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常苏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

更新时间:2018-06-19 浏览次数:54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8七下·薛城月考) 《资治通鉴》称隋文帝:“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由此可见,隋文帝(    )
    A . 崇尚节俭 B . 重视农业 C . 整顿吏治 D . 生活奢侈
  • 2. (2018七下·成都期中) 《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②任用贤才    ③虚心纳谏   ④合并州县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3. (2018七下·苏州期中) 下列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中部门之间隶属关系示意准确的是(    )
    A . B . C . D .
  • 4. (2024七下·遵化月考) “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所反映的经济发展盛况是在(    )
    A . 唐太宗时期 B . 武则天时期 C . 唐玄宗前期 D . 唐玄宗后期
  • 5. (2018七下·苏州期中) 16世纪至19世纪,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地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    )
    A . 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 . 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C . 对西方文明讲程产生了一定影响 D . 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
  • 6. (2024七下·新安期末) 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下列史实中能够说明“唐蕃一家”的是(    )
    A . 文成公主入藏 B . 唐太宗设立管理西域的机构 C . 唐玄宗册封回鹘首领 D . 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
  • 7. (2018七下·灵川期末) 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 . 秦隋宋 B . 秦隋元 C . 秦元明 D . 隋元明
  • 8. (2017九上·滨海月考) “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诗句与下列哪一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A . 玄奘 B . 鉴真 C . 忽必烈 D . 郑和
  • 9. (2018七下·苏州期中) 有位收藏家最近从古董市场上购得一座彩陶马,上面有多种颜色,主要有黄、绿、青三色,经专家鉴定是真品。它制作于(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隋朝 D . 唐朝
  • 10. (2018七下·苏州期中) 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这些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但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以下属于这个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辽      ②北宋      ③金      ④南宋      ⑤西夏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③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①②③④
  • 11. (2024七下·渭滨期中)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2020八上·黄石开学考) 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写道:“早在公元10世纪时,中国人均收入就已经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而且这个地位一直持续到15世纪。”这期间,被金灭亡的汉族政权是(    )
    A . 辽朝 B . 北宋 C . 西夏 D . 南宋
  • 13. (2018七下·苏州月考)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
    A . 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 . 苏州和湖州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C . 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D . 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 14. (2018七下·苏州期中) 中国历史上有过多次人口迁移。唐朝中后期,人口大量南迁,南方人口规模第一次赶上北方;北宋末年,再一次出现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浪潮,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根据以上材料可以推断(    )
    A . 北方已不适合居住 B . 南方文化水平较先进 C . 唐宋时期统治者组织移民 D . 人口南迁促进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 15. (2021七下·长春期末)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他相关的史实是(    )
    A . 建立元朝 B . 设置行省 C . 统一蒙古 D . 开凿运河
  • 16. (2018七下·苏州期中) 唐宋时期,众多诗词作品得以刊印成集,主要得益于(    )
    A . 造纸术的改进 B . 印刷技术的进步 C . 国家政策的支持 D . 对外交流的发展
  • 17. (2021七下·广安期末) 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贴切的是(    )
    A . B . C . D .
  • 18. (2018七下·苏州期中) 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力求用传统的力量弘扬文化自信,以诗词的名义践行青春誓言。下列哪一朝代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
    A . 汉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清朝
二、判断题
三、填空题
四、材料解析题
  • 28. (2018七下·苏州期中) 唐朝社会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旻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有31家、38部专著共257卷。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高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2. (2) 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
    3. (3) 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 29. (2018七下·苏州期中)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佛教文化的交流传播比较突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一位远行求法的高僧终于回到阔别20年的故国之都。不久,皇帝接见了这位高僧,向他详细询问西行求法的情况,并希望法师还俗辅政,法师予以回绝,并请命立即投入译经工作。

    ——摘编自冯天瑜主编《中华开放史》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提及的“法师”与“皇帝”分别是谁?
    2. (2) 据材料二,这位高僧远行求法的起点是哪座城市?目的地是哪里?根据他口述的西行见闻写成了哪一部名著?
    3. (3) 一百余年后,材料三中的高僧将中国佛学传到了日本,请写出他的法名。
  • 30. (2018七下·苏州期中)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

    材料一:

    材料二:唐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究其原因,南方战乱少,人口南迁,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的改进等。

    材料三:见下图

    材料四: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请回答:

    1. (1) 请写出材料一中唐朝农耕技术图一,图二对应的上具名称。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流行的哪一个谚语说明在宋代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已成为重要粮仓?
    3. (3) 材料三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哪个时期?
    4. (4)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概括出影响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至少说出两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