例”篇的序言中宣布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法典凡涉及民事纠纷、经济权益,国家均视为“细故”,尽量用调解而非法律解决。

    ——摘编自武树臣《法家法律化通论》

    材料二:1902年沈家本被清廷任命为修订法律大臣,他力主“变法图强”,近可以收回治外法权,远可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他确定了以“参考古今,博稽中外”为修律指导思想,起草新式法律《刑事民事诉讼法》《大清商律草案》《国籍条例》等,基本建立了中国近代法律体系。由他制定的《破产律》完全抄自日本破产法,但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行机制产生严重抵捂而流于具文。他还亲自编译教材,创设法律学堂,造就司法人才。晚清政治改良的最终失败,使修律与司法改革未能达到预期结果,但却推动了近代法律的转型发展。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法律转型》

    材料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摘编自李正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 1949~2019)》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建设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法律建设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法律建设的意义。
  • 29.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初,体育作为“外交先行官”成为中国沟通世界的桥梁。1954年,中国政府派出128人的体育代表团,参加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办的第十二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参赛期间,中国与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民主德国、南斯拉夫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进行了广泛交流,在体操、游泳、田径、足球、排球等项目培育方面获得充分经验。在亚洲,中国开启了与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越南、柬埔寨等国的体育交流,向部分国家派出了援外体育教练队伍并援建了体育设施。

    ——摘编自陈金山等《新中国体育事业七十年》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外交的发展历程

    时期

    主要内容

    奥运外交时期

    (1979~1989年)

    重返国际奥委会,建设体育强国和“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体育,开始以“量体裁衣”的方式实施对外体育援助。

    “主场赛事”立体化外交时期

    (1990~2008年)

    优先发展竞技体育,促进国际交往;参与或主办国际体育赛事。

    公共外交时期

    (2009~2012年)

    打造新型大国体育外交;打造中国特色的形象型体育外交;扩大民间体育外交。

    “全面引领”时期

    (2012年至今)

    打造中国特色体育外交新理念与新方式;创建体育式国家合作模式;构建体育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刘桂海等《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体育外交:历程、经验与理论反思——基于“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三重视角的考察》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体育外交兴起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改革开放后任一时段,概括该时段体育外交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